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TED視頻,講的是如何用計算機思維來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我們日常所遇到的問題。 暫時沒有時間翻譯那個視頻,所以,我就把它的主要內容給大家介紹一下。
37%方法
這個方法很簡單, 如果您想要找到您所在城市某個商品最便宜,原則上來說,您需要去每個賣這個東西的商店去看看價格,然後才知道最便宜的價格是多少。 但實際上我們很難做到,時間成本太大了。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37%方法,就是您想想這個城市裡有哪幾個商店賣這個商品,例如是10家,那麼你只要去其中的4家(3.7約等於4),看其中最低的價格,就取這個值作為答案。 雖然這個方法可能並不能找到真正最低的價格,事實是大部分時候,您可能沒有找到那個最低的價格,但肯定是您能夠得到最低價格或者接近最低價格的最高效的方式。 因此,37%方法是人類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得到最佳答案的最大可能性的方法。
探索/利用的權衡
您曾經到過一個城市幾次,但還不是很熟悉,有一次您和家人決定去那邊度假,為期兩天,品嘗當地美食當然是必需的, 那麼您該怎麼辦? 您應該已經到幾個餐館吃過飯,因此,你知道有個餐館味道還不錯,那麼您怎麼辦才能讓您家人滿意而歸呢? 兩天時間不多,可能也就出去吃個兩到三頓,因此,最好的方法是您選擇您知道的那家味道最好的飯店吃一次,然後其他的都根據遊玩的景點就近安排一家當地人推薦的飯店。前者就是「利用」,即利用自己已知的知識,保證基本的滿意度;後者就是「探索」,即通過搜集信息尋找新的選項,但這是有風險的,因為人們的口味是不一樣的。例如您找老北京推薦早餐,他們可能會推薦豆汁,但豆汁的味道……反正我這個外地人難以接受。臭豆腐之於多數外國人也是這樣。 但如果您帶家人只去一天呢?那麼時間有限,您只要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就行了,去那家您去過的那家味道好的餐廳。如果是好多天呢? 那麼就慢慢探索吧,多嘗試一些新的餐廳,總會有滿意的收穫。這是不是可以讓您少動點腦筋?
最多/最少使用原則
例如在整理衣櫃時,由於衣櫃的容積有限,我們不得不決定哪些放在衣櫃裡,哪些放到儲藏間或乾脆拋棄。這個時候就是要根據最多/最少使用原則,想想自己最多或最少使用的衣服是哪些,然後把使用最多的衣服放在衣櫃,最少的部分則放到其他地方。 我們——當然不是全部——平時實際上不經意間也在使用這個原則,例如我們的辦公桌上通常堆疊了一堆文件,而這似乎沒有降低我們的效率,因為最上面的文件往往是我們最近也最常用到的,所以,堆疊文件不能說明您沒有條理,而是追求效率,但我們都知道,這實際上是因為懶。 有個日本經濟學家就根據這個方法做了一個建檔系統,他用一個箱子把他的文件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存放,然後,用完一個文件後,他會把這個文件放到最左邊,找文件時也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去尋找。 簡單有效!
結語
我們按照計算機科學的方法來協助我們解決問題,可能讓我們更能理解自己的限制。我們不能控制結果,但我們能夠控制過程,如果我們在過程中已經用了最好的方法,那麼我們就已經盡了全力了。有的時候,最好的過程需要冒點險——比如不去考量所有的選項,或者做點妥協,接受還算不錯的解決方案,這些並不是我們在無法理性時所做的讓步——它們就是理性的真諦。非常不複雜,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