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年負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國曾經有過一段關係友好,共同發展的時期。但是近段時間,澳大利亞甘願當美國在太平洋的「打手」,對中國採取步步緊逼的態度。在前段時間,中國遵循中國的法律法規和國際慣例,向澳大利亞大麥等進行反傾銷調查,並且加收關稅。
為此,12月16日,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曾表示,將於當天晚些時候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上訴,針對的是中國決定對澳大利亞大麥徵收高額關稅一事。可是在12月14日,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曾呼籲澳中雙方「談談吧」。
兩面態度
中澳關係惡化已經是事實,這也影響了兩國在貿易上的往來。12月14日,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曾公開表示,希望澳中雙方能夠針對中國可能限制澳大利亞進口煤炭一事展開磋商。莫裡森稱,澳方歡迎澳大利亞官員與中方官員之間恢復直接對話。不過,一切磋商都是無條件進行的。
莫裡森的這副表態被許多媒體解讀為莫裡森「服軟」了,儘管莫裡森在兩國磋商的基礎上還加了個「無條件進行」的門檻。但是,12月16日,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曾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公開表示,將會就中國對澳大利亞大麥徵收高額關稅一事向世貿組織提出上訴。
事實上,早在11月29日,伯明罕已透露會針對澳麥被中國徵收高額關稅一事向世貿提出申訴。一邊表示出展開磋商的樣子,另一邊又向世貿提出上訴,也不知道澳大利亞到底是怎麼想的。
對於澳方對世貿上訴一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我們多次說過,澳方針對中方企業的歧視性做法不符合市場原則和中澳自貿協定精神。我們希望澳方認真對待中方關切,採取實際行動加以糾正。
澳大利亞與中國
12月15日,「今日俄羅斯」網站發文表示,中國採取措施限制澳大利亞的大麥和葡萄酒等一些主要商品,是因為中國已經受夠了澳大利亞的兩面派和挑釁。澳大利亞離不開中國的市場,但是中國可以輕易地找到進口國來替代澳大利亞。
文章表示,中國沒有必要容忍澳大利亞政府對中國的步步緊逼。而且,中國對一些澳大利亞產品實施的徵稅都是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和國際慣例的。至於澳大利亞在國際上抹黑中國,稱其發動所謂「貿易戰」,何不看看澳大利亞對中國產品發起的多達106起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中澳關係的未來會如何,主要還是看澳大利亞接下來對中國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如果照樣是一副歧視和敵對的態度,那麼就像老話說的那樣,「敵人來了,我們有獵槍」。
免責聲明:本文由這有看點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每日經濟新聞、中國外交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