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已在人流密集區安裝地震預警信息接收終端1476處
在近日發生的四川長寧地震中,與地震波「賽跑」的地震預警系統進入大眾視野,引起網友熱議。事實上,漳州也有地震預警「神器」。早在去年5月,漳州市就已經開始在全市安裝福建省自主研發的地震預警信息接收終端。
記者從市地震局獲悉,截至6月底,漳州市已安裝地震預警信息接收終端1476處,主要分布在各街道、社區、學校等人員密集、人口流動性大的場所。漳州第一中學、龍師附小、薌城區榕御小區、龍海市浮宮鎮東泗鄉、詔安縣深橋鎮深橋村、東山縣實驗小學、長泰縣枋洋鎮中心幼兒園等地均已安裝,預計到2020年全市將建成2540個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終端。
倒數讀秒,提醒地震波抵達時間
市地震局監測預報科科長方宏芳介紹,在大地震發生後,預警中心通過震中附近的地震儀捕捉到縱波,利用地震波初期信息快速計算出地震參數(時間、地點、震級大小)、影響程度和預警時間,並搶在具有更大破壞性的地震波到達之前,對可能遭受破壞和影響的地區發出地震警報。
當周邊發生破壞性地震,地震波尚未到達前,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終端頂部四個預警燈就會對應震級閃爍紅、橙、黃、藍相應顏色的預警信號,發布地震「地點」「震級」「本地烈度」「發震時間」「震源深度」等地震預警信息,同時倒數讀秒,提醒地震波抵達的時間;如果地震烈度較高,它還會發出響亮的警報聲。設備的語音播放功能還可外接擴音設備和學校廣播系統,擴大預警信息的傳播覆蓋範圍。
短短幾秒鐘,效果大不一樣
地震發生後,接收終端可以比地震波提前幾秒到幾十秒發布信息。據了解,通過一定的宣傳和訓練,地震預警可提醒震區的人們緊急採取措施逃生避險,不會被強震打個「措手不及」。信號發出後,列車可減速行駛,避免出軌;輸油、輸氣管線可提早關閉,避免漏油、漏氣引起汙染或火災。
研究表明,在平時有經過系統培訓和演練的情況下,如果預警時間為3秒,可使傷亡減少14%;如果預警時間為10秒,則傷亡減少39%;若預警時間為20秒,則傷亡減少64%。
它是預警器,也是科普窗口
在龍溪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地山樓與丹霞樓一樓,分別懸掛著寬約半米、高約一米的地震預警信息接收終端,時間、天氣預報、地震圖文知識等訊息盡在屏中。「地震預警『神器』是學生們的好『玩伴』,一到課間,孩子們就喜歡圍著『神器』看。」龍溪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教師韓雅貞介紹,安裝地震預警信息接收終端好處頗豐,在普及地震知識、提醒師生及時避險的同時,也能充分滿足孩子們對地震知識的探知願望。
編後:
地震來臨時,地震預警「神器」為人們多了一道安全防護網。但要成功減少地震的危害,僅有接收終端是不夠的。預警時間長不過一分鐘,短只有三四秒。接到警報後該怎麼辦,是及時疏散還是就地避險,這是本能。越是本能,就越離不開平日裡的千百遍安全教育。從這個角度上說,防災減災不僅是硬體的普及,還要做到培訓的普及。
⊙本報記者 廖瑜婷 王心如 通訊員 林玲玲 宋蓓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