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挑戰不可能,11歲男孩奪得詩詞挑戰王

2020-12-15 小黃豆繪本館

今天看到一個精彩的比賽, 詩詞挑戰巔峰賽,對決雙字飛花令。

雙字飛花令分為「主令」和「副令」。比賽中,主令為任意選取的圓周率數字,副令是隨機提供的16個漢字,10秒內如果選手沒有接令則就失敗。

11歲的小將韓亞軒要挑戰的是大學生黃淑敏。

兩人你來我往,相互接到100輪了,還沒有分出勝負。

特別是11歲的小將韓亞軒,小小年紀就能有這麼豐富的詩詞儲備量,可見平時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

最終,到了第112輪,黃淑敏實在接不上了,鎩羽而歸。

11歲的韓亞軒最終獲得了詩詞挑戰王的稱號。

讓我驚嘆的不僅僅是韓亞軒的詩詞儲備量,還是他與年齡不相符的沉穩,韓亞軒幾次看到數字9都想不出對應的詩句,但是他沒有慌亂,而是冷靜的思考,化險為夷。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飽讀詩書不僅僅是響應了國家教育部的大語文教育的號召

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佔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初中也不例外,更是達到了一半左右。

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孩子的情操,讓孩子擁有飽覽群書後的那種震驚,沉穩和冷靜。

早在之前,《我是演說家》選手楊奇函有一篇演講的觀點說道:

中國現在經濟體量全球第二,GDP增長率全球第一

但是早幾千年前,中國還不夠強大,我們是不是中國人,答案是 是!

幾千年後,中國人強大,我們還是不是中國人,答案是 是!

甚至未來幾千年,我們還是不是中國人,答案是 是!

我們之所以是中國人是因為我們擁有中國人的文化,詩歌是中國文化的精髓。

無論我們的成功與否,都會讓我們作為中國人擁有一種自信,而這份自信源自於我們的文化。

讓孩子讀古詩詞,不僅僅是學習上的需要,而且還是能帶給孩子發自內心的強大的自信。

可是怎樣帶孩子讀古詩學古詩呢?

真正的詩詞教育,不是讓孩子死記硬背,而是讓孩子理解詩詞的創作背景

了解詩人所處的環境,通過聯想,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詩情畫意。

為此給大家推薦一本書,來自北鬥推薦《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

它是首套將古詩詞與地圖路線相結合的讀本,88個地方,40位詩詞名人,180首詩篇,200段歷史過往……

不僅讓古詩詞變得更好讀更有趣,加深了孩子對詩詞的理解和認識,還能一舉兩得、實現雙向提升,同時強化地理知識的學習。

除了詩詞內容之外,也延伸介紹了相關的地理、歷史、傳說、名人、風俗與文化等多方面知識,拓寬了孩子的多學科知識面,也讓知識更有體系了!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讀書節目主持人、閱讀推廣人賀超叔叔配音並推薦

融合了趣味性和詩人的真實歷史足跡,讓詩歌學習變得及其有趣。

第一本書的開篇,一張李白足跡圖,融貫了李白代表性的詩作及其「出處」

比如,李白來到了江西廬山,驚嘆於廬山瀑布的奇麗雄偉景觀,創作了《望廬山瀑布》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一首《贈汪倫》,千古絕唱,使桃花潭聞名遐邇,享譽千年。

這套《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匯聚了40位詩詞大家的180首名篇。從初唐四傑的王勃開始,到清代後期高鼎結束,跨越了詩詞最鼎盛的幾個朝代。

收錄的這些詩詞傳誦度、知名度都很高,是圍繞著教育部規定的中小學必讀古詩詞進行的適當的拓展,非常適合作為孩子的課外延伸讀物。

讀詩的最高境界就是領悟詩歌的意境。對孩子來說學習詩詞的主要意義,並不在於背會了多少,更大的收穫不僅是能夠體會其中的韻律感、語言美、還要感受其中的意境。

整套書一共有四冊,每本96頁左右,原價272元,作為伴讀管,現在價格120元,就可以讓孩子成為一個飽讀詩書,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孩子。

相關焦點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句話原本的意思和現代人的理解出入比較大,「讀萬卷書」原意是:讀書是為了進京趕考,以實現金榜題名的人生理想;「行萬裡路」原意是:步入仕途,以實現忠君報主的人生理想。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近幾年「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可以說是網上討論的一個熱點,著名作家王蒙也多次以此為主題演講。在諸多觀點中「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似乎更受追捧,有人甚至提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自己去悟」,特別是2014年3月美國當時第一夫人米歇爾在北京大學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為主題演講,由於她的特殊身份讓這一觀點甚囂塵上。
  • 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請問:路在何處?
    這對於已經讀破萬卷書,學富五車卻極少出門的學者來說,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這句話有失偏頗,並非適合所有人。對於正在求學的莘莘學子來說,應該是讀萬卷書比走萬裡路更重要,側重點要放在讀萬卷書上。如果我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那麼,路就在我們腳下。 「讀萬卷書」和「行萬裡路」,是人生缺一不可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旅途中我也在學習,增長見識,也養成了記遊記,畫下沿途風景的習慣。接著她媽媽說:我們在旅行過程中會看到很多風景,也可以體會到當地人文。但是我更希望的是,你在旅行過程中,學會用不同視角去看待生活中的困難。也能用不同的視角去看到更好的自己。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關於教育的另一種理解)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十個字,是兩個意思,是從一到二的過程。沒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會變成盲走和忙走,甚至是茫走。我多年前受朋友的委託,接待過一個母親和她十二歲的兒子,是遊學而來紐西蘭的。這個媽媽很愛兒子,把行程排得很滿,除開學校還是學校,完全沒有遊。孩子悶悶不樂。後來我給她說,孩子來不來紐西蘭根本不重要,讓他玩得高興才是最要緊的,不是遊學嗎?遊在前啊!媽媽於是改變了主意,我們帶著這個活潑的男孩在一樹山奔跑,完全變了一個樣子。這個小朋友現在在西安,健康快樂,成長得很好。
  • 活100歲,行萬裡路,讀萬卷書
    探求世界就兩個途徑: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既是人生態度,更是實實在在的行動。「人生苦旅」,人生就是一場沒有停歇的旅行,必須時時刻刻使自己「動」、「忙」。哪怕是假忙,也要一直不停的行動。
  • 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哪個更為重要?
    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對於很多人來說,沉下心來認真讀書真的不是一件簡單地事情,這也是很多人選擇行萬裡路的原因所在,通過行萬裡路,進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那麼,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哪個更為重要?首先,我們來弄清楚這句話的含義。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古代的萬卷指的是皇上出的考試卷。考生們為了金榜題名,進京趕考。這句話放到現在,寓意就是:同學們要努力讀書,增長自己的學識和本領,理論結合實際,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學以致用,不做書呆子。
  • 董卿: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
    還有一期節目,有道題目是「作為主持人,更需要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兩位選手各執一詞,分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董卿的點評也是特別出彩:「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讓我們能夠擺脫的是什麼,局限和狹隘,所以我們最終是要在相互的溝通、學習、交流當中看到自己的局限,去不斷地進步。」
  • 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
    原標題: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  如今的假期,帶孩子旅遊仿佛成了一項必不可少的作業,國內、國外,草原、海邊,朋友圈裡到處曬著帶孩子出去玩的照片和體會。有位朋友家長跟我抱怨:「一年10天假,5天給了孩子暑假,5天給了孩子寒假,沒有一天是給我自己的假。」
  • 讀萬卷書,當行萬裡路
    原標題:讀萬卷書,當行萬裡路  澎湃新聞報導,日前被伊拉克警方誤作極端分子逮捕的北大學生劉偉(化名)將很快釋放。據悉,劉偉此行只是進行考古旅遊。劉偉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研究生。他本人非但與極端組織毫無關係,這趟前往伊拉克旅遊,恰是擔心當地文物遺址遭受破壞。
  • 讀萬卷書就是為了要行萬裡路
    我父親是個上過幾年學的人,雖然知識沒能幫到他但他對知識是很崇拜的,從小就教育我要多讀書不管家庭經濟是多麼的困難,如果不去讀書的話祖祖輩輩都逃脫不了貧窮的命運。所以我從小對知識的那種渴望是深入骨子裡的,讀書就成了改變命運的使命。
  • 挑戰技能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今天帶你們認識測繪員的生活
    挑戰技能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今天帶你們認識測繪員的生活 2020-12-03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這是我今年最有感觸的一句話。這句話的前一半很熟悉,後一半不是看今年的主持人大賽完全忘得一乾二淨了。也是看主持大賽感觸頗大多的一句話,選手姚軼賓和王嘉寧的比賽很精彩,但是最後評委董卿的話才是亮點,我反反覆覆看了幾遍。
  •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錢泳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二者不可偏廢」,這是說「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同等重要。"讀萬卷書"好比踩著前人的肩膀,透過知識之窗看到了金山銀礦,但是要想得到知識和能力這個金山銀礦,那必須再"行萬裡路"才行呀!
  • 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請問:路在何處?
    明代畫家董其昌在《畫旨》這本書裡,提了一個觀點: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後人在這句話上,依據自己的理解又添了幾句上去: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 三萬方略:「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交萬個人」
    三萬方略:「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交萬個人」讀萬卷書。學校學習雖然主要就是念書,但一個學期下來念的就是那幾本書,知識面非常狹窄。讀萬卷書能拓寬視野,對素質培養大有脾益。今天,雖然有電視,有網路,書的作用也是不能代替的,它是主要的智慧載體。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就能提升職場能力嗎?
    這三種能力包含了讀書與實踐,而且超越了「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的範圍。一、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可見學習、實踐對一個人的能力塑造的重要性。1.讀萬卷書是為了知識儲備。
  • 你讀「萬卷書」,中科宏浩帶你行「萬裡路」
    古人都把「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作為一種人生追求。這樣的文字排序仿佛先要讀萬卷書才能行萬裡路,但是這兩者都能使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和能力。有人說讀萬卷書勝過行萬裡路,也有人說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無論是哪一者更勝一籌,就現實而言「讀萬卷書」遠比「行萬裡路」更容易的多,很多人都應該有這樣的體會。「行路」是在實踐中學習。
  • 「行萬裡路」的夢想與「讀萬卷書」的心性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而對於喜靜不喜動的我來說,我並不熱衷所謂的「行萬裡路」。一則是因為,我是一個窮教師,對於時下很時髦的旅遊,我並沒有那個雄厚的經濟基礎。再則,聽說了一些旅遊市場和從業人員的亂象,讓本來就有些膽小的我更加地有所顧慮。
  • 真「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虎爸帶兩女兒,從湖南走到廣州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一般指讀書萬卷,才能讓自己學識過人;行路萬裡,才能讓自己見識過人。而讀書和行路之間,則是動靜互補的關係。讀書,指的是靜態的學習;行路,則指的是動態的實踐。只讀書,會讓人缺乏見識;而只行路,又會讓人缺少理論。所以只有把讀書和行路結合起來,才能夠造就不一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