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自來水有氯會「汙染」食物,你信嗎?
「蒸饅頭用冷水會致癌」不可信
「這年頭,難道連蒸個饅頭都要有講究?」昨天,市民鄭女士致電本報,說女兒上網時告訴她,「媽,你以後蒸饅頭時記得先開著蓋子把水燒開,否則吃了致癌。」
鄭女士湊過去一看,網上寫著,「請一定要告知大家:蒸食物請一定要先開著蓋子把水燒開,再放入要蒸的食物,蓋上蓋子。用鍋蒸煮東西時,一定要用開水,或是過濾過的水。因為如果直接用自來水,自來水有氯,再經過加熱後,由於鍋蓋是蓋著的,氯被全部包裹在食物上,所以一定要用煮沸過的開水或用已過濾掉氯的水來蒸東西。因為氯有致癌的危險。這真的很重要,即使只是蒸饅頭,都要有此常識。」
果真如此嗎?昨天,記者就此向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管局食品化妝品監督所主任醫師詹明勝求證,他說,網絡上的這個傳言並不可信。
因為,自來水多以氯氣消毒,當氯氣溶於水中會變成次氯酸或次氯酸根離子,它們具有超強的氧化能力,能夠殺滅多種細菌。另外,在自來水中也會留下很少的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即俗稱的餘氯,來實現對細菌的抑制。
自來水的「餘氯」保證了自來水在輸送過程中的安全,自來水配送到末梢水中,餘氯僅有零點零幾個ppm(百萬分之一)的極微含量。「而且氯氣易揮發,包括其水化合物也是易揮發的,所以我們喝的自來水裡面的氯氣極其微量。」
詹明勝說:「就算是其中有一點餘氯,在蒸煮東西時,也會主要分解成氯離子、氯酸根和氧氣。前兩者不會蒸發,後者不會影響健康,擔心有氯『包覆在食物上』從而對人有害,是沒必要的。」
此外,氯用於自來水消毒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對減少水介性病原菌傳染性疾病、保證公眾飲水安全起著重要作用,是世界許多地方廣泛使用的自來水消毒方法。當然,自來水裡的氯也可以跟有機化合物發生反應,產生有機氯化物特別是三氯甲烷等有害的副產物,但這些物質一般只是痕量物質,現有的衛生標準足以保證自來水氯消毒的安全性,「所以人們沒必要對其過度擔心。」(記者邵瀾 通訊員詹明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