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曹劍(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婦產醫院)
很多女性朋友在查出子宮肌瘤之後,很納悶:為什麼肚子裡長了「瘤子」自己摸不到,也沒有任何感覺?
那麼,出現腹痛或腹部包塊,就一定是子宮肌瘤嗎?
本文就重點聊聊:子宮肌瘤和「肚子上」的這些事兒!
一、子宮肌瘤不一定摸到腹部包塊
子宮位於盆腔深部,子宮肌瘤出現早期,瘤體較小,腹部摸不到腫塊。
當肌瘤逐漸增大,使子宮超過妊娠 3 個月大小時,才能在腹部摸到腫塊,肌瘤巨大時還可能會脫出陰道。
早期肌瘤較小時,您可以清晨平臥在床上,放鬆腹部,用手按壓下腹部確認是否有腫塊。
腹部包塊也可能出現於以下情況:
懷孕:育齡期女性、圍絕經期婦女懷孕,但存在月經周期不規則的,以及早孕期仍有周期性子宮出血者,均有可能誤診為子宮肌瘤。
卵巢腫瘤:惡性卵巢腫瘤早期亦無症狀,但生長迅速,轉移較快,當出現腹脹、腹部增大、厭食、噁心、嘔吐或大便困難等症狀時,往往已屬病變晚期。腹部檢查一般也可摸到包塊。
子宮腺肌症:引起子宮增大,常常伴有進行性加重的痛經,質硬且有壓痛。
胃腸道腫瘤:可摸到包塊界限不清,邊緣不規則,常常有腹部脹痛不適,排氣或排便後疼痛緩解。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 附件炎性包塊:腫塊多為雙側性,位於子宮旁,與子宮有粘連時,壓痛明顯。慢性附件炎患者,多有不孕及下腹隱痛史,甚至出現反覆急性盆腔炎發作。急性附件炎症患者多有發熱、腹痛。
· 子宮惡性腫瘤:老年女性子宮增大,腹部摸到包塊,伴有不規則陰道流血,應考慮子宮內膜癌。
子宮增長迅速伴有腹痛及不規則陰道流血,可能為子宮肉瘤。
有生育或流產史,特別是有葡萄胎史,子宮增大且外形不規則,及不規則陰道流血時,應考慮妊娠滋養細胞腫瘤。
二、子宮肌瘤一般不產生疼痛症狀
但也有例外:
因血液循環不良或感染,造成的肌瘤變性或壞死。
帶蒂的漿膜下肌瘤發生蒂扭轉,宮底部巨大漿膜下肌瘤引起子宮扭轉時,可發生急腹痛。
黏膜下肌瘤脫出宮腔外時,也可引起腹痛。
合併其他盆腔疾病,如子宮腺肌症、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可出現疼痛。常表現為周期性、進行性加重的痛經,常伴有肛門墜脹感及性交痛。
少數黏膜下肌瘤可有痛經表現。
子宮後壁肌瘤(峽部或後壁)可引起下腹墜脹、便秘等症狀。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三、女性出現腹痛,以下情況也需重視
卵巢腫瘤蒂扭轉:好發於蒂細長、體積中等大小、活動度良好、重心偏於一側的腫瘤(如畸胎瘤)。
常在突然改變體位時發生蒂扭轉。典型症狀是體位改變後,突發一側下腹劇痛,常伴噁心、嘔吐,甚至休克。
當蒂部自然復位或腫瘤完全壞死時,腹痛可減輕。
卵巢黃體破裂:絕大多數發生於月經後半周期,突發下腹部壓痛、反跳痛。
少數人出血量大,可引起噁心、嘔吐、下腹劇痛,甚至引起血壓下降、休克,危及生命。
異位妊娠:在流產或破裂前往往無明顯症狀,也可有停經、腹痛、少量陰道出血。破裂後表現為急性劇烈腹痛,反覆發作,陰道出血,腹腔內大量失血可導致休克。
卵巢巧克力囊腫破裂:症狀比較輕微時,通常會自行癒合。
嚴重時會引起急腹症,通常會出現持續性下腹劇烈疼痛,但沒有陰道異常出血,疼痛往往從一側開始,慢慢擴展至全下腹。
疼痛的劇烈程度也要超過其他婦科急腹症,極少出現休克,有的女性還會出現低熱。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