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清明臨近,為方便市民拜祭先人,廣州推出居家拜祭服務,市民可預約骨灰送上門祭祀。在半個世紀間,廣州人清明祭拜習俗經歷了許多變化——從扛著鋤頭、翻山渡河的拜山掃墓;到湧進燕嶺路去銀河園拜祭;如今可以將先人請回家中祭拜,還可以在網上設靈堂拜先人……
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風俗習慣也在改變,加上避談生死的風俗,對於一向講究「意頭」的廣州人來說,這些禁忌就表現得更為明顯。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很可能不知道廣州喪儀有何講究。日前,新快報記者深入廣州市殯儀館採訪,在清明來臨之際,為您詳細解讀一番廣州人的喪儀和相關風俗習慣。
廣州市殯葬服務中心老員工贊叔,今年63歲,在殯葬行業工作了近30年。對於廣州人的喪儀及風俗習慣,可謂十分熟悉。他告訴記者:「廣州人在治喪的習慣和風俗方面和外地有所不同,各種文化經過多年融合,喪葬習俗也形成了一套比較簡化的程序。」
廣州習俗中,治喪前期主要有三個步驟。首先,人逝世後,家中設一個靈堂,擺供桌,上放逝者相片,設香爐,供以水果若干盤。有親友上門弔唁,可以上香表達心意。其次,選擇出殯時間。按照廣州人口口相傳,有「三天之內不擇日」之說,就是說,人逝世後3天內出殯下葬,可以不用挑選日子。3天後出殯的話,就要看「黃曆」,選擇適合出殯的日子才行。
在選好日子出殯或開告別會後,家裡人就要分頭準備。有的人負責通知親友,有的人負責聯繫殯儀館、布置場地、購買必要的用品等。最後就是開遺體告別會,追思逝者。告別會後,由主人家請來賓吃飯,進行答謝。
白事』與喜事不同,只需告知親屬就可以,不需要廣而告知。」贊叔說,家裡出了這種事,一般人都是比較低調的。如果不是特別好的朋友,並不用專門通知他們。一般人都是從別人口中得知,主動上門弔唁。這期間,主人家一般不會到別人家做客,外人無事也不會登門。
許多人都會問,出席喪事是否要給「帛金」?記者了解到,廣州人也有給「帛金」的習慣,但它與喜宴的「紅包」不同,並不是一定要給,多少也沒有定數。不過在多年的演化下,現在一般人出席遺體告別會時,慣例是包100+1元的「帛金」。贊叔介紹,「帛金」源於以前人們生活不富裕,親友家裡發喪,出席喪禮的都會送些數目為單的錢,幫補一下親友辦喪事支出,除了是對逝者聊表心意,也實實際際地幫助一下在生的人。
壽衣面料忌「緞子」如今,壽衣不單指給逝者所穿的衣服,它成為壽衣、壽被、壽枕、壽鞋等喪葬用品的代名詞。
在廣州,入殮的衣服和被子忌諱用緞子,因其諧音「斷子」,講究「意頭」的老廣們不願觸碰斷子絕孫的黴頭。壽衣面料大多用棉、麻、絲、絹等天然織物,也有用綢、錦等混純材料。綢子因與「稠子」同音,成為老廣們最喜愛的面料之一,寓意福佑後代、多子多孫。同時,壽衣一般也不用皮毛做,怕來生變成獸類,多用絹棉做成,取「眷戀」、「緬懷」意。
選擇壽衣切忌玩「混搭」,即衣、褲、鞋、帽、被的款式、色彩、圖案要協調呼應。款式上要將中式和西式區別開,不可上穿西裝下著布鞋。壽衣在款式上有性別、年齡區別,性別差異明顯而年齡差異甚微。選購壽衣時,唐裝為首選。按照傳統,壽衣必須是傳統的式樣。在物轉星移,朝代更替中,服飾已經起了很大的變化,逝者要穿上傳統服飾恢復古裝,以免遠古的祖先認不出自己的子孫,不予認祖歸宗。
靈堂應對門口靠牆靈堂的擺設也十分有講究。記者了解到,靈堂應對著門口靠牆邊為宜,勿靠廁所牆壁。桌面要鋪上五尺二寸長白布,擺放香爐一隻、點燃大白燭一支、蘋果(單數)、柑橘(單數)、饅頭(單數)、鹹蛋一隻、米飯一碗(插筷子一隻、飯面加「雲耳、粉絲、香菇、豆腐」之類齋菜)、一杯茶、一杯酒、一盤糖果、一盤硬幣,配偶健在的要放一把木梳。
守靈期間,靈桌前擺一隻火盆,另擺放金銀紙錢、元寶、往生錢等供祭奠。居室門外擺香爐一隻、燃一盞油燈,時時加油,不使熄滅,號為「長明燈」。現在有特大號的蠟燭,能連續燃燒幾天,可減輕守靈人的負擔。民間認為,守靈時圍觀伴宿者越多,逝者家屬臉上就越光彩。
南纏袖紗北戴花按風俗,廣州有「三天之內不擇日」的說法,就是說,在逝者逝世的3天內出殯是不必看「黃曆」挑選日子的。3天後,廣州人一般會查通勝擇日,不挑農曆初一、十五及與逝者生肖相衝的日子。贊叔表示,近年,移風易俗,多數人會選擇周末為逝者舉行出殯儀式和告別儀式。
常用的治喪用品有袖紗、胸紗、胸花、頭花、頭帶、頭蓋、腰帶、孝服、白封包等。南方人一般纏袖紗,北方人喜戴胸花。
在南方,長輩逝世時,晚輩會在手臂上佩戴一條黑紗。通常逝者為男性時,袖紗應佩於左臂;逝者為女性時,袖紗應佩於右臂。因佩戴袖紗等同於舊時的披麻戴孝,因此子女輩袖紗上會有一個白色的孝字,孫輩的袖紗上會有一個紅色的圓點。在葬禮之中佩戴的胸花一般為白色,人們在治喪活動中佩戴於左胸。
喪儀歸來要「解穢」黑傘也是出殯儀式中的必備用具,名為「遮魂傘」。孝子捧著亡父或亡母的遺像踏出家門的一刻開始,黑傘就要撐起來,一路將逝者遺像護送入殯儀館告別廳。此外,告別廳陳設也有講究,「如果是高壽而終,可以披紅掛綠,喜慶一些;如果是英年早逝又或夭折,就要儘量素淡。」
廣州人在乎「意頭」,一般參加完喪儀之後都會做一些儀式,作為「解穢」。大多老廣參加完喪儀之後,在門前燃起火盆,跨跳過去,寓意勇敢跨過喪親之痛,也有越來越旺之意。同時在前往參加喪儀之前,會在家中備好以柚子葉、黃皮葉煲煮的水,用於洗手洗臉,祛除晦氣。也有傳統,參加完喪儀之後,要去逛逛金鋪,或到大商場照照鏡子,據說,黃金可以驅散妖邪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