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雲岡石窟的旅遊冷知識:出道即巔峰,紅顏多薄命

2020-12-22 愛旅行的雙魚座

在中國,幾乎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標性景點。雲岡石窟,就是山西省大同市的標誌。不過作為中國最負盛名的「四大石窟」之一,雲岡石窟這些年在旅遊界的聲明有些寥寥。可論歷史,論成就,論寶藏,它還真沒怕過誰!這不,如今崛起東山的機會又來了。值此之際,雙魚座也來湊湊熱鬧,帶大家看一看這座擁有著千年歷史的寶藏石窟,有哪些比較冷門的知識。

1.名副其實的皇家石窟寺,出生即巔峰

雲岡石窟開鑿於北魏文成帝460年。北魏原本活動在內蒙的鮮卑族,後來在前秦分裂時脫穎而出,並於公元398年6月定國號,7月遷都城,定都平城,也就是如今的大同市。而後經過三十多年的徵戰,在439年,北魏一統北方。

為了鞏固統治,北魏順勢而為,選擇大力發展佛教,並就近在雲岡大興土木,鑿出了雲岡石窟。這一開鑿活動持續了將近70年,即便是493年是北魏遷都洛陽也未停止。直到北魏末年,塞北柔然大汗率兵侵入武川(也就是如今的大同地區),北魏政權開是崩塌,並最終在534年,消失於歷史的洪流中,大同雲岡石窟的維護擴大工作也停了下來。

而在隨後的千年時光裡,大同由於地理位置、物質資源、氣候條件等方面的原因,再未得到過皇權青睞,雲岡石窟的命運也是浮浮沉沉,極為坎坷。

2.紅顏多薄命,終得一佳人

縱觀雲岡石窟的歷史,當真是大起大落。從北魏初建,引領全國後代千年風氣,到遷都貶省,地位驟降,漸受冷落;從北魏覆滅,跌入低谷,到大遼時期迎來短暫輝煌重建(一千多尊佛像得到了整修),可很快又被金兵入侵,「寺遭焚劫」;終於在大金時期得到緩慢重修,可在明朝無人問津,明末清初更是再次慘遭兵亂「淪為灰燼」。最終在清朝得以保全。新中國成立後,更是得到了全方位的細心照顧。

1961年被列為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進入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名單,入選全球最佳熱門景點排行榜前十。一千五百多年的風風雨雨,終於換得今世的堅實依靠。

3.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吃貨福地

很多人對大同的印象還停留在綠皮車時代,其實現在大同高鐵已經開通,從北清河站到大同南站乘坐高鐵還不到兩小時,非常便捷。在北京的小夥伴們完全可以早上出發,到大同遊玩雲岡石窟,細賞大同古城,好好嘗嘗令人垂涎欲滴的麻辣兔頭,刀削麵、渾源涼粉、大同羊雜.....那感覺簡直再爽不過了。

當然,時間充足的話,北嶽恆山懸空寺、應縣千年木塔都不能落下哦!

相關焦點

  • 山西大同土林、雲岡石窟、懸空寺旅遊景點介紹
    一、山西大同土林旅遊景點推薦大同土林被當地農民稱為石板溝或狐溝,大同土林不是孤立於荒野,而是在地平線以下,這是它的特性。兩岸森林的長度和寬度超過1公裡,相對密集的峰森林斑塊分布,其中補丁是開放的平原。大同土林實拍圖三二、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旅遊景點推薦十六國後期,由鮮卑拓跋氏族建立的北魏鼎都大同小異,佛教興盛,446年道教皇帝託巴託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消滅如來佛祖的運動
  •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來山西旅遊必打卡的景點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國家首批五A級景區,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遺產名錄,來這裡感受一波氣勢宏偉的雲岡群吧!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裡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1公裡。現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尊,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這裡凝聚了古代佛教藝術的高峰,作為北魏的國家工程,整個石窟群恢弘壯觀,氣勢雄偉,大山中雕刻的佛像每一個細節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這裡你可以了解到好多歷史文化,可以請一位導遊幫助你更好地了解每處石窟的歷史由來。
  • 大同雲岡石窟榮登「百強榜」第三!
    2020年5月全國5A級景區品牌百強榜發布雲岡石窟景區榮列第三日前,由邁點研究院獨家發布的「2020年5月5A景區品牌100強榜單」出爐,雲岡石窟景區名列第3名,監測顯示,5月5A級景區MBI指數山西增幅較為明顯,雲岡石窟景區指數增至318.6,相較於上月環比增長284.78%。同時,5月雲岡石窟景區媒體關注較高,在新華網、中國網、央視網等各大新聞端累計曝光文章數百篇。在文旅融合、全域旅遊迅速發展的背景下,5A級旅遊景區的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蔚為壯觀的佛教藝術寶庫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蔚為壯觀的佛教藝術寶庫到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體驗佛教石窟魅力 感受傳統文化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始建於北魏,歷代開鑿修建,遺存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能留下來的大多可能就是石雕、石刻,大同雲岡石窟,是中國罕見地保存完好的大型石雕建築群,也是久負盛名。千年時光流轉,時間在這裡留下了滄桑,卻也讓那些精美的佛像、雕刻蒙上了古意盎然。高古趣味也好,異族文化、外來文化和漢族文化的交融也好,北魏統一北方以後,推行漢化改革,促進民族融合,雲岡石窟也可以看到這些變化和時間經緯度。
  • 大同雲岡石窟,最易被忽視的兩處景點,其實很精彩
    說說我的大同行,大同的第一個行程是雲岡石窟。開心的是,從現在到年底,工作日出行,享受免門票的優惠。位於山西大同西郊武州山南麓的雲岡石窟,始建於北魏時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當初為了供奉佛教創建的,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雲岡石窟景區入口,很氣派。
  •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在山西大同西邊武周山南麓,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現存主要洞窟五十三個,造像五萬一千餘尊,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石窟始鑿於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遷都洛陽之前,而造像工程一直延續到正光年間。
  • 去大同雲岡石窟旅遊,一定要了解的「馬識善人」
    雲崗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五洲山,其依山而成,大大小小的佛像鑲嵌在山崖內,雄偉宏大的氣魄震驚了無數的遊人。而它也擁有著華貴的身份,雲岡石窟是中國最早皇家建築的石窟,也是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寺。如此的龐然大物,卻只用了不到100年的歲月,所以它也是開鑿周期最短的一項石窟工藝方面的工程,它的精妙讓無數的遊人讚嘆,同時也吸引了無數的學者來到大同的雲岡石窟進行歷史考察、石刻塑像方面的研究與學習。雲岡石窟內石刻的佛像塑身有五萬九千餘尊,稱這裡為石刻佛像的聚集群落也不為過。
  • 雲岡石窟
    文成帝和平年間(460——465)雲岡石窟開始大規模營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 524)建成,前後計60多年。據文獻記載,北魏和平年間(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個著名的和尚曇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開鑿石窟五所,即現存雲岡第16窟至20窟,就是當時開鑿最早的所謂「曇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於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
  • 雲岡石窟:大同旅行中,最值得去的目的地,附詳細旅行信息
    雲岡石窟是行旅大同最隆重的一步,缺了這一步,你不好意思跟人說你旅行到過大同。 雲岡石窟概況 雲岡石窟群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現存主要洞窟45個,分為東、中、西三部分。 大窟龕252個,計1100多個小龕,大小造像51000餘尊。
  • 雲岡石窟·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學術研討會在大同召開
    12月7日,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北京大學主辦,山西省文物局、大同市人民政府、中國文物報社、山西大學、雲岡石窟研究院承辦的雲岡石窟·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學術研討會在大同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北京大學等高等院校、敦煌研究院等石窟寺研究單位的知名專家、學者專題研究雲岡學學科建設的任務與路徑,共同探討北魏平城在中西文化交流與民族融合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
  • 習近平山西行丨走進大同雲岡石窟
    5月11日下午,來到山西考察調研的習近平走進大同雲岡石窟,實地了解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情況。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城西16公裡的武州山南麓,石窟東西綿延約1公裡,現存主要洞窟45座,造像51000餘尊,代表著五世紀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1961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雲岡石窟丨讓陳列在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
    他們發現,原來雲岡石窟是如此偉大的石窟寺建築,而且還有建築中的建築,就是在這些窟裡雕刻了非常多的北魏時候的木結構建築的圖像,甚至有來自世界很多地方的外域的建築形象。他們本來是開開眼,結果變成了為期好多好多天的考察了。20世紀30年代的雲岡石窟,一片荒涼,沒有遊客、沒有旅館,連最簡單的食物也難以找到,但營造學社的幾個年輕人滿懷熱情地投入工作。
  • 淺遊大同之打卡雲岡石窟、懸空寺
    大同的第二天,早早起來吃過早飯,便開始了今日份的遊玩。第一個打卡的地方便是聞名中外的雲岡石窟。雲岡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園區很大,遊玩的人很多,主要造像為三世佛,佛像高大,面相豐圓,高鼻深目,雙肩齊挺,顯示出一種勁健、渾厚、質樸的造像作風。每一尊大佛都歷經風吹雨打,滿是歷史遺留下的痕跡,如果不是經過很好的保護,就看不到這令人震撼的瑰寶。
  • 雲岡石窟:穿越千年的微笑
    雲岡石窟規模宏大,石窟內的造像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石刻技藝精湛,是中國佛教藝術的至高創作,也代表了世界雕刻藝術的頂級水平。1961年3月,雲岡石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5月,雲岡石窟成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
  • 雲岡石窟進行日常保養
    本文轉自【中新網】;  5月13日,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第11—13窟的維護保養工作,針對粉塵、裂隙、空鼓、分離等問題進行有效治理。2015年開始,雲岡石窟保護工作的重點由搶救性保護轉向預防性保護、研究性保護。
  • 這就是雲岡石窟!
    你一定聽說過它雖然可能從未謀面故事開始於一千多年前以刀、錘、斧、鑿的尖利決然撫平山崖的稜角>在「叮叮噹噹」的迴響中巖石的粗礪被馴服曾經的堅硬頑固就那麼自然而又神奇地化作了一片法相莊嚴雲岡石窟五華洞前石柱。
  • 山西省大同市城市標誌:雲岡石窟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裡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地理位置為東經113º20』,北緯40º04』。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5月成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  雲岡石窟原名武州(周)山石窟寺,明代改稱雲岡石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灅水》記載:「武州川水又東南流,水側有石,祗洹舍並諸窟室,比丘尼所居也。
  • 老照片:閻錫山治下的大同,雲岡石窟1933年
    雲岡石窟是石窟藝術「中國化」的開始。雲岡中期石窟出現的中國宮殿建築式樣雕刻,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出的中國式佛像龕,在後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廣泛應用。 早期石窟:即今第16~20窟,亦稱為曇曜五窟。
  • 「雲岡學」走向成熟,《雲岡石窟全集》出版是標誌
    雲岡石窟,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公元5世紀造像的高峰,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名錄。半個多世紀以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流傳著「雲岡在中國,研究在日本」的說法。牽線搭橋,只因為對雲岡石窟深深的愛青島出版集團,旗下有上市公司「城市文化」,實力在業界首屈一指,《雲岡石窟全集》即由該集團鼎力支持投資出版。
  • 「複製」一個雲岡石窟
    位於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一千五百年屹立不倒。但通過精細的測量手段,保護它的人知道,每年在自然狀態下,洞窟每平米平均有超過10立方釐米砂巖剝落。 看似微不足道的形變,放在十年、百年、千年的尺度裡,便十分可觀。雖然文物保護的手段越來越豐富,但石窟的退化遵照自然的法則,無法徹底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