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詩詞去旅行|陪孩子讀萬卷「詩」,行萬裡路!

2020-12-15 成都青旅

停課不停學,網課不止逼瘋了老師和孩子,也讓家長們叫苦不已,一遍又一遍吐槽自己:上學的時候,我不適合當學生;長大了以後,我不適合當家長。

很多家長「痛定思痛」,一不小心讓教鞭、藤條成為淘寶熱銷產品。

拿起教鞭藤條,充其量也只是嚇唬嚇唬熊孩子。但這種嚇唬真的有用嗎?

青旅妹兒呼籲家長朋友們:放下手中的教鞭與藤條!帶著課本去「雲遊」,和孩子一起讀萬卷古詩詞,行萬裡旅遊路

《次韻陸友仁吳中覽古》

元·郯韶

赤闌橋下記停橈,細雨菰蒲響暮潮。

說與行人莫回首,故宮煙柳正蕭蕭。

「故宮煙柳正蕭蕭。」描寫了春天故宮的美景:煙雨柳樹、朱牆宮深,人間景象萬般旖旎。

故宮擁有600年歷史,佔地72萬平方米,珍藏186萬件文物。它不僅是一座古老的宮殿,更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縮影和中國最高藝術形式的集合。

通過詩詞讓孩子跟著家長遊歷故宮,可以讓孩子找找故宮建築裡的亭臺樓閣、雕龍畫棟,欣賞故宮服飾裡的絲綢緙絲、刺繡紋飾,品鑑一番故宮青銅器裡的花紋繁縟、鬼斧神工,那將是一場文化盛宴。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北宋·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讀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句詩詞後,西湖,就成了青旅妹兒心裡的夢。

杭州有8000年的文明史、5000年的建城史,可謂歷史文化名城。而杭州的靈魂則全在西湖

一千年前蘇軾,曾在杭州擔任過地方官。家長朋友們不妨給孩子們講講我們四川眉山的「三蘇祠」,也給孩子們講講蘇軾到杭州遊歷的歷史。

蘇軾眼裡的西湖,不同時候有不同的美。把西湖比作美人,無論淡妝還是濃抹,都是那麼適宜。

《敕賜百官櫻桃》

唐·王維

芙蓉闕下會千官,紫禁朱櫻出上闌。

才是寢園春薦後,非關御苑鳥銜殘。

歸鞍競帶青絲籠,中使頻傾赤玉盤。

飽食不須愁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寒。

人們說:「要看中國的500年,請到北京;要看中國的5000年,請到西安」。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底蘊雄厚。來到西安,古香古色的城市,讓人瞬間穿越的時空,進入了歷史。

「歸鞍競帶青絲籠,中使頻傾赤玉盤」讀著這樣有畫面感的詩詞,仿佛真的置身盛唐境地,有種穿越時空的奇妙感覺

你可以告訴孩子,大唐芙蓉園是一處從秦朝開建的皇家園林,經過之後幾個朝代的增修改建,在唐代時最為繁華,皇帝每年數次遊園,置辦宴席嘉獎詩文出眾的臣子。這首詩也是王維任職文部郎時,參加遊園會寫下的詩詞。每次遊園會,唐長安城萬人空巷,皆歡聚遊宴,大唐盛況可見一斑。

在介紹講解大唐芙蓉園的同時,家長朋友們不妨把「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大雁塔,「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琉」的大明宮……講給孩子聽,用詩詞和歷史故事引發孩子對這裡的探索。

《觀瀑布有感》

宋·辛棄疾

白水浩蕩群山中,驟止斷崖跌九重。

聲若雷滾撼天地,勢如江翻騰蛟龍。

小學課本裡有辛棄疾的《觀瀑布有感》這首詩。其中,「白水浩蕩群山中,驟止斷崖跌九重。」所講的瀑布就是貴州的黃果樹瀑布,也是中國最大的瀑布。

黃果樹瀑布的知名始於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之後,通過其他歷代名人的遊歷與傳播,黃果樹瀑布漸漸成為了知名的景點。

家長朋友給孩子們瀑布時,不妨順帶給孩子們普及一下世界上最高和最寬的瀑布。

世界上最高的瀑布位於南美委內瑞拉的丘倫河上,名為安赫爾瀑布,又稱天使瀑布;而世界上最寬的瀑布則是南美伊瓜蘇瀑布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眉山位於四川,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峨眉山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這首《峨眉山月歌》描繪的就是峨眉的美景。用一首詩,讓孩子們認識詩仙李白,也可以擴展知識告訴孩子詩聖是杜甫。他們代表了唐代最高的詩歌水平。

同時,我們還可以和孩子們一起「雲遊」詩人筆下的峨眉山美景。

告訴孩子們,峨眉山除了風景外,還有神聖的普賢菩薩和愛搶遊人食品的淘氣猴子。

好了,學了以上五首詩,不知道家長朋友們「腦殼兒」大了沒有?

我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結高人無數……」

特殊時期,我們行不了萬裡路,但可以讀萬卷書。讀每一首古詩,可以看到鮮活的遊歷圖,欣賞到每一位詩人筆下的美景和人文歷史。

跟著古詩去旅行,在詩中尋覓美麗的風景,讓孩子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推薦,別忘記分享哦!愛你們~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漯河一父親帶女兒走遍「詩」中天下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已經成為很多父母認同的教育理念,張鈺童的爸爸,不僅認同也在踐行這個理念。他每天陪女兒讀古詩詞,並帶著她跟著古詩詞去旅行。如今,7歲的張鈺童不僅能背誦100多首古詩詞,還在行萬裡路中更直觀地感受古詩詞的魅力。 7月27日晚,記者採訪了剛剛結束西安之旅回到家的張曉輝和張鈺童父女。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生育課時,我能想起上海自然博物館,歷史課時,浮現在我眼前的是秦兵馬俑,地理上的吐魯番盆地,帕米爾高原我都去過。課本劇的插圖和一些知識點,都是我親眼見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旅途中我也在學習,增長見識,也養成了記遊記,畫下沿途風景的習慣。接著她媽媽說:我們在旅行過程中會看到很多風景,也可以體會到當地人文。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關於教育的另一種理解)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十個字,是兩個意思,是從一到二的過程。沒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會變成盲走和忙走,甚至是茫走。父母親總喜歡帶孩子去旅行,作為某個假期的家庭活動或者是對孩子的獎勵。「你中考門門滿分,我們就去倫敦」。「如果你在全校是前十名,我們就去紐西蘭。」有個問題是,孩子還小,他也許這一生就這樣一次機會去倫敦,除開看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你還會帶他去哪些地方旅遊?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句話原本的意思和現代人的理解出入比較大,「讀萬卷書」原意是:讀書是為了進京趕考,以實現金榜題名的人生理想;「行萬裡路」原意是:步入仕途,以實現忠君報主的人生理想。
  • 先讀萬卷書,還是先行萬裡路?醒醒吧哪有什麼詩和遠方
    是去學一門自己很想學的樂器,還是和朋友們常出去玩?又或者,去一個自己很想去的地方旅行?拉薩,稻城,上海,杭州……讀萬卷書的艱難不少人都覺得自己讀了十多年的書,是時候出去旅行看看這個世界了。可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有一場所走就走的旅行,也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詩和遠方,家庭不富裕的孩子,拿什麼資本去旅行?
  • 微課堂(視頻)丨王燕紅老師: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暑假如何和孩子一...
    路橋區新橋鎮初級中學教師王燕紅老師為大家帶來一課《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暑假如何和孩子一起帶著問題去旅行》歡迎家長朋友們點擊以下微課堂視頻進行學習~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你們好!我是來自路橋區新橋鎮初級中學王燕紅,今天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有關《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暑期如何和孩子一起帶著問題去旅行》的話題。旅行,要發揮學習功能最大化,經常和研學相結合,研學旅行是近十年來出現的新詞,由我國古代遊學、近代修學旅行,逐步演變發展而來。可追及春秋戰國的「遊學」,多指遠遊異地,從師學習,以所學遊說諸侯,求取官職。
  • 活100歲,行萬裡路,讀萬卷書
    我認為在當下的社會裡,最應該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莫過於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探求世界就兩個途徑: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既是人生態度,更是實實在在的行動。「人生苦旅」,人生就是一場沒有停歇的旅行,必須時時刻刻使自己「動」、「忙」。哪怕是假忙,也要一直不停的行動。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除了「詩」,還有遠方!
    都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而對於大部份小孩來說,行萬裡路仿佛是一個難以實現的夢想,特別是在中國,很多小孩都是留守兒童,更別說到處走走看看增長見識了。而不是留守兒童的時間也比較少,特別是上小學後開始,周一至周五都在上學,晚上放學還要做家庭作業,幸運一些的,父母有時間去接送並自己輔導作業,父母沒時間的直接託管補習,晚上9點後再接回家。
  • 你讀「萬卷書」,中科宏浩帶你行「萬裡路」
    古人都把「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作為一種人生追求。這樣的文字排序仿佛先要讀萬卷書才能行萬裡路,但是這兩者都能使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和能力。有人說讀萬卷書勝過行萬裡路,也有人說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無論是哪一者更勝一籌,就現實而言「讀萬卷書」遠比「行萬裡路」更容易的多,很多人都應該有這樣的體會。「行路」是在實踐中學習。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近幾年「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可以說是網上討論的一個熱點,著名作家王蒙也多次以此為主題演講。在諸多觀點中「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似乎更受追捧,有人甚至提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自己去悟」,特別是2014年3月美國當時第一夫人米歇爾在北京大學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為主題演講,由於她的特殊身份讓這一觀點甚囂塵上。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身體與靈魂總有一個得在路上
    我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書是案頭的山水,山水乃大地之書,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旅行與讀書。人生需要讀萬卷書>一個人要學習知識,不僅要從書中尋找,也得從百態社會中總結思考,行萬裡路才能看透人間冷暖,明白人情世故,而旅行必然是行萬裡路的最好方式。
  • 董卿: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
    還有一期節目,有道題目是「作為主持人,更需要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兩位選手各執一詞,分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董卿的點評也是特別出彩:「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讓我們能夠擺脫的是什麼,局限和狹隘,所以我們最終是要在相互的溝通、學習、交流當中看到自己的局限,去不斷地進步。」
  • 讀萬卷書更要行萬裡路,90後單親爸爸帶4歲女兒騎車去西藏
    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中國也有古話告訴我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人們多讀書的同時也不要只會讀書,讀萬卷書更要行萬裡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讓他們在「萬裡路」中學會成長。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拿這理由忽悠我別送補課並不充分
    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句話很多時候當我們感覺到出現頻率比較高了,也就是在學生們臨近或者已經開始他們的假期時候?而這個時候另外的「熱詞」恐怕當屬「補課」莫屬了吧?原因比較簡單:1、從正式放假到年前這段時間是我們工作最忙亂的時刻,且也是各種事情最多的時刻,通常是沒太有時間陪孩子的;2、孩子的年前輔導班課程也會集中在這段是時間;3、過年期間我們的傳統習俗以及陪伴、順應老人新意也使得我們如果過年外出旅行
  •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錢泳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二者不可偏廢」,這是說「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同等重要。"讀萬卷書"好比踩著前人的肩膀,透過知識之窗看到了金山銀礦,但是要想得到知識和能力這個金山銀礦,那必須再"行萬裡路"才行呀!
  • 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請問:路在何處?
    這對於已經讀破萬卷書,學富五車卻極少出門的學者來說,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這句話有失偏頗,並非適合所有人。對於正在求學的莘莘學子來說,應該是讀萬卷書比走萬裡路更重要,側重點要放在讀萬卷書上。如果我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那麼,路就在我們腳下。 「讀萬卷書」和「行萬裡路」,是人生缺一不可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修學旅行你來定
    名詞解釋:修學旅行,是指由學校或者學生組織地、有計劃地出遊修學的旅遊活動。此種旅遊活動不僅讓學生學玩兩不誤,而且讓教育和旅遊兩個產業和市場也相得益彰。時至今日,在發達國家,學生有組織、有計劃地修學旅行十分盛行,並被認為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短途修學旅行 性價比最高。中國有句俗話:「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 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
    原標題: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  如今的假期,帶孩子旅遊仿佛成了一項必不可少的作業,國內、國外,草原、海邊,朋友圈裡到處曬著帶孩子出去玩的照片和體會。有位朋友家長跟我抱怨:「一年10天假,5天給了孩子暑假,5天給了孩子寒假,沒有一天是給我自己的假。」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語文課本中的濟南有多美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語文課本中的濟南有多美對於充滿活力的孩子們來說,旅行無疑是父母送給他們最好的禮物。暑假過半,一趟恰如其分的親子旅行,為年少的孩子了解世界打開了一扇生動明亮的窗戶。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 餅子讀行,一個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旅行人
    餅子讀行今天的達人——餅子讀行,正好就迎風而上,突破重圍,成為了當下頭條/西瓜/百家號短視頻的優質領域作者,甚至被粉絲親切的稱為全網文筆第一01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旅行人關於「餅子讀行」,一個極其具有書卷氣息的文藝名字,餅子讀行本人是這樣解讀的:餅子是小時候同學起的外號,跟隨了餅子三十多年,當自己需要一個網名的時候,發現外號比自己任何想起的那個網名都足夠的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