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全身都遭殃?每天喝1水,健脾胃排溼氣,趕走脾胃不適

2020-12-18 國醫視野

在假期中,我們的生活和飲食經常是不規律的,不按時吃飯、吃飯無忌口,喜食高油高鹽、高熱量的食物,暴飲暴食......我相信不少的人都出現了腸胃不適,脾胃功能下降的情況,再加上冬季天氣嚴寒,保暖不到位,容易加重脾胃不適,於是就會出現腹瀉、便秘、腹脹、消化不良、口乾、口臭的情況。

王叔的身體向來好,但是近期卻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態越來越差,早上醒來頭暈腦脹,沒有精氣神,刷牙的時候犯噁心,嘴巴還不清新,有一股惡臭味,有時候吃點東西就腹脹,肚子咕咕的響,有時候還會便秘,經常放臭屁,食慾越來越差。一段時間過去了,整個人的氣色越來越差,精神狀態也愈加衰弱。

這些看似普通的症狀,其實很有可能預示著脾胃功能越來越差了。

冬季是脾胃疾病的高發時節,天氣漸冷,人的胃口大開,離不了火鍋,燒烤。冬季也是進補的時節,各種大魚大肉輪番上陣,過量的進補也會加重脾胃的負擔,時間長了脾胃就會超負荷工作,影響脾胃功能,產生消化不良、腹瀉、腹脹、便秘等症狀。

但為什麼小小的脾胃不適,會給全身帶來影響呢?這還得從脾胃功能說起。

脾,是人體內重要的淋巴器官,位於腹部的左上方。中醫認為:脾胃五行屬土,屬於中焦,乃是氣血生化之源,二者共同承擔著的消化與運化,是後天之本。

所以一旦脾胃功能下降,就會影響體內器官的正常運轉,還會降低身體的免疫力,可以說,脾虛則百病生,脾胃的健康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的身體素質狀況!

細細回想,每個人都有過脾胃不適,便秘,拉肚子,食慾不好的經歷,但卻忘了引起這類症狀發生的原因,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脾胃隨著年齡的增加,脾胃功能越來越不如從前,稍不注意,脾胃就有諸多不適,甚至有些人依靠著藥物來幫助緩解病症,結果卻不盡人意。

脾胃功能下降嗎,身體會有哪些不適的表現呢?

溼氣加重

因為脾胃功能的下降,所以人體的免疫力也逐漸衰減,人體的防禦能力也有所下降,再加上日常生活的不注意,以及外部環境的影響,就會導致溼氣入侵體內,時間長了,脾胃功能越來越弱,溼氣堆積的越來越多。

消化系統,食欲不振

脾胃功能下降後,就會導致腸胃消化能力越來越弱,所攝入的食物消化不了,有時候吃一點東西就會有腹脹感,看到喜歡的食物也沒有胃口,這都是因為脾胃虛弱導致的。

身體狀態

脾虛則百病生,脾虛,身體發出信號,比如晨起後身體疲倦無力,嗜睡,記憶力下降,晨起口乾,刷牙犯噁心,口臭等症狀,出現這些症狀時,則說明脾胃虛弱了,需要及時調理了。

排便情況

脾胃虛弱,溼氣重的人,排便時,經常會出現大便不成形,粘膩,沾馬桶,有拉不盡感。

脾胃虛弱,每天喝1水,健脾胃排溼氣,趕走脾胃不適

想要養好脾,就應該從日常的飲食來調理,平時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比如紅豆、紅棗、山藥、小米、鯽魚等。每天多喝1水,這1水就是我們常說的苓提明水,也會幫助健脾祛溼,活血化瘀,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日常注意營養均衡合理,少吃柿子、西瓜等寒性食物。

相關焦點

  • 脾胃虛,溼氣重,喝點祛溼粥,趕走溼氣,激活脾胃,肚子慢慢變小
    二、溼氣很難纏,需要經常排溼氣重會有多種表現,虛胖是最普遍的一種,溼氣很難纏,需要經常排,溼氣重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經常喝一些祛溼粥,每周吃幾次,排走溼氣,可以喝一些薏米紅棗粥,茯苓粥、薏米紅豆粥、冬瓜粥、五豆粥、荷葉粥、綠豆粥、蓮子扁豆粥等等,能夠祛除體內的溼氣,健脾胃,非常適合體內溼氣較重的人食用,當然這些祛溼粥也不要天天喝一種粥
  • 中醫建議:脾虛溼氣重的人,常喝4杯水,健脾又去溼!
    如果脾胃的運化功能不好,脾虛了,那麼就會出現營養不能得到很好的吸收,機體缺乏能量,出現少氣懶言,面色無華、疲乏無力等症狀。 另一方面由於脾的運化水溼的功能減退,就會出現水溼停聚的表現,溼氣停留在體中,會出現舌苔淡胖伴有齒痕、肢體浮腫、頭暈不適等症狀。
  • 溼氣重的人每天一壺排溼茶,溼氣排光脾胃健康,比喝紅豆薏仁水好
    很多人都反應自己溼氣重,還不容易清除乾淨,溼氣是現代人身上的通病。一般是因為不良的飲食習慣,和喜歡熬夜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其實,溼氣重的人,經常用溼氣的對頭泡水喝,溼氣排乾淨,脾胃健康舒服,失眠都得到改善。而且,這也比人們喝紅豆薏仁水祛溼的效果要好太多,也更有精神了。
  • 一脾當關,溼氣退讓!健脾才是祛溼的「根本」,多做3堅持喝1水
    姜具有昇陽助陽、溫中祛寒的功效,又可以溫胃散寒,解除胃中虛冷的現象,因此吃薑也是化解體內溼氣的一種好方法。那麼,溼氣重有哪些表現呢?脾虛則導致溼氣內停,脾健則溼氣消退。中醫推薦小金方【姜苓桔豆茶】:山藥,生薏苡仁,茯苓,赤小豆,乾薑,桔梗,大棗,白扁豆,羅漢果,炮製後打粉,代茶飲,堅持1-2個月,脾胃強壯,溼氣祛除,神清氣爽!其中:1、乾薑溫中,溫暖脾陽,固護脾胃,防止諸藥寒涼損傷脾胃。
  • 脾虛比腎虛還可怕?脾虛溼重、陽弱,堅持3事,健脾祛溼,補陽氣
    那麼脾虛為什麼會上陽氣?首先我們看看,脾是什麼?從中醫角度講,脾虛是由於身體內臟器失調,虛弱,運化水出現障礙,而水溼散布於體內多出,就會進入到惡性循環。從西醫角度講,脾臟屬於免疫器官,佔有全身四分之一的淋巴組織,脾臟含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同時也是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中心。
  • 脾胃不好,五臟傷!養脾就是養元氣!10信號,超3個,提示脾虛了
    脾胃不適,五臟遭殃:俗話說「養脾養元氣,養元氣就是養壽命」,脾胃是否健康決定著人們的壽命長短。脾胃畏懼寒冷,經常吃會導致寒氣入侵人體,傷害到脾胃。脾臟是運化水的器官,若脾臟受損,就是導致體內水分代謝出現障礙。因此,平時最好少吃冷食,可以喝溫開水,吃飯要吃熱食。3、捏脊捏脊,也是健脾的好方法。
  • 溼氣重的人,把五種食材煮一煮,健脾胃袪溼氣,隔三差五喝一回
    溼氣重的人,把五種食材煮一煮,健脾胃袪溼氣,隔三差五喝一回。皮膚變差、起疹子或斑點、全身無力,腰腹部的贅肉越來越多,黏膩的大便並且粘馬桶,抵抗力越來越差……溼氣重著實令人痛苦。很多朋友在祛溼過程中常會有個理解誤區:一門心思祛溼,卻忽略了重要一點。溼氣重很可能跟您的脾有關係!
  • 脾虛溼氣重,芡實和薏米,吃哪種更有利於健脾排溼?中醫告訴你
    現在好多人的飲食習慣都不太好,即便是大冬天,也喜歡吃生冷、寒性的食物,這麼吃,不利於脾胃健康,脾虛是不少人都有的情況。脾主運化,脾虛了,水分不能及時被運化出去,體內的水溼就會增多,因此脾虛的人往往溼氣也比較重。
  • 脾虛的人身體不好,脾有「三怕」,多吃「2果」,慢慢趕走溼氣
    所以在面對脾臟功能下降的時候,我們不能大意,要把調理脾胃提上日程。脾虛是什麼意思?脾主運化,我們每天吃進肚子裡的食物、喝進肚子裡的水,都要通過脾臟的運化功能傳達到身體各處,讓人體充分吸收營養,而脾虛則是脾臟功能失常的表現,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身體也會出現一系列的異常。
  • 脾胃不好百病生!紅醫生教你一招,健脾養胃,效果或比吃西藥好!
    對此,我們可以看出脾胃對人的身體有多麼中藥,語全身氣血的華生有著不可分開的關係,那麼,如果發生脾胃發麵的疾病,辨證選藥進行調理呢?脾胃不好百病生!紅醫生教你一招,健脾養胃,效果或比吃西藥好!5、脾虛溼氣重簡單來說,就是脾不好,就會導致溼氣重,很多溼氣重的人浮腫、有小肚子,這都與脾不好有關。而另一方,脾是溼土,喜燥怕溼,本身有溼氣,也會導致脾虛。以說溼氣重的人,不能光想著祛溼,還要健脾,對於脾虛溼氣重的人,要從健脾益氣、利溼消腫出發,食療的話,吃什麼好呢?推薦喝點芡實薏仁茶。
  • 十個脾虛九個積食,孩子每天喝1水,逼走積食,擁有一個好脾胃
    1、貧血症狀出現很多家長覺得,每次給孩子吃的喝的都很好,為什麼孩子還是會貧血呢?還有很多孩子四肢瘦弱,睡覺的時候半睜著眼,這都是脾虛引起的,與脾胃不足有很大的關係。1種水消食健脾做法:雞內金、沙棘、山楂、山藥、紅棗、橘皮、烘乾水分之後搗碎、研磨成粉,每次1勺衝溫水喝。
  • 山楂和它「天生一對」,經常泡水喝,健脾強胃,脾虛不來擾
    中醫方面的主要生理功能,人體脾臟功能,強調脾是人體消化食物,吸收並運化全身的重要臟器。脾也是人體參與代謝的重要器官之一。食物攝入體內,通過脾臟的運化,擴散到全身的內臟和器官,發揮營養和滋潤的作用。脾是如此重要,但在中國,十個人中有九個患有脾虛,該如何解決呢?
  • 脾胃不好,全身遭殃!中醫專家羅大倫:這個食方專治脾胃虛弱
    而脾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統血,脾不僅有運化輸布營養物質,濡養全身的功能,而且還有統攝血液的作用,脾胃功能不好會導致兒童氣血虧損,免疫力低下,所以體弱的孩子十有八九是脾虛。孩子為什麼會脾虛?你如果去摸這種胖人,他們的皮膚一般都是涼涼的。 脾虛的人如何健脾?中醫講:補脾,是一切疾病治療的關鍵。很多人對此可能不以為意。然而確實是這樣。
  • 溼氣是病邪的溫床!這個健脾食療方,輕鬆排出一身溼氣
    由於疫情的緣故,在家宅了快一個月,每天熬夜刷劇、零食不停、還不運動,體內真的滋生了不少溼氣:1、缺乏運動(不愛運動的人,體內淤積的溼氣越多)2、想得多,思慮重(憂思傷脾,脾運化水溼的效率就慢了)3、睡得晚(熬夜傷陽,陽氣不足容易溼邪侵體)
  • 「一米、一豆」搭配好,夏季祛溼健脾最有效!
    根據專業數據顯示:140種疾病是因為頑固性溼氣引發,口臭、長痘、溼疹、關節炎、腸胃不適…十人九溼,自測溼氣體質溼氣不分體質、男女、老少,隨時都能趁虛而入,所以有「十人九溼」一說。要祛溼,不少人會想到喝薏米水。而且早在《神農本草經》就有記載,薏米能健脾胃、消水腫,久服可以輕身益氣。
  • 溼氣重容易胖,想要變瘦,先除溼氣,溼氣沒了脾胃強,身材變好了
    ,口臭,便秘,皮膚癢等情況,說到溼氣,我們就會想到薏米,為了改變這種現象調理好身體,很多中醫也建議經常吃點薏米,可以幫助身體去溼氣、健脾胃,充滿活力。,可以去除停留在關節當中的溼邪溼氣,炒著用則可以健脾胃,所以生吃和熟吃的作用有區別,所以常吃薏米對人體的益處是體現在多方面的。
  • 身體好壞脾胃說了算 如何做到脾胃「和」?
    有統計顯示,全球5億胃病患者,中國就佔1.2億,是名副其實的「胃病大國」。中醫裡,提到胃就不能不說脾,脾胃是健康的「根」,如果脾胃功能受損,就會引發多種疾病。身體好壞,脾胃說的算脾和胃雖然是兩個獨立的器官,但它們之間的關係卻極為親密。胃像是一個糧倉,脾是運輸公司。
  • 胃病提醒:脾虛的人,6個表現較明顯,3個平民寶典,「低成本」也能健脾和胃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睡起秋色無覓處,一宿秋風不覺涼。」古人描寫立秋,因為大部分地區天氣還是很熱,感慨找不到秋天的感覺。但是,如今生活的「不覺涼」,對於一些「秋行夏令」的人,就會不知不覺落下毛病了。有人拉肚子,有人咳嗽,有人發胖,有人渾身無力,這就是天氣轉換向我們身體發出的挑戰,而最先迎接挑戰的正是我們的脾。
  • 脾虛溼氣重?教你調理方法,輕鬆補脾趕跑溼氣
    脾虛溼氣重,麻煩真是多,該如何調理脾臟,趕走溼氣?健脾可以常按一個穴位,這個穴位就是太白穴。太白穴就在腳上第一蹠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它可是脾經通過的地方,沒事多按揉,就能刺激脾臟,讓脾臟逐漸變好。脾虛容易引起溼氣重,有的人不僅是溼氣很重,不注意保暖,或者是喜歡吃生冷寒涼食物,就會給人體帶來寒氣。寒氣加上溼氣,會導致體內寒溼過重,人就會更加難受。想要趕走體內的寒溼,要健脾也要驅走寒氣、溼氣。有一個方法會比較好,就是在晚上睡覺前,將生薑敷在肚臍上。
  • 別這么喝紅豆薏米粥,反而溼氣更重!!
    原標題:別這么喝紅豆薏米粥,反而溼氣更重!! 大家都知道溼氣是萬病之源,在這天氣變化多端的春季,要去除體內的溼氣也很重要,那怎麼辦呢?很多人知道用紅豆薏米粥可以祛溼!但是方法錯了會導致問題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