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軍改」讓「偽改革」汗顏!因為中華民族又到最危險的時侯!
時下,中國一場真正偉大的改革正綱舉目張,而大家由於長期的「改革麻痺症」,顯然對其意義重視不夠。解讀君以為,此次軍改堪稱繼1978年改革後的又一場貨真價實的改革大手筆。那麼,為什麼在這個關頭,這種改革能得以實現呢?因為,我們的中華民族再度面對最危險的時候,而且面對的是外敵,當今世界的超級大國(集團),再不改不要說「中國夢」,就是民族生存底線,也就是底線生存權都將不再有。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最後底線是什麼?是種族生存命運自主權!像如今的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和利比亞都喪失了這種底線生存權,國家四分五裂,人民流離失所生靈塗炭;在八國聯軍進中國後,中國中央集權解體,軍閥混戰日寇入侵時,中華民族也曾喪失了這種底線生存主權,中華的仁人志士前赴後繼犧牲幾千萬人才重新奪回這個底線主權。
而這個底線生存權靠什麼捍衛呢?就是靠國家機器的底線力量,也是終極力量——國家軍隊的戰鬥力,靠軍隊對人民的忠誠。在中國而言,就是人民解放軍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度和戰鬥力。
在過去若干年裡,因「和平和發展是主題」、「一切以經濟工作為中心」,曾幾何時,解放軍的技術裝備、組織能力和戰鬥力被忽視,乃至刀槍生鏽,馬放南山,甚至一度軍隊走私做生意自籌軍費大行其道。1996年李登輝發表「兩國論」試圖搞臺獨,中央一度下決心對臺灣動武,然而美國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一北一南卡住臺灣海峽兩端,解放軍便束手無策,這個奇恥大辱雖然刺激了解放軍在軍事裝備上臥薪嘗膽。但這並未能阻止軍隊腐敗愈演愈烈,以至於發生一屆軍委兩位專職副主席深陷腐敗的悲劇。這樣的軍隊如何能有戰鬥力?如何能夠守衛國家和民族的生存自主權的底線?
中華民族幸運的是,習大大出現了,他擔任軍委主席後,在劉源等軍隊一批正義之士的擁護下,鐵腕反腐,刮骨療毒,撥亂反正,使軍隊的正氣開始彰顯,9.3閱兵上解放軍威武雄壯的軍魂再現。不僅如此,此次大刀闊斧的軍改,更是針對世界大國博弈的新挑戰,借鑑融合了全球新軍事進步的成果,結合解放軍自身探索發展的必然,斷然推動此輪軍事改革,其魄力之大,改進之系統深刻,均堪稱建國66年來的之最。
此次軍改後,將原來陸軍獨大,四總部分權的落後體系一舉打破;將原來糾葛難分的既得利益格局一舉廓清。中央軍委直接領導五大戰區(東、西、南、北、中),各戰區負責對各軍種聯合訓練和作戰指揮,強化天、空、海、陸、網絡戰略支持部隊等多軍種立體聯合一體化作戰能力;而通過陸、海、空、火箭軍和戰略支援軍等五大軍種進行日常科技創新和資源管理。這構成了一個最為簡練而高效的矩陣管理模式。使解放軍具備了同時在四個方向上獨立打一場中等強度戰爭的能力。
要是軍中利益集團還在,中國能推開這次軍改嗎?軍改也只是小打小鬧做做樣子而已。當然,更為重要的是,這次軍改讓我軍的亮劍精神再現。雖然現代戰爭技術裝備和組織能力是必須的硬體軟體,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鐵血軍魂才是軍隊保持威懾力、決定戰爭勝負的精神內核,缺乏這種內核,再先進的武器都是擺設,甚至成為資敵之物。
此次軍改,敢於亮劍、剛正不阿的勇將得到重用,實為解放軍重新注入軍魂。首任陸軍司令李作成就是傑出代表。1979年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他時任廣西軍區邊防獨立師3團8連任連長,帶著連隊與敵人血戰26晝夜,斃敵294人。該連被中央軍委授予「尖刀英雄連」榮譽稱號,李作成被中央軍委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由於其剛正不阿,1997年升任少將後,12年軍銜未被晉升。此次受到重用備受矚目。讓真正的軍人看到了希望。
那麼,這次軍改為什麼能得以實現?這有上面講的有了習大大、劉源這樣的有使命感的人物的出現,解讀君認為,更是中華民族又走在了關鍵時刻。現如今的世界相當混亂、也相當動蕩,給人們的感覺是危機四伏、殺氣重重,更有人危言聳聽地說,第三次世界大戰就要開始、甚至事實上已經開始。
現在我國對自己的生存環境大致上說,對此存在三種不同的意見。
一是最好論。這種論調總的觀點是,當今中國各方面都處在歷史上最好的時期,既然這樣,國際戰略環境也不例外,也處在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安全環境無比寬鬆,戰爭的危險微乎其微。什麼中美關係處於最好的時期,中美兩軍處在歷史上最好的時期;歐洲大國爭做中國的夥伴,中歐關係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還有什麼中國的「國際影響全面提升,外交布局全面推進,發展戰略全面對接」云云,好像中國的全球影響已經大得不可開交、儼然已成國際舞臺中心的主角一般。
二是悽慘論。典型的說法是,「中國未來十年會慘不忍睹」,「中國不可能逃過戰爭的劫難,而且這個劫難就在不遠的未來,最多10年到20年」,所以「中國正面臨第三次被瓜分的危機」,「未來的10到20年,也就是2020到2030年左右,會有一場針對中國的大屠殺,大哄搶」。這一說法自2009年問世以來,一直受到高度關注。現在距離2030年還有一點時間,但距離2020年已經沒有幾年了,在「劫難」、「瓜分」、「大屠殺」、「大哄搶」等令人毛骨悚然的字眼下,中國將怎樣的慘不忍睹,可想而知了。這就意味著,中國如今國際戰略環境極度惡劣,並且這一趨勢還得不到改善與逆轉,最後導致中國的一場劫難。
三是機遇大於挑戰論。這種說法承認中國在國際關係與國際秩序方面面臨諸多的挑戰,但更強調中國的戰略機遇,並因機遇是如此之多如此之大,而將當前及今後一個歷史時期稱之為「戰略機遇期」,似乎成了一個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好時期,所以挑戰也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所謂「機遇大於挑戰」,意思就是這些挑戰將在機遇面前被「零落成泥碾作塵」,化作烏有而已。
以上三種說法到底誰才是事實的真相?解讀君認為,現在就說誰對誰錯,恐怕為時尚早,也就是說都有可能。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中國的挑戰不是越來越少而是越來越多,敵人不是沒有,而是極其強大。中國潛在的敵人空前強大,其針對中國的戰略陰謀與策劃究竟有多大,一定超乎想像。現如今的中國舊有的挑戰一個也得不到解決,如臺灣問題、朝鮮半島問題等,不時熱化激化;新的挑戰卻日益嚴峻,如南海島礁問題,釣魚島問題等,未來還必將在緬甸、喜馬拉雅山下直至中亞蒙古等地爆發出新的挑戰。地緣安全上是這樣,國家安全上也是這樣,除了傳統的臺獨、藏獨、疆獨以外,現在又匪夷所思地冒出了一個港獨,今後還會不會有另外別的「獨」鼓包冒出來,在所難言。
大多數中國人都認為,總體上看,現如今中國依然處在重重戰略包圍之中,同時,
中國也屢屢成為國際關係變局中的受害者,許多國家的政局動蕩,往往都波及到中國身上,讓中國的利益受損,使中國的投入有的就變成了打水漂,典型的如緬甸、斯裡蘭卡,這兩個國家都是與中國有深厚傳統友誼的國家,也是中國投入較大並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寄予厚望的國家,遺憾的是,緬甸政局變動,中國成了外部第一受害者;斯裡蘭卡執政者換馬,中國所投資的項目立即停工。類似拿中國開涮的例子還有墨西哥、土耳其等,現如今委內瑞拉似乎也有這方面的徵兆,如果查維茲的繼任者馬杜羅堅持不了多久,中國在這裡也可能勞而無功、白忙活一場。
這些戰略邊緣上的小國都令中國在國際戰略博弈中受損,如果換做美俄會怎樣呢?所以這只能說明,現如今中國還沒有條件或者還不可能動用強力手段捍衛自己的利益(除印度洋護航之外),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不過,新一年軍改的實質性,多多少少讓人民看到了民族根本生存底線應得到保障的的力量在積累。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大力度的軍改得以推開的原因所在,因為我們的民族已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了!
強軍,才能保障實現「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