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閔行區吳涇鎮舉行五屆政府第54次會議,會上就轄區「十四五」規劃決策事項進行討論。這一次,吳涇司法所所長瞿春敏不僅列席辦公會,還提出了把推進基層法治建設內容納入轄區規劃,並持續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加強政務誠信建設、清除隱性準入壁壘等建議,該建議最終被採納。據悉,今年以來,「司法所長列席街鎮辦公會議」制度已在閔行區得到全面落實,全區14個街鎮都有了基層「法治把關人」。
而這只是閔行區全面推進基層法治建設20項重點任務之一。閔行區司法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以前,基層法治工作散落在各條線、各角落,缺乏統籌和協調,而如今,隨著執法事權下沉到街鎮城管,基層執法壓力進一步增加,全面推動基層依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迫在眉睫。今年3月,閔行區在全市率先審議通過《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本區基層法治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20項重點任務。到目前為止,這20項重點任務已基本完成,全區14個鎮、街道(工業區)均高規格建立基層全面依法治理委員會,由一把手擔任委員會主任,統籌推進基層各領域法治建設工作,確保事事有著落。由此,閔行區在全市率先建成了基層依法治理的制度體系,把基層治理全面納入法治軌道。
選好基層「法治把關人」,是基層依法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街鎮辦公會,是基層政府決策的重要議事平臺,轄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事項,都要通過這個平臺研商和決策,如何保障街鎮辦公會議事規則有序、決策依法依規?「司法所長列席街鎮辦公會議」 制度,應運而生。吳涇鎮作該項制度的先行者,早在2019年4月就修訂了辦公會議事規則,明確提出司法所長列席鎮長辦公會,履行法治監督和法治保障職能。無獨有偶,新虹司法所僅2019年就針對街道各部門籤訂的合同,提出具有實質性內容的審查意見6032件。不僅如此,現在,顓橋司法所長的案頭,也總是放滿了城管中隊的執法案卷,履行著「法治把關人」的職責。
同時,閔行區各街鎮全面完善村規民約,發揮社區「小憲法」作用,從「被動解決問題」轉為「前置參與、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春申景城社區坐落於閔行區梅隴鎮,是一個有著濃厚人文底蘊的商品住宅小區,但和很多社區一樣,停車難一直困擾人們,違停投訴率居高不下。2018年,小區以《居民公約》的形式固定了小區停車問題的治理方式,形成居民自約、自管、自治的氛圍,有效緩解了停車難問題,去年一年違停搶道的投訴率下降了20%,今年更實現了「零投訴」。浦江鎮的革新村,作為上海市首批鄉村振興示範村,則創新探索了「滬諺話法治」的方式,將村規民約上牆,助力法治鄉村建設。
另外,閔行區各街鎮還通過整合執法、管理和服務資源,讓法治思維在社區治理中深入肌理。今年上半年,在新虹街道轄區內,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因疫情影響無法運作,發生了群體性勞資糾紛。獲悉後,樓宇工作站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將相關情況在街道應急反應群進行通報,街道企服辦、信訪辦、司法所等相關部門積極參與矛盾糾紛處理,法律服務志願團及時為企業和員工解答法律問題,公證處參與證據保全,最終,在多方的努力和配合下,企業與員工達成了調解協議,妥善化解矛盾。實際上,新虹街道在虹橋商務區已建立了五個樓宇工作站,均配備了由專業資深律師組成的法律服務志願團,引入新虹橋公證處,定期為商務區提供專業法律服務,舉辦專題知識講座,參與轄區內疑難問題調處,依法化解基層各類矛盾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