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搞錯了這不是「捷克式」,這是法軍沙捷裡拉M1924/29輕機槍

2021-02-13 高手居家妙訣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一戰中,法國難以對付德軍的MG08/15輕機槍,於是開發了紹沙 M1915輕機槍,但該槍在到處是泥與水的塹壕中動作不良,射擊不可靠,搞得名聲不佳。而且,當時的法軍輕武器幾乎全部老式化,其主要原因在於沿用早期的8×50mm突緣式步槍彈(8mm勒貝爾步槍彈),紹沙M1915的動作不良與操作性能差,其原因很多,其中也有因使用該彈引起的。(我在以前的節目裡面也介紹過紹沙 M1915輕機槍),於是,法國在戰後優先開發新型輕機槍。

班用輕機槍與步槍彈藥應具有通用性,這在一戰時已認識到。所以法國在 20世紀20年代著手開發新一代輕機槍的同時,也研究、開發步機槍通用的步槍彈。負責該項開發的是法國國營查特勒爾特兵工廠(MAC)。

法國軍方對一戰中使用的8mm、7.92mm、7.7mm、7.62mm、6.5mm 和瑞士軍用7.5mm等步槍彈進行比較研究,最後選定7.5mm作為新一代法國步槍彈口徑,彈的整體結構參考了德軍制式7.92×57mm毛瑟步槍彈。MAC 兵工廠最初試製了7.5×59mm槍彈,接著又研製了7.5×56mm槍彈,1922年開發了7.5×58mm槍彈,並命名為X10。X10試製彈與試製中的輕機槍一起由法軍試驗,1924年被法軍選作制式,並將該彈命名為M1924 7.5mm步槍彈。

1926年,法軍決定採用發射M1924步槍彈的新一代輕機槍,並以原型槍的定型年份命名為M1924輕機槍。由於該槍是查特勒爾特兵工廠開發的,又稱查特勒爾特M1924輕機槍。同年開始生產並列裝法軍。然而,M1924 7.5mm步槍彈配發給法軍使用發現重大缺陷。該彈的外形酷似德國7.92×57mm步槍彈,部隊使用時常將這兩種彈混淆,因錯誤裝填而造成人身傷亡的重大事故時有發生。

1927年,MAC提出解決方法,將M1924槍彈的彈殼長度縮短為54mm,彈殼形狀也有改變,一眼就能將其與7.92×57mm槍彈區別開來。7.5× 54mm槍彈於1929年被法軍列為制式,命名為M1929 7.5mm步槍彈。

故在1929年改進槍彈形狀的同時也改進了機槍的彈膛,以避免誤用槍彈,其他部件也略有改進,改進型命名為M1924/29輕機槍。已生產並列裝部隊的M1924輕機槍,計劃逐步回收修改。

伴隨槍彈的改進,法軍裝備了兩種外觀幾乎相同、僅使用槍彈不同的輕機槍,造成裝備上的雜亂。於是,法軍制定了將使用M1924步槍彈的輕機槍,改造為可使用M1929步槍彈的計劃。但由於歐洲局勢惡化,二戰臨近,改造進展緩慢,所以直到1939年9月二戰全面爆發時,法軍仍然保留兩種7.5mm口徑的輕機槍。

然而由於二戰即將爆發,需要優先生產輕機槍,所以到二戰時還有大部分 M1924輕機槍未回收修改。不過,此時M1924和M1924/29的生產線均未建立,故這兩種輕機槍並未大量生產和裝備法軍。另外,法國短期抵抗便告敗降,所以M1924與M1924/29兩種同口徑的輕機槍同時使用的混亂程度不那麼嚴重,而且也未能在法軍中發揮新一代輕機槍的有效作用。

該槍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槍機偏移式閉鎖機構,擊錘式擊發機構。該槍有兩個扳機:扣動前面的扳機是單發發射,扣動後面的則是連發發射;供彈具是容彈量為25發的盒式彈匣,安裝在機匣上方使用;瞄準裝置採用可以避免虛光的機械瞄具,片狀表尺。M1924/29沙捷裡拉輕機槍還採用了槍機運動減速機構,能夠將理論射速降低到450發/分。由於該槍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機構運動可靠性,因此很快就在法國軍隊裡普及裝備,並由於使用、操作簡單而獲得了一致的讚譽。當然,沙捷裡拉輕機槍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缺陷,例如:在戰鬥狀態下不能很快地更換槍管,位於機匣上方的彈匣在射擊時會阻擋射手的視線,但這並不妨礙法軍對它的喜愛。從1929年到1940年,位於沙捷裡拉市的MAC兵工廠和位於聖·艾蒂安的MAS兵工廠為法軍生產了大量的M1924/29沙捷裡拉輕機槍。

在二戰之前法軍的裝備和其他大國相比較只能用落後來形容,法軍裝備的重型機槍都已經老化,老式的M1914哈奇開斯重機槍甚至想轉移陣地都困難,因為它太重了。同一時期,甚至比M1914哈奇開斯重機槍更重的聖·艾蒂安重機槍還在服役。法軍對於重機槍的不滿已經無可奈何了,一些部隊開始試著將新裝備的M1924/29沙捷裡拉輕機槍的後部加裝支架和駐鋤當作重機槍使用,但是這雖然減輕了重量但是卻達不到重機槍的火力密度。

儘管法軍在二戰中一觸即潰,沒有什麼表現。但是他們裝備的這種M1924/29沙捷裡拉輕機槍卻是性能不錯的,當時的法軍也是非常的喜愛。只可惜這種性能還不錯的輕機槍卻沒能好好表現就全部成了德軍的戰利品,後來全部被德軍用於1942~1943年的東線西北部戰場,成了納粹德軍的幫兇!

口徑:7.5x54mm

全長:1070mm

槍重:8.9kg

槍管長:500mm

攜彈方式:25發彈匣

聲明:文章來源網絡,不代表本平臺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日本「歪把子」機槍、三式重機槍、96式機槍,性能都很差
    圍繞軍方的要求,日本兵工廠打造出了十一式輕機槍。十一式輕機槍採用了類似傳統步槍槍託的「槍頸」,同時由於其瞄準基線偏於槍面右側,為了避免使用者在瞄準時過於向右歪脖子,所以將本來就十分細長的槍頸向右彎曲,以使槍託的位置能滿足抵肩槍瞄準,這就是「歪把子」的由來。
  • 二戰最牛輕機槍,服務於戰爭雙方,英德用了都說好的ZB26輕機槍
    不同於歐洲其他的小國,捷克斯洛伐克有完整的軍工體系,只要時間準許,把武器系統化不是問題。唯一的問題是,需要什麼樣的輕機槍。原本的彈鏈進彈設計被更改為彈匣供彈,並解決一些技術問題;雖然在法律上有部分問題未解,但輕機槍在1926年底開始量產,1928年進入捷克陸軍服役,代號ZB vz. 26。 二、ZB-26的技術特點 ZB-26輕機槍的工作原理為活塞長行程導氣式,採用槍機偏轉的閉鎖結構。
  • 答疑向,ZB26輕機槍在當年算什麼水準?
    我們可以看到這時候它還是一種彈鏈供彈的輕機槍(圖中的是彈鏈盒,不過其供彈設計很獨特),不過很快捷克人認識到彈鏈供彈會增加複雜性,尤其是降低供彈可靠性,因此改成了咱們熟知的上置彈匣供彈。最後到1926年,ZB26定型,1928年,捷克斯洛伐克軍隊正式列裝。可以這麼說,ZB26可以說是20年代到二戰期間輕機槍的標杆。
  • 抗戰時期的SIG啟拉力輕機槍
    昨天我寫完瑞士MG51通用機槍時,評論區有小夥伴想讓我寫一下啟拉力機槍,也就是瑞士的KE7。話說這機槍一直挺冷門的,雖然在抗戰時也是咱們的主力機槍之一,但產量遠遠比不上捷克ZB26,所以存在感不強。倒是戰地5發布之後,KE7作為支援兵的默認機槍,而且非常容易上手,這倒讓這把槍的知名度提了一大截。我這篇就和大家聊聊它。照例先解釋名字,KE7的設計師分別是帕爾·啟拉力Pál Király和戈特哈德·恩德Gotthard End。K和E則是這兩設計師的姓氏首字母,而7則是表示這是瑞士當年輕型自動武器計劃中的第七種原型。
  • 新加坡Ultimax 100式輕機槍
    ▲ Ultimax 100 Mk3型輕機槍,換裝了短槍管  Ultimax 100式就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種輕機槍。它採用穩定後坐原理,槍機後坐行程長,復進簧也需較長距離才能使槍機停止,使射手易於控制,全自動射擊命中精度高。
  • 1100發每分鐘,冷戰時期的芬蘭輕機槍—KK62
    RK62的原型在1958年定型,新的突擊步槍是有了,輕機槍自然也得跟上。尤其是芬蘭在50年代還裝備著拉蒂M/26輕機槍,而這批機槍用的還是僅此一家的7.62x53mmR全威力步槍彈。因此芬蘭琢磨著肯定得搞一款和RK62彈藥通用的班級輕機槍。
  • 這支步槍被歷史埋沒,卻陪伴法軍度過了整個二戰!
    除此之外,勒貝爾步槍因其1.3米的長度,也被法軍士兵戲稱為「釣魚竿」。FM 24/29型輕機槍雖然這7.5mm步槍彈的名氣不大,但Mle.1929c型彈藥預示著戰後7.62x51mm北約彈的誕生。由於其長度較短,步槍設計就可以變得更為緊湊。同時,新型步槍彈的造價比勒貝爾步槍彈更便宜,彈道性能也更好,重量也更輕,子彈初速達到了每秒823米。這種步槍彈在法軍內服役了超過50年。
  • 《全球使命》領略經典槍械魅力 輕機槍與霰彈槍
    作為射擊遊戲中的重要輔助槍械,輕機槍與霰彈槍通常都是不可或缺的
  • 完美輕機槍——FN米尼米機槍
    只不過現實中的米尼米很少使用三腳架,大多以輕機槍狀態使用,因此在大家的印象中,米尼米也「活成了」輕機槍的「樣子」。維基百科的英文版甚至直接把M249(美國裝備的米尼米)稱為輕機槍(light machine gun,LMG)。
  • 號稱世界最輕機槍:新加坡Ultimax 100MK8輕機槍如此苗條的秘密
    在剛剛結束的SHOT SHOW2020展會上,除了美國本土企業之外,還有許多其他國外企業攜帶公司產品參加了展會,這其中來自新加坡的新加坡科技工程公司(ST Engineering )攜帶的是我們大家並不陌生的Ultimax100輕機槍中的MK8型。
  • 比利時響尾蛇-劉易斯輕機槍
    飛機安裝劉易斯 1914年8月的一天,一架德國的福克飛機盤旋在馬恩河上空,對英法聯軍的部隊進行偵查,忽然,它的6點鐘方向出現了一架英國飛機,當時在各國軍隊中,飛機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戰場偵查,並不屬於戰鬥編制,交戰雙方的飛行員最多也只是幹擾對方的飛行,有時他們還會像紳士一樣,在空中相互致敬,德國飛行員並未理會這價英國飛機,而是繼續執行任務,突然,伴隨著陣陣火光跳動,從英國飛機上射出上百發密集的彈丸,雖然只是划過機身並未擊中,但德國飛行員還是被驚出一身冷汗,能以這種速度射擊的武器肯定是機槍,但以馬克沁為例,它的重量接近30千克,再加上支架和水冷裝置,要把這個龐然大物裝在飛機上以當時的技術條件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 我軍單兵口糧單挑世界第27集:09單兵食品PK捷克24小時口糧
    大家如果看過電影《茜茜公主》的話,就可以看到捷克貴族同茜茜公主老公佛朗茨國王之間的明爭暗鬥。一戰中奧匈帝國戰敗解體,捷克在英法扶持下獨立,同斯洛伐克聯合建國。隨後的捷克不是在德國操縱下,就是在蘇聯操縱下,屬於半獨立地位。到了90年代,因民族矛盾激烈,捷克同斯洛伐克和平協議離婚成功(別的東歐和南斯拉夫這些國家通常都是激烈內戰和動蕩),分成2個國家至今。
  • 二戰時英國的主力機槍:維克斯機槍加9碼彈鏈,所向無敵
    二戰前,這種機槍已經退出英國現役,但是由於形勢所迫又被重新啟用。布倫輕機槍布倫輕機槍,實際上是捷克ZB-26的改進型ZB-33輕機槍的英國版本。布倫式輕機槍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一種輕機槍, 在二戰中被大英國協國家部隊廣泛使用。甚至到了戰後,它改為使用 7.62x51毫米 子彈,仍然一直服役到1980 年代。 在二戰期間,布倫輕機槍也曾經大量裝備中國軍隊,翻譯為勃然輕機槍。在上世紀60年代的中印邊境衝突中,印度軍隊裝備的也是這種輕機槍。
  • 日軍眼紅繳獲仿製,美軍:這仿的啥玩意?
    眾所周知,當年我們中國的抗日軍民們,對抗日軍所使用的武器裝備是很落後的,老套筒、漢陽造這樣的武器已經算得上是主力,如果能有一挺機關槍,那可就真是寶貝了。而對於抗日戰爭當中我國抗日軍民所使用的機槍,相信絕大多數軍迷小夥伴最直觀的印象,一定會是捷克式ZB26輕機槍。
  • 被遺忘的捷克重機槍,比馬克沁還好用,卻被MG42無情擠兌
    捷克的軍工業由於其產品製作精良、使用簡便而聞名世界,深受世界各國軍隊的喜愛,想想ZB-26在抗戰中的知名度。但除了ZB-26輕機槍,很多人卻已經記不起了另外一款捷克生產的重機槍,這就是:ZB-37型氣冷重機槍,這在二戰時期也是一件經典武器。
  • 圖說捷克默默無聞的CZ2000 LADA槍族
    按照構想,LADA項目是一個包含了標準尺寸突擊步槍、短突擊步槍和重槍管班用輕機槍的槍族。也許是Vz.58精巧獨特但並不可靠的設計讓捷軍不滿意,到LADA項目時,他們很默契地選擇了活塞長行程導氣式原理、平面帶動的旋轉閉鎖槍機、擊錘迴轉擊發機構——整了半天,這不是個AK嗎?!沒錯,LADA就是個捷克版的AK。
  • 曾是世界第七大工業國,如今遍地是妓女,捷克究竟經歷了什麼?
    對捷克這個國家,國人的印象大多來自抗戰劇中的捷克式輕機槍。這是由捷克斯洛伐克斯柯達兵工廠研發的一款輕機槍,我國在上世紀30年代左右採購了3萬餘挺,仿製了10萬餘挺,是我國在抗日戰爭期間的主力機槍,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從捷克式輕機槍在我國的受歡迎程度可以看出捷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無愧於「世界第七大工業國」之稱。
  • 山地民族瑞士的富雷爾輕機槍
    這篇繼續補完之前拉下的瑞士輕武器坑,和大家介紹一下二戰乃至戰前瑞軍裝備的主力輕機槍,富雷爾M25。先開始名詞解釋,富雷爾得名於其設計師阿道夫·富雷爾,他當年是瑞士伯尼爾兵工廠的首席武器設計師。這把機槍的正式名稱叫LMG25,LMG是德語(Leichte Maschinengewehr)的縮寫,意為輕機槍(恰好和英文的Light Machinegun對上了...),25則是定型年份-1925年。話說瑞士也沒捲入一戰,但作為觀察國看著法國本土打的熱火朝天,自然也看到了新的戰爭模式。
  • 中國大案:雲南平遠悍匪馬慈林 持輕機槍單人對抗101名軍警
    他曾經參過軍,受過軍事訓練。退伍以後,他曾經到鄰國給土軍閥當過保鏢,會使用各種蘇制軍用槍枝。馬慈林身背多條人命,是個亡命徒。他的身上時刻帶著一把上膛的54式手槍,就連到家後院的菜地拿菜也不離身。他平時很少出門,只要出門一定腰別54式手槍,肩挎衝鋒鎗。此人養有4個情婦,親手殺害過2名逮捕他的公安幹警。
  • 大案紀實:雲南平遠悍匪馬慈林 持輕機槍單人對抗101名軍警
    他曾經參過軍,受過軍事訓練。退伍以後,他曾經到鄰國給土軍閥當過保鏢,會使用各種蘇制軍用槍枝。馬慈林身背多條人命,是個亡命徒。他的身上時刻帶著一把上膛的54式手槍,就連到家後院的菜地拿菜也不離身。他平時很少出門,只要出門一定腰別54式手槍,肩挎衝鋒鎗。此人養有4個情婦,親手殺害過2名逮捕他的公安幹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