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悟穿越千年的詩詞之美:讀詩的最高境界,其實就是讀人!

2020-12-11 國學大觀園

打開唐詩宋詞這座神奇的大壩,傾瀉出來的是文辭瑰麗的滔滔洪流,我們屏氣凝神細細觀瞧,於遠處看到一位白衣飄飄手持青蓮寶劍之人,他載歌載舞,醉意朦朧,有時高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有時低吟「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在看那邊,一人站在平野之上,仰望巍峨高大的泰山,隨即吟唱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讓我們頓時豪氣升騰,神往無限。

詩詞的力量,穿越千年後向我們奔騰而來,裡面有戰場上的金戈鐵馬,也有愛情裡的悱惻纏綿,有的是面對人生窘境後的痛飲三百杯,有的是峰迴路轉後的回首看人生。一首好的詩詞,足以讓我們沉醉其中,流連忘返,聊慰平生,我想,這就是詩詞的力量。

曾記得還是頑童的我,在清輝滿地的庭院之中品讀詩詞之美,在那個時候就有一種對詩詞的嚮往之情。豐子愷曾說「想得故園今夜月,幾人相憶在江樓」,我們便會設身處地的當了一名思念故園之人,這樣感同身受的處境會引發我們無限的離愁;當我們讀到了「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時候,我們總能想起曾幾何時的春花秋月,一瞬間便陷入了沉思之中。

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紅塵之中四處奔走漂泊,在夜深人靜之時沏上一壺好茶,於書案邊翻看詩詞,才漸漸明白一個道理:我們的喜怒哀樂其實都在詩詞當中一一得到了印證,而這種感覺足以讓我們得到心靈的慰藉。

當愛情悄然降臨,又化作思念,我們終將會明白有一種心情叫做:「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當我們意氣風發,事業上升,於某一日登上高山之巔,俯瞰群峰,才知道有一種心情叫做「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在一個斜陽柔光的午後,我們來到湖海之邊極目遠眺,才知道有一種意境只能用「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來形容。

依稀還記得初到江南的一個雨夜,在思鄉離愁的臥榻之上難以入眠,忽然想到的是柳永那句「夢覺透窗風一線,寒燈吹息。那堪酒醒,又聞空階,夜雨頻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此時的我瞬間感覺到不再孤獨,原來這樣的心情,千百年前的古人就曾經有過!

是啊,我們在漫漫的人生路中,總會在某個時刻與我們曾經讀到的詩詞重逢。

當我們處在相似的情景之下,才會和作者產生心靈和情感上的共鳴,也會明白詩詞之妙。詩詞可以幫助我們排解苦痛,幫助我們尋找到知音,我們也因此會感覺到詩詞之美。

在很多詩詞鑑賞的書籍當中,往往只是學術上的講評,比如一首詩的風格是沉鬱的還是明快的,是借物言志還是借景抒情,詩人到底是如何懷才不遇,又是如何超脫苦難得到心靈的解脫。誠然這種品讀詩詞的方法是正確的,但是其實並沒有靈魂,而是單純意義上的學術探討,而失去了靈魂的詩詞,一切都變得枯燥乏味,了無生機。

是的,每一首詩詞都是古人心靈深處的吶喊,是一種可愛靈魂的演繹和迸發。

我們在品讀一首詩詞的時候,要去深入地體會詩人創作的背景,感悟他的處境,觸摸那些文字身後的深層含義,把其中蘊含的情感一一抽絲剝繭,這樣才是讀詩詞的新境界。

李白曾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詩《早發白帝城》,但是你真的會讀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當我們小的時候讀到這首詩,第一感覺是李白坐的船速度很快,岸邊的風景很美,他的心情也似乎很愉快。但是當我們慢慢的開始研究李白的生平,才知道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多麼的讓人感慨:李白一生不得志,第一次從政失敗輾轉十幾年的光景,適逢安史之亂,李白被邀出山,後來皇族內部爭鬥,李白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被關入囚牢之中,後來經過粉絲和好友從中斡旋,改成被發配流放,在流放的途中恰逢大赦,在這樣九死一生的環境中寫下的這首詩,我們的感受變得完全不一樣。

此時的李白已近花甲之年,人生的壯志難酬,理想悉數落空,又有牢獄之災,流放之苦,卻還能寫出這樣詞氣縱橫,歡暢飛揚的詩句時,內心不禁豪氣升騰,這是多麼可愛的人啊,他的樂觀開朗,自信從容,依然是那麼歷歷在目,即便穿越了千年的歷史,仍然那麼光彩照人。

於是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讀詩的最高境界,其實就是讀人。

理解了李白的狂放不羈、縱酒高歌背後的故事,我們也就讀懂了他為何能下筆如行文流水,處處都豪氣幹雲,別具一格;

理解了王維一生的大起大落,被貶十年,耗盡了青春年華的蹉跎歲月,我們才真正讀懂了他為何在晚年的時候能夠寄情山水,寫出那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千古名句;

理解了李商隱感情上的細膩和溫婉,就會明白他為何多愁善感的寫出「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一往情深;

如果我們不清楚蘇軾一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的四海漂泊,客居異鄉,怎會體悟出「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和灑脫?

倘若我們不懂辛棄疾痛心疾首,渴望收復祖國大好河山的平生夙願,又怎能領悟到他「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的豪言壯志?

如果不拿李清照幸福甜蜜的前半生和顛沛流離的後半生做對比,又如何會發現這個俏皮可愛的李三瘦,原來骨子裡是那麼的堅韌和獨立……

這就是詩詞的魅力,這些綺麗的文字背後,是一個個有趣的靈魂,他們總是在不經意間走入到我們的生活,讓我們跟著一起哭,一起笑,雖然歷經千古,但卻情真意切。

讓我們走進詩詞當中,來和這些詩人共同經歷人生的悲歡離合,聆聽那些不為人知的心聲,或許我們才能真正走進他們的靈魂深處,找到那種蘊含千年的力量。與詩人成為朋友,共同見證一首首千古流傳的錦繡篇章吧!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地融入詩歌當中,成為一位真正讀懂詩詞的智者。

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會帶大家領略這些詩人的生平趣事,這是一場穿越千年的奇幻之旅,相信你會從中得到心靈的洗滌,從此高歌人生,寵辱不驚。

文 | 國學大觀園

相關焦點

  • 讀詩——詩詞的規矩有限,可詩詞的境界無限
    其實「字如其人」未必,「文如其人」倒是真的。比如李白,說: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好多人提及寫孤獨的詩都會想起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 專訪|怎樣讀詩?詩詞大會評委蒙曼現身成都七中嘉祥
    春日讀詩,正是當時。今(26)日上午10點中國詩詞大會評委、著名隋唐史學者、百家講壇主講人蒙曼老師攜最新力作——《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現身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與大家品味唐詩中的人文精神,細細領略那穿越千年而來的風花雪月和歷經千年而不朽的繡口錦心,感受時光流轉中唐詩的千古流韻、動人風情。本次講座由新華文軒零售事業部主辦。
  • 李商隱歷經千辛萬苦,寫下平生境界最高一首詩,靜不下來時讀一讀
    作為晚唐詩壇的扛把子,李商隱寫詩一直是很任性的,這種任性體現在他在美的追求上。為了追求詩歌的語言之美、韻律之美、對仗之美,他甚至不惜將詩寫得令世人難以捉摸。有人甚至用「晦澀」來形容他的詩。但他卻用平生600首詩,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哪怕看不懂卻一樣能流傳千年。
  • 讀詩——詩詞入「技之門」易,入「道之門」難
    而「裝修」體現的就是品味和境界了,學是學不來的,得去「修」。「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修」!這個「修」在甲骨文裡的最初字形是「攸」,一隻手拿著一根棍子敲打一個人,後來怕「敲打不乾淨」又在「人」和「拿棍子的手」中間加了「三點水」,一邊「敲打」一邊「衝洗」,於是就演化出「修身」的「修」字。「五福」裡面的「攸好德」實際就是「修好德(修出好德才能』考終命』)」。
  • 讀詩——詩詞的物境與情景
    「春花秋月」就是物境,後面的「何時了?」便是情境;「小樓昨夜又東風」又寫「物境」,「不堪回首」又加入了自己的情感;「雕欄玉砌應猶在」,其實「朱顏」未改,但對於詞帝來說是真的「改了」,「改朝換代」了!這份「愁」猶如滔滔江水奔流不復回……那些設問,顯示出後主的茫然失措,了解這段歷史的人自然懂得他所以如此的緣由。
  • 石家莊教師王子龍:《穿越千年賞好詩》
    10月26日,石家莊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教師、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王子龍攜自己的新作《穿越千年賞好詩》在河北2019惠民書市舉辦新書分享會。10月26日,石家莊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教師、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王子龍攜自己的新作《穿越千年賞好詩》在河北2019惠民書市舉辦新書分享會。
  • (原創164篇)高中第一課,為什麼是毛澤東詩詞?——讀毛詩之一
    最好的詩,一定是詩人用生命而不是用文字迸發出的生命火花,是行走的足跡在人生中留下的光輝印記,是自由不羈的靈魂在高傲地飛翔,是人類精神所能達到的美學境界所閃爍的極光……毛澤東的詩詞,正是這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好詩,是偉大的大軍事家、大哲學家、大詩人,以波瀾壯闊的人生創製的,最壯麗的詩篇。
  • 跟著詩詞去旅行|陪孩子讀萬卷「詩」,行萬裡路!
    來到西安,古香古色的城市,讓人瞬間穿越的時空,進入了歷史。「歸鞍競帶青絲籠,中使頻傾赤玉盤」讀著這樣有畫面感的詩詞,仿佛真的置身盛唐境地,有種穿越時空的奇妙感覺。這首詩也是王維任職文部郎時,參加遊園會寫下的詩詞。每次遊園會,唐長安城萬人空巷,皆歡聚遊宴,大唐盛況可見一斑。在介紹講解大唐芙蓉園的同時,家長朋友們不妨把「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大雁塔,「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琉」的大明宮……講給孩子聽,用詩詞和歷史故事引發孩子對這裡的探索。
  • 【詩詞中國③群每日讀詩】25首哲理詩詞:首首深藏智慧,讀懂受益一生!
    從一片葉子裡,我們也能領悟到大自在的境界。日常的生活裡,就蘊藏了許多的禪意。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自知。小到一羹一飯,大到人生際遇,我們都從中受益無窮。翻覆的船隻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樹木的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人生沒有哪條路是白走的,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聽過的歌,流過的淚,吃過的苦,看過的風景,見過的世面,愛過的人。
  • 豆瓣9.2《給孩子讀唐詩》:讀詩,可增其知明世理,怡性情守本心
    在各種詩詞類綜藝節目的熱播,可謂是給中國古典詩詞的傳播錦上添花。「腹有詩書氣自華」,給孩子讀唐詩,可讓孩子伴著詩詞之美,遊遍歷史與天下,培養出一個個有趣的靈魂。,陶冶靈魂從《中華好詩詞》到《中國詩詞大會》,從《經典詠流傳》到《鄰家詩話》,隨著詩詞類的綜藝湧現,全民讀詩的熱潮隨之襲來。
  • 人生如詩,語文老師講的三首詩三重境界,歷經滄桑的你領悟了嗎?
    轉眼間,自高考語文一別,小解已然離開語文課堂十年有餘,此後再無一日之計的清晨時分吟誦詩書氣華,也再無整個教室一同搖著頭晃著腦齊聲之乎者也,然而那些蘊含著人生道理的詩詞名句尚未被理解,我們就已經踏進了人生裡。
  • 王之渙境界最高的一首詩,20字氣吞萬裡河山,最後一句成千古絕唱
    王之渙境界最高的一首詩,20字氣吞萬裡河山,最後一句成千古絕唱寫景的最高境界是什麼,那就是包含天地之物,雖然只有寥寥幾句,但是卻可以把道理與景色相融進去,不要讓讀者覺得它只是一味的寫景又或者是一味的說著正能量的雞湯,而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在最繁榮的唐朝盛世
  • 被詩詞"餵大"的孩子,與不讀詩的孩子有啥區別?這裡有專業解析
    最近孩子們掀起了一股詩詞學習熱潮。帶孩子出去,一見到阿姨,首先就是:&34;。仿佛孩子不會背兩句詩都是罪過。孩子居然不會背詩。那麼孩子真的需要背詩嗎?學習詩詞和不學習詩詞到底有啥區別。我們明白肯定不是僅僅在氣質上有區別的。氣質是可以包裝的,但有一些東西是包裝不了的。孩子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 倉央嘉措:三百年只此一人,每首詩都用情至深,讀之讓人沉浸其中
    即便你不甚了解,你也會從各種渠道聽說過他的情詩,你以為他是一位文採斐然的風流才子,其實他是常伴青燈古佛的僧人,你以為他是不問事會不理紅塵的僧人,其實他是極其嚮往愛情的一代情僧,他就是就雪域最大王,世間最美的情郎。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挑戰不可能,11歲男孩奪得詩詞挑戰王
    早在之前,《我是演說家》選手楊奇函有一篇演講的觀點說道:中國現在經濟體量全球第二,GDP增長率全球第一但是早幾千年前,中國還不夠強大,我們是不是中國人,答案是 是!幾千年後,中國人強大,我們還是不是中國人,答案是 是!
  • 當代人為什麼要讀古詩詞?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那種感覺,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當,以至於無法用詞語形容。體察萬物的敏銳,撥開雲霧的格局。——知乎:閃火3ho在我看來,讀詩詞,是一種體驗美的方式。或朗誦,或輕讀,或默念。甚至不需要讀懂,因為詩詞的意境是很容易進入的。如「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如「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確實能夠很容易地感到一種滋味,自詩中幽幽而來。
  • 讀了這三首詩詞,才明白人生的最高境界,就兩個字
    《菜根譚》裡有這樣一句話「遍閱人情,始識疏狂之足貴;備嘗世味,方知淡泊之為真」。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很累,是因為背負了太多東西。我們都是俗人,無法像佛家所言「四大皆空」,但是我們可以修煉一顆淡泊心。放下是一種解脫,看淡是一種灑脫。
  • 崔顥寫下四句詩,戴建業:這才是最高境界
    提起唐朝詩人,大多數人立刻就能想到李白和杜甫。但除了這兩位,崔顥也不得不提。當年,他憑《黃鶴樓》一詩聞名天下,就連李白為之擱筆,看了此詩都連稱「絕妙、絕妙!崔顥詩名很大,但詩作流傳甚少,現存詩僅四十幾首。
  • 意境很美的五首詩詞,越讀越有味道!
    在中國的詩詞寶庫中,有些詩詞的意境是非常美的,讓你我一讀再讀,越有滋味。今天小編就非常五首小編最喜歡的詩詞,意境很美的五首詩詞,下面就一起來欣賞看看!這首詞的意境是非常美的,構思巧妙,寄託著詞人政治失意之後,不願意同流合汙的一種高尚品質。這首詞是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所創作的經典作品,這首詞的上片化用成句,寫了一對相親相愛的人被無端拆散;下片則是通過故事來說故事,借用古老的傳說,來透露出了詞人的相思之苦。全首詞的意境唯美悽婉,感情真摯。向我們詮釋了一段純潔但又悲傷的愛情。
  • 一首超凡脫俗的唐代禪意詩,瀟灑空靈讀之忘俗,你能否悟到什麼?
    它們的作者,即有整日陪伴青燈古佛,遠離塵世的出家之人,也有渴望青史留名,沉醉紅塵的文人墨客。但無一例外,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偏愛用佛家的思想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悟。當這些獨特的人生感悟熔鑄在詩詞中時,就形成了數量眾多的意境唯美的禪意詩。在這些禪意詩中,人們不僅能夠欣賞到詩意的含蓄唯美,更能夠感受到古人對於生活的獨特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