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中關村街道東南小區「果蔬易購便利店」便民維修點免費磨刀志願服務活動吸引了不少有需求的居民前來。經過中關村街道多方協調,解決磨刀、修鞋、換拉鏈這些生活中的小問題有了固定的去處,居民無需再走街串巷四處尋找。
攤點設置:「四統一」標準規範管理
修鎖、配鑰匙、修自行車、換拉鏈……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便民服務,在居民生活中卻必不可少。但由於城市規範化發展的需要,這些往常隨處可見的「小攤兒」現在卻難覓蹤跡。為了解決百姓實際需求,中關村街道廣泛開展需求調研,聽取居民意見建議,創造條件引導便民維修網點規範發展。
據悉,佔道經營、亂堆亂放等現象是以前大家對個別路邊維修攤點的印象,為讓這些網點既能服務居民又不影響市容,街道根據相關文件制定了《中關村街道便民維修網點管理辦法》,印發了《便民維修網點經營者承諾書》以及《便民維修網點規範管理協議》等文件。
對於此次規範便民攤點設置,街道以「主幹道嚴禁、次幹道嚴控、社區內規範」為原則,在網點經營管理上以「居民有需求、經營有場所、服務有保障」為目標,在設立程序上採取了經營者自薦、社區把關、部門初審、街道把關等環節,確保了在規定的範圍內設置更加合理便捷的便民服務網點。
目前,開設的各類網點都採取「四統一」的標準進行規範管理,即「統一經營設施、統一規劃定位、統一運營時間、統一著裝標識」。同時街道與經營者籤訂便民維修網點規範化管理協議,此協議每年一籤,對不規範經營的將適時取締經營資質。本次納入規範化管理的自行車維修、修鎖配鑰匙、修鞋換拉鏈的網點有18個,覆蓋了轄區的多數社區,能夠基本滿足周邊居民「小修小補」的需要。
輪值服務:定時間、定人員、定項目
菜刀開刃、磨快,修鞋修傘都是技術活,雖然不是每天需要,但偶爾有需求卻往往難以尋找。為解決居民類似需求,中關村街道探索出了「輪值」便民服務模式。街道聯合商家招募既有技術且誠信可靠的師傅,由商家在店鋪內免費提供10餘平方米的場所,按「三定」要求,即是「定服務時間、定服務人員、定服務項目」開展便民服務。具體服務時間是周一至周日每天半天時間,分別安排磨刀、修鞋、修鎖配鑰匙、小家電維修、小型縫補等服務項目,定時定點,方便居民。
此服務模式一經開啟就得到了居民和手藝師傅的一致好評:這不僅讓在外跑「單幫」的師傅們有了固定的經營場所和穩定的收入,而且商家通過此種搭載模式能夠吸引更多的客戶。目前,這個服務模式已經在東南小區果蔬易購便利店落地。「正規、為民,真是想百姓之所想。」街道居民紛紛留言點讚。
同時,社區閒置的雜物間、存放不飽和的自行車棚在街道、社區及物業的綜合協調下也進行了升級改造。現在科春社區、希格瑪社區的部分場所已經變成了小型便民維修部。記者從中關村街道了解到,街道出資購置部分貨架、設立統一標識、張貼相關規定,達到規範管理的要求。經營者在此除了能為轄區居民開展自行車維修、修鎖配鑰匙等便民服務外,還承擔起了這些場所的管理、清潔及日常維護工作。
此外,街道還將轄區的便民維修人員組織起來,成立了「中關村街道便民志願服務隊」,挑選一位經常參加志願服務的人員作為隊長,適時引導服務隊免費為社區及行動不便的居民提供「小修小補」及配鑰匙修鞋等服務。 (陳乃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