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戀愛怎麼談?崔顥寫下四句詩,戴建業:這才是最高境界

2020-12-12 逾洋史話

提起唐朝詩人,大多數人立刻就能想到李白和杜甫。但除了這兩位,崔顥也不得不提。當年,他憑《黃鶴樓》一詩聞名天下,就連李白為之擱筆,看了此詩都連稱「絕妙、絕妙!

崔顥詩名很大,但詩作流傳甚少,現存詩僅四十幾首。除了為世人所皆知的《黃鶴樓》,還有一首組詩寫男女相戀的《長幹曲》,講的是最傳統的中國式戀愛,寫得素樸含蓄、天真爛漫,實乃抒情詩的上乘佳作。

戴建業老師更是稱此詩描述的才是中華民族男女談戀愛的最高境界。

《長幹曲》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

同是長幹人,生小不相識。

這首詩是崔顥遊歷江南時所寫,是典型的江南民歌曲調,玲瓏別致,情感細膩。

「長幹」是南京城南的的一條裡巷名,是人口稠密的市井之地。長幹靠著秦淮河,北通長江,居民依水而居,故多以舟楫販運為業,長幹居民往來水上,衍生出許多動人的歌謠。

詩中的青年男女便是以舟楫販運為生。根據詩人的描述,我們可以想像這樣一幅場景:終日獨自在江上擺渡的少女,水宿風行,孤零無伴,沒有一個可與共語之人,陪伴他的除了一望無際的江水,便是遠處的幾點孤影。有一日,忽然有一艘船向她劃來,遠遠望見一個俊朗的小夥,聽口音仿佛是自己的同鄉,於是她決定鼓足勇氣向小夥打招呼。

女孩把船停在小夥兒船旁邊,天真無邪地問小夥一句:「你家住在哪裡?」還沒等小夥回答,女孩便急著自報家門:「妾住在橫塘」。

當你想知道一個人的信息,同時也想讓他知道你的信息,那麼無疑,你喜歡上他了。簡簡單單兩句話,女孩的滿腔情思與她的嬌憨天真已經躍於紙上。

可能覺得自己有點太急切,顯得有些唐突。女孩趕快找了一個亦真亦假的藉口:「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你別誤會,我說那麼多這可不是「撩漢」,是因為聽到你口音,覺得我們像是同鄉,所以停下船來問一下。」

短短兩句話,一個聰穎、率真、嬌憨、羞澀女孩的音容笑貌,瞬間便如立眼前,聞其聲而見其人。

女孩都說了這麼多了,小夥兒是怎麼回應的呢?

他說:「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我家就在這長江邊住,和你一樣,我整日在長江上跑船,也是風行水宿。」這一句話加深了兩個人的共同點,無疑拉近了兩個人的距離。

小夥接著說: 「同是長幹人,生小不相識」。「聽你的口音,咱倆應該是老鄉,竟然從小都不相識……」

說到這裡,小夥沒有再繼續說下去,然而兩人的情感卻已到達高潮,中國人的含蓄在這裡表現地淋漓盡致。小夥說自小不相識,表面惋惜當日之未能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實質更突出了今日之相逢恨晚。越是對過去無窮惋惜,越是顯出此時此地萍水相逢的可珍可貴。這一筆的翻騰有何等撼人的藝術感染力!

欲言又止而又意猶未盡,含蓄矜持而又感情濃烈,中國式戀愛不正是這樣嗎?戴建業老師說這才是中華民族男女談戀愛的最高境界,的確所言不虛。

唐朝是詩歌發展的頂峰,即使並非頂尖詩人,拿出來一首也是上乘之作,值得深深回味。

唐詩是先人留給我們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不讀實在太可惜了。

至於我們為什麼要讀詩詞,戴建業老師這樣說

如果在教育學上評價一個孩子純智力因素,大概不外乎這麼幾樣標準:第一個是想像力,是最重要的評價標準,它決定了你是不是有創造力。

比如說李白,李白當年的樓有多高?最多不超過六層。他卻作詩曰:「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想像力是如此的豐富。讀詩十分有利於提升想像力。

第二個標準就是直覺是否敏銳。詩歌可以培養我們敏銳的直覺,比方說,你看到月亮很美,我也看到月亮很美,但偏偏有個混蛋說:「月亮似寡婦,蒼蒼無顏色。」因為他心情不好,看到月亮的臉是白的,他說像一個寡婦的臉。

第三個標準是記憶是否良好,詩歌是有節奏的,又押韻,便於記憶,記得越多,記憶力越好。

第四個標準是語言表達是否發達,詩歌完全是一種語言的藝術,讀多了,文章就自然寫得好,但它是潛移默化的過程,不要帶著功利心,一定要從長遠看。

所以無論是大人還是學生,讀詩都是大有裨益的。不過,要想真正讀懂古詩,還需要了解作者生平,了解詩歌的背景,這就略顯枯燥了。

而戴建業老師講解的古詩詞不僅不枯燥而且詼諧幽默,十分生動,妙趣橫生,因此,吸引了眾多粉絲。

針對戴老師在網上走紅的視頻課程,他一直在強調:「網上的視頻片段雖然有趣,但畢竟不系統,學知識還是要系統的去上課,去看書,反覆的看書很重要!」

在戴老師的著作中,有一本名為《戴老師魔性詩詞課》,書中內容是戴建業老師許多年教學與研究的沉澱。

在這本書中,戴老師除了將他之前火遍全網的唐詩課的內容進行了更加系統的整理外,還增加了全新的內容和知識點,包含了他本人對唐代經典詩詞的賞析,以及對盛唐時期代表性的兩大詩人「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各自人生軌跡的講解。

所以喜歡戴老師課程或者古詩詞的,可以看看這本書。

看過這本書的人怎麼說?

「比學校書本所學考試所考的「詩詞」更深入立體,也比真正的詩詞研究淺顯,不是那麼學術。正因如此我才喜歡這本書。李白和杜甫有血有肉,生平與作品共同上升到情感的層面,海量的歷史與作品被老師信手拈來,四兩撥千斤地用語言傳達出來,讓我從中有所體會,敬佩又嘆惋。」

「好得不得了!」「厲害得要命!」,這兩句真心洗腦。戴老師單槍直入式的評析確實既提神又到位,對初涉古詩詞領域的讀者來說應該算是不錯的入門書,既不是敷衍式的淺嘗輒止,也沒有乏味的深入鑽探……

「看了幾個戴老師講唐詩的視頻,解讀的令人印象深刻,更貼近詩歌本意,沒有附加那麼多高大上的含義,但我一下子就改變了長久以來對一些熟悉的詩歌的看法,那角度很新穎,毫不猶豫搜老師的著作,還真有!」

「我給大家推薦戴建業老師的書。大師因為夫人生病一瓶藥幾萬塊,所以今年四處演講。感謝這個時代讓我等凡夫俗子能在網上聽到看到大師的講課。我買了三本,希望大家也買上幾本,再看看網上的視頻,領略大師風採。」

買一支口紅成百上千,美的只是外表,而讀一本好書只需要45元,培養的卻是由內而外的氣質。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女人讀詩培養的是底蘊和氣質,男人讀詩培養的是格局和視野, 孩子讀詩培養的是想像力和記憶力,為未來預留一筆巨額的文化財富。

所以無論是為自己還是為孩子,跟著戴建業老師一起讀詩準沒錯!

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戴老師魔性詩詞課》,原價48元,現在僅售45元

相關焦點

  • 絕非偶然,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出現頻率最高的為什麼是這三首詩
    截至今年,中國詩詞大會已經舉辦了四季,節目組的經驗越來越豐富,題目的質量水平越來越高,大賽的賽制也越來越健全。縱觀第四季比賽流程,個人追逐賽環節每個選手答對六道題目方為通關,而這六道題目難度(詩詞難度)是不斷遞增的。前兩道題涉及的詩詞應該是最基礎、最應該掌握的。那麼在這些最基礎的詩詞裡,那些重複出現的又應該是最重要、藝術性最高、最能代表中國詩詞發展水平的。
  • 什麼是古風式的律詩?崔顥黃鶴樓是古風式律詩嗎?
    但是我們也常常會發現,有不少不完全符合律詩規則的詩,也被稱為律詩,例如崔顥的這首《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崔顥的《黃鶴樓》了不起在哪?讓粉絲們爭著翻唱模仿才是王道!
    還是白雲講究,千百年了,照樣飄,飄,沒完沒了地,不上班,拉腳又不是人家的活(筋鬥雲是後來才出現的私人坐駕),空蕩蕩地,啥也不是!黑雲還能下雨呢!瞧我這打算寫八句的詩,現在四句,整整一半,都給了你成仙這點破事,誰讓你好使,紅呢!
  • 崔顥的《黃鶴樓》連李白都羨慕不已,那這首詩它到底好在哪裡呢?
    崔顥的一首《黃鶴樓》,可以說是眾多描寫黃鶴樓詩作中,最為經典的一首,而且在這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於這首詩的喜歡,可謂是不言而喻,人們從這首詩中,不僅感受到了唐詩的獨有的魅力,同時也讀到了千年黃鶴樓的壯觀;並且據說這首詩一問世,便是受到了當時李白的讚賞,也被崔顥的才華所折服。
  • 第一偉人在黃鶴樓上寫下的詞,跟李白崔顥的一樣經典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到今天已經接近一千八百年,在這一千八百年中,黃鶴樓吸引了歷代眾多著名文學獎、詩人,僅舊志中收錄的詩文就多達近400多篇。關於黃鶴樓的詩文,最有名當然是崔顥的《黃鶴樓》。
  • 蘇軾重陽節賞菊寫下這首趣詩,前四句模仿李白,卻句句超越了李白
    這是唐末詩人鄭谷的一首七絕,表面看似在寫重陽節後的處處景色,實際是詩人已經看破了人心,景色的好壞、璀璨或暗淡必然會隨著人心的變化而改變,有種唯心主義的意味。就像明代唯心主義思想大家王陽明所說的那樣:「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心外無理,心外無事。」,萬物投射在人的內心,人的內心的反映,就是萬物。
  • 詩詞朗讀:崔顥《黃鶴樓》
    這首詩是弔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裡。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
  • 崔顥---千古一律《黃鶴樓》
    況且李邕經過幾次沉浮,隱隱暗合詩中歌女所遭受的境遇。唐朝懷才不遇者多以描寫歌女生活來抒情,首先崔顥獻詩題材不對,並且想靠這樣的春閨詩詞入仕,李邕當然理解為此人太過輕浮,李邕看到「十五嫁王昌「這句,一怒之下揮袖而去。崔顥為他的魯莽付出了代價,後崔顥遭遇許多挫折後,晚年遊歷各地,到了武漢黃鶴樓這裡遠眺,寫下震驚千古的佳作。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李白大愛崔顥的《黃鶴樓》,不僅自稱難超越,還兩次模仿了這首詩
    而一向豪放不羈,自信滿滿的李白,本來想在黃鶴樓上大展身手的,卻因為讀到這首詩,手中的筆不禁一頓,突然有一種難以超越的感覺,當下謙遜地說:崔顥這詩有鬼斧神工之妙,我還是不班門弄斧了。能得到詩仙李白的認可,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崔顥就憑藉一首詩做到了。而且李白不僅認可了,還私下裡兩次模仿了這首詩。
  • 陶淵明讀《山海經》氣得不行,寫下首詩,被譽「金剛怒目式」詩歌
    這也讓不少讀者覺得,陶淵明本就是生性淡泊,他的詩作也應該都是恬靜淡然的田園詩。其實不然,當年陶淵明讀《山海經》時就曾被氣的不行,寫下一首詩充滿抗爭精神,還被魯迅先生譽為「金剛怒目式」詩歌,令人讀之便能感受到陶淵明那種激昂豪放的拼搏精神,與他以往的淡然形象大相逕庭。
  • 柏拉圖式戀愛?別做夢了!
    範師傅說:千萬別說我想談一場柏拉圖式戀愛,如果你真的知道了什麼是柏拉圖式戀愛,你怕是躲都來不及。做多了情感老司機,總有小女生向我吐槽:「範師傅,你說我男朋友怎麼就色眯眯的,老對我動手動腳的,就不能談一場柏拉圖式的戀愛嗎?
  • 「網紅」教授戴建業:魔性解讀古詩受捧,因爆紅憂慮
    聊到陶淵明時,他來了興致,起身就在背後的黑板上寫下一行字。自己覺得重要的話,戴建業也特意囑託記者,「請你們務必傳播出去」。「我就是我最自然的樣子,從不裝腔作勢。」戴建業說。我感覺我原來很幸福,騎個破車子到處跑,人家也不認識我,想怎麼幹就怎麼幹,還可以胡說八道。但現在我也不敢在網上瞎說了,隨便發點什麼內容,瞬間一堆跟帖——我覺得這事很嚴重。我是一個不會講普通話的普通大學老師,(大家)用不著像追星一樣。這是我最後一次接受採訪了,我不想成為一個「新聞點」,現在我讀書也讀不進去,電話總在響。又睡不好覺,總是有事。
  • 文史記憶丨李白與崔顥的金華之緣
    玄暢樓建成後,沈約多次登樓賦詩,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中他的《登玄暢樓》最為知名,爾後又作《玄暢樓八詠》並擴而詠之。這八首詩歌是沈約聲律論的具體表現,他在詩中開始自覺運用平上去入四聲,自覺注重押韻,這對後來詩歌的發展,特別是對唐代律詩的發生和形成起到了促進的作用。因此之故,唐代的文人十分推崇沈約,所以從唐代起遂以詩名改玄暢樓為八詠樓,以志紀念。
  • 《中國式家長》怎麼戀愛追女生 追女生戀愛技巧
    導 讀 中國式家長怎麼戀愛追女生?
  • 崔顥很冷門的一首詩,卻把山水之美寫得令人神往,值得一讀
    說到崔顥,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名作《黃鶴樓》。畢竟可以說崔顥就是憑著這首詩名垂千古的。據說李白都曾為之擱筆,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嘆。但《黃鶴樓》的盛名在外,也掩蓋了崔顥其它詩作的光芒。如他的另一首佳作《入若耶溪》,相比較而言,就顯得很冷門了。
  • 王之渙的一首詩,僅僅四句,境界極其廣闊,堪稱獨步千古
    杜甫在論畫詩《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中曾寫道「咫尺應須論萬裡」,是說尺幅的畫圖上可以呈現萬裡江山的景象,這雖是論畫,但是用在詩中亦可。王之渙這首詩的前兩句,僅僅用了十個字,便呈現了極遠、極廣的景象。其實前兩句的境界已經夠高遠遼闊了,望中之景可以說已經盡收於此,但對詩人而言卻是遠遠不夠,詩人覺得還可以看得更遠更廣,「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一下子就把詩篇推向了更高的境界,向讀者展示了更大的視野。可以想像詩人看到前兩句景色的時候還在鸛雀樓的下一層,隨著詩人觀賞腳步的不斷往上,這最後兩句自然而然便產生了。
  • 如何用四句詩,寫盡賈誼的一生
    如何用四句詩寫進一個人的一生。這事兒有人幹成過。教員寫賈誼。賈誼教員寫過好幾次,大約因為賈誼在長沙做過官,在汨羅江邊懷念過屈原,和教員算是半個老鄉吧。但是,看一眼也能背下來,這大約就是好詩的特點吧,朗朗上口,讓人過目不忘。七絕,就四句:賈生才調世無倫,哭泣情懷吊屈文。梁王墜馬尋常事,何用哀傷付一生。
  • 王維水平很高的一首詩,被譽神品,無一靜字卻寫出了靜的最高境界
    這是一首頗有禪意的詩,被後世譽為五律無上神品,全詩無一靜字,卻寫出了靜的最高境界,其中10個字更是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讓我們來品一品。《過香積寺》唐代:王維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 李商隱歷經千辛萬苦,寫下平生境界最高一首詩,靜不下來時讀一讀
    為了追求詩歌的語言之美、韻律之美、對仗之美,他甚至不惜將詩寫得令世人難以捉摸。有人甚至用「晦澀」來形容他的詩。但他卻用平生600首詩,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哪怕看不懂卻一樣能流傳千年。在世人眼中,李商隱一向以詠史詩和愛情詩著稱,但卻忽視了其實他也是一個敘事詩的高手。
  • 讓李白認慫的一首廣告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詩說實話,在李白眾多詩作中絕非一流。但因為寫的應景真切,所以讀來非常動人。而汪倫也因為這首詩青史留名。三這就是李白,寫一首應酬詩,互推一下都這麼大威力,打個噴嚏都能上大唐娛樂頭條。可是,在一個地方,有一個人卻打破了李白的神話。那個人的名字叫崔顥,而那個地方叫做黃鶴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