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鬥數》為一種星命術,是中國傳統命理學中的一種。被譽為五神數之首(五神數分別為 紫微鬥數,南級神數,北極神數,邵子神數,鐵板神數)。
《紫微鬥數》相傳為陳摶老祖所創,是依紫微天府兩組一百多顆星依據人的出生年月日時定局派宮,來推測人的一生禍福吉兇。其流派很多,有白雲派,中洲派,四化派,崑崙派,洛陽派,江南等派,今港臺地區又有天機派,奇門派,河洛派及歸元派之分。
《紫微鬥數》認為人出生時的星相決定人的一生命運。各種星曜對人的命運具有特定的關聯。
上圖是一紫微命盤,相對於四柱推命(即八字命理學)而言,其淵源較早,而又是同源而分流,故並稱為中國傳統命理學的兩大派別;而且紫微鬥數推命術既具有道家宇宙觀的神秘色彩,又具有注重社會環境、人際關係的近代意蘊,在中國神秘文化中卓立特出。
紫微鬥數推命術的基本方法是以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時定出其命宮所在,依此推斷其終生的地位、人格、貧富、休咎,然後依次列出兄弟宮、夫妻宮、子女宮、財帛宮、疾厄宮、遷移宮、交友宮、事業宮、田宅宮、福德宮、父母宮,作出生圖;從而觀察各宮位的星群組合,推知其鬥數命理;最後再通過四化星(化科、化祿、化權、化忌)的牽引,注意各種變化的軌跡。
紫微鬥數由唐朝的【琴堂五星術】及【十八飛星】合併改良而成 。
在紫微鬥數之前,琴堂五星術是非常流行的,而五星術和子平八字術一樣,採用過節氣排命盤的方法。具體原因是,每隔一甲子,太空中的這七顆星都會大致回歸到之前所在的位置:
1、金星的公轉周期是1.62年,乘以37.03約等於1甲子;
2、木星的公轉周期是11.86年,乘以5.05約等於1甲子;
3、水星的公轉周期是0.32年,乘以187.5約等於1甲子;
4、火星的公轉周期是1.9年,乘以31.57約等於1甲子;
5、土星的公轉周期是29.88年,乘以2.008約等於1甲子
6、月球的公轉周期是0.08年,乘以750約等於1甲子。
以上我們不難得知這六顆星每隔一個甲子,其位置都會大致回歸,但不是和之前的地點完全重合,而是有誤差的。其中金、木、土、太陰都還好說,誤差並不大;但是水星、火星的位置卻差的實在有點遠,所以無論採用什麼計算方法,五星術都會越來越失準。王亭之將五星術的失寵歸罪於"算法不精確",其實是錯怪了古代先哲。
在"琴堂五星術"漸漸失準的時候,"紫微鬥數"應運而生。與五星術採用的是"甲子輪迴法則"和"金、木、水、火、土、日、月"七顆星不同,鬥數使用的是"年度輪迴法",主體是"南北鬥正曜"和"太陽、太陰"兩星。
南北鬥星曜的"年度輪迴"相對於五星的"甲子輪迴",有如下優勢:
1、紫微鬥數安星的誤差更小。200年前的陰曆2月17日跟今天(2014年2月17日)相比(或者是5月6日、11月2日,隨便說一個時間都可以),南北鬥等星在星空中的位置都是相同的,即使有偏差,也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2、紫微鬥數隻看太陰曆,根本不需要過節氣,因為節氣是按太陽的位置來排的,紫微鬥數的星曜排布只以紫微星的位置來排,跟太陽的位置沒有任何關係。而紫微星的位置幾乎是不動的,北宋時紫微星離【正北天極】差6度,而現今【只差1度】不到,可見1000年的時間過去,紫微星僅僅只變動了5個度數,這在星盤中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一個宮是30度)。
3、紫微鬥數並不重視太陽的具體位置,因為在紫微鬥數的創立哲學裡,太陽是否跨過了黃經315度、當天是否已經立春都不影響南北鬥正曜的排布。我們所要看的,無非是研究出生時是白天還是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