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曾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只有被感情支配的人才能使人相信他的情感是真實的,因為人們都具有同樣的天然傾向,唯有最真實的生氣或憂愁,才能激起人們的憤怒和憂鬱。
有句豔語說:「情自肺腑生,方能入肺腑。」這句話是說,說話人的感情一定要受到發自內心的充沛情感的支配,才能產生感染力、影響號力和號召力。在說服他人過程中,話語所包含的情,會在傳遞觀點、看法的同時產生語言魅力和感染作用,從而取得圓滿的說服效果。
說服他人要動之以情
動之以情是說服別人時極為常用的說服方法。這一方法要求我們在說話時以事比事,將心比心,運用自身或熟人的經驗教訓,再加上感情色彩濃厚的語言,進行繪聲繪色的訴說,這樣的說話方式易令人感到親切可信,引發情感上的共鳴,從而為接受道理掃清障礙,鋪平道路。
賽珍珠是美國著名的女性作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她做過一個針對中國人民的廣播演講,這篇演講稿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她在演講稿中這樣說道:「我今天說話不完全站在一個美國人的地位,因為我也是一個中國人。我一生的大半時間,都在中國度過。我生下三個月,就被父母帶到中國去了。我開口說話的時候,先說的是中國話。我小時候跟著父母,並沒有住過什麼通商大埠。十數年間,我們到的地方是浙江、江蘇、江西、湖南、安徽、山東各省的小城市、小村莊,清浦、鎮江、丹陽、越州、蚌埠、徐州、南州……這些地方,是我最熟識的。可是我最愛的,是中國的農田鄉村。後來我長大了,又在南京住了17年。我曾親眼看見南京在幾年之內,由一個古舊的城市變成了一個新式的首都。但是無論我住在什麼地方,我與中國人相處,都親如同胞。因為小的時候,我的遊伴是中國孩子;成人之後,來往的又是中國的朋友們。現在我雖已人歸故國,心中卻沒有忘掉舊日的朋友。所以今天我要以這兩種身份說話。我既在中國長大成人,又在美國住了多年,受了雙方的教育,有了雙方的經驗,我覺得我是屬於兩個國家的。」
在這篇演講中,假如賽珍珠站在一個美國公民的立場上,哪怕所講內容再精彩,恐怕也難以打動中國人的心。畢竟,中國的人民對於在洋彼岸的美國是十分陌生的。但是,賽珍珠在演講中一再提起中國人所熟悉的城市名字,多次強調對中國的特殊感情,強調和中國的親密關係,這樣在中國人的眼中,賽珍珠就不再是一個所謂的外國友人,而是變成了一個和自己一起經歷風雨的同路人,親切感也就悠然而生了。
說服他人要曉之以理
我們不難發現,要人際交往中,那些明事理、重情義的人,他們在說服他人時,總是能設身處地地充分考慮對方的切身利害、實際困難。因為,只有在此基礎上進行說服,才稱得上是真正的通情達理,也更令人心悅誠服。而如果絲毫不考慮對方的情感和需要,雙方交談起來就沒有共同的語言,說服也就無從談起。
曉之以理,就是講道理。對於一些簡單的事情或小道理,只要結合一兩個典型事例,再加上簡明、扼要的分析,道理足以講清楚、講明白。而複雜的事情、大道理,涉及多方面的因素,觸動一點就牽動全局,必須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一系列地說服工作,從多方面展開攻勢,並以嚴密的邏輯推理,如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
說服他人要施以恩惠
對於那些特別固執的人,很難服他,情難動他,我們可採用施其以恩惠這一切實有效的招術。當我們被說服的對象感受到一份來自我方的「人情債」以後,對方會被我們的誠意所感動,心甘情願答應我們的請求。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利維在美國經營一家影片進出口公司。有一次,利維到英國去洽談生意,倫敦的一家公司邀請他去看該公司正在研製的一種電視試播,也就是今天的閉路電視。利維一下子對這種設備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著手組織班子研究閉路電視。利維的新產品研製小組有三位主要專家,其中有一位弗蘭克,他脾氣很怪,性情暴躁,他幾乎和研製組的上上下下都吵了一遍,連利維也不例外。有一天,為了一個實驗問題,弗蘭克同研製組的另一位助手爭執不下。他大動肝火,又拍桌子又摔東西,利維過去勸阻也被弗蘭克大罵一頓。正在他們鬧得不可開交時,弗蘭克的小女兒走進實驗室。小女兒看見她爸爸那副怒髮衝冠的樣子,嚇得哭了起來。弗蘭克見狀再也顧不上同別人吵架,趕忙跑過去,賠著笑臉哄逗她。看到這一情景,利維心裡猛地一亮,發現弗蘭克雖然看誰都不順眼,但對留在他身邊的小女兒卻是百依百順,視為掌上明珠,不難看出這位小女兒是他的主要精神寄託。最後利維說:「你的女兒安妮說你心情不好,容易發脾氣,這會傷身的。如果她能住在附近照顧你,你就不會發脾氣了。起初,我也拿不定主意,可是安妮最後還說:」我爸爸多可憐呀,我不能讓他再忍受孤獨了。「聽完了這番話,弗蘭克熱淚盈眶,他最終順從了利維的安排,搬進了新居。利維利用動之以情的方法終於說服弗蘭克搬進了新居,這為他以後更好地與弗蘭克合作打下了基礎。
在上述案例中,利維針對父母對子女的溺愛心理,發動攻勢,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利維為弗蘭克租房,雖然破費了不少金錢,可搬家產生的影響遠遠不是這點兒金錢所能比擬的。利維在資金窘困的時候,仍然把弗蘭克的生活快樂看得比金錢更重要,這讓弗蘭感恩戴德,心甘情願聽從利維的安排。
總的來說,說服別人動搖、改變、放棄己見或信服、同意、採納你的主張,實質上是一場從精神上徵服人的心理戰,但又不能使對方有絲毫被迫的感覺。因此,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還要衡之以利,才能真正做到通情達理,讓對方接受你的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