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促銷贈品投入不菲 商家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買牙膏送密封杯、瓷質杯;買醬油送雞精;買方便麵送保鮮盒;買巧克力送餅乾……

  在杭城大型超市裡,「搭贈」手段為眼下最火熱的一種促銷方式,雖然已是見怪不怪了,但隨著消費者對贈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各企業也是煞費苦心。日前,記者在一些超市裡發現牙膏搭贈的杯子越來越時尚,不光杯身上印著讓年輕人動心的藍胖子(機器貓)、畿米漫畫等,還有類似星巴克的雙層隔熱杯,讓不少消費者「春心蕩漾」,衝著杯子掏錢買牙膏。

  有知情人透露,在個別「搭贈」標籤的背後,實際上暗藏不少玄機。

  牙膏買就送,贈品杯子越送越潮

  日前,在世紀聯華慶春店裡,記者轉了一圈,發現超市裡「搭贈」手段拼得最激烈的當屬牙膏,各式杯子也是最常見的贈品。

  該店管理牙膏類的廖科長告訴記者,一品牌的225克雙重薄荷牙膏送麥兜茶餐廳系列的陶瓷杯,是所有「搭贈」產品裡歡迎程度最高,銷量最好的。

  「最近有很多大學生看中這款杯子,還有人讓促銷員幫助一起找齊6款圖案的,說寢室裡6個室友人手一款。」廖科長說。

  「這是新品,裡面添加了漱口水精華,現在在搞促銷,原價要19.7元(122克),現在只要15.7元,還送一個畿米漫畫正版隔熱杯,質量很好的,你可以打開來看一看。」促銷員小葉向記者推銷另一品牌牙膏。

  這隻贈品杯的外包裝盒,清楚地印著產品的主要材料、生產時間、供貨商以及注意事項等。從外觀上看,杯子像極星巴克杯子,杯身上的畿米圖案印得很清晰,打開杯蓋裡面還是雙層的,確實很招年輕消費者的歡心。

  在許多瓷質杯、密封罐、玻璃水果盤贈品裡,這隻潮杯確實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

  網友「Maggie小小小丸子」在微博上調侃:「我覺得現在牙膏行業肯定不景氣,要不然買牙膏也不會送這麼好的杯子啊。」

  「有一款牙膏的贈品是叮噹貓杯子,去年就在推的,」廖科長說,「今年『藍胖子』又大熱,這款牙膏銷量就比去年好了很多。」

  廖科長透露,每年流行什麼卡通動漫,牙膏贈品裡就能看到它們的身影,「指不定很快就會出現熊出沒、大黃鴨圖案的贈品杯了。」

  牙膏贈品投入不菲,商家葫蘆裡賣什麼藥?

  記者在淘寶上搜索後,找到一家叫「幾何生活」網店,該店近日搞「衝鑽大促銷」,380毫升容量、款式相近、材質相同、也帶有畿米圖案隔熱杯要賣28元一個。

  隨後,記者聯繫上了一名自稱給知名品牌牙膏企業提供過杯子的業內人士,他介紹, 像這種材質相同、容量差不多的隔熱杯子出廠價一般6元左右,但是,牙膏企業在杯身圖案的版權費上要花一大筆錢。

  某瓷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某品牌牙膏眼下贈送的麥兜茶餐廳系列陶瓷杯,據說花了60萬元買下的版權。

  含漱口水的新品牙膏在超市促銷價15.7元,一支牙膏送一隻品貌俱佳的隔熱杯,其中投入還不小,這怎麼看都好像是生產企業吃虧。他們的葫蘆裡到底賣什麼藥?

  「像以前送的塑料水杯、玻璃水壺,受歡迎程度明顯不高,實用性不強,現在的消費者對贈品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我們進貨的時候也是把贈品當做一種獨立的完整的商品來看,如果一款商品搭售質量好實用性強的贈品,我們就會立馬進貨並且備足貨,畢竟搭贈的方式很大程度上能決定消費者是否購買產品。」世紀聯華超市廖科長對記者說。

  他介紹,「像送麥兜杯子的牙膏,目前在我們店日均銷售是50多件,但同種不送杯子的,價格雖然便宜了幾元,但日均銷售量就在10件左右。」

  中國市場學會會員張榮教授說:「消費者的心理是很複雜的,如果新品以打五六折甚至更大的促銷手段推出,消費者會懷疑這款產品不好或賣不動要清倉等。所以每出一款新品搭售一個贈品,是一種很不錯的促銷手。」

  張榮表示,牙膏屬於快速消費品,一些人對產品的忠誠度還是很高的,用得好就會一直用下去。「就拿這款含漱口水精華的牙膏新產品說,它沒什麼研發技術,在牙膏這種競爭比較激烈的產業裡,很容易被其他競爭者效仿,被取代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在降價又送贈品的時期裡,他們的目標不是為了馬上就能獲利,而是為了能吸引更多的客群,擴大消費,在更快的時間裡打開新品市場,達到一定的市場佔有率。」他說。

  「贈送質量好、款式時尚的杯子一方面提高新產品的整體檔次,另一方面能吸引年輕消費者的目光,加上降價促銷就更能鼓勵那些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採取試購行為。」張榮指出。

相關焦點

  • 什麼樣方式的促銷贈品能夠大幅度提升商家的成交率?
    比如:賣兒童英語點讀機,在推廣期間540元每臺,為了提高成交率,把540元提價到640元的銷售,多收入的100元轉換成300元的學習資料和用品作為促銷贈品,成交率瞬間提升。再比如:飯店可以每道菜提價兩元,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很難感知到的,那麼十道菜就多收了20元,將20元的成本轉換為50元的火鍋當做積分贈送,回饋力度讓人更有直觀的感覺。
  • 贈品出問題商家當甩手掌柜?消協:應該退換!
    臨近年底,各類促銷一波接著一波。附加贈品是商家促銷手段之一,但贈品出現質量問題後,大多數商家會拒絕退換,因此引發消費糾紛和投訴不斷。日前,鎮江市消協發出提醒,根據相關規定,消費者遇到有質量問題的贈品,也可要求商家退換。
  • 贈品也需執行「三包」 商家:贈品不屬於商品
    今年315前,陝西省消費者協會發布了今年十大消費警示,其中,一條提醒廣大消費者: 贈品質量有問題,有權要求商家退換或保修,標準參照三包規定。那麼,針對贈品遭遇質量問題,參照三包規定,商家具體執行情況如何呢?消費者對這又如何維權呢?
  • 贈品非商家「施捨」實質也是一種買賣
    對此,西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提示,商家提供的贈品應取得質量確保和「三包」服務,經營者所贈商品與消費者購買的商品或服務享有同等的權益,商家不得設置「贈品免費所以免責」等條款。(《遵義日報》12月19日)現在一些商家在促銷活動中往往會贈送一些價值相對較低的商品。這些贈品一旦出現質量問題,一些商家會以免費為由而免職。
  • 商家拍手叫絕,贈品營銷攻略來了!
    電商衝擊加上疫情影響,不少實體店難以為繼紛紛倒閉,而剩下的實體店都在苦苦掙扎,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改變這個局面呢?方法自然是有的,那就是做營銷活動,傳統的打折營銷已經不太管用了,只有少數少量的客戶會被吸引,而且打折將會大大影響商品的價值感,所以我們需要掌握另一種營銷方式,贈品營銷!
  • ...換來道歉加退賠 消費提醒:贈品、非賣品不能當作普通商品來賣
    賣非賣品還不承認  時先生是寶山區一家平價藥房的老主顧。近日,在選購了幾種常用藥後,時先生特地向營業員打聽是否有醫治腦供血不足的藥。經推薦,時先生購買了一盒「養血清腦顆粒」。準備服用時,他驚訝地發現盒蓋敲有「非賣品」紅色印章。為此,時先生不敢吃藥了,他隨即打電話到藥房詢問,孰知醫保櫃檯的負責人竟稱電腦裡查不到其買藥記錄,要求把藥和發票帶到藥房進行處理。
  • 「贈品」不是商家免責理由
    作者:楊玉龍  據媒體報導,日常生活中,「買一贈一」已經成為商家最常用的促銷方式之一,在網購平臺上更是司空見慣。甚至有的商家聲稱「贈品如果出了問題商家不承擔責任」。如此,不僅反映出商家的不誠信,更是對消費者權益赤裸裸地侵害。
  • 比打折促銷更好的促銷方式是什麼?
    我是一位店老闆,為了告訴大家如何做好贈品促銷,現在我就現身說法。我也不告訴大家我是賣什麼的?但,我告訴大家,只要你的店能提供銷售商品10%-20%的價格優惠,就可以做接下來我給大家分享的促銷方案。起初,我剛開店,也是經常做打折促銷。
  • 服裝店促銷:淡季經營之打折與贈品之爭
    訂做完衣服,從店裡出來,我疑惑不解地問:"這店有什麼出眾之處,值得我們這麼遠尋來?"好友詭秘地笑而不答。兩天後,我們再度走入這家小裁剪店,店主熱情地遞過一個別致的購物袋,原來是我訂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大方得體的裙裝盡顯女性的飄逸,我在試衣鏡前照來照去,不禁誇獎衣服做得又好又快。準備離開時,我無意間往購物袋裡一看,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咦,這是什麼?"
  • 「贈品免費不免責」應成商家遵循的共識
    買手機贈保護套、買奶粉贈小彩碗、買皮鞋贈鞋拔子……贈品營銷策略成了現在很多商家進行促銷的手段,不管是實體店還是電商,買東西送贈品都成了一種被廣泛應用的套路。這樣的套路本應帶來商家與消費者互惠共贏的結果:消費者在購買商品之後能額外獲得贈品,如果贈品具有高附加值,就更容易讓人心動;對於商家來說,贈品往往是低成本高價值,能夠提高成交率,起到促銷的作用。但現實中,一些商家贈送的贈品卻是「三無」產品、劣質商品等問題商品。
  • 賈寶玉支開襲人,讓晴雯給林黛玉送舊手帕,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林黛玉、薛寶釵相繼看望完賈寶玉之後,其他的一些人也都來探望他,然而,在這之後賈寶玉所做的一件事,十分的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他葫蘆裡賣的到底是藥,就連晴雯也不懂其中的深意。襲人去了,寶玉便命晴雯道:「你到林姑娘那裡看看他做什麼呢。他要問我,只說我好了。」晴雯道:「白眉赤眼,做什麼去呢?
  • 市場整體疲軟,但外資卻再度逆勢大舉淨流入,這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市場整體疲軟,但外資卻再度逆勢大舉淨流入,這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今日A股滬深兩市呈現探底回穩的走勢,早盤滬指低開6點於3365點,創業板低開8點於2689點,開盤以後市場探低走弱,主板收漲8點於3380點,創業板收漲21點於2719點!
  • 免費非免責 贈品出問題商家理應三包
    時下各商家通過「買即贈」搞促銷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而五花八門的各類贈品不僅吸人眼球,且大有「反客為主」的勢頭。3·15期間,記者調查發現,市場上多數贈品無發票、無廠家、無價格,商家也不承諾「三包」,這些花樣繁多的贈品一旦出現問題就往往變成難以處理的「廢品」。
  • 乾貨:贈品促銷這麼做,快速提升銷量!讓你的營業額翻幾番
    贈品促銷是一種既能在特定時間段快速增加銷量,又能培養顧客粘性,增加回購率的促銷方式。絕大多數的門店都做過贈品促銷的嘗試,但是真正有效果的卻不多。調查國內消費者對促銷活動的贈品是否滿意的時候,61%的人表示無所謂,29%的人表示不滿意,10%的人其他,歸根結底,還是商家對贈品促銷的認識不夠深刻。那麼,商家究竟該如何利用贈品來打動消費者,實現銷量呢?
  • 贈品發生質量問題,消費者可以向商家索賠嗎?
    如今,消費者不管是在實體店還是電商購買東西,商家都會經常贈送贈品。隨著贈品越來越多地被商家作為營銷策略使用,贈品質量問題也越來越多地被消費者吐槽、投訴。那麼,贈品發生質量問題,消費者可以向商家索賠嗎?商家所謂的「贈與」,是指消費者只有根據商家要求,在指定地點、消費指定商品達到一定要求的時候,才能獲得贈與的商品。因此,商家的贈與並不是完全無償的,其實質是一種「附義務的贈與」。贈品是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後才會得到的附帶品,這並不是商家的無償「施捨」,實質上還是一種買賣行為,商家應對贈品承擔與所售商品相同的責任。
  • 「贈品」不是商家免責理由
    據媒體報導,日常生活中,「買一贈一」已經成為商家最常用的促銷方式之一,在網購平臺上更是司空見慣。然而,由於網購虛擬化的特點,導致消費者在交易前僅能通過網購平臺的圖片或文字解說了解商品,無法與商家直接面對面交流,更無法直接觸摸商品,到貨後因圖文不符引發的糾紛也由此而來。
  • 廉價贈品露出馬腳?有贈品並不一定便宜?揭秘實體店贈品套路!
    自促銷活動被發明以來,不少實體店商家都開始用各種促銷活動來吸引用戶,促進成交,其中送贈品成了不少商家成功的秘訣,贈品營銷也應運而生!然而許多人發現,如今贈品營銷也不太管用了,顧客似乎對這一套也不太感冒了,一是促銷活動太多,顧客對此有了免疫,另一方面就是顧客也發現了其中的套路!
  • 贈品奶粉不贈卻當正品賣 福山工商查處一黑心超市
    水母網12月5日訊(YMG記者 徐睿 通訊員 於紹飛 朱為強)時下,商品的促銷手段可謂花樣繁多,通過派送贈品來吸引消費者是常見的促銷手段,一般都標明「贈品」字樣。然而,有的商家卻在派送過程中,利用信息不對稱之便,私自將贈品扣下來,不跟隨商品派送,甚至將贈品當做商品賣給消費者。近日,福山區一家超市就因為將贈品奶粉當做商品賣給消費者,被工商部門依法查處。
  • 「贈品」有問題,商家是否需要承擔責任?
    商家所謂的贈與與一般的贈與不同,消費者只有根據商家要求,在指定地點就指定的商品達到一定的消費總額時,才能獲得贈與的商品,因此商家的這一贈與是附義務的,而不是無償的。因此當贈品有質量問題的,商家應當承擔退換或者賠償的責任。而從《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角度來講,獲取貨真價實的商品是消費者不可侵犯的權利。
  • 商場促銷贈品多為「三無」產品 存安全隱患
    春節期間,記者在河南省鄭州市的各大商場看到,為了達到銷售目的,商家的「買一贈一」、「積分消費贈商品」、買女裝送飾品、買童裝送玩具等贈品促銷手段花樣百出,許多消費者在這些「重磅炸彈」的「轟炸」下往往不惜慷慨解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