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允許澳大利亞運煤船卸貨清關,莫裡森政府就通過了一項禁止對華友好新法律,一邊賺中國的錢一邊與華對抗,莫裡森政府是神經錯亂了嗎?據光明網報導,澳大利亞議會於12月8日下午通過了一項新法律,將大大加強澳大利亞中央政府權力,包括阻止各州與中國單獨開展貿易合作。
該法律誕生的背景是澳大利亞各州在處理與中國關係上存在分歧,比如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近些年就追隨美國搞與華對抗,而維多利亞州則是不斷加大與中國的經貿合作,甚至還對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有著濃厚的興趣。新法律的通過,意味著只要澳大利亞各州必須在中央政府的允許下才能與中國單獨進行貿易合作,否則就違反了法律。
這條新法律,表明了莫裡森政府在中國問題上的新態度,即不僅中央政府要和中國搞對抗,其他州也必須跟隨中央政府的腳步。莫裡森的反覆無常確實讓人無語,在漫畫事件發生後,莫裡森先是要求中國道歉,然後又表示「希望與中國進行建設性接觸」。
莫裡森態度緩和後,我國廣西防城港港口滯留了將近半年的澳大利亞運煤船"阿爾法時代"號開始卸貨清關,京唐港也有兩艘澳大利亞運煤船完成卸貨。雖然允許澳大利亞運煤船卸貨清關出於多重考慮,比如上調了動力煤進口額度,比如在RCEP內部營造氛圍,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澳大利亞願意合作的表態做出回應。
但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澳大利亞幾艘運煤船剛完成卸貨工作,莫裡森又「變臉」了,通過了一項極具針對性的法律。對於莫裡森政府的行為,視角認為已經不能用反覆無常來形容,而是要用「神經錯亂」。為何莫裡森政府神經錯亂,分析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為了迎合「民意」。雖然有些澳大利亞媒體反對莫裡森在中國問題上的態度,但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支持莫裡森的做法,目前莫裡森的支持率已經創下新高,就足以說明他對中國的舉動,不僅是政界被叫好,在民間也得到了廣泛認同,這也是莫裡森為何有底氣堅持與華對抗的原因之一。過去兩年時間裡,莫裡森政府熱衷於搞「投機倒把」的政策,這次利用中國問題發酵民粹主義,從而拉升支持率,也符合莫裡森的作風。
第二,迫於經貿合作的壓力。莫裡森政府一貫是跟著美國的步伐走,更是心甘情願充當美國與華對抗的「馬前卒」。但有一點澳大利亞政客不能忽視,那就是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2019年澳對華出口佔其出口總額的38.2%,與中國的貿易順差增長51.1%。受今年疫情影響,澳大利亞陷入經濟衰退困境,而中國經濟在全面恢復,因此澳大利亞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更深。就算莫裡森有心與中國搞對抗,也不能砸了澳大利亞老百姓的飯碗。
第三,太貪心,金錢、名譽都想要。莫裡森政府在政治上緊跟美國步伐,讓地理位置較為「偏僻」的澳大利亞,能夠更好地融入西方世界,同時提升自身在國際中的影響力。不管下一屆美國政府由誰主導,「印太戰略」都會成為重點,而澳大利亞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也會給澳大利亞帶來更多政治利益。但是,澳大利亞又不能在經貿合作上與中國徹底鬧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西澳大利亞大學還模擬了澳中產品貿易關閉95%的影響,研究顯示,澳大利亞GDP將因此下降6%,國民實際可支配收入損失為14%,而中國的GDP和實際可支配收入分別只會損失0.5%和2.4%。因此莫裡森政府有必要穩住和中國在經貿層面的合作,所以「變臉」成了常態。
總而言之,莫裡森政府的「神經錯亂」,都是為了自身利益,政治上和美國站在同一立場,獲得西方社會的認同,經濟上和中國繼續合作,穩定國內經濟發展,在此基礎上還能拉攏民粹主義的支持。但是中國有句俗語叫做「貪多嚼不爛」,莫裡森現在什麼都想要,最終或許什麼都得不到,甚至可能因為充當美國「馬前卒」,淪為「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的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