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勝和奉行小圈子選舉的「民主制」,幫中具分量的元老級人物以及幫中有功績的人取得共識,一人一票,共同推舉出兩個坐館,兩年一任,每人只可以做一屆。
香港最大的黑幫不久前選舉出了新領導。據香港《蘋果日報》3月11日報導,兩名38歲的「猛人」,成為香港著名黑幫「和勝和」(下稱「勝和」)的新老大。
同時,隨著一部香港電影的劇情截圖在微博上走紅,香港黑幫「選舉」政治突然在內地網絡上引發熱議。
電影是香港著名導演杜琪峯早年拍攝的《黑社會》,截圖講的則是幾名黑幫成員討論即將到來的老大位置爭奪。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電影角色談論的內容,不時出現「拉票」等字眼。
此前,有黑幫人士形容,這部以黑社會為題材的電影,或多或少反映了勝和選舉的一些真實情況。
在剛剛過去的老大選舉爭奪中,「寡頭民主制」的選舉制展示得淋漓盡致。據悉,在選舉進行前的一年裡,候選人要遊說20名幫內有投票權的人士,他們最後會投票選舉出幫內的新領導。
這麼看來,黑幫選老大,似乎也搞起「選舉」來了。
黑幫也有「選舉年」
被稱為「香港最大黑幫」的勝和,下屬社團眾多,每屆的老大俗稱「坐館」,負責幫中一切大小事務,協調內部糾紛,處理對外政策。(每屆坐館有兩名,一個管社團大小事務,一個管社團財政。)
警方的打壓,影響著其「選舉」的形式。以前,勝和的「坐館」先是由幫中的元老欽點幾名候選人,然後由元老、各區頭目等具分量級的人物聚在一起,即席舉手投票選出。
過去十幾年裡,由於香港警方不斷打壓,勝和的選舉場所曾改到賭船上,甚至潛入內地,但均被警方一一搗破。
因此,近年的選舉,他們不得不採用全新的迂迴方法投票。
首先,幫中要選定一名公認可靠的「監票人」,並確定投票截止日期,在該日期前的一年內,候選人可各自向有投票權的元老拉票,候選人成功爭取到一名元老支持後,便可打電話向監票人報票,經監票人向有關元老核實後,此候選人便算獲得一票。
由於拉票及投票過程全部可以透過電話進行,也不會有單一的投票日,警方難以舉證抓人。
此外,香港警方近年不斷派出臥底滲入黑幫,不少黑幫頭目都會不厭其煩,用盡各種招數,嚴防警察臥底接近。他們避免直接跟幫中資歷未滿十年的門生商談任何社團事務,若遇到同門兄弟攜同此等陌生手下上前打招呼,也會迴避不作任何回應,以避免黑幫高層的身份曝光而入獄。
到推舉坐館時,多數人都派遣親信代表自己商談社團事務,之後再轉述告知。
當然,這種黑幫選舉的背後,仍然擺脫不了暴力痕跡。香港《星島日報》專欄作者靳清松在2011年10月19日發表文章指出,有負責反黑的警察朋友曾向他透露,各派係為坐館之位,經常發生衝突和內訌,有時流血廝殺,所以香港警察每逢黑幫「選舉年」都高度戒備,密切監察選舉進展,有需要時會「踩場」,以免危害治安、禍及無辜。
他還表示:「十年前,警方曾在黑幫新坐館聚會中,一舉拘捕108人,當中包括幫中父老。」
豪華的拉票宴會
在剛過去的選舉拉票期間,勝和接連舉辦了3次「喜宴」。
首先是現任坐館「寶明」在尖沙咀擺壽宴,其後,另一名現任坐館「薯仔」(近年,該幫派有時採用兩名坐館的建制)及幫中另一位元老,也先後替親人擺設婚宴。
2011年10月12日晚上,後來當選為坐館的「子騰」在多名門生的簇擁下,聯同「薯仔」以及力撐他參選的多名元老,一起出席婚宴,被認為是欽點接班意味很濃。消息人士指出,三次宴會正好讓多位「疑似候選人」藉機與同門或其它幫會的高層聯誼,爭取有份投票的選舉委員支持。
勝和當時連番宴客,為即將進行的坐館選舉作準備,也令香港黑社會的坐館選舉再次受到社會的關注。
香港黑社會組織眾多,主要有「新義安」、「和勝和」及「14K」三大社團,其選舉坐館的制度也各有不同。
「新義安」奉行家族世襲的制度,老大的位置由創辦人的家族中人把持。另一大黑幫「14K」,則類似中國古代的諸侯分封制度,目前的老大雖然是創辦人的兒子,但他只是精神領袖,幫中各區各自為政,並無統領全幫的真正老大。
唯有勝和奉行小圈子選舉的「民主制」,幫中具分量的元老級人物以及幫中有功績的人取得共識,一人一票,共同推舉出兩個坐館,兩年一任,每人只可以做一屆。
據悉,結果會以「龍頭信物」為記,最終,誰手持信物,便登上坐館,這幾乎是港產片《黑社會》內黑幫成員爭奪「龍頭棍」而血腥廝殺的現實版。
作為香港黑社會第一幫派,勝和的選舉看上去相當「民主」。熟悉香港黑幫情況的人士指出,由於勝和的坐館選舉是經幫中資深元老一人一票選出,而坐館選舉一般為期一年,期間,候選人要向十多名有投票權在手的元老及前任坐館「買票」尋求支持。因此,在這一年內,各候選人為了坐館一職,紛紛爭得頭崩額裂,直至結果出爐為止。
據香港《新報》2009年1月9日發表的一篇文章披露,各候選人為了拉票,在最後關頭幾乎每一晚都會設豪華飯局。為避免警方跟蹤,很多有影響力的江湖大哥都會到深圳或更遠的地方去吃飯。所以一班元老人人三幾日就失蹤一兩日,去了大吃大喝一番。
黑幫選舉的利益動機
「坐館」這一稱呼的來由是,以前香港黑社會多以武館形式存在,在政府有正式登記,後來警方取消其登記。香港黑幫的興衰更替不斷在進行,部分所謂的一館之主(一個單位社團),因勢力減退,已有名無實,但這一稱呼卻保留下來。
據悉,在香港警方內部檔案中,記錄著武館與黑幫的關係,檔案詳列某一條街由誰人控制,哪間酒樓及夜總會由哪個社團負責保安,被加載檔案的包括電影明星、上市公司家族、拳館的負責人等。
為了爭奪坐館一職,勝和的頭目們往往一擲千金,甚至與同門開戰,說起來,其實都是利益作怪。
據一名勝和幫成員透露,坐館每月的薪水雖然高達10萬港元,但每逢江湖上略有名望者舉行紅、白二事,坐館都要自掏腰包送禮金,經常入不敷出。因此,人們的爭奪並不是衝著月薪。
該成員說「在競選過程中,候選人已可以以籌募選舉經費為由,向某些有錢人先敲詐一筆。若能夠成功當選,他就更容易以此職銜甚至幫會招牌,結識更多富豪老闆,爭取合作賺大錢。」此外,任何頭目只要做到一次坐館,以後就有選舉投票權,日後別人爭奪職位時,要向他搶票,有很多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