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師,遇見您是我大學時期最幸運的事。」「老師,我拿了教學比賽一等獎,衷心感謝您的指導」......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教師陳豔君從教22年,經常會收到學生的各種消息,有的是報喜,有的是問候,更多的則是回到家鄉任教的畢業學生們的求助,教學上的困惑、科研上的迷茫、生活上的壓力,學生們都喜歡向她請教。「我喜歡教師這個職業,愛生如子是我的本分。」陳豔君說。
對學生:無微不至,照亮他們前進的道路
「陳老師,在我人生最艱難、最黑暗的那段時光,是您陪我走過。您是光,照亮了我的青春!」當翻看到這條微信時,陳豔君感到由衷欣慰。
發這條微信的是一個已經畢業了的學生,如今在婁底一所鄉鎮中學任教。她說的那段「最艱難的時光」,陳豔君歷歷在目。按照學校慣例,大學最後一門功課是畢業論文寫作與答辯,陳豔君成為了8名學生的論文導師,但第一次的見面會卻只有7名學生。缺席的是一個叫「婷婷」的女孩,就讀的是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六年制小學教育英語專業,學院輔導員告訴她,這個學生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第二天,陳豔君在學院心理輔導室見到了這個面色憔悴一臉淚痕的女孩,輔導員說她已經好幾天不曾合眼,更拒絕與人溝通。六年制初招生是湖南第一師範學院裡一批特殊的學生,她們初中畢業便踏入大學校門,在這裡要接受6年的系統教育,畢業後便成為湖南鄉鎮學校的教師。相較高招生,這批學生需要在心理方面給予更多關注。為了打開她的心結,那段時間,陳豔君一有空就與她促膝談心,幫她梳理問題,還約上同組的學生到家裡一起做飯聊天,為她的論文出謀劃策……終於,她順利的完成畢業論文,並成功入職成為一名鄉村教師。
正是這樣的質樸之愛與全心潛教,陳豔君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來自北川的李波就是其中的一位,汶川大地震時,他爺爺與父親在地震中遇難。得此消息,陳豔君不顧自己已有6個多月的身孕,把李波接到家中開導他,並拿出自己不多的工資為他買好回家的機票。畢業前夕又為他聯繫工作,推薦他成為上海世博會英文翻譯。如今,李波已在新加坡一家跨國公司任職。王凌子和陳慧琳也曾是陳老師班上的學生,她們如今一位在英國約克大學工作,一位在加拿大完成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每次談起陳豔君都會滿滿的感動與感激。她們說在陳豔君的課堂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在學習上要激情投入,對待事業要全心熱愛。
對育人:行為世範,身教先行
師範院校的學生們,畢業後大多會走上教師崗位。為人師且要育其為師,陳豔君深深明白這份職業的責任與擔當,在育人崗位上真正做到了「行為世範,身教先行」。她是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的資深副教授,也是小學英語教育研究所所長,六年制小學教育英語專業負責人,還曾負責教師教育聯盟和國培等工作,並曾擔任校級督導。「幹練、專業、行動派」,是同事們一致對她的評價。但對她而言,最熱愛的還是三尺講臺。
教學方面,陳豔君崇尚教學相長,循循善導。一直以來,她堅持上公開課,邀請同事和學生一起觀摩她的課堂,現身說法,以身教培養學生的教育情懷,培養學生潛心從教的素養。她精進所學,傾其所學,把自己多年的為學為教的經驗通過各種途徑傳授給的學生。
陳豔君從碩士到博士主攻的都是英語課程與教學論,她不僅專業知識基本功紮實,而且善於融通理論與實踐。多年來,由她主講的課程《小學英語教學案例評析》一直深受學生歡迎,每年都被評為學校優質課程,還屢獲課堂教學競賽佳績。她經常說,「我們培養的學生就是將來講臺上的放光者,尤其作為承擔培養湖南鄉鎮基礎教育師資的重點院校,我們身負重擔,自己不優秀如何全力教學,如何培育出卓越之師?」
此外,陳豔君還積極指導學生參加教學比賽,參與課題與論文寫作。她善於挖掘學生的閃光處,不拘一格選人才,悉心指導她們在各個領域獲得優異成績。15級2班的李詩琴曾落選師範技能比賽,但陳豔君看出她身上的潛質,力排眾議,輔導她不但獲得師範技能大賽一等獎還推薦她到長沙市麓谷小學工作,而今已是該校骨幹教師;此外,由她指導的學生章億希獲得湖南省師範技能大賽二等獎,王巧玲則在她的指導下以優異成績入選教育部「未來教育家」項目,畢業後她們回到家鄉便成為優秀教師代表,還屢次參加各級比賽獲得佳績。2020年,她指導學生範嫡和唐凱等完成大學生創新創業課題,其論文《多模態話語分析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析》榮獲全國大學生論文評比大賽一等獎。
來自海南文昌一個貧困家庭的黃翠瑜是16級5班的學生,由於疫情影響,畢業快三個月了仍然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連基本的生活都受到影響。陳豔君聽說後,一邊通過微信多次鼓勵安撫她,另一邊積極聯繫尋找各種機會幫她就業,終於在2020年8月中旬進入海口一所小學的面試。陳豔君連日在線上輔導她如何試教,如何應對面試的各種問題。8月23日,黃翠瑜第一時間把錄取的好消息告訴了陳老師。
對工作:不忘初心,堅守教學育人根本
為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研究能力,陳豔君在高校教學10年後,於2012年考取湖南師範大學博士研究生,並以優異成績提前一年獲得博士學位。2019年她又前往英國知山大學訪學,積極推動中英文化交流。
求學之路即是學教研教之路。正是如此,迄今陳豔君已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CSSCI論文近10篇,更有2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全文轉摘,主持各級各類課題近10項,她的論文多次獲國家級和省部級一等獎,參加課堂教學比賽亦獲佳績,指導學生獲國家級英語知識競賽一等獎、省口譯大賽二等獎、校級省級師範技能比賽一二等獎等,她本人也屢次獲得學校「優秀教師」「模範女職工」等稱號。
在英國訪學期間,陳豔君如饑似渴地學習國際前沿教育理論,與合作導師以及來自法國、英國和越南等國家的同學熱烈探討TESOL(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教學,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收集學術資料,還多次前往當地中小學駐點觀察學習,圓滿完成訪學任務。在英國高等教育SocMedHE19學術會議上,她做的主題分享受到與會專家的高度讚譽;在利物浦一所著名女校Belvedere Academy和Ormskirk C and E Primary School,她深入課堂,還隨孔子學院將中國書法文化介紹給英國的孩子們。她還醉心學術,不但將自己的專著《本土英語教學法研究》贈與英國知山大學,並正積極籌劃譯文出版,力求將中國的英語教學研究成果傳至海外,為提升我國在世界外語教學之林的地位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回國後,陳豔君第一時間整理自己的訪學成果,做了《英格蘭訪學散見——基於教師教育的視角》的學術報告,受到全院師生熱評。
陳豔君說:「既為人師,學無止境。唯不忘初心,堅守教學育人根本,方可在育人園地成為更好的師者,培養更多優秀卓越的未來之師!」
2020年的畢業季,在贈送給學生的一本教育名著——《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的扉頁上,陳豔君親筆寫到:「願即將成為與我一樣的你們疫情下仍向著明亮那方,成己達人,為師育新。祝你在教學之旅身心同行,早日成卓越之師。」
「成己達人,為師育新。」一直以來,陳豔君以此和她的一批又一批學生們來共勉。
通訊員 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