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4%教師認為電子設備進課堂利大於弊,在線教學最大難題竟然是TA|深讀數據

2020-10-22 麥可思研究

在線教學、網上授課成為了今年高教領域的熱門話題,走上「在線講臺」的教師體驗了科技如何解決師生「天各一方」帶來的教學難題。


隨著高校陸續恢復正常教學秩序,圓滿完成了在線教學支持任務的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還能進入課堂輔助學生學習嗎?麥可思最近研究了高校教師對科技與教育「聯姻」的看法。



學生「不主動」是在線教學最大難題

作業和課堂測驗是在線檢測學生學習的常用方法


在線教學是科技入校的「先頭部隊」,在嶄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會遇到哪些教學難題?研究數據顯示,92.9%的受訪教師在疫情期間有過「空中授課」經歷,這些教師認為,「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不高」是在線教學的最大痛點(50%)。「師生間交流不便」和「網絡硬體條件不好」緊隨其後,分別為46.2%和43.8%。



另外,約三成教師提出在線教學需要制定相適應的評價學生學習的方法。在上半年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採用哪些方法評價學生?


研究結果顯示,教師最廣泛採用的形式是「課後作業」和「課堂小測驗」,使用率超過了五成,而利用在線學習平臺組織考試的教師比例較少(周考:31.9%;月考:28.3%;期中考試:28.7%;期末考試:20.9%)。




「自由靈活」是在線教學主要優勢

與線下結合或是在線教學發展之路


經過半年來的在線教學經歷,教師對其優勢與劣勢有了較為全面的體會。


數據顯示,超過六成教師認為在線教育優勢在於提供更多可選的課程資源,學生可以靈活安排學習時間,以及教師可以利用軟體及時獲取學生課堂學習反饋。


以實訓、實驗為代表的教學內容不適合線上教學是教師認為在線教學的最主要劣勢(66.7%),其後為「缺乏合理有效的學生學習情況考核機制」(59.6%)「難以實時關注學生學習注意力」(57.2%)「課堂討論交流不便」(56%)。不過,有些劣勢可以通過一些措施彌補。例如教師利用軟體平臺隨機提問或發布小測驗,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為了增強師生間的交流效果,除了學習平臺語音交流外,教師還可以建立網絡聊天區,鼓勵學生發帖留言,增加交流互動的渠道。



隨著教學秩序恢復正常,疫情期間「臨危受命」的在線教學將如何發展?


研究顯示,接近八成的教師認為,兼顧線上和線下教學特徵的混合式教學應當獲得學校支持,例如制定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政策,鼓勵教師在後疫情時代開展在線教學等。此外,將在線教學納入績效考核範疇是不少教師的「心聲」,48.2%的教師希望學校能完善在線教學工作量的計算方法,超過六成的教師希望學校把在校教學納入教師評價機制,在晉升、評獎時加以考慮。




新技術進課堂,學習平臺應用最廣泛

超六成教師認可技術對教學/管理幫助作用


除了「臨危受命」的在線教學之外,科技入校還包括近年來不斷湧現的智慧教室、虛擬仿真、人臉識別等「科」「教」融合而生的技術與設備。教師對新技術進課堂的使用情況和認可度如何?


研究結果顯示,「手機/電腦端學習平臺(例如網課學習、在線作業、在線測試等)」是課堂上使用最廣泛的「新技術」,73.9%的受訪教師表示學校引入了學習平臺,實現了網上學習、布置作業、安排考試等功能;其後是「教師教學在線評價軟體(包括隨堂評價、期中評價、期末評價等)」和「智慧教室(包括電子白板、投影儀以及課堂智能設備等)」,分別有54.5%和41.2%的受訪教師表示學校引入了這兩種技術。


「新技術」進課堂對教學和教學管理工作有多大幫助?研究發現,「手機/電腦端學習平臺」和「教師教學在線評價軟體」在一線教學教師和教學管理者中都獲得了超過六成的認可度。此外,60.7%的一線教師認為「智慧教室」對教學工作有幫助。




超半數教師支持電子設備進課堂

避免幹擾關鍵是加強教學設計


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對在線教學的支持功不可沒,當學生回到課堂,他們的電子設備也能「回到」課堂嗎?數據顯示,超過半數(55.4%)受訪教師支持學生攜帶電子設備(手機、電腦等)進入課堂,以豐富教學方法;但也有31.3%的教師認為電子設備容易幹擾學生學習注意力,不建議在課堂上使用。


有沒有辦法儘量避免電子設備幹擾學生學習的發生?在回答「教師如何管控學生攜帶電子設備進課堂輔助學習」時,近九成受訪教師(87.7%)認為學校和教師要做好課程設計,制定需要電子設備的教學環節等。超過三成教師給「嚴格規定使用時間」和「安裝統一的學習軟體」投了贊成票。



數據說明:

本分析所用數據的統計時間從2020年8月31日開始,到2020年9月4日結束。收回有效答卷共536份(包括一線教師313份,教學管理者223份)。問卷通過網絡回收,無抽樣及其檢驗,最終結果僅代表回答問卷教師的想法。數據收集、分析與解讀由麥可思完成,數據僅供參考。







往期推薦

01.

02.

03.


聲明:歡迎轉載和分享,轉載請註明來自「麥可思研究」。獲取白名單或建立長期合作請聯繫編輯部(電話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

作者 | 麥可思研究院

本期責編 | 麥可思 王捷

分享點讚在看,至少幫我擁有一個吧

相關焦點

  •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上網課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你怎樣認為?
    導語:疫情期間,孩子在家上網課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你怎樣認為? 快樂學習,一起成長 鼠年伊始,一場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節奏。
  • 以智慧課堂的名義給孩子配平板,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然而,剛剛過完半期,學校又召集家長召開了一次給孩子配平板的動員大會,說是學校配備的平板可以幫助完成智慧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熱情。 由於之前也沒有接觸過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所以小編專門到知乎上去找了找答案,看看以前用過的人怎麼看。 在學校開展智慧課堂,並非首創,已經有一些小學和中學都有使用過。有些是以購買的方式,有些是以籤訂使用協議的方式(損壞照價賠償),家長對此頗有爭議。
  • 網絡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成都小學生這樣回答
    「網絡帶給我們的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19日上午,一場輕鬆活躍的網絡安全主題活動在成都市鹽道街小學開講,來自學校六年級四班的40名學生在班主任老師苟利的帶領下,展開了一場精彩的辯論,同學們則在辯論中各自闡述著各自對於網絡安全的理解。
  • 教育部嚴禁有償補課,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聽聽家長怎麼說!
    教育部嚴禁有償補課,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聽聽家長怎麼說!不知不覺中小學生們的暑假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現在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當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已經到了一個苛刻的地步,新生代年輕人受影響最大,不僅學習難度增大,作業增多,而且家長多忙於工作。沒有時間和精力輔導孩子功課。有人嗅到了教育行業中的需求,於是建立了補習班市場,別說是放假,哪怕是平常,很多學生一放學飯都還來不及吃就要先進輔導班寫作業。
  • 中學生拿手機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曾不止一次聽到有人向我提出這樣的問題:張校長,中學生帶手機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我的回答是:弊大於利!
  •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加裝的難度在哪裡?
    「老舊小區改造加裝電梯」是目前整個社會上熱議度很高的一個話題,根據數據顯示,今年參加舊改的小區將會達到3.9萬個,涉及到700萬住戶,那麼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到底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呢?從整體上看如果說從整體上來看,顯然老舊小區改造加裝電梯是一件好事,為什麼呢?
  • 延遲開學後,網絡教學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學校停止了常規的教學活動,但是我們卻沒有停止學習:孩子不停地學習如何用別人的答案來矇混過關,家長也不停地學習如何一天之內兼顧N個群消息還有不聽話的娃,老師也不停地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主播……雖然教育部近期已經重新解釋了停課不停學的具體意義,但是仍然有不少學校置若罔聞。
  • 取消教師事業編制後,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一線教師這樣說
    事業編就好比教師們的「家」,在家裡會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感,會有一種做主人的感覺,不會因為其他事而「焦慮」。但仍有部分人在家中「好吃懶做」,畢竟有避風港,即使不好好幹活,也沒有其他事端。許多在編教師不好好教學,江蘇有精力放在課外輔導班或有償補課中,畢竟在編制內有保障,能夠生活,但誰又不想過富足的生活呢?
  • 鼓勵小學生學習奧數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行業專家總結:對大多數孩子,小學1-3年級學弊大於利;小學4年級以後學利大於弊。但凡事物發展到說利弊好壞的階段,說明這個事情已經度過初期發展階段,正在向高一層級發展,如果是基礎階段,就不存在利弊好壞的說法。經過實踐研究,一線教師認為學習奧數從小學四年級開始比較合適。
  • 洪江區一中舉行 「中學生使用手機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主題辯論賽
    懷化新聞網訊 4月15日下午,洪江區一中在多媒體報告廳舉行了高一年級「中學生使用手機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主題辯論賽決賽。本次辯論賽8名經過層層遴選出的優秀辯手進行了激烈的辯論。整個決賽過程精彩紛呈。
  • 大學生兼職是利大於弊或是弊大於利?
    面對大學生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做兼職是利大於弊或弊大於利?兩方面探討一下~一、利大於弊凡事都有利弊,先看看大學生兼職有哪些好處:1.4. 學以致用,學習工作雙向提高大學本來就是一個需要拓展多方面能力與視野的平臺,如果僅僅是一味的讀書就喪失了其立身之本,只有能將學到的理論性的東西應用於實際生活和工作中,才能有更大的個人提高空間。5.
  • 出臺「離婚冷靜期」引發紛爭,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只要這其中任何一點出現問題,往往都會導致許多人分道揚鑣,特別是身心問題,如性格不合,出軌等,這是導致離婚的最大原因!還有就是如今快節奏生活,許多人閃婚,閃離!這是2020年上半年的全國離婚率,多麼觸目驚心的數據,其中有好幾個省,離婚已經達到登記結婚的一半,甚至最高的吉林,已經達到75%,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有4對夫妻登記結婚,也有3對夫妻離婚!為了改善居高不下的離婚率,國內出臺離婚冷靜期,並在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高中按學生成績分重點班,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那麼今天的話題是:高中按學生成績分重點班,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首先來談談分班的好處分重點班之後,學校就可以更好地實行「因材施教」,對於成績好的學生,更能激發他們的潛能,或許在這個班級裡,目標不再是普通的一本,而是985、211這些名牌大學。
  • 給孩子上奧數培訓班是利大還是弊大?請聽聽數學老師的建議
    最近有人問我:「給小孩上奧數培訓班是利大還是弊大?」作為一位從教二十餘年的中小學數學教師,我想告訴大家:這個問題要因人而異,有的孩子上奧數班是利大於弊,而有孩子上奧數班則是弊大於利。此情況下,對於數學優等生,可以上奧數班學習,因為奧數題比書本上的題目難度要大一些,他們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所以能夠激發起他們對數學的興趣,而且能夠培養他們的逆向思維、發散思維等抽象思維能力,對於將來在高中時應付難題很有幫助。所以,數學優等生上奧數班是「利大於弊」。
  • 大學課堂網絡化的利與弊
    文章認為,如今,過去那種每天早上一群睡眼惺忪的大學生們蜂擁去課堂上大課的模式正在消亡。文章介紹了今年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在網際網路授課方面做的新嘗試。該校兩位經濟學教授今年開設的微觀經濟學課程,通過網絡數字平臺給全校3000名學生上課,而以前這門課在實體教室內最多只能容納300名學生。
  • 熱點 2015中考英語關注:北京學校普遍採用的iPad教學,是否利大於弊?
    「上學期,我在我們班加入了盒子魚的英語內容,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注意到無論是學生的發音、詞彙量,還是學習英語的熱情,都有顯著提升,我們班學生的優秀率在一個學期內提升了35%。」談起學生們取得的優秀成績,這位老師顯得非常激動。iPad英語教學的遍地開花,也許就是「北京學校普遍採用iPad教學是否利大於弊」這個話題出現在今年北京中考英語閱讀題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 D站觀點:衡水中學的教育模式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本期議題:衡水中學的教育模式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而在當年,清北在河北省的招生人數約為300人(北京大學137人 清華大學錄取數據未知),一所學校佔了全省名額約60%。據衡水中學公布的信息:2018年有214人被清北錄取,其中99人為提前保送,115人為參考高考被錄取,相當於同期清華、北大在河北招生名額的77%,數量也遠超北京四中、清華附中、人大附中等北京名校。
  • 網際網路時代催生「網紅經濟」,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有人認為「網紅經濟」是另一種選擇。有人認為,「網際網路經濟」很好,可以更直觀地反映產品的質量。但想說的是,不管是好是壞,存在都是合理的。這種形式可以不觸犯法律,也不違反道德,我們沒有理由反駁。所謂的一代人創造了一個時代,「網紅經濟」可能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特別是2019年,「網紅經濟」可以說風靡全國。
  • 有人認為縣管校聘弊大於利,應暫緩全國推行!專家:正在優化
    有的人認為縣管校聘的初衷是使教育資源更加均衡,結果一定是好的,值得全國範圍內推廣;有的人則認為縣管校聘從試點反饋結果來看,已經出現了不少問題,更有人大代表指出,縣管校聘弊大於利,應暫緩全國推行。縣管校聘顧名思義,就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校長和教師統一由縣級政府統籌管理,各學校根據需求聘任教師。
  • 「聚焦兩會」胡杰:手機進校園弊大於利,亟需治理
    「對於中小學生帶手機進校園的利弊,顯然是弊大於利的。尤其是對自制能力較差和尚未成年的中小學生。」商丘市政協委員胡杰說,「有人認為帶手機可以方便學生與父母聯繫,增加學生的信息量,但這點益處顯然沒有手機給學生帶來的危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