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壞狐狸的故事》一共講了三個與農場上的小動物相關的故事。獨特的明亮又溫馨的畫風、細緻而豐富的配樂,都是電影的亮點之一。從內容上來看,每個故事都是關於「孩子」和「大人」之間的矛盾衝突。這兩組角色之間的相互影響構成了三段故事的又一串聯的線索。
獲得法國凱撒獎和奧斯卡提名的影片,這部電影不到90分鐘,但卻充滿著笑料,非常有意思。而且最新穎的是,它採用了舞臺劇的表演形式,把3個小故事串成一起,不至於在故事切換時有不連續的感覺,通過主持人「大狐狸」的串場,來引出接下來要表演的節目。中間的「大壞狐狸的故事」更加地完整,也更加地具有「教育性」。
影片細節到位,前後呼應,有鋪墊,有想法。送孩子和猴子回家,與猴分別,後邊陰差陽錯就會再次相見,而不是不再交代。第三幕,豬先放塑料聖誕老人,而後鴨兔弄壞,結尾真的聖誕老人以同樣姿勢出現,這就是大師手筆。
而每一則故事背後所蘊藏的道理與意義——關於愛、關於責任、關於無邪的夢想以及安放在內心的善良——又是被精準無誤地擊打到觀眾懷裡,不拐彎抹角,不隱晦苦澀,是那麼地直接,又是那麼地耐人尋味。
《大壞狐狸的故事》雖然簡單純粹,但絕不馬虎敷衍,就像連片中的中國猴子都說著標準的漢語一樣。主創在劇作上花了些心思,在影片中又設置了一個大舞臺,讓這三個故事在舞臺上上演。包括狐狸在內的動物們不只是故事的角色,還是演繹故事的演員。
動物世界裡是充滿柔情的,讓人的心沉浸在一片溫柔裡。小豬一邊嘴上說著嫌棄鴨子和兔子愛闖禍,又一邊為他們善後;當把寶寶送回到他的父母身邊時,小豬、鴨子和兔子是高興又傷感的,高興於重逢,傷感於離別;狐狸想變壞,但當三隻小雞把它當做媽媽一樣撒嬌時,它其實已經心軟了,一邊裝著兇狠,一邊又溫柔以待,真的特別萌。
電影中的整個莊園是那麼的溫馨又瘋狂,恰恰能讓動物們盡情表現出她們積極的能量,讓整場電影充滿著熱心善良、積極樂觀、責任擔當等等能溫暖心房的態度,對涉世未深年紀尚幼的孩子有積極的意義,又能讓在社會打滾多時而自認成熟的我們不丟當初的純真,不失一路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