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

2020-12-15 雲南網

  原標題: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

  如今的假期,帶孩子旅遊仿佛成了一項必不可少的作業,國內、國外,草原、海邊,朋友圈裡到處曬著帶孩子出去玩的照片和體會。有位朋友家長跟我抱怨:「一年10天假,5天給了孩子暑假,5天給了孩子寒假,沒有一天是給我自己的假。」說這話的時候,她正一個人帶倆娃在三亞海邊挖沙,隨後給我發來一張小朋友們歡樂的照片,看得出她還是很享受當一位幸福的媽媽。

  親子遊的好處不勝枚舉:感受異地風土人情,讓孩子在遊玩中增長閱歷,增進親子關係……大自然的美景、異地異樣的風土人情、外出旅遊的新鮮感和愉悅心情,都會使孩子快樂。

  孩子上學前班了,最近幾年,每年我都會帶她出去走走,我也一直認為這是必修的親子時光。今年暑假,我帶她去了新加坡。孩子很開心,在這裡她可以用簡單的英語跟餐廳服務員交流,對她沒見過的各種食物充滿好奇。然而,那天在新加坡看完大熊貓之後,我跟她的一番對話,讓我對旅遊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起因是我跟她講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這兩隻大熊貓是我們租給新加坡的,他們還屬於中國,生的寶寶也要送回國內。她好奇起來,問:「媽媽,我們為什麼把大熊貓送給新加坡?」

  我回答:「因為中國和新加坡是好朋友。就像你和你的好朋友之間互贈禮物一樣。」

  她想了想,接下來是一連串的發問:

  「那新加坡送給我們什麼禮物了?」

  「我們還送給誰大熊貓了?」

  「有沒有我們國家沒有,別的國家有,送給我們的動物?」

  「還有哪些是別的國家有,但是不送給我們的動物?」

  「為什麼不給我們呢?」

  「為什麼環境不適應?為什麼企鵝、北極熊就可以來我們國家?為什麼……」

  她的問題越來越多,多到我恨不能拿個地球儀指給她,還有好多問題我也不知道,網上搜索也不容易找到答案。

  我徹底被她的問題問垮了,不耐煩地說了句:「你應該多看看書。」

  看書,對呀,我被自己這句話點醒。古人講「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鄄鄂。」「讀萬卷書」和「行萬裡路」哪個重要?一直覺得她還小,出來玩只是對所見有個感官認識,不曾想她也有思考,尤其需要書本才能解答的疑問。

  我很想給她講,宇宙、地球,河川、山谷、海洋、陸地,可惜卻一知半解。這時,再低頭看看這個滿臉疑問的小腦瓜兒,我越發覺得,帶她走再多的路看再多的景,也遠遠不能忽視書本能給予她的眼界和知識。

  是的,世界之大,風景萬千。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美名的徐霞客傾其一生行遊天下,所到之處不過是博大世界的冰山一角。今天,「日行千裡」雖已成可能,一個人想要閱盡天下美景仍是難以實現的夢想。「讀萬卷書」恰恰可以彌補部分缺憾。讀的書越多相當於走的路越多。這個路當然不單純指腳下的路,而是寓意眼界的開闊,精神的滿足。看名著大作,能從中領略世界上的人文地理,文化歷史。從古至今的山河美景,也盡收眼底。

  我們通過行萬裡路,換取對事物的感性認識。閱讀卻能豐富我們的理性認識。通過他人對某一事物的描述記載,加上自己的躬身實踐,才能把頭腦中的想像進一步升華。讀書與行路相輔相成。我們登泰山才能體會它的一覽眾山小。而讀過「水光瀲灩晴方好,荷花夜來風露香」後再遊西湖,你才更能體會瀲灩江南的詩情畫意。沒到過大漠就談不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讀過「風吹草低見牛羊」再去草原,你見到草原才不會一味只讚嘆草原的綠。

  我輕輕地低下頭對她說:「寶貝,回到家我們多讀書吧。你的疑問在書本上可以找到答案。」女兒揚起可愛的臉龐,回答:「好吧。可是媽媽,書上也有我看不懂的怎麼辦?」我笑笑說:「下一次我們再出發的時候,也許能在路上解答你在書本上的疑問。」她想了想,也樂了。

  我想,這就是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的意義吧。其實,哪個都是親子必修課。(記者 周倩)

相關焦點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近幾年「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可以說是網上討論的一個熱點,著名作家王蒙也多次以此為主題演講。在諸多觀點中「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似乎更受追捧,有人甚至提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自己去悟」,特別是2014年3月美國當時第一夫人米歇爾在北京大學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為主題演講,由於她的特殊身份讓這一觀點甚囂塵上。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句話原本的意思和現代人的理解出入比較大,「讀萬卷書」原意是:讀書是為了進京趕考,以實現金榜題名的人生理想;「行萬裡路」原意是:步入仕途,以實現忠君報主的人生理想。
  • 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哪個更為重要?
    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對於很多人來說,沉下心來認真讀書真的不是一件簡單地事情,這也是很多人選擇行萬裡路的原因所在,通過行萬裡路,進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那麼,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哪個更為重要?首先,我們來弄清楚這句話的含義。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古代的萬卷指的是皇上出的考試卷。考生們為了金榜題名,進京趕考。這句話放到現在,寓意就是:同學們要努力讀書,增長自己的學識和本領,理論結合實際,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學以致用,不做書呆子。
  • 董卿: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
    董卿在評委席上,參與了這場大賽的精神輸送,她的點評總是在延伸深度時,給予選手和節目觀眾啟發。還有一期節目,有道題目是「作為主持人,更需要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兩位選手各執一詞,分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董卿的點評也是特別出彩:「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讓我們能夠擺脫的是什麼,局限和狹隘,所以我們最終是要在相互的溝通、學習、交流當中看到自己的局限,去不斷地進步。」如沐春風,輕鬆地將問題進行了升華。她好像總能說出別人說不出的道理,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可見,一個人走過的路,讀過的書都藏在她的氣質裡。
  • 讀萬卷書,當行萬裡路
    原標題:讀萬卷書,當行萬裡路  澎湃新聞報導,日前被伊拉克警方誤作極端分子逮捕的北大學生劉偉(化名)將很快釋放。據悉,劉偉此行只是進行考古旅遊。劉偉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研究生。他本人非但與極端組織毫無關係,這趟前往伊拉克旅遊,恰是擔心當地文物遺址遭受破壞。
  •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錢泳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二者不可偏廢」,這是說「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同等重要。"讀萬卷書"好比踩著前人的肩膀,透過知識之窗看到了金山銀礦,但是要想得到知識和能力這個金山銀礦,那必須再"行萬裡路"才行呀!
  • 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請問:路在何處?
    明代畫家董其昌在《畫旨》這本書裡,提了一個觀點: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後人在這句話上,依據自己的理解又添了幾句上去: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 活100歲,行萬裡路,讀萬卷書
    我認為在當下的社會裡,最應該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莫過於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探求世界就兩個途徑: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既是人生態度,更是實實在在的行動。「人生苦旅」,人生就是一場沒有停歇的旅行,必須時時刻刻使自己「動」、「忙」。哪怕是假忙,也要一直不停的行動。
  • 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請問:路在何處?
    這對於已經讀破萬卷書,學富五車卻極少出門的學者來說,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這句話有失偏頗,並非適合所有人。對於正在求學的莘莘學子來說,應該是讀萬卷書比走萬裡路更重要,側重點要放在讀萬卷書上。如果我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那麼,路就在我們腳下。 「讀萬卷書」和「行萬裡路」,是人生缺一不可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這是我今年最有感觸的一句話。這句話的前一半很熟悉,後一半不是看今年的主持人大賽完全忘得一乾二淨了。也是看主持大賽感觸頗大多的一句話,選手姚軼賓和王嘉寧的比賽很精彩,但是最後評委董卿的話才是亮點,我反反覆覆看了幾遍。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升到初中時,我才發現我和別人的不一樣。生育課時,我能想起上海自然博物館,歷史課時,浮現在我眼前的是秦兵馬俑,地理上的吐魯番盆地,帕米爾高原我都去過。課本劇的插圖和一些知識點,都是我親眼見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旅途中我也在學習,增長見識,也養成了記遊記,畫下沿途風景的習慣。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關於教育的另一種理解)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十個字,是兩個意思,是從一到二的過程。沒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會變成盲走和忙走,甚至是茫走。如果你生活在鶴壁,那麼,那個叫做鬼谷子的人,你自己知道多少,你作為成年人,在經歷了無數人生故事之後,你準備怎樣和孩子討論這樣一個奇蹟一樣的人?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就能提升職場能力嗎?
    職場能力是職場人的命根,是職場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一個人的能力是多維度的,職場人也是這樣。不同的問題需要不同的能力應對。在職場上整體能力水平的體現有三大方面,分別是認知能力、思維重塑能力和行動能力。這三種能力包含了讀書與實踐,而且超越了「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的範圍。
  • 三萬方略:「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交萬個人」
    三萬方略:「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交萬個人」讀萬卷書。學校學習雖然主要就是念書,但一個學期下來念的就是那幾本書,知識面非常狹窄。讀萬卷書能拓寬視野,對素質培養大有脾益。今天,雖然有電視,有網路,書的作用也是不能代替的,它是主要的智慧載體。
  • 你讀「萬卷書」,中科宏浩帶你行「萬裡路」
    古人都把「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作為一種人生追求。這樣的文字排序仿佛先要讀萬卷書才能行萬裡路,但是這兩者都能使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和能力。有人說讀萬卷書勝過行萬裡路,也有人說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無論是哪一者更勝一籌,就現實而言「讀萬卷書」遠比「行萬裡路」更容易的多,很多人都應該有這樣的體會。「行路」是在實踐中學習。
  • 「行萬裡路」的夢想與「讀萬卷書」的心性
    妻曾經也和我說過幾次要安網。可我堅持沒有安。因為我是網癮症的。一旦安了網。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整天泡在電腦前,網絡裡。倒是不打遊戲,可是一開電腦,博客、微博、貼吧、論壇社區、個人網站、空間、QQ群、微信群什麼的一股腦全開開,忍不住隨時關注著動態。就這樣,經常大把大把的時間就消耗在網絡上了。真正用來製作課件和寫作等實際用於工作的時間比例並不多。而且長久時間的坐在電腦前,視力下降得很快,對身體也不好。
  • 對於孩子來說,「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哪個重要?
    有這樣一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讀萬卷書」和「行萬裡路」哪個重要?這是個有趣的話題,也是很多人都會思考和遇到的問題。在我看來,這兩者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
  • 暑期到了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在家長看來,行萬裡路尤勝讀萬卷書。如何規劃超長暑假,不少家長和學生提早數月便有了準備,信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的他們選擇遊學性質的夏令營,期待著能在兩點一線的常規學習生活之外,得到不一樣的啟示與收穫。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明顯提高,很多家長不惜「血本」,花費數萬元,在暑期或寒假送孩子遠赴海外遊學,增長見識開拓視野。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你覺得對嗎?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是對的,讀書是讀人生百態,風土人情,行萬裡路可以解除更多鮮活的圖像,有利於記憶。我們也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解讀這句話,我個人認為工業信息化時代,交通發達、信息暢通,所以相對來講,從我們職場角度和參悟人生的角度來看,行萬裡路的「路」又可以作為一種我們在讀書、實踐應用、增加價值中的一個過程。
  • 讀萬卷書就是為了要行萬裡路
    貧窮給人每天帶來的都是恐懼和不安,能活著就是天大的幸運了。我父親是個上過幾年學的人,雖然知識沒能幫到他但他對知識是很崇拜的,從小就教育我要多讀書不管家庭經濟是多麼的困難,如果不去讀書的話祖祖輩輩都逃脫不了貧窮的命運。所以我從小對知識的那種渴望是深入骨子裡的,讀書就成了改變命運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