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液中的螢光劑難清除?對身體有害?
■天府早報記者趙霞實習生蘇英攝影報導
近日,網上流傳的兩則關於洗衣液含有螢光劑的視頻,引起網友的熱議。視頻中說,一些品牌的洗衣液內含大量螢光劑且極難清除,呼籲市民抵制含有螢光劑的洗衣液。有網友認為洗衣液中的螢光劑對人體有害,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嚴格管制。
螢光劑真有這麼可怕嗎?針對這一問題,天府早報記者做了一次實驗:在超市裡購買了市面上常見的洗衣液進行實驗,發現部分洗衣液確實含有螢光劑成分,但清洗後螢光劑殘留量並不大。專家說,螢光劑沒有說的那麼可怕,正規洗滌產品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記者實驗:部分洗衣液含螢光劑,清洗後難見痕跡
為了驗證網上的視頻,天府早報記者在商場內隨機購買了3種洗衣液,準備了吸水性較強的方巾和紫外線燈。通過實驗發現,洗衣液在與清水融合後,其中的螢光劑也會迅速在水中溶解,並不像視頻中所展現的那樣,在清洗後會有大量螢光劑殘留。
記者先將購買的3種洗衣液分別倒在桌面上,並用紫外線燈照射,結果發現洗衣液確實射出醒目的藍紫色光亮。記者再將這3種洗衣液塗抹在自己的手上,並用清水衝洗了15秒鐘,在反覆搓洗後,洗衣液很快就溶在了水中,再用紫外線燈查看時,除了指甲處仍有些許光亮反應外,雙手表面已經很難看到螢光劑的反光。
再一次實驗,記者將之前準備好的方巾浸入洗衣液溶劑中,通過紫外線燈照射可以看到,螢光劑滲入了方巾的纖維裡。隨後記者準備了3不鏽鋼盆,在盆中分別倒入約1升清水,再將與洗衣液溶劑混合的方巾放進盆中進行清洗,隨著洗衣液與清水混合,方巾上的溶劑逐漸消失。將方巾擰乾後用紫外線燈照射時發現,之前的光亮反應已經非常微弱,甚至難以用肉眼看到。
專家觀點:洗衣液的螢光劑無毒,用正規產品就行
西南科技大學化學系劉教授在接受天府早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螢光劑分很多種類,有的無毒,有的有毒,需要看具體的配方。對於洗衣液中的螢光劑不用過多擔心,基本上是無毒的,也不需要進行特殊的處理。」
通過查閱資料,記者發現,中商聯洗染委專家委員會主任、專家組組長汪學仁曾表示,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螢光增白劑的安全性就開始被廣泛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螢光增白劑對皮膚、眼睛沒有刺激性,沒有皮膚致敏性和光毒性,經口毒性和經皮毒性為無毒或低毒。
網傳視頻中拍攝者不斷強調螢光劑有殘留,是偷換了殘留的概念,「就因為有螢光劑附著在衣物上,才達到了增白的效果。如果沒有殘留,那我們何必用它去洗衣服?完全沒有意義了。」汪學仁說。對於紫外線燈照射指甲時,指甲處仍有些許光亮反應的情況,汪學仁表示,由於指甲當中本就含有磷,因此無論是否有螢光劑殘留,都會出現發光的反應。
由於螢光劑具有「自限性」,一旦劑量過大就降低了增白的效果,甚至失去了增白的效果,所以儘管我國對於洗衣液中的螢光增白劑添加量沒有明確規定,但也不會有商家過量使用。汪學仁強調,只要市民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有質量保證的洗滌產品,就不存在危害人體健康的問題,在洗衣服時多用清水清洗幾次,減少衣服表面螢光劑的殘留,就不用擔心。
■市民淡定
多用水清幾次就好了
天府早報記者在成都各大超市走訪發現,洗衣液貨架上擺滿了各種不同品牌、不同功能的洗衣液,每種洗衣液都註明了所含成分,其中明確標註不含螢光劑的洗衣液較少。
正在選購洗衣液的王小姐告訴天府早報記者:「我選擇洗衣液沒有什麼特別的標準,味道好聞就可以了。」
家住嶽府街的許婆婆對於選購洗衣液也有自己的標準:「我選擇洗衣液主要看品牌和品質,哪個洗衣液洗得乾淨就用哪一個。」關於洗衣液含有螢光劑的問題,許婆婆表示洗衣液又不是用來吃的,沒有那麼高的要求,洗完衣服多用清水洗幾次就好了。
■相關連結
螢光劑
螢光劑是一種螢光染料,或稱為白色染料,也是一種複雜的有機化合物,主要用作增白劑使用。它的特性是能吸收入射光線產生螢光,使所染物質獲得類似熒石的閃閃發光的效應,使肉眼看到的物質很白,達到增白的效果。其作用是把製品吸收的不可見的紫外線輻射轉變成紫藍色的螢光輻射,與原有的黃光輻射互為補色成為白光,提高產品在日光下的白度。
我國國內最大類的螢光增白劑為VBL、CXT及造紙用液體增白劑。一般可以將增白劑分為兩類,一類是水溶性的增白劑,另一類為水不溶性增白劑。前者可用於紙張、塗料、洗衣粉、棉織物的增白劑。另者可用於化纖,塑料等物品的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