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說著自己賺錢多辛苦,對自己花錢,一分錢都捨不得。另一方面,給孩子報班,那大把的錢都放外付,年付,月付,一節課好幾百。
在哪裡發現家長有錢?培訓班絕對是一個地方。來這裡的人,都是主動來付錢的。現在,誰家的孩子沒報個輔導班,那簡單是個另類。而越來越多的輔導班,越來越忙的背後,是家長無處安放的焦慮。
米小圈故事裡,他為什麼去學畫畫?因為爸爸說,他小時候在爸爸的紙上畫了一個圈,一個孩子能畫出一個圈?天才。將來一定可以當畫家。
故事誇張,而現實生活中,其實更誇張。
一邊是家長掏著錢,一邊卻是越來越焦慮的心。花錢可以緩解焦慮,為什麼在教育孩子這裡,就變成了「火上澆油」呢?
一、我花錢了,我該做的事做到了,你的結果呢?
有些家長,在批評孩子時常說的是,我給你花了那麼多錢,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花,你怎麼就這麼不爭氣?
你把錢花了,責任就結束了?很多人是這樣想的,我的責任就是賺錢,給你創造好的條件,我把我的事情做好了,做完了,你就應該學好。
都一起花錢上課,別人能考三級,為什麼你就一級都考不過?錢花的一樣,那這就是你孩子的問題。
真的是孩子的問題嗎?當然有孩子的問題,因為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不是花同樣的錢,就能夠成為一樣的孩子。就像上同樣的學,結果不同是一個道理。
但因為自己「做了自己該做的事」,而孩子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於是矛盾一觸即發。
二、錢都不能解決的問題,我怎麼解決的了?
孩子不會寫作業怎麼辦?花錢上個託管班,找老師來輔導,問題解決了;
孩子不會跳繩,報個速成班,700塊錢,保證達標100個;
學校上課聽不懂,課後報個同步補,老師一對一講解,問題解決。
問題真的都解決了嗎?當然不是。
有時候家長的教育焦慮,來自於孩子表現出的問題。但問題的解決,並不代表著一切就結束了。
孩子的成長,錢的投入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投入。
你除了給我花錢,還做過什麼? 這是孩子的吶喊
我錢都給你花了,你還要怎麼樣?這是家長的心聲
付錢=付出?在教育孩子時,付錢只是付出的一部分。只付錢,那真的不會達到你想要的結果。
教育孩子,是一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過程。無論出錢還是出力,都是相輔相成的。不然,只會落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白花了錢
我是悠悠媽,40+『創業寶媽,兒童心理教育從業者。教育孩子時,你覺得付錢重要還是付出重要呢?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