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落後兒童 數學教研組 小學數學教材 新課程標準 珠心算...

2020-12-17 東方網

  據《新聞晚報》報導,算盤,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機」。近日,珠算正式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直到上世紀90年代,珠算還是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的一項內容,但在之後被取消。專家研究發現,珠算不僅是可靠的計算方法,還是智力開發的很好載體,甚至有助於智障兒童的康復。為此,專家呼籲,珠算能否重歸小學課堂?

  幼教課堂

  幼兒學用「五珠寶寶」

  「伸出右手的大拇指,撥入一條小魚,撥入一片葉子,再撥入一輛汽車,最後,一隻小雞回家了!」昨天下午,福州路上海市少兒珠心算進修學校裡,幼兒園中班孩子正在上一堂珠算課,每個孩子面前,擺有一把小算盤,老師正用生動的語言教他們撥算盤,學習10以內數字的加減法。

  據老師介紹,這些稚氣可掬的孩子已上過9節珠心算課,學會了阿拉伯數字1—9、基本的珠算指法以及1—4的加減法。與小學裡教的算術不同,他們是通過算盤來學習的。比如「1+2」,就是撥入一顆珠子,再撥入兩顆珠子,從而變成三顆珠子。這和常規的算術有何不同呢?楊老師告訴記者,「1+2=3」其實是一種抽象的、運用數字概念的算術,幼兒學的時候很難理解,所以家長、老師教的時候要用道具,最簡單的道具就是手指。不過,中國老祖宗發明的算盤是一種遠比掰手指更好的道具,它不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器,而且能用作數學啟蒙的教具。通過撥算盤,幼兒可以直觀地理解數字和加減法——撥入、撥出幾顆珠子,一目了然。

  在昨天的課上,老師開始教孩子們含5的加減法。在算盤裡,一顆上珠表示「5」。老師在屏幕上展示了一幅有5隻熱氣球的圖像,讓孩子們用一顆「五珠寶寶」來表示。隨後,老師換上一幅有6隻氣球的圖像,讓孩子們用算盤來表示。結果,他們都撥入一顆下珠,與這顆上珠組成了「6」。學會了運用「五珠寶寶」,孩子們的算術本領又升級了。

  可開發右腦訓練記憶力

  楊老師介紹,該校為學齡前兒童準備了四學期課程。第一學期教9以內的直加直減(不需用「滿5加」、「破5減」珠算法則的加減法),第二學期教100以內的直加直減,第三學期教用到「滿5加」、「破5減」珠算法則的加減法,最後一學期教進退位加減。按照這個教學進度,到了第二學期,幼兒園中班孩子就能學會兩位數加減法了。「珠算的一大特點是直觀,小朋友藉助算盤很容易理解兩位數加減。」楊老師說。

  「珠心算」是以珠算為基礎、更上一個階段的技能。上海市珠算心算協會副會長、上海市少兒珠心算進修學校校長陸萍說,在學習珠算的過程中,孩子們其實已經在學習這種心算方法了。所謂「珠心算」,通俗地講,就是在腦海裡打算盤。練習了一段時間的珠算後,兒童和成人的大腦便能形成「珠映像」,讓算盤和珠子呈現在大腦中。與普通心算相比,珠心算的速度快得多,很多心算高手用的正是珠心算方法。據陸萍介紹,學齡前兒童學完四個學期的珠心算課後,能具備5個100以內數字加減的心算能力。例如,當大人報出「54+32-27+48-30+16」後,孩子能立刻給出答案「93」。

  專家建議

  珠算曾進課堂又被取消

  在上海市少兒珠心算進修學校校長陸萍看來,珠算以及珠心算對開發兒童智力、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有很大幫助,應被引入小學課堂。

  據介紹,2000年前,珠算一直是國家《數學課程標準》中的一部分,但此後它就被取消了。在多位數學教育專家的呼籲下,2011年頒布的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又「請回」了珠算,作為教學生理解十進位制、多位數的教具。如今,在上海的小學數學教材中,有介紹算盤的內容,但不教珠算技法。「現在大多數的數學老師也不會珠算了。」陸萍無奈地說。

  近日,中國珠算被聯合國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少數學教育專家認為,這是讓珠算重返課堂的一次契機。「算盤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結晶,雖然在計算機時代,它的實用功能削弱了,但作為數學啟蒙教育的教具,它完全有其獨特的價值。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打算盤,既能學好算術又能繼承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何樂而不為?」陸萍說。

相關焦點

  • 在這裡,珠心算早已進入小學課堂
    8月19日,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發布《關於舉辦2020年秋季全省小學珠心算教材培訓活動的通知》,通知要求全省小學珠心算教師按照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相關要求參加年度教材培訓活動。事實上,江蘇省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都會組織此項專門工作。
  • 03330小學數學課程與研究 第二章 小學數學教材
    第二章 小學數學教材第一節 小學數學教材概述一、小學數學教材及其作用(一)小學數學教材的含義小學數學教材是指小學數學教科書1981年,根據《全日制五年制小學教學計劃(修訂草案)》及各地反映的意見,對試用本作了修改,改稱《五年制小學課本數學》六、第六套教材(1986年-1990年編)課程教材研究所編寫了五年制《小學實驗課本·數學》。
  • 《小學數學智力開發課程》十二級體系
    隨著小升初許多重點中學小卷選拔的陸續結束,我們結合了近幾年筆試真題試卷不難發現,重點中學對於學生在數學理科知識上的寬度,層次度以及系統性上的要求逐年增加,特別是新增加的一些科目如「認知」「動手能力」等給學生帶來了極大地困惑,其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之前學生接受的數學教育體系不夠完善優越,對於孩子的數學潛能開發不夠
  • 《高斯數學》課程
    」為核心理論基礎,結合國際先進的學前教育理念與中國幼兒的學習能力要求,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依據,根據幼兒的心裡、生理特點及認知規律,研發了適合4—7幼兒的系統、科學的學前課程。二、教材簡介:高斯數學教材共6冊,大、中、小各2冊。   小班教材適合3-4歲孩子,以幼兒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思維訓練為主。內容編排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生動活潑的畫面為主,圖文並茂,在孩子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進行思維潛能開發。如圖形認識、色彩識別、空間想像、物品分類、事物關聯等對孩子進行多種形式、多角度的思維訓練。
  • 小學數學教材60年回望
    小學數學教材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中佔有重要位置,人教社小學數學教材建設經歷了風雨兼程的六十年。這些研究成果對於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得「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可以落到實處。這套教材是人教社編寫的最具科研含量和中國特色的小學數學教材體系。    1990年開始,我們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初審稿)》編寫義務教育的全日制小學數學教材。
  • 珠心算是開發智力還是讓思維退化?家長們吵翻了,數學名師這樣說
    文丨王婷婷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一部分家長的推崇下,珠心算學習培訓班越來越火,這部分家長認為,珠心算提高了孩子的計算能力,同時能夠讓孩子集中注意力,起到開發智力的作用,並且還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 珠算擬進入小學數學課堂,引爭議的背後……
    把珠心算納入中小學課程,不是一個新話題。2013年,中國珠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時就有專家提議讓珠算重回小學課本。在2020年全國政協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的提案之一是「關於珠心算教育如何納入國民基礎教育,即進入小學課堂。
  • 「CAFS媒體訪談」劉尚希|研究表明,珠心算作為另一類知識體系,促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在2020年全國政協會議上的提案之一是「關於珠心算教育如何納入國民基礎教育,即進入小學課堂。珠算(珠算文化)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促進兒童大腦的開發有很明顯的作用,現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開展了珠心算的教育,我國是珠算心算的發源地,應該納入到國民教育中。」
  • 數學教研組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數學教研組將以課程改革為核心,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以學生全面發展  3、在學習、實踐、研討中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探索,總結新課程的實踐經驗,進一步提升本組教師的教科研能力,組建一支適應新課標要求的數學教師隊伍。4、紮實開展課題實驗工作。繼續做好學校數學課題組的課題實驗工作。  5、規範數學教學常規,教學質量再上新臺階。
  • 專家報告:提升數學成績,用珠心算就對了
    臺灣珠心算教育早期發展,均為高級商業職學校學生的課程或社會商業人士之應用工具。適用於小學生的課程僅是簡單的認識算盤與撥珠練習。有幾位前輩老師開啟了在國小學童的珠算與心算的教學後,赫然發現珠心算教學對於國小學童的訓練成果遠超越高中職以上的學子。學童學習心算能力強、反應快、效果迅速,而能力也在不斷訓練中提升。
  • 珠心算涵義特點揭秘,越了解越應該讓孩子學習
    3.珠心算與珠算的關係珠心算是珠算進一步的演變,在計算方法上珠心算與珠算完全相同。不同之處,珠心算靠腦子裡直接記憶「映象珠」的形狀來運算;珠算則是依賴算盤運算顯示盤面算珠的計算。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學珠算的運珠,先打好珠算的基礎,並熟練地記住運珠狀態,再進而改變為記憶的方式。  三、學習珠心算的教育功能。
  • 幼兒園不宜開展珠心算教育
    近期,在有關機構的推動下,國內有部分地區還設法將珠心算從校外智力開發活動轉變為小學、幼兒園的必修課程。對於珠心算教育向幼兒園延伸的發展態勢,需要我們以科學而謹慎的態度來面對。  嚴格地說,任何內容要進入中小學和幼兒園的課程,必須達到三個方面的要求:符合國家課程標準的規定,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符合知識本身的邏輯。
  • 03330第一章 小學數學課程的目標和內容
    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小學算術(數學)課程標準。(二)課程目標「暫行標準」規定的課程目標有四條,分別是:·增進兒童關於新社會日常生活中數量的正確觀念和常識;·指導兒童具有正確和敏捷的計算技術和能力;·訓練兒童善於運用思考、推理、分析、綜合和鑽研問題的方法和習慣
  • 帶孩子走進珠心算的發展史
    據記載,從江西宜春市1958年開始在小學試行「三算結合」教學到1969年上海市崇明縣新河五七三校小學推廣「三算結合」教學,取得良好效果,得到教育部的支持,迅速在全國發展起來,最盛時期參加學習的學生人數約3000萬人次。「三算結合」教學使珠算的單一計算功能發展為兼有數學教具的功能,顯著地提高了全國數學教學效果。但這時的心算不能脫離算盤單獨進行。後來,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算盤開始逐漸脫離人們的視野。
  • 快心算,讓孩子小學數學入學測驗輕鬆過
    這都是因為我們並不清楚孩子這個年齡階段我們怎麼去說去解釋,根據幼兒心理學專家分析稱,六歲左右的孩子在數學方面的智力已經啟蒙了。很多速算培訓機構所教授的知識方法和技巧,說實話並不適合6歲左右的孩子,他們大腦發育並沒有那麼健,同時也不適合小學,運算方式方法都有衝突。第一、對數的基本認識,如何根據這個年齡階段的特點進行教學呢?不可能直接告訴他這是1、這是2。
  •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對學習方式的影響
    目前,在小學學科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方法已達成共識,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被廣泛應用於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在學生需要學習的所有學科和活動中都有合作學習,然而數學嚴謹而強烈的邏輯性和抽象性使小學生:感到枯燥和困難。
  • 奧數與珠心算,到底是開發孩子的潛能,還是透支他的潛能?
    他們所用的教材也基本是從之前的奧數課本裡選出來的,例題、習題幾乎一樣,只是加上了一些看似比較有趣的故事或知識。與過去的奧數課程比起來,師資、上課時間、地點以及班次都沒有什麼兩樣,僅是名稱上的改變而已。還有一部分父母,把孩子送到奧數班,是希望能夠開發孩子的潛能。
  • ...豐富教學手段-學校承辦2018上海市小學珠心算教研活動
    [浦東]東方小學:聚焦珠算課堂 豐富教學手段-學校承辦2018上海市小學珠心算教研活動時間:2018/12/27 10:25:52 來源:上海市浦東新區東方小學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徐甦敏
  • 珠心算家長問答題
    答:珠心算的表達方式是一種「世界語」,當出現「珠像」3,並變成「珠像」4,華人明白,馬來人明白,印度人也明白,其他種族的人也明白。以此做益智工具,是數字無法比擬的。珠心算是用實物形象進行邏輯思維,這種思維方法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珠心算從高位算起與人的思維順序一致。對「虛算盤」的智力操作是珠心算的顯著特點,在腦中打算盤使學生形成了優秀的腦像圖思維功能。
  • 關注「四點」,搞好珠心算教學
    在大力推進課程改革,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讓兒童進行珠心算技能的學習並不是讓他們成為「計算器」,而是著眼於開發他們的數學能力和綜合心理能力,培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品質和學習習慣,為他們將來更好地學習其他知識作好重要的鋪墊。為此,在珠心算教學中要關注以下「四點」,確保珠心算教學真正發揮好它特有的啟迪智力潛能、提升綜合素質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