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在北方人的心裡,沒有什麼比冬至的一頓餃子更讓人溫暖和幸福了。
愛青島小編發起了一個調查:哪裡的餃子最好吃?很多人給我們留言:「我媽包的餃子最好吃」。
今天,就跟著小編走近島城的一對母女。
樊靜,一家餐館的老闆,平時的她豪爽豁達,能徵服她的美食不多,但媽媽包的餃子,絕對是其中之一。
樊靜的母親劉玲萍,包得一手好水餃,尤其擅長韭菜蛤蜊肉水餃。女兒和外孫的聚會,劉玲萍往往受邀一展身手,吃過的人無不叫好。
冬至這天,樊靜把母親請到家裡,藉口切磋一下廚藝,其實是饞母親包的餃子了。
食材悉數就位,劉阿姨身子也活動開了。
在劉阿姨嫻熟的刀工下,一個個蛤蜊不得不「丟城」。清水淘洗蛤蜊肉,濾好備用,蛤蜊湯打入雞蛋,攪拌均勻,鍋中翻炒成形。這時,女兒已經把韭菜切好段。
每次,食材的狀態不盡相同,放多少調味料,全憑劉阿姨指尖的拿捏。「同樣的食材,就是包不出我媽那味道。」樊靜感慨。
餃子餡和好,已是成功大半。
生蛤蜊和餡是美味的秘笈。劉阿姨的這種包法,是在她八九歲的時候,從鄰居那學來的。
難點是剝生蛤蜊。刀刃不長眼,劉阿姨沒少受過傷。憑藉一份熱愛,在傷痕覆蓋傷痕的磨練中,技術越來越熟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劉阿姨說,技術再好,也離不開工具。對剝蛤蜊用的這把刀,劉阿姨關愛有加。每次用完,都要擦洗乾淨,用紙張包裹好後,仔細放回包裡。
三面有刃,且厚度均勻,這樣的刀市場上不好買。劉阿姨之前用的一把,在打掃衛生的時候,被老伴丟了,後來專門找工具機廠加工了一把,也因為太鋒利被棄用了,得虧有個同學送了她一把,用著很順手。「這把誰也別給我弄丟了,這輩子夠用了。」劉阿姨說。
受父母影響,樊靜從小就學著做飯,對吃的也很挑剔。「她在同齡人算會做飯的,有些東西我不如她。」說起女兒的廚藝,劉阿姨很是自豪。
屋外寒風凜凜,屋內溫暖如春。談笑間,餃子已經排滿了一蓋墊。
匆忙的生活裡,吃上一碗「媽媽牌」的餃子,足以撫慰人心。
今天,早點下班,回家吃頓「媽媽牌」的餃子吧。
【來源:青島網絡廣播電視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