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之王桂治洪與香港第一部黑幫片《成記茶樓》

2020-12-24 邑人電影院

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儘管提到香港邪典電影後者剝削電影,大家都會脫口而出牟敦芾和桂治洪兩位大師,但那只是恐怖片邪典片甚至重口片這種小子項而已,在現實中,兩位導演都不是重量級的大導,獲得的資金少,在公司地位低,資源有限才是他們的真實存在。

也正是因為這樣,兩位導演的電影才那麼別具一格。

牟敦芾已經講完了,今天來聊一下Cult之王桂治洪。

桂治洪,1937年生於中國廣州,後來港就讀。中學畢業後遂赴臺於臺灣國立藝專修讀舞臺導演。畢業後在臺灣擔任電影動畫製作、副導及導演等工作。來到邵氏後,1965年獲派日本松竹片廠受訓。回港後多擔任井上梅次等日裔導演的副手。於1973年與導演張徹合導《憤怒青年》始受注目。注意,現在提到桂治洪邪典啟蒙的《女殺手》,1971年就上映了,而桂導兩年後才算有點名氣。

1973年除了《憤怒青年》,還有一部上面提到的《女集中營》。

《女集中營》的尺度不如打蛇,但比三級時代的那部《香港淪陷》高多了。並且比《打蛇》的陣容高很多,各種歐美豔星(據說都還挺有名)都很養眼,當然《打蛇》也不俗啊,梁珍妮一出,誰與爭鋒。《女集中營》裡,桂治洪的個人獨特風格已經漸成雛形,比如著名的低調攝影,即在黑白攝影中有意識地選擇大面積黑色影調和小面積白色影調,以強烈的影調對比,來表現作品內容和氣氛的攝影造型手法。

桂治洪是個二流導演,沒有一線大導的議價能力,即沒有資金搭布景,也沒有資源去考究服化道。有時甚至連珍貴的攝影棚都要被李翰祥張徹等大導包圓。這就逼著二線導演去棚外,去外景。牟敦芾的《打蛇》就是在邵氏片場的後山拍的,當時還年輕的文雋去邵氏片長辦事,還被人流裹著上了後山看人蛇果戲。

正是這種外景街拍,鍛鍊了年輕導演的能力,低調攝影就是一個典型,正是因為服化道水平低劣,才被迫在攝影上下功夫,用高反差彌補鏡頭缺陷。《女集中營》的片頭就是個典型,大家可以去欣賞一下,開頭的光影設計和鏡頭語言,感受一下低調攝影的魅力。

總之,《女集中營》的可看性極佳,可以說是桂治洪片單上第一部大熱的邪典剝削電影。也許是得到了和歐美豔星合作的甜頭,第二年1974年還有一部《洋妓》,這是部神片啊!目前全網居然連個中文版都找不到,資源全是德文的。有考據癖好的網友可以試試挑戰一下高難度。

但74年的重點不是《洋妓》,而是《蛇殺手》和《成記茶樓》!這是桂治洪聲名鵲起的一年,《蛇殺手》應該是香港剝削電影在歐美影迷圈最有名的電影之一,也是教科書級別的剝削電影。《成記茶樓》則是《憤怒青年》的鞭撻社會風格的延續。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桂治洪代表作。用現在的眼光看,《成記茶樓》的敘事拖沓,人物關係寡淡,服化道也不算考究。像個紀錄片的底色,裹著一堆堆看著就很假的陳腐社會故事。

為什麼會覺得看著就很假?那是因為劇本敘述的平直而無波瀾,就像電視法制劇一樣,故事沒有跌宕感。但換個角度看,就是真實,多年之後成龍的《警察故事2》和《重案組》,趕在九龍城寨拆遷之前進來實拍場景,就是因為產生了危機感,再不拍就沒有了。而《成記茶樓》那個年代,整個香港都亂鬨鬨的,像極了大號九龍城寨。而且和張徹李翰祥等大導的棚內精緻攝影不同,外景實拍雖然粗糲,卻有著一種真實的親切。

《成記茶樓》雖然劇情不精彩,但裡面裹挾的社會問題相當多,堪稱集大成之作,而且是第一次觸及了黑社會元素,是香港歷史上第一部黑幫元素電影,而且這個「第一」一上來就把洪門字頭,以及黑社會手勢交代的清清楚楚,按現在的標準那是妥妥的三級啊(杜琪峯的多部電影就因為黑社會手勢被評為三級)。影片也為後世的黑幫電影樹了大旗,之後很多正牌的黑幫片或多或少都能找到《成記茶樓》裡的元素,比如《古惑仔》裡的球場和屋坉區。另外,對於青少年犯罪的展現,甚至可以說是香港地痞阿飛起源的思考。在片中表現的殘酷而直接,看似粗糙,細思極恐。

之後就很少再能找到這麼猛烈表現朋黨阿飛的電影了,三級時代後的《三五成群》《朋黨》等片多是香港奇案「秀茂坪朋黨燒屍案」的改編,多數側重於故事,對影片的社會性缺乏描寫,像《成記茶樓》一樣直接把流氓阿飛,箍頸黨等社會問題拍出來的風毛菱角。《成記茶樓》獲得了市場的肯定,票房爆棚,令邵氏看到了黑幫社會題材的吸金能力,不少所謂「時裝江湖片」開始出街,桂治洪之後自己也製作了《成記茶樓》的續集《大哥成》,以及《無法無天飛車黨》等剝削黑幫街黨題材的電影。這算是和「香港奇案」系列平行發展,共同描繪那個光怪陸離的60年代香港社會。

順便提一嘴,《成記茶樓》拍得很克制,雖然影片中社會問題很多,箍頸黨,搶劫,童黨鬥毆,黑社會,鄉野偷情題材都有,還有露點鏡頭,但桂治洪似乎想要表現的就是這些,片中的暴力元素一看就是克制的,尤其是童黨當街割喉砍殺的那場戲,直接用上了蒙太奇替代,頗有《鷹爪鐵布衫》那場捏蛋戲的風味。這也導致《成記茶樓》毫無暴力性可言,造成了現時觀眾的不滿,豆瓣上紛紛吐槽本片不好看,黑幫片全靠臺詞啥的。

之後,就是香港奇案系列了,有上面提到的《臨村謀殺案》,還有和牟敦芾一起搞的《奸魔》。《臨村謀殺案》的重點在表現手法和攝影,廣角鏡頭的畸變作為片中的重要元素玩得很溜。本來平淡的故事和鏡頭經過畸變處理後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思想,有興趣的可以去研究。

相關焦點

  • 張藝謀的第一部黑幫片,拍完後,他與鞏俐宣布分手
    一部警匪片,一部諜戰片,都是張藝謀此前未曾嘗試的題材,如今已古稀之年的他還在嘗試著更多的突破。這是張藝謀電影的一次大膽嘗試,也是他的第一部「黑幫片」而國外對這部中國式黑幫片卻分外青睞,不僅獲得坎城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還入圍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奧斯卡最佳攝影等多個重量級獎項。
  • cult粉的福利 5部高分冷門cult電影推薦
    cult電影總是有其獨特的魅力,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駕馭得了的,你必須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才看得下去。但是喜歡cult電影的人卻總是對這類電影流連忘返。可惜隨著時代的進步,電影等級的加入。cult電影卻越來越少地出現在大眾眼前,照實讓cuit迷們萬分失望。
  • cult!一個遊蕩在電影江湖的傳說
    香港著名邪典電影《山狗》說起邪典電影的起源,其實是眾說紛紜的,但部分資深影迷們相信所謂的cult film其實是發源於上世紀60年代歐美國家部分電影院的午夜場>想要具體了解的朋友們可以去觀看其著名的《豚鼠系列》,該片簡直是「地下電影之最」,據說當年有人看完之後還認為它是傳說中的「鼻煙膠捲」,引起FBI去實地拍攝現場進行調查,只不過查到最後什麼也沒發現,一場空而已不過我個人並不建議去看這些日本的18禁cult片,歐美的早期的重口味
  • 香港黑幫警匪片八宗「罪」
    香港黑幫警匪片,大家更喜歡從類型片角度去細分研罪究,如果從題材方面去細分,你會發覺香港黑幫警匪片有不一樣的味道。香港黑幫警匪片是百無禁忌,題材繁花似錦,百花齊放。從題材劇情(線索)來分,可以分為:反黑、掃黃、搶劫、毒品交易、生化武器、恐怖分子等。
  • 10部香港黑幫電影,最後一部影響了一代人
    上期盤點了12部黑道梟雄電影,本期推薦幾部香港黑幫電影,最後一部甚至影響了一代人1、英雄本色香港黑幫電影的代表作。影片充分展現了暴力美學的電影風格,開創黑幫英雄片的潮流,小馬哥的形象深入人心《英雄本色》教會我們的不僅是模仿小馬哥戴墨鏡用錢點菸耍帥,還有男人的尊嚴「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2、喋血雙雄《喋血雙雄》在李修賢與周潤發兩位影帝一警一匪完美的演繹下呈現一場為人酣暢淋漓的江湖義氣,而那教堂的喋血,那槍林彈雨中飛舞的白鴿,更賦予了電影以血色的浪漫
  • 《壽喜燒西部片》一部標準體裁的cult movie
    西部片通過三池崇史被打造成充滿玩笑的日本cult片,從Django到無名槍手,從左輪到太刀,從大漠仙人掌到葛飾北齋的浮世繪,和風裝飾著西部片的每一個旮旯。當然也超好聽,就是找不到播放源),事實上Django已然是西部片的一大標籤了(畢竟cult觀眾只注意電影本身的這些點),馬車、袖槍、棺材、機槍、槍手教學輪番上陣,簡直惡趣味,小男孩最後去義大利做了Django也是調笑cult片老是要用片段素材吧!
  • 香港最大黑幫的「民主選舉」
    香港最大的黑幫不久前選舉出了新領導。據香港《蘋果日報》3月11日報導,兩名38歲的「猛人」,成為香港著名黑幫「和勝和」(下稱「勝和」)的新老大。    同時,隨著一部香港電影的劇情截圖在微博上走紅,香港黑幫「選舉」政治突然在內地網絡上引發熱議。
  • 香港四大茶樓之一的蓮香樓
    香港蓮香樓,是一個僅存的水滾茶靚的「香港四大茶樓」,守著傳統的茶盅燉盅在華洋混雜的港島穩佔一席之地。與廣州蓮香樓一直在老西關發展一樣,三易其址的香港蓮香樓始終守在中環的皇后大道中一帶,前前後後搬了也就是數百米的範圍,為的就是常年幫襯它的老街坊。
  • 香港十大黑幫電影 終極收藏
    二、《跛豪》《跛豪》是由麥當雄出品,潘文杰執導,呂良偉、葉童、鄭則仕等主演的香港黑幫人物傳記電影。該片以香港六七十年代的大毒梟「跛豪」(真名吳錫豪)的生平為題材,描述大毒梟跛豪發家史及如何與貪汙警察稱兄道弟的故事。電影於1991年4月15號在香港上映,獲得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
  • 九把刀創作,很冷門的華語Cult片,看完不敢一個人上廁所
    近些年來cult電影的受眾面是越來越廣,但cult電影卻越來越少。就更別提華語cult電影了,但筆者今天剛剛看完一部朋友推薦的cult電影,堪稱是最冷門的華語cult片,看完不敢一個人上廁所。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
  • 史上最佳10部黑幫電影,你看過幾部?
    該片也是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最擅長的黑幫片,在原版的基礎上,對情愛與宗教意味有些刪減,並把故事本土化,講述波士頓南部的麻薩諸塞州黑社會勢力極為猖獗下的愛爾蘭黑幫。儘管製作艱苦,但《歷劫佳人》還是一部關於美國與墨西哥邊境毒品交易腐敗的開創性黑幫電影。 4.上帝之城(City of God,2002) 《上帝之城》是一部獨特的黑幫電影,也是巴西著名的黑幫電影之一。
  • 香港傳奇黑幫片《毒。誡》公映 揭秘「由黑轉白」的傳奇人生
    香港傳奇黑幫片《毒。胡健 攝   中新網太原5月12日電 (記者 胡健)以「慈雲山十三太保」之首「茅躉華」(陳慎芝)為原型,講述其真實逆轉人生的電影《毒。誡》12日在全國公映,影片以其寫實的劇情收穫不少好評。  一個吸毒、販毒跌落至地獄的黑幫大佬竟可以成為「香港十大傑青」、「禁毒大使」,陳慎芝的獨一無二傳奇經歷吸引了眾多主創加盟。
  • 香港9大黑幫電影排行榜,《追龍》上榜,《古惑仔》只排第四
    香港電影曾經在全球電影市場中,都是非常燦爛的一顆明珠,曾經也被很多人稱之為東方好萊塢。而在香港電影的眾多題材中,黑幫電影是不得不提的一種類型電影。無論是在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黑幫電影在香港電影中都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香港最經典的9部電影。
  • 專訪三池崇史:叫我「Cult片之王」讓我不自在
    三池崇史的名字,總跟「暴力」、「血腥」、「Cult電影」(邪典電影,指具有強烈風格的B級片,或風格雜糅、誇張,愛表現亞文化,趣味獨特的電影)等詞彙聯繫在一起,其實他拍過喜劇,他拍過如同兒童片版的電影。在歐洲,他的粉絲遠比在日本要多,待遇猶如日本版蒂姆-波頓。  這次的威尼斯,三池崇史有三部電影放映,一部是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十三武士》,另兩部是展映的《斑馬人》和《斑馬人2》。
  • 香港電影中十大黑幫大哥,陳浩南墊底,第一無人不服
    香港電影中十大黑幫大哥,陳浩南墊底,第一無人不服相信很多讀者跟小編一樣,是看著香港電影長大的,香港電影的輝煌無可代替,那些經典的香港電影給無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跟隨小編一起盤點一下香港電影中印象最深的的十大經典黑幫老大演員。
  • 6部超好看的黑幫電影
    零差評可能談不上,但高評分,超好看倒是真的,這幾部關於黑幫電影中,我感覺很不錯的推薦給大家:《兩桿大煙槍》豆瓣評分9.1這是一部妥妥的黑幫電影,完美詮釋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四個自認為聰明的年輕人,因為一場豪賭,輸得傾家蕩產後鋌而走險,最終因為黑吃黑,黑幫大佬被另一團夥依次幹掉,導致年輕人無意間在心驚膽戰中撿了個大便宜。
  • 香港十大黑幫題材電影排行《五億探長雷洛》排第二,你看過幾部?
    NO.9、《醉生夢死之灣仔之虎》;主演:張耀揚、任達華、劉青雲。這部電影看的時候就覺得很有真實性,沒有恣意拔高黑幫人物的形象,主演任達華將「灣仔之虎」陳耀興演得很地道。NO.5、《四大家族之龍虎兄弟》;主演:鄭則仕、呂良偉、利智。陸陸續續地看了呂良偉演的幾部香港黑幫老大的傳奇故事,才知道原來香港在廉政公署出現之前有那麼多地梟雄。這部演的是四大家族時代的其中一個家族,大小馬。看的非高清版本的,大概此類電影在大陸是禁映的吧。顯然導演對男豬腳帶有一絲的褒義色彩,片中的雷老虎被稍微貶義了。
  • 《好傢夥》:黑幫片的裡程碑,馬丁·斯科塞斯的突破之作
    在斯科塞斯以義裔亞文化作為主要視角的黑幫片話語內,看似酣暢淋漓的暴力行為背後儘是利益傾軋、生命屠戮的血腥與罪惡,黑幫男權至上的生存模式與文化傳統對女性的異化與壓迫性都是不言而喻的,不難看出,其中的感情是微妙的,引以為傲的同時又充滿著反思與內省、質疑與批判。
  • 蓮香樓躋身香港四大茶樓香飄穗港雙城
    「懷舊小菜」是香港蓮香樓的主打,煎釀鯪魚也是很花時間準備的菜式,廚師先將鯪魚肉全部刮出,加上香菇、薑絲等配料剁成魚蓉,再塞回魚皮裡過油炸成金黃色,上桌的時候仿佛還是一條完整的鯪魚,吃下去卻像魚糕,口口都是香甜的鯪魚肉,讓怕刺的老人孩子都能大口品嘗。
  • 英劇《浴血黑幫》:1920年代世界風雲錄
    可以說,這五季,三十集,近三十個小時的《浴血黑幫》,已經遠遠超過了一般的黑幫電影或電視劇的格局。可以說,本劇以其雄渾之劇力,展現的是一部風雲激蕩的1920年代世界格局意義上的長篇史詩。一、犯罪片—黑幫片—強盜片—梟雄片Gangster Film是好萊塢最經典的類型電影之一。Gangster可以翻譯成匪徒、歹徒、暴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