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人稱繡虎。
至於為什麼叫繡虎,然後後面繡虎這個名號好像就被總管淡忘了。大概是出來混,總得有個名號吧。剛出場時候說過老崔與九境純粹巔峰的宋長鏡在大驪廟堂一文一武相互掣肘,既然九境止境宗師能夠隨意爆錘上五境之下任何人,老崔瀺最低配置也得上五境底層十一樓練氣士巔峰,不然也無法讓阮邛覺得有威脅吧。
楊老頭與阮邛的對話「這傢伙跟我們不太一樣,他覺得自己走了一條獨木橋,所以他一旦與人狹路相逢,覺得不打死對方,就真的是很對不起自己了。或是後邊如果有人想要越過他,也是死路一條。這種人,你不能簡單說他是好人或是壞人。」是不是很極端,大道之爭,就是這麼殘酷。
至於老崔的證道契機,舉個慄子,就好比雙方在辯論一個觀點,文脈一派老秀才與齊靜春持正方,老崔持反方。老崔通過一系列手段來攻擊文脈一派的立足點,只要抓住文脈一派有何漏洞,從而使得正方自己的觀點都站不住腳,那麼反方的觀點自然而然就勝出,從而驗證老崔所持有的反方是契合大道。證明自己的路才契合大道,文脈一派是錯的,這就是老崔的分身的證道契機,而分身是與本體共享一切的,分身成道則本體破境,為什麼證道契機與陳平安有關,因為老崔認為陳平安就是齊靜春所選中的弟子,文脈薪火相傳唯一的人選。
老崔說過「文脈一事,講究薪火相傳,甚至信奉一種學說的門生弟子可以死絕,但是香火未必就會斷絕,所以香火和文運到底是什麼,說不清道不明。」在老崔謀劃中,自己多方策劃使得阮邛早早來到驪珠洞天成為驪珠洞天下一任管理者,讓齊靜春再沒有辦法開口討價還價,跟三教一家的四方聖人提議自己繼續留在小鎮,再畫地為牢六十年,以此換取山崖書院的又一個六十年的苟延殘喘,這樣就徹底斷絕了齊靜春原先最有可能會走的一條退路。齊靜春在必死無疑的情況下,就會尋找文脈一派的傳承之人,按照老崔的棋路,選定老崔希望他選中的棋子,最後老崔再一一毀掉。齊靜春死前,就像手裡還攥著幾粒種子,或者是還捧著幾炷香,只能交到身邊人的手上。一起在驪珠洞天陪他吃苦的師弟馬瞻,手把手傳授學問的書童趙繇,看似關係一般的宋集薪,因為這三個人,最有可能讓齊靜春寄託希望,從此三人身上保留文脈一派的傳承,但是一一考證之後三人都被排除之後,發現了陳平安。
既然老崔認定了陳平安作為文脈傳承之人,只要這最後一名可能續接文脈理念的傳承之人自己都背叛了所要傳承的理念,山崖書院以及文脈一派最後的傳承薪火就會徹底熄滅。第一點,辯論者證明另一方的觀點是失敗的,打敗一個理念上的畢生之敵,心性上通過此番磨鍊更上十層樓都不止。第二點,繼承文脈一派的殘餘文運為己用。自己得此二點造化,必然能夠一步跨入十三境飛升,甚至追平老秀才之前的地位成為新的文廟第四聖。所以策劃了馬瞻護送山崖學子南下,同時暗中讓陳平安得到落魄山等五座山與兩個旺鋪等諸多好運,待到陳平安覺得自己時來運轉突然成為中了五百萬彩票的暴發戶之時,看他能不能放下突如其來的榮華富貴去走一遭可能會送掉小命的送山崖學子入大隋的險路。擺下這盤棋局,既是用來斷掉那個人的文脈香火,更是老崔的證道契機。
為了自己的大道,找了一副上古遺蛻的大仙皮囊,分出一半魂魄裝入其中,一分為二,以少年相貌行走驪珠洞天設計大考考驗陳平安(哈哈哈,不料這場大考既輸給了齊靜春,還讓劍靈等到了合格的主人,文脈香火傳承多了一個李寶瓶,而且另一個傳承之人還得了老劍條劍靈認主),結果算計齊靜春不成,反而道心崩潰,神魂不穩,大跌境界,之後跟此地一位活了極其悠久的餘孽刑徒,做了筆買賣,學了一門秘術,這才好不容易穩住心神。之後老秀才來了趟這裡,他選中了少年皮囊小崔,捨棄了身在大驪京城的老崔,切斷神魂聯繫,徹徹底底一分為二,世上便有兩個崔瀺了……
當然,並不是說老崔就是一個多麼卑鄙的人,老師的文脈的道與老崔事功的道不一樣,所以道不同而分道揚鑣而已,但是老崔打心底還是很敬重自己的恩師的,老崔與自己的學生吳鳶有過一段對話「崔瀺突然微微坐直身體,「錯嘍,先生教我,就跟我教你們差不多,一樣的,所以我的先生,才教出我這麼個學生,數典忘祖,做人忘本,嗯,還有欺師滅祖。」,注意,在談到自己的老師時候,老崔是突然微微坐直身體,這是讀書人發自肺腑的尊敬,然後自己調侃自己和老師一樣都是欺師滅祖之人,這裡說的是老秀才的文脈一派理念(道)與儒家至聖先師相理念不一,而自己的理念(道)又與自己的老師的理念(道)不一,僅此而已,並不是說老崔做了什麼人神共憤的事,古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而已。
崔瀺與崔巉,小編覺得雖然現在崔巉(崔東山)逐漸往好的方面發展,但也僅僅為了自己的道而跟著陳平安,不會洗白,只是埋下伏筆。崔瀺跟他爺爺說過山水有重逢,我覺得崔瀺與崔巉將來還會有機會合體,然後被平安一劍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