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對一個背叛感情的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2020-12-13 心靈深處艾聞

作者:艾聞(情感自媒體人)

如果一個人背叛了感情,背叛了婚姻,這時候你想要挽回,不捨得失去,這些當然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該用什麼方式去挽回,該用什麼心態去面對背叛,這些是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很多人遭遇了感情的背叛以後,因為想要挽回,卻又束手無策,所以就會採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式,試圖「教育」那個背叛自己的人,希望ta能夠念及多年夫妻感情,為家庭和孩子考慮,放棄外遇,回歸婚姻和家庭。

如果你遭遇了感情的背叛,向所謂的專業人士求助,那麼,十有八九的諮詢師,給你的建議大概是:你加倍對ta好,讓ta感受到你對ta強烈的愛和關心,用你的愛去包容ta,去感化ta……

這樣做,效果如何呢?

現實的情況證明,用這樣的方式,能挽回的人,絕對不超過千分之一。

如果一個人選擇了背叛感情和婚姻,那麼,ta至少有兩個心理結構是必然存在的:

第一,ta投入並享受於這段背叛的關係中。

換而言之,當下的ta,認為外遇關係對自己是百分之百的美好感受,所以ta會認為,這是遇到了真的感情,對應的,ta會認為跟你其實是沒有感情了。

這時候你跟ta動之以情,是基本沒有用的,因為ta根本不認為你們之間還有什麼感情,就算有,也只是基於多年共同生活的感情,他們稱之為「親情」,而他們現在需要的是男女之間那種「愛情」,這部分,他們當下認為,你給不了,第三者能夠給予;或者,他們根本不需要你的「愛情」。

第二、他們內心並不認為自己錯了。

錯不錯,看行動而不是看嘴上怎麼說。背叛感情的人,大概嘴上也會跟你說,自己錯了,傷害了你……但是,你千萬別往心裡去,是否認識到自己真的錯了,要看ta的具體行動。有的人,嘴上說錯了,但行動上卻還一直持續在背叛,這足以證明,ta是不會認為自己錯了的。

成年人之所以為成年人,就是對自己的行為有清楚的意識,也就是說,背叛感情的人,對於背叛到底是什麼性質的行為,完全是清楚的——他們不是不懂道理,而是,我就是要蠻不講理!

所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基本是沒有用的。

動情曉理的前提,是對方得懂感情,講道理——當一個人選擇背叛感情和婚姻的時候,也就意味著,這個人其實已經不想跟你談什麼感情,講什麼道理了

所以,另一個對應的結果就是:你越是想要跟ta不厭其煩討論感情和道理,ta便越是不勝其煩,反而會想要更加遠離你,「犯了錯的人,最怕的,就是跟他討論他做錯的事情」,這是人性。更為惡劣的是,背叛感情的人,因為逃避問題,不想面對你,乾脆跟你挑明,要麼接受ta的背叛,要麼離婚——這時候,很多人發現,自己反而被卡在了一個瓶頸裡,因為怕離婚,所以連理論都無法理論,連溝通都無法溝通。

說到這,你可能也意識到了,在感情遭遇背叛後,很多人會說,這是夫妻之間長久溝通有問題導致的結果,所以,這時候要學會去溝通,甚至要理解和包容對方——給出這種建議的,基本都是紙上談兵的人,現實的婚姻,當背叛發生以後,有效的溝通是很難實現的;而如果要讓一個遭遇了感情背叛的人,還要去理解對方背叛自己的行徑,大概,也是有悖於正常人性的。

你這時候可能會說:那我該怎麼辦啊?

這就需要轉換自己的觀念:當背叛發生以後,這段關係的未來發展,就有各種可能性——繼續還是結束,其實都有可能。

很多人只考慮挽回或繼續,也只接受挽回或繼續,這就是他們永遠也解決不了問題的根本原因——一段關係如果已經陷入死局,再是你如何努力,也是無能為力的,因為婚姻終究是兩個人的事情,沒有人可以單獨撐起,而受了感情傷害的你,也不是妙手回春的神醫,你首先要救贖的是自己,而不是婚姻,更不是對方。

很多人願意等,一直等,且不說能不能最後等回來對方,就算等回來了,這樣的等,真的有價值和意義嗎?等回來的人,又真的會從此對自己就真心誠意了嗎?

回到話題,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一種簡單的應對是這樣的:如果你想挽回,想婚姻繼續,那麼當然可以給對方這個態度,只要對方回頭,自己可以原諒和既往不咎;但是,也要跟對方表明自己的態度,我只是給你一個選擇,要麼要婚姻,要麼要外遇——如果你選擇外遇,我們的婚姻就結束;或者,如果你不做選擇,那麼,就由我來選擇。

這樣的思路,才是在真的在解決問題。

相關焦點

  •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今天孩子出門,讓他把書裝在袋子裡,不要總是拿在手上或夾在腋下。我以前也提醒他多次,這次他仍是照舊,瞬間讓我火冒三丈,用拳頭狠狠捶向他。「怎麼這麼不停話,不長心。把我的話當耳旁風。」我大聲喊道。之後,我細細想了想。我的方法過於粗暴,做事簡單和沒有感情投入。
  •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脅之以威
    那麼,作為一個領導,當我們將信息傳達給下屬,並且也充分傾聽了下屬的意見之後,在此基礎上做出的決定性的指示,如果還是有下屬唱反調的話,這時該怎麼辦呢?答案很簡單。領導的指示就是命令,必須無條件地執行。雖然說跨越「上司—下屬」之間的壁壘,讓彼此之間活躍地交流,是很重要的,但是對於領導已經做出的決定,下屬就有義務去貫徹執行。
  • 說話的藝術: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論語》中有:誘之以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脅之以威,授之以漁,繩之以法,導之以行,勉之以恆,持之以恆,學之以恆,行之以德,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那麼其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什麼意思呢?用感情來打動別人的心,用道理來使別人明白。
  • 說服就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列寧曾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只有被感情支配的人才能使人相信他的情感是真實的,因為人們都具有同樣的天然傾向,唯有最真實的生氣或憂愁,才能激起人們的憤怒和憂鬱。這句話是說,說話人的感情一定要受到發自內心的充沛情感的支配,才能產生感染力、影響號力和號召力。在說服他人過程中,話語所包含的情,會在傳遞觀點、看法的同時產生語言魅力和感染作用,從而取得圓滿的說服效果。說服他人要動之以情動之以情是說服別人時極為常用的說服方法。
  • 旁敲側擊、巧妙暗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生活中,正面的勸告往往會使人產生逆反心理。這時,不妨獨闢蹊徑,換個方法來勸說,從側面打開缺口,或許能事半功倍。旁敲側擊法是一種比較實用的好方法。旁敲側擊法一般多以人與人的感情為媒介,以人對新事物的興趣、注意力或以列舉有關事例為突破口,對其進行攻心。
  •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如何讓你的文章深入人心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8個字,不知是在某年某月某日樂爸爸自己還在滿地打滾玩泥巴時就聽過。這話的出處大有來頭,下面的內容來自百度:出處:《論語》原文:誘之以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脅之以威,授之以漁,繩之以法,導之以行,勉之以恆,持之以恆,學之以恆,行之以德,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牢記:批評別人,動之以情比曉之以理更見效
    我們常常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在讓對方放棄錯誤觀點接受你的正確建議的時候,「動之以情」往往比「曉之以理」更見成效。原因已經講過了,那就是人的情感普遍多過理智。下面這個故事說的就是一位婦人通過感情攻勢重新把丈夫的心收回身邊。古時候有一位婦人發現丈夫另有所愛。這位婦人就主動選擇退居「二線」,並且給丈夫賦詩一首:「恭賀郎君又有她,儂(nóng )今洗手不當家。開門七事都交付,柴米油鹽醬與茶。」
  • 習近平七一講話:黨的建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我們要對黨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對黨員曉之以理,以案例教學警醒全體黨員。據報導,6月6日,國家開發銀行原監事長姚中民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6月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依法對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王陽以涉嫌受賄罪立案偵查。一方面,伸手必被抓。習近平指出,「我們黨作為執政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腐敗。」
  • 【教海點滴】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倪勤奮班主任工作中到處是雞毛蒜皮的事情。想要自己無論是面對「問題」學生,還是「意外事故」,都能恰到好處的化被動為主動,就只有不斷積累經驗,增長隨機處置的能力,增強教育機智,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教育藝術水平。作為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和關心學生。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我是學生的時候也是這樣的。
  • 有人認為,「曉之以理要重於動之以情」,你怎麼看?
    答題思路 本題有三個關鍵點,一是題目背景為社會化媒體,也叫社交媒體;二是社會溝通與輿論引導;三是對於曉之以理要重於動之以情。在解答本題是就要圍繞這三個信息點所圈定的範圍作答。本題的難點在於對「曉之以理和動之以情」背後所代表的理性引導與情感共鳴關係的理解和解讀。
  • 學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批評方法
    深厚的感情產生了巨大的力量,使他們倍感集體的溫暖,打消了「死在外面」的念頭,終於回來了。  領導沒有冷落、小看他倆,而是伸出熱情之手幫助他們,和他們交朋友,給他們講青年人的理想、追求,使他倆慢慢地明白了人生的價值。然後又給他們講:「自由戀愛是我國婚姻法規定的原則,組織上支持你們的正當戀愛。可你們不告而別,違反了組織紀律,這是你們的錯誤。
  • 石湖淨雁:做群眾工作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作者:石湖淨雁  人們常說,做好群眾工作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確,黨的優良傳統就是密切聯繫群眾,做群眾工作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通過耐心細緻、有針對性的宣傳發動、教育引導,讓群眾自覺自愿、心服口服的接受黨委政府的決策決定。
  • 家長要「曉之以理 動之以情」
    初三剛開學不久,王女士發現兒子有點不對勁:兒子每天晚上都會接到一個女孩子的神秘電話,接電話時,他非常害怕家長在場,總躲在自己的屋子裡小聲說話。王女士還發現兒子的手機簡訊上有一些比較肉麻的話。王女士感覺兒子早戀了,那麼,她該怎麼辦呢?
  • 湖南臨武:疫情期間執行幹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成功執結一起交通...
    湖南臨武:疫情期間執行幹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成功執結一起交通事故賠償案 2020-04-26 1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鬼谷子智謀:與人合作要不卑不亢,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飲酒中途,劉琦派人將樓梯抽走,然後對諸葛亮說:「現今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於吾耳,可以言不?」諸葛亮說:「您沒有看到晉公子申生留在宮內遭受謀害,而重耳逃亡在外卻得到安全嗎?」劉琦茅塞頓開,於是便私地策劃外出襄陽。時逢黃祖死去,劉琦藉機脫身,出為江夏太守。
  • 聽課隨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聽主題品格課《感受「愛」,學會「愛」》有感一、品格課程簡介北大附屬嘉興實驗學校以品格關鍵詞為核心,融合北大精神與嘉興紅船文化自主開發的體驗式品格課程。課程關注細節,重視體驗,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幫助學生形成受益一生的卓越品格。
  • 動之以情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動之以情,用感情來打動他的心。出自: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雲》上冊:「隨便他如何導之以理,動之以情,一個只是不肯鬆口。」近義詞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常與「曉之以理」連用。
  • 河南淮濱:派出所民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調糾紛
    調解中,民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在所長和民警的耐心協調下,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
  • 班級「問題學生」轉化——曉之以理 動之以情
    【處理方法】我記得一位作家曾這樣說過:「愛是一座碩大的城堡,使人寧靜、嚮往、安全,它是無邊無際的陽光,給人溫暖和希望。」我覺得愛更是教和育的基礎。在「說你說我班會課」及任何情況下,對待那些頑劣、壞習慣較多的同學,我採取的教育方式總是耐心的用故事進行啟發和教育。 對每一位學生的教育都力求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循循善誘。
  • 工作偶得:回訪教育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原標題:工作偶得:回訪教育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柴雪峰   不久前的一個早上,我剛到單位,就看見一個小夥子站在辦公室門口。他看見我,連忙把手中的幾張信紙遞給我,說:「柴主任,這是我母親補寫的受處分人員思想認識,她讓我代她感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