打開唐詩宋詞這座神奇的大壩,傾瀉出來的是文辭瑰麗的滔滔洪流,我們屏氣凝神細細觀瞧,於遠處看到一位白衣飄飄手持青蓮寶劍之人,他載歌載舞,醉意朦朧,有時高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有時低吟「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在看那邊,一人站在平野之上,仰望巍峨高大的泰山,隨即吟唱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讓我們頓時豪氣升騰,神往無限。
詩詞的力量,穿越千年後向我們奔騰而來,裡面有戰場上的金戈鐵馬,也有愛情裡的悱惻纏綿,有的是面對人生窘境後的痛飲三百杯,有的是峰迴路轉後的回首看人生。一首好的詩詞,足以讓我們沉醉其中,流連忘返,聊慰平生,我想,這就是詩詞的力量。
曾記得還是頑童的我,在清輝滿地的庭院之中品讀詩詞之美,在那個時候就有一種對詩詞的嚮往之情。豐子愷曾說「想得故園今夜月,幾人相憶在江樓」,我們便會設身處地的當了一名思念故園之人,這樣感同身受的處境會引發我們無限的離愁;當我們讀到了「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時候,我們總能想起曾幾何時的春花秋月,一瞬間便陷入了沉思之中。
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紅塵之中四處奔走漂泊,在夜深人靜之時沏上一壺好茶,於書案邊翻看詩詞,才漸漸明白一個道理:我們的喜怒哀樂其實都在詩詞當中一一得到了印證,而這種感覺足以讓我們得到心靈的慰藉。
當愛情悄然降臨,又化作思念,我們終將會明白有一種心情叫做:「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當我們意氣風發,事業上升,於某一日登上高山之巔,俯瞰群峰,才知道有一種心情叫做「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在一個斜陽柔光的午後,我們來到湖海之邊極目遠眺,才知道有一種意境只能用「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來形容。
依稀還記得初到江南的一個雨夜,在思鄉離愁的臥榻之上難以入眠,忽然想到的是柳永那句「夢覺透窗風一線,寒燈吹息。那堪酒醒,又聞空階,夜雨頻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此時的我瞬間感覺到不再孤獨,原來這樣的心情,千百年前的古人就曾經有過!
是啊,我們在漫漫的人生路中,總會在某個時刻與我們曾經讀到的詩詞重逢。
當我們處在相似的情景之下,才會和作者產生心靈和情感上的共鳴,也會明白詩詞之妙。詩詞可以幫助我們排解苦痛,幫助我們尋找到知音,我們也因此會感覺到詩詞之美。
在很多詩詞鑑賞的書籍當中,往往只是學術上的講評,比如一首詩的風格是沉鬱的還是明快的,是借物言志還是借景抒情,詩人到底是如何懷才不遇,又是如何超脫苦難得到心靈的解脫。誠然這種品讀詩詞的方法是正確的,但是其實並沒有靈魂,而是單純意義上的學術探討,而失去了靈魂的詩詞,一切都變得枯燥乏味,了無生機。
是的,每一首詩詞都是古人心靈深處的吶喊,是一種可愛靈魂的演繹和迸發。
我們在品讀一首詩詞的時候,要去深入地體會詩人創作的背景,感悟他的處境,觸摸那些文字身後的深層含義,把其中蘊含的情感一一抽絲剝繭,這樣才是讀詩詞的新境界。
李白曾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詩《早發白帝城》,但是你真的會讀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當我們小的時候讀到這首詩,第一感覺是李白坐的船速度很快,岸邊的風景很美,他的心情也似乎很愉快。但是當我們慢慢的開始研究李白的生平,才知道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多麼的讓人感慨:李白一生不得志,第一次從政失敗輾轉十幾年的光景,適逢安史之亂,李白被邀出山,後來皇族內部爭鬥,李白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被關入囚牢之中,後來經過粉絲和好友從中斡旋,改成被發配流放,在流放的途中恰逢大赦,在這樣九死一生的環境中寫下的這首詩,我們的感受變得完全不一樣。
此時的李白已近花甲之年,人生的壯志難酬,理想悉數落空,又有牢獄之災,流放之苦,卻還能寫出這樣詞氣縱橫,歡暢飛揚的詩句時,內心不禁豪氣升騰,這是多麼可愛的人啊,他的樂觀開朗,自信從容,依然是那麼歷歷在目,即便穿越了千年的歷史,仍然那麼光彩照人。
於是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讀詩的最高境界,其實就是讀人。
理解了李白的狂放不羈、縱酒高歌背後的故事,我們也就讀懂了他為何能下筆如行文流水,處處都豪氣幹雲,別具一格;
理解了王維一生的大起大落,被貶十年,耗盡了青春年華的蹉跎歲月,我們才真正讀懂了他為何在晚年的時候能夠寄情山水,寫出那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千古名句;
理解了李商隱感情上的細膩和溫婉,就會明白他為何多愁善感的寫出「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一往情深;
如果我們不清楚蘇軾一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的四海漂泊,客居異鄉,怎會體悟出「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和灑脫?
倘若我們不懂辛棄疾痛心疾首,渴望收復祖國大好河山的平生夙願,又怎能領悟到他「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的豪言壯志?
如果不拿李清照幸福甜蜜的前半生和顛沛流離的後半生做對比,又如何會發現這個俏皮可愛的李三瘦,原來骨子裡是那麼的堅韌和獨立……
這就是詩詞的魅力,這些綺麗的文字背後,是一個個有趣的靈魂,他們總是在不經意間走入到我們的生活,讓我們跟著一起哭,一起笑,雖然歷經千古,但卻情真意切。
讓我們走進詩詞當中,來和這些詩人共同經歷人生的悲歡離合,聆聽那些不為人知的心聲,或許我們才能真正走進他們的靈魂深處,找到那種蘊含千年的力量。與詩人成為朋友,共同見證一首首千古流傳的錦繡篇章吧!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地融入詩歌當中,成為一位真正讀懂詩詞的智者。
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會帶大家領略這些詩人的生平趣事,這是一場穿越千年的奇幻之旅,相信你會從中得到心靈的洗滌,從此高歌人生,寵辱不驚。
文 | 國學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