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衣物換洗較勤,近日有網友發布視頻稱:一些洗衣液含螢光劑,會危害身體健康,甚至可能致癌,呼籲大家抵制含有螢光劑的洗衣液。這種說法是真的嗎?近日,《洛陽晚報》記者對此進行了實驗,並採訪了相關專家。
【網傳】洗衣液含螢光劑或致癌
近日,記者在微信朋友圈裡看到這樣一段視頻:兩名主持人使用紫光燈照射兩個品牌的洗衣液,其中一個品牌的洗衣液出現螢光。隨後,兩人使用該洗衣液清洗毛巾後,再次使用紫光燈照射,整條毛巾和兩人的手都出現了螢光。
兩名主持人稱,市面一些洗衣液中的螢光劑含量非常高,且含有致癌物質,需要「清洗100次以上才能洗乾淨」,這些螢光劑能「68秒鐘進入體內」,7年都排不乾淨。殘留在衣服上的螢光劑會隨著人的毛孔進入體內,對皮膚、臟器等產生危害,長期使用含有螢光劑的洗衣液甚至可能致癌,呼籲大家抵制含有螢光劑的洗衣液。
有網友在視頻下面評論:「我用紫光燈照過以後,扔掉了很多衣服。」也有網友稱視頻裡的說法「太邪乎」。
這個視頻展示的情況是真的嗎?記者對此進行了實驗。
【實驗】部分洗衣液確含螢光劑,且很難清洗
記者從超市隨機選購了3種洗衣液和1種衣物護理液並進行編號,1號至3號為洗衣液,4號為衣物護理液。這些洗衣液的背面均未標註具體成分。
其中,1號單價為每千克11.8元,2號單價為每千克18元,3號單價為每千克18.8元,4號為每千克15.6元。
記者將1號至4號分別倒在乾淨的毛巾上,燈光下看不出差別,關燈使用紫光燈照射後,1號出現了藍紫色的螢光,2號至4號無變化。
隨後,記者對4條毛巾進行清洗,關燈後用紫光燈照射,發現用1號洗衣液清洗的毛巾出現了螢光,記者將該毛巾清洗數次,螢光依舊明顯。
最後,記者用紫光燈照射雙手,除了手背,指甲縫隙和手掌均出現了螢光。
【專家】螢光劑附著在衣物上,有增白效果
洛陽理工學院環境工程與化學學院的張攔博士表示,螢光劑又叫螢光增白劑,是一種白色染料。洗衣液中添加的是水溶性螢光增白劑,它附著在衣服上,通過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發出藍光或藍紫光,能使白色或淺色物品看起來更白、更亮。
「白衣服穿久了會泛黃,用含螢光劑的洗衣液清洗後,衣服看上去更白一些。」張攔說,除了水溶性螢光增白劑,還有一些不溶於水的螢光劑被廣泛用於鞋帶、衣物、塑料製品中,這些螢光劑與物品之間不會發生化學反應,只是依靠光學作用增加物體在視覺上的白度。
張攔說,肉眼很難看出衣物上是否有螢光劑,可以通過使用紫光燈照射來檢測。張攔還表示,螢光劑本身存在「定量效果」,加多了反而有損增白效果,加上洗衣液中添加的螢光劑較昂貴,因此廠家不會大量添加,衣服上附著的螢光劑含量其實是非常小的。
【醫生】致癌說法不靠譜,螢光劑過敏者須慎用
螢光劑會對健康造成損害嗎?記者諮詢了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皮膚科主任梁廣智。
梁廣智說,視頻中洗衣液可能致癌的說法不靠譜,市民也不必擔心螢光劑會被皮膚吸收進入體內。
「視頻裡說的致癌物質是指螢光劑裡的苯,苯有一定毒性,但因洗衣液中添加的螢光劑很少,所以正常使用洗衣液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但對於餐飲、酒店、醫院清潔部門的工作人員來說,工作時最好戴上膠皮手套。若長期接觸螢光劑,皮膚、毛孔會吸收一些化學物質,此外,手上有傷口也要避免洗滌產品的刺激。」梁廣智說,一些尼龍、化纖面料本身添加有螢光劑,對這些面料過敏的人,應儘量避免使用添加有螢光劑的洗衣液。
【含量】螢光劑在衣用洗滌劑產品中的含量很低
記者查找相關資料時發現,我國洗滌用品行業允許使用螢光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曾於2008年9月1日實施相關行業標準《洗滌劑用螢光增白劑》(QB/T2953-2008),其中規定了適用於生產各種織物用洗滌劑時所添加螢光增白劑的種類。
在2011年,我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曾就螢光增白劑相關問題召開分析說明會,專家在會上表示,螢光增白劑是安全的,且由於配方技術要求,洗滌劑只能加入微量的螢光增白劑,若過量加入不但不能增強洗滌效果,反而會使衣物變黃。此外,此類螢光劑價格昂貴,也制約了企業在配方中的加入量。
在我國衣用洗滌劑產品中,螢光劑的加入量多在0.02%至0.4%,與歐美一些國家及日本相比略低或相當,所以相關標準中沒有規定螢光增白劑的用量,也沒有規定產品包裝上須標註是否含有螢光增白劑。(洛陽晚報記者 陳耀璣 實習生 李孟藝 通訊員 路書齋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