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大寶謙謙出去玩, 傍晚我去接回家,謙謙帶出去的玩具跟別的小朋友換了,至於是完全交換了,還是暫時交換著玩一段時間,謙謙自己也說不清楚,估計他都沒有想過,只是交換了而已。
我覺得才4歲的孩子,就有了交換玩具行為,很有意思。
在走回家的路上,我就問謙謙:「謙謙,你是怎麼想到要交換玩具的呢?」
謙謙說:「是XXX(謙謙好朋友的名字,先用XXX代表)要跟我交換的。」
我繼續問:「當時是什麼樣子的,對方怎麼說的?」
謙謙說:「XXX說,謙謙,我想玩你的這個玩具,我用另一個玩具跟你交換可以嗎?」
謙謙的這個玩具有5個,是一套,分開是單獨的5個小車,組裝起來是一個大的機器人。
我接著問:「那你當時是怎麼想的呢?」
謙謙說:「我不想跟XXX交換,但是XXX是我的好朋友,我就同意了。」
一般來說,面對這種情況,父母的第一反應可能大致會有以下兩種:
第一,稱讚孩子。
孩子很有愛心,很有同理心,顧忌好朋友之間的感情,夠義氣,很大方,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就像梁山好漢、三國英豪們那樣,不小家子氣,不錯,棒棒噠。
第二,不稱讚孩子。
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忠於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畢竟孩子還那麼小,沒必要有我們成人世界的那些「彎彎繞」,想分享就分享,不想分享就不分享,讓孩子學會直接表達很重要,畢竟一個人的自我認同、自我建立都是在嬰幼年完成的。
不瞞你說,我的第一反應是第二個,甚至我有些激動,說話的聲音還很大,當時我下意識的回答是:「謙謙,你要跟著自己的想法走,一件事情,如果你同意,那你就去做,如果你不同意,那你就要告訴別人,你不同意,你就不要做,你首先要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不要想太多其他的。」
謙謙好像似懂非懂,「哦」了一聲,然後說:「那好吧。」
4歲的孩子,又是男孩,理解力上也會比同齡的女孩弱一些,謙謙的似懂非懂也算是正常的,畢竟孩子的世界,就像是六月三伏天,變化得很快,打架打的很容易,和好的也很迅速,所以孩子之間很少有「記仇」的情況,很多事情,比如「輸贏、吃虧、賺便宜……」這一類的,孩子們都不是那麼在乎的,往往他們覺得在一起玩更重要。
我也就沒有再往下多說。
這時謙謙又說:「我還是不交換了吧,明天吃了早晨的飯,我就想去換回來,爸爸可以嗎?」
我回答:「只要是你心裡認真思考過的就可以。你認真思考過了嗎?」
謙謙說:「認真思考過了。」
我再一次點頭同意。
我們父子倆就繼續往家走。
回到家,惠暄看到謙謙手裡的玩具帶出去5個,其中2個沒在,卻多了另一個玩具,惠暄自然要問一下,謙謙就自己說了一下,然後我們就該吃晚飯了。
一邊吃飯,我跟惠暄聊起這件事,惠暄就提到一個觀點,讓我們覺得非常受益。
惠暄說:「孩子先要多讀書,有了經典智慧的涵養,再出去玩也不耽誤事;相反,沒有很強的自我的建立,沒有自我的認同,遇到事情沒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有想法說不出來,也不能堅持自己的想法,出去進行再多的所謂社交生活也意義不大。」
我當時一下子就想到了古人流傳千載的那句話:「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讀萬卷書是在前的,行萬裡路是在後的,這到底是是為什麼呢?我們一邊讀萬卷書,同時一邊行萬裡路,不可以嗎?(當然,並不是說一個幼兒園的孩子或者小學生就不能出去「行萬裡路」,非得等到大學畢業才能出門,這裡強調的是一個先後順序的問題。)
「讀萬卷書」,在這裡代表的就是孩子的自我認同、自我建立和自我確認。肚子裡有貨,腦子裡有自己的想法,面對問題時能想出一套、三套、N套解決問題的方法。
「行萬裡路」,在這裡代表的就是孩子帶著心靈的自己出去「闖蕩江湖」。行事處世,建功立業,把自己的idea說出來、做出來,得到結果,承擔後果,無論是鮮花還是荊棘,並能夠從中反省、改進、不斷成長。
那麼,我們逆向思考來看,孩子的自我認同、自我建立和自我確認,具體怎麼實現呢?解決之道就是:「讀萬卷書」。
讀書,是人學習、成長的絕佳途徑,這是毋庸置疑的。人類數千年的文明延續,都依賴書籍的存在。在讀好書的過程中,在消化吸收書上的知識,進而沉澱內化為自己的智慧的整個過程中,由父母陪伴著:
一方面孩子需要引領,我們可以協助孩子;
另一方面這是親子互動、親子共學的好機會,能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與支持;
第三個方面,這也最重要,最好的教育就是我做出來給你看,甚至連語言都不需要,父母的親身示範,對孩子來說是最有引領意義的人格層面的榜樣力量,這也是最好的家教。
育兒是如此,孩子的成長是如此。其實,成年人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長也遵循這個原理,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的。
孟子說:「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這個「先立乎其大」,就是以人生志向為代表的自我建立和自我確認。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提到的第二個習慣是「以終為始」,其中的核心就是撰寫自己的「個人使命宣言」,堅定過以原則為中心的生活。
育兒第一步:協助孩子,發現自己;引領孩子,找到自己。並且要讓孩子知道,不能把自己弄丟,即便丟了,也要趕快找回來。
與自己同在的人,才是完整的一個「我」,才是一個「了不起的我」。
你陪著我的時候,我沒羨慕過任何人。謝謝閱讀,有你真好。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END-
作者:坤泓,90後2娃全職爸爸。深耕胎嬰幼教育兒,專注父母終身成長。給孩子最好的愛,是我們與孩子一起終身成長。育兒有路,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