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是學過語文的,不然就不會看這篇文章了。以前學語文真的沒有這麼多問題。現在不一樣了,教育部通知,要教育改革。以前教材裡只有14篇需要背誦的文言文課文,現在變成了72篇了。考試的總分也有部分地區開始提高了。所以從這裡都可以看出,國家對語文的重視。也是對傳統文化的重視。
你也知道,學好一門語言學科,臨陣抱佛腳是沒有任何用處的。還是需要平時的積累。尤其是語文,生活在國內的都知道,要學好語文有多不容易。不只是讀書認字這麼簡單。還有涉及到歷史、地理甚至哲學很多內容。每一個學科都要懂,才能說得上學會了語文,否則都是一知半解。可見語文是一門多麼難的學科。
雖然是這樣,我們依然要努力去學好,畢竟都是國人嘛,總不能有一天遇到一個外國人,人家的國語比咱們說的好,研究的比咱們深入,那就很丟人了。其實學好語文也不難,我們主要掌握這4個方法。
1、閱讀成為習慣
學好語文,大量的閱讀是必須的。但是不要作為垃圾的回收站。意思就是閱讀可以,不要什麼都讀。尤其是現在網際網路時代,太多的垃圾電子書襲來。你不能都去讀吧,一點營養都沒有。對於閱讀就建議四個字:經典重讀。
我國有很多經典名著,我們去讀就好了,很多知識、道理在裡邊都有寫著。每一次閱讀都會有一個不同的感受,每次都可以寫一篇讀後感。每天都可以拿出一點時間來閱讀。時間久了,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而且是終身受益的。
2、重視交流
如果說閱讀是理論知識的輸入,那麼交流就一定是實踐知識的輸出。很多時候你也發現了,如果我讀了一本書,可能什麼都不記得。但就在這時候,也有一個人和我讀了同一本書,我倆互相探討了下。發現我知道的他忘記了,他說的我也忘記了,這樣一說,就都記住了,而且印象深刻。這就是交流的重要性,不僅是思想的交流,也是思想的交換。
3、語文基礎知識
想要讓自己語文學得好,那就要掌握好語文基礎知識。就好像你學漢字,肯定是要學拼音的。拼音就是基礎知識。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語文基礎知識很多。比如成語。詞語,通假字,歷史典故,甚至還有名言名句。這些都需要平時記憶。只有平時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在積累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才會發生質的飛躍。否則就會一直是空中樓閣,不穩定。
4、好的學習習慣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希望可以教孩子很多知識。希望讓孩子變得比自己更優秀。其實知識是學不完的。教孩子很多,不如教孩子一個好的學習方法。
比如閱讀習慣,家長如果愛好學習讀書,孩子也一定是的。因為小孩子還是處於模仿階段。大人做什麼他就做什麼。你也發現了,所有的清華學霸,他們都有一個自己的學習方法,而且有一個詳細的學習計劃表,甚至計劃表都精確到了每個小時做什麼。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學習並不難,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才是最難的。
語文成績的提高並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要提前做好準備,迎接高考的來臨。學好語文不只是學生的責任,也是我們成年人的責任。作為中國人,自己的語言都學不好,有點過分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