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讀萬卷書,還是先行萬裡路?醒醒吧哪有什麼詩和遠方

2020-12-15 喬稀飯書鋪

還記得你中考、高考結束後,乃至在大學期末考完後,在那漫長的暑假都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嗎?是去學一門自己很想學的樂器,還是和朋友們常出去玩?又或者,去一個自己很想去的地方旅行?拉薩,稻城,上海,杭州……

讀萬卷書的艱難

不少人都覺得自己讀了十多年的書,是時候出去旅行看看這個世界了。可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有一場所走就走的旅行,也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詩和遠方,家庭不富裕的孩子,拿什麼資本去旅行?

張琪就是一個農村孩子,從小就愛讀書,憑著自己的努力考上市裡最好的高中。在高中階段她也在努力學習,成績卻變得平平,她發現周圍的人幾乎都是城裡的孩子,他們會彈琴會跳舞,周六周日會去輔導班補課,性格也大方開朗,不像自己,在這城市裡走路都會沿著牆角走。

最令張琪羨慕的是,她的同學都去過好多地方旅遊。比如日本、義大利、英國等,而她,連省都沒有出過呢。她想著自己得繼續加油讀書,這樣以後才能掙錢,去這世界上任何她想去的地方。

高考後,張琪盡了自己的努力上了一所小有名氣的大學,村子裡的人都前來祝賀她,畢竟這農村考上大學的真是屈指可數。考完後同學問她要一起去上海玩嗎?她多麼想爽快地答應,可是她得在馬路邊幫著母親賣地裡的梨兒,她沒有金錢坐飛機,她現在還是哪也不能去。

那段時間張琪看到了一則新聞:某某高考生,在工地上收到清華錄取通知書!她不禁在想,是不是自己以前再努點力讀書,就可以考上名牌大學,家人就會讓自己和同學去上海玩?因為以後名牌大學出來就能掙大錢呢。可是,她已經很努力了,很多時候甚至不吃晚飯,就喝一包牛奶在教室學習。

「沒有錢寸步難行。」這大概是最真切的實踐經歷所總結出來的一句真理。讀了萬卷書,寒門還是難出貴子。出生在城市的孩子,不僅讀了萬卷書,父母還能交給他們自己的經驗、見識與技能,這便是一種「萬裡路」,除此他們也能真正地走「萬裡路」,在旅行中與所學結合,擁有更廣闊的視角。

行萬裡路的資本是自己

當然,不是說讀那萬卷書就沒有用,可能你需要的是一個瓶頸,你讀過的書終將毫無保留地反饋給你,只是時機尚未成熟。

張琪帶著複雜的心情來到了自己的大學,漸漸地,她發現自己打開了一個不一樣的新天地。在大學裡,她可以報名自己喜歡的社團,不會舞蹈沒關係,她可以和學姐一起學習;她也參加了不少志願者活動,去山區支教,把自己的知識傳送給孩子;她通過參加不少活動,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她在圖書館裡找到了自己的學習方法,每次期末都名列前茅,獲得國家獎學金,總算可以和朋友去一些小地方旅遊……

張琪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她可以慢慢開始自己掙錢,可以減輕父母的壓力,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甚至可以去更多的地方旅行,去行萬裡路,看到更廣闊的世界,看看自己讀的萬卷書是不是那樣的。

所以哪有什麼詩和遠方?「詩」是那自己所讀過的萬卷書,「遠方」是自己堅持讀書下來的回報,熬過無數個無人問津的黑夜,才能夠看見遠方火紅的日出。

願你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歷經千帆,還是那個少年~

相關焦點

  • 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哪個更為重要?
    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對於很多人來說,沉下心來認真讀書真的不是一件簡單地事情,這也是很多人選擇行萬裡路的原因所在,通過行萬裡路,進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那麼,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哪個更為重要?首先,我們來弄清楚這句話的含義。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古代的萬卷指的是皇上出的考試卷。考生們為了金榜題名,進京趕考。這句話放到現在,寓意就是:同學們要努力讀書,增長自己的學識和本領,理論結合實際,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學以致用,不做書呆子。
  • 董卿: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
    有網友說:每次聽董卿說話,都覺得自己該讀書了。董卿在評委席上,參與了這場大賽的精神輸送,她的點評總是在延伸深度時,給予選手和節目觀眾啟發。還有一期節目,有道題目是「作為主持人,更需要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除了「詩」,還有遠方!
    都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而對於大部份小孩來說,行萬裡路仿佛是一個難以實現的夢想,特別是在中國,很多小孩都是留守兒童,更別說到處走走看看增長見識了。而不是留守兒童的時間也比較少,特別是上小學後開始,周一至周五都在上學,晚上放學還要做家庭作業,幸運一些的,父母有時間去接送並自己輔導作業,父母沒時間的直接託管補習,晚上9點後再接回家。
  • 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
    原標題: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  如今的假期,帶孩子旅遊仿佛成了一項必不可少的作業,國內、國外,草原、海邊,朋友圈裡到處曬著帶孩子出去玩的照片和體會。有位朋友家長跟我抱怨:「一年10天假,5天給了孩子暑假,5天給了孩子寒假,沒有一天是給我自己的假。」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句話原本的意思和現代人的理解出入比較大,「讀萬卷書」原意是:讀書是為了進京趕考,以實現金榜題名的人生理想;「行萬裡路」原意是:步入仕途,以實現忠君報主的人生理想。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身體與靈魂總有一個得在路上
    我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書是案頭的山水,山水乃大地之書,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旅行與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的氣質裡,藏著他走過的路和讀過的書。如果你尚未讀得萬卷書,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路途想為你推薦幾本關於川藏線旅行的經典。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本文不擬討論這種觀點的對錯,也不討論這是不是新的讀書無用論或反智主義,而是擬通過分析「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兩種理解,表明這一觀點存在的問題。「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應當說是中國古代以形象化的語言,表達了提升自我修養與能力的方法和途徑。「讀萬卷書」主要是指儘可能多地讀書,通過博覽群書獲得廣博的知識。「行萬裡路」則主要指儘可能多地遊歷與親身體驗,通過「行」來獲得豐富的閱歷。
  • 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1、 萬卷書裡有什麼,值得我們去讀?世間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謀讀與耕。讀書,看來是古今通用的最硬核的生存方式。為什麼要讀書?大家耳熟能詳:粗獷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常讀書,能提升你的氣質。相反,如古人所言:一日不讀書,塵生其中;兩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這是我今年最有感觸的一句話。這句話的前一半很熟悉,後一半不是看今年的主持人大賽完全忘得一乾二淨了。也是看主持大賽感觸頗大多的一句話,選手姚軼賓和王嘉寧的比賽很精彩,但是最後評委董卿的話才是亮點,我反反覆覆看了幾遍。
  • 大學生讀了萬卷書,沒錢去行萬裡路?要抓住這些有意義的賺錢機會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相信這句話你已經耳熟能詳,至少之前它曾經出現在你的作文裡,那你是否知道它的下半句。此語出自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全句為「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汙,自然丘壑內營」所以無論是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都是為了脫去胸中塵汙,並將理論聯繫實際。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我的觀念其實很簡單明確,一個幼兒園的孩子,還是需要有這個「寒暑假」來接觸大自然,接觸世界。而不是為了大家好安心上班就被安排到學校,美其名曰在學校學會集體生活與秩序。講真,習慣幼兒園的集體生活用不了三年時間的,更多地還是方便父母上班。我始終弄不明白,那些提倡兩歲就送孩子去幼兒園鍛鍊的父母,你的真實想法就是這樣嗎?
  • 為什麼先讀萬卷書,再行萬裡路?育兒第一步到底是什麼?此文詳解
    惠暄說:「孩子先要多讀書,有了經典智慧的涵養,再出去玩也不耽誤事;相反,沒有很強的自我的建立,沒有自我的認同,遇到事情沒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有想法說不出來,也不能堅持自己的想法,出去進行再多的所謂社交生活也意義不大。」我當時一下子就想到了古人流傳千載的那句話:「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 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請問:路在何處?
    明代畫家董其昌在《畫旨》這本書裡,提了一個觀點: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一、什麼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萬卷書」指的是書本中靜止的知識,「萬裡路」指的是我們在人生經歷中獲得的感悟、認知,是活的知識。讀萬卷書是行萬裡路的前提,如果沒有知識做積累,哪怕行再遠的路,也只是漫無目的的散步,到頭來還是毫無收穫。
  • 活100歲,行萬裡路,讀萬卷書
    「三立」觀念,我認為今天也不過時,依然成立,只是我覺得更適合於對孩子或年輕人的教育,從小要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對廣大芸芸眾生或者成年人,我想,首先是守住「德」的底線,然後才是追求「功」和「言」。古人是一直信守「人天各半」的,「盡人事,聽天命」,做好自己「盡人事」的一半,其他一切隨緣。我認為在當下的社會裡,最應該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莫過於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 讀萬卷書更要行萬裡路,90後單親爸爸帶4歲女兒騎車去西藏
    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中國也有古話告訴我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人們多讀書的同時也不要只會讀書,讀萬卷書更要行萬裡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讓他們在「萬裡路」中學會成長。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決定了人生格局!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你經歷過的所有的事都會影響你的人生格局。 視野決定格局,大格局成就人生。 人們常說,我們可以用一年學會說話,但是卻要用一生學會閉嘴。
  • 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請問:路在何處?
    這對於已經讀破萬卷書,學富五車卻極少出門的學者來說,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這句話有失偏頗,並非適合所有人。對於正在求學的莘莘學子來說,應該是讀萬卷書比走萬裡路更重要,側重點要放在讀萬卷書上。如果我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那麼,路就在我們腳下。 「讀萬卷書」和「行萬裡路」,是人生缺一不可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 讀萬卷書,當行萬裡路
    原標題:讀萬卷書,當行萬裡路  澎湃新聞報導,日前被伊拉克警方誤作極端分子逮捕的北大學生劉偉(化名)將很快釋放。據悉,劉偉此行只是進行考古旅遊。劉偉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研究生。他本人非但與極端組織毫無關係,這趟前往伊拉克旅遊,恰是擔心當地文物遺址遭受破壞。
  •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錢泳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二者不可偏廢」,這是說「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同等重要。"讀萬卷書"好比踩著前人的肩膀,透過知識之窗看到了金山銀礦,但是要想得到知識和能力這個金山銀礦,那必須再"行萬裡路"才行呀!
  • 「行萬裡路」的夢想與「讀萬卷書」的心性
    妻曾經也和我說過幾次要安網。可我堅持沒有安。因為我是網癮症的。一旦安了網。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整天泡在電腦前,網絡裡。倒是不打遊戲,可是一開電腦,博客、微博、貼吧、論壇社區、個人網站、空間、QQ群、微信群什麼的一股腦全開開,忍不住隨時關注著動態。就這樣,經常大把大把的時間就消耗在網絡上了。真正用來製作課件和寫作等實際用於工作的時間比例並不多。而且長久時間的坐在電腦前,視力下降得很快,對身體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