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遊戲產業商業模式:線上線下齊頭並進

2020-12-20 07073產業頻道

  當大姨夫帶領著遊戲基底深厚的索尼進入後,一大批VR遊戲開發商心底自然是樂開了花,擁有高忠實度的PS Network將成為其有力保障的分發平臺;整個VR遊戲產業即將進入盈利周期。

  但熱鬧的話說在前邊。現在無論是載體設備保有量,還是在內容製作精良程度上,VR遊戲遠無法與傳統3D遊戲比肩,卻是大多數內容廠商亟需面對的殘酷現實。

  那麼在VR遊戲的發展初期,賺錢之路可能並沒有那麼明朗,手遊、PC遊戲的那一套也不適用,具體商業模式在哪?在資本的寒冬警報不時被拉響時,繼續燒錢模式顯然不夠明智。

  結合記者近期對VR遊戲創業公司、內容分發商的持續跟蹤報導,業內人士的總結分析,以及深入線下體驗館模式的調查,我們梳理出目前VR遊戲行業的賺錢套路,來看VR遊戲產業的引爆點究竟在何處?

  四類遊戲渠道和收費模式

  對於硬體、軟體系統都尚未統一的VR遊戲產業來說,想要像端遊、主機一躍進入CP為王的時代,顯然為時過早。

  目前來看,眾多遊戲廠商和行業巨頭仍主要選擇了建立在硬體品牌之上的內容分發平臺,少有與線下體驗店建立深度合作的廠商。而現有的VR平臺,由於缺乏可靠的商業模式,大多數是面向內容開發者的分享平臺。

  1、線上:VR內容平臺分發

  這部分可理解為傳統的「AppStore模式」,主要渠道包括Steam VR、Oculus Share、Gear VR Store,以及今年初上線的Viveport。

  Steam VR平臺兼容HTC Vive與Oculus設備與全球範圍內的開發者,是現階段VR遊戲最集中、且體驗度最高的平臺。通過在Steam的官網進行遊戲篩選可以看到,目前Steam平臺總計共有7792款遊戲,其中列出的支持虛擬實境(Steam VR)的遊戲僅有146款。

  但由於遊戲上線Steam平臺需要拿到「綠光」才能通過,目前需要一周或者半個月的審核時間;且平臺多為國外遊戲內容,競爭性較大,少有國內遊戲開發者嘗試。

  Oculus Share是Oculus VR為內容開發者們搭建的一個交流式平臺,其價值並非直接為開發者獲取收益,主要在於示範意義:如果能獲得Oculus Share中這些頂級用戶的認可,對於尋找發行商、獲取投資來延續自己的項目等都會有極大裨益。

  Gear VR Store屬三星Gear VR的官方內容平臺,由於搭配三星使用,該平臺多為內容輕鬆、體驗輕度的手遊類遊戲。其中,國內TVR團隊《追尋》(Finding VR) 動作冒險類遊戲上線Gear VR商店,在六天內獲得了2500餘人的下載,100 多個4星以上的評價。

  該平臺為開發者推出了定製開源SDK,並會對登陸該平臺的內容進行嚴格的審核。目前Store中遊戲數量約為70款,總體內容約200個。類似的模式還有國內的暴風魔鏡App,也吸引了不少國內中小規模團隊。

  PlayStation Network,索尼的PlayStation VR與Oculus Rift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採用閉環的硬體生態,所針對的硬體就僅有PlayStation,而這壁壘將延續至PSVR。

  保守估計,通過上線PlayStation Network的遊戲廠商,將直接獲得至少1100萬潛在用戶。

  最後要談的Viveport,是今年三月份正式針對中國大陸與臺灣用戶市場開放的內容平臺。

  平臺採取3/7原則與開發者分成,具體的分潤取款在今年5月份啟動。平臺開放之時,HTC通過一場Vive全球內容開發者大賽,共吸引了進800位開發者參賽(官方數據),獲獎作品在後期與捆綁HTC Vive進行銷售。

  在硬創先鋒早期報導項目中,成都酷咔數字團隊就是通過Viveport單次下載68元的收費模式盈利。

  2、線下方式一:方案商運營

  雖然暈眩的彈椅式體驗一直被行業詬病,但VR線下體驗的升溫與發酵卻是勢不可擋,這一點將在後文中詳述。

  VR遊戲商與線下館合作方式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通過整體方案提供商間接引入,二是直接合作。現在所謂的方案商,其實同時扮演著VR體驗店的硬體打包分銷商,也扮演著遊戲的分發商,這類分發渠道的特點是,規模不大,很分散,渠道鏈條相對長。

  其中樂客、樂創9DVR等整體方案運營商買斷中小規模團隊的遊戲版權,進行二次分發與運營;內容團隊則通過授權代理運營費和用戶流量分成等方式獲利。

  需要注意的是,現階段,線下體驗館的遊戲內容仍以Steam、Viveport等平臺的收費/免費下載內容為主。遊戲下載成本從零至數百元不等,按照平均單次體驗50元計算,通常2-3人購買則可回本。短期看來,體驗店方的盈利空間和模式明顯。

  但實則不然。星米網絡陳修超分析,通過下載2C的遊戲內容進行商業行為已經侵犯到開發者的權益,如有相關追究,線下體驗店可能被涉及到違法行為。

  此外,由於Steam等平臺的VR內容多為單機/單人體驗模式,類似射弓、子彈類的遊戲並不能滿足線下消費者的重度體驗需求,單次消費後很難形成黏性。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無論是通過線上內容平臺分發,還是方案商代運營,遊戲開發者最後能夠收進自己錢袋裡的利潤都屈指可數。

  以現階段遊戲體驗口碑最好的HTC Vive為例。據臺北 Topology 研究所的最新報告顯示,HTC Vive今年全球出貨量為70 萬部左右。在硬體載體銷量甚至都難以突破百萬臺的前提下,來談下載收費的盈利模式顯然過於樂觀了。

  3、線下方式二:遊戲商自主分發

  由此,衍生出第二種線下店合作模式。即遊戲內容商與線下店主直接對接,掌握自主分發權,雙方按用戶流量進行分成。

  在記者採訪的創業團隊中,《黑盾》屬於嘗試模式的團隊之一。在遊戲的前期內容與製作方面,團隊投入較大;希望通過更優質的畫面效果與故事設定贏得用戶初次體驗的青睞。

  通過深度定製的線下店付費系統,《黑盾》將直接通過線下店的遊戲使用次數獲利。具體而言,遊戲註冊帳號後可免費試玩三次,後續體驗採用帳號充值的模式按次數收取費用。相比下載次數收費,依據體驗次數收費的模式在量級上明顯拉開了距離。據《黑盾》團隊的說法,VR遊戲的線下規模將達到千億級。

  此外,在VR遊戲的體驗方式與內容設定方面,需要更貼合線下店的深度體驗需求,比如行走體驗、多人競技、體感追蹤等,提供玩家無法在家中或普通環境下完成的體驗。

  4、其他:內購及IP變現

  此外,針對國內市場,提供免費或者極低費用的遊戲體驗門檻,並在遊戲體驗中定製內購物品,和廣告推廣(遊戲內的物品定製非彈出框廣告)的遊戲內購模式、以及通過塑造或借用IP運營等也屬遊戲變現的經典商業模式。

  這類模式是線上「AppStore」類方式的一種延伸,即在應用內,用戶可以通過購買道具、功能等進行內部購買消費;這一方式同時又適用於線下和線上渠道,至於IP化變現,既然魔獸大電影都能圈這麼多錢,一款3~5年後的爆款VR遊戲被IP化運作成生財金礦不是沒可能,但時間還早得很。

  VR線下渠道正快速爆發

  對內,我們已經分析了上述四類主流的VR遊戲的分發渠道與盈利模式,下面讓我們來看看的外部的發展趨勢。

  在上周結束的上海MWC中,HTC VR中國區總經理汪叢青表示,渠道方面,包括大型Mall、網吧等娛樂場所,Vive的體驗點已達到數千個,到了年底估計將達到上萬家。

  據統計,目前國內有約3-4千家左右規模不一的VR線下體驗店。今年3月完成2500萬A+輪融資的樂客VR CEO何文藝對記者表示,樂客現擁有約兩千家線下體驗點,一、二、三現城市均有分布;VR線下體驗店面正在朝著數量增多、規模面積增大的方向發展。

  此外,據小編了解,類似蘇寧電器等線下電器線下場正在逐步引進VR體驗點以吸引人流量,同樣的模式在好樂迪KTV、大玩家超樂場等泛娛樂場所也在推進。線下體驗點的增多為VR遊戲的線下分發提供了更富足的土壤。

  回歸產業鏈:商業模式正在重構

  回歸到開篇談及的話題,由Oculus、HTC Vive、PlayStation VR三足鼎立之勢,不禁讓我們聯想到主機遊戲時代下任天堂、索尼和微軟三巨頭爭雄的局面。

  歷史總具有驚人的相似性,前者的發展路徑對於VR遊戲的商業模式或許具有借鑑意義。

  在傳統主機遊戲時代,主機銷售作為核心存在於商業模式中。主機端硬體的技術含量作為該模式的基礎,廠商們重金打磨產品並以相對低廉的價格銷售,後期針對硬體平臺不斷進行升級換代,增加特色功能,以及資料片、擴展包等DLC內容提升遊戲體驗,以增強用戶黏度,保證市場裝機量,進而通過遊戲銷售攫取利潤。

  從索尼公司的PS 1到PS 4的發展歷程,無疑不印證了這一道理,PS主機功能不斷改進,用戶體驗越來越好,市場保有量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是獨佔遊戲的巨大銷量和令人咋舌的高額利潤。

  在VR時代,表面上看,遊戲運行的載體從主機變成了PC,但相信從業者和玩家都看得非常明白,PC端硬體的發展程度,早已足夠支撐任何一種類型VR遊戲的運行。由此及彼,VR遊戲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還將體現在頭盔式顯示器上。此外,遊戲街機模式是否可借鑑到VR體驗店中也值得玩味。

  結語

  總體而言,無論是沿襲還是變革,遊戲市場的更新換代都不可一蹴而就,商業模式的建立本身還是現有渠道的複製與適應。傳統的端遊、手遊模式將為VR遊戲與傳統遊戲轉換提供融合劑,傳統的線上分發、線下體驗、自主分發存在著向傳統遊戲模式的借鑑和升級。

  此外,VR產業在現階段看來仍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無論是在VR門前蠢蠢欲動的張望者,還是已經深入局中的玩家,對於未來都面臨著太多的未知和挑戰。在泡沫與熱錢的交織裡,盲目樂觀與過於悲觀顯然都將錯失機遇。大方向要看,但更重要的是,結合自身優勢與短板,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條路。最後最重要的一點是,現在VR遊戲團隊需要打造經得住用戶考驗的爆款遊戲產品。

  通過四款VR應用 體驗美國人民的日常生活

責任編輯:黑色幽默

相關焦點

  • OMO商業模式: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體系
    幾乎每一次雙十一盤點,都會提及線上狂歡和線下冷清的強烈對比。現在,不斷有人提出線上和線下如何打通、那麼如何融合?據消息透露,中亞矽谷海岸產業園有著前瞻性地提出OMO商業模式創新理念,即通過在線分享商務、移動電子商務、線下商務的有效聚合,打造線上、移動、線下三位一體全時空的體驗館、全產業鏈價值鏈營銷平臺,使企業與用戶能夠通過各種載體及終端進行交易和消費。
  • 臺灣VR產業聯盟主席高煥堂:VR行業快速入門法,從技術應用、商業模式說起
    這次帶來的是目前最fashion的科技話題——VR/AR~作為本期微課導師,國內VR領域的先鋒人物——臺灣VR產業聯盟主席高煥堂老師也從 「個人如何在VR領域尋求發展」 的角度切入,不僅帶來了最新的VR技術應用分享,更深度剖析了VR領域的商業模式、行業的就業情況。對於不知如何選擇職業發展方向的VR小白們來說,此次課程具有相當的指導意義!
  • 幸福西餅——從純線下轉型到線上線下,重構商業模式
    讓我從商業邏輯角度,抽條拔絲,提煉出幸福西餅的模式,供廣大努力尋求轉型的企業家們借鑑。01 幸福西餅顛覆傳統商業邏輯傳統蛋糕店家在生產/製作糕點方面是「做了再賣」,即在店裡做完之後,放到到門店或者線上平臺去賣,通過渠道和門店進行銷售。
  • 京東「好房京選」線下品牌落地 推出線上線下商業模式
    10月29日消息,昨日,京東房產「地產未來 從京開始」好房京選啟動會召開,啟動會上,好房京選宣布線下品牌正式落地。 據介紹,好房京選是京東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線下門店。
  • 線上拍賣聯盟:依託網際網路 文化產業商業模式邁上新臺階
    如果在打破交易空間限制、降低用戶交易成本、挖掘數據內涵方面獲得成功,這是網際網路對傳統行業商業模式創新的助推。  在「網際網路+」新機遇、新挑戰的新形勢下,為優化、整合和聚集全國拍賣行業、藝術品機構及其他相關行業的優勢和資源,線上拍賣聯盟建立跨界抱團合作運行的新商業模式,實現資源效益發揮最大化,互利共贏為目標。
  • 線上線下觀影模式比較研究
    從受眾端看線上線下孰優孰劣  電影是建立在現代科技基礎上並融合了聲、光、影的一門綜合藝術。它自誕生之日起就天然地依附於特定的觀影環境。影院或商業意義上的院線,作為一種供觀眾欣賞電影的理想實體物理形式應運而生。
  • 線上線下相結合,全資源共享商業運營模式
    在消費升級和新興技術推動下,新零售產業蓬勃發展,萬億市場規模加速形成。隨著消費場景的多元化,消費者對於場景的選擇也更加不確定,作為主力消費人群的80、90後既鍾情於線上消費的商品豐富、價格實惠、送貨上門,也享受線下消費的即到即買、現場體驗、質量可靠以及完善的服務。
  • 社群線上,線下商業模式
    以前我們會發現我們做生意,我們只要約了一幫人到線下,我們去吃一個飯,這叫一個社群;我們去喝 一盤茶,這叫一個社群;我們坐在一起討論一個事情,那這也是一種社群。人只要聚在一起就叫社群,但是現在人們在線下的交際會越來越少,很多的時間,我們在線上就直接進行溝通,所以從QQ開始,我們開始建了QQ群,我們在QQ群裡面討論生意討論學習,討論項目討論如何去賺錢,然後呢,我們就開始慢慢演變到了微信的社群。
  • 線上VR觀展 線下就近逛展
    昆明主會場12月12日,創意雲南2020雲上文化產業博覽會開幕。本次文博會由省委宣傳部主辦、雲南廣播電視臺承辦,以「新時代 新文創 新賦能」為主題,在線上和線下同時舉行,吸引了600多家企業參加。線上展會通過「雲展會+雲開幕+雲電商+雲數據」及VR展建設,為全省各州(市)搭建集展示、交易、交流、互動等功能於一體的平臺。線下展覽展銷創新形式,把活動從專業場館搬到群眾身邊的文化場所和商業中心,在昆明、玉溪、麗江、保山共設置10個會場,活動將持續至12月16日。本次文博會共推出超過35項活動。
  • 新零售商業模式的創新變革:實現線上線下的擁抱融合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網絡時代的到來使網際網路成為企業商業模式競爭的重要場所。電商似乎也對消費者、企業和經銷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電商促進了網絡市場的繁榮和發展,為我國商業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商業全渠道發展模式趨勢加強
    在「網際網路+」背景下,「千禧一代」、「Z世代」成為消費市場主流,消費習慣的變革促使商業地產企業主動擁抱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全渠道零售,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這一進度的發展。
  • 線上、線下與現代物流融合 "新零售"推動商業模式變革
    阿里巴巴集團執行長張勇說,「阿里巴巴創造盒馬,不是要在線下開店,而是希望通過線上驅動天貓的消費數據能力,線下布局盒馬與一系列零售品牌等開展更豐富的合作形式,來探索中國的新零售之路。」 按照設計構想,盒馬鮮生的目的是通過數據驅動,線上、線下與現代物流技術完全融合,從而為消費者創造出30分鐘極速送達的智能購物體驗。
  • 於浩:線上線下相結合過程中,商業模式轉變是首要面臨的問題
    來源:新浪財經理光軟體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理光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聯席總經理於浩「2020中國智能產業論壇」於2020年9月7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理光軟體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理光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聯席總經理於浩在「智能+」時代—新工業與新工作圓桌論壇上發表講話。於浩指出,遠程醫療、遠程教育都是需要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今天北京小學的「神獸」也開始回歸。商業模式的轉變可能是首要面臨的問題,傳統的技術或者服務的角度出發,還是需要考慮商業模式的變化,可能這是目前疫情帶來的一個很大問題。
  • 速珂電動車新商業模式:打通線上線下 建立新零售渠道
    做「好玩」的尖刀產品,讓消費者買單的產品思路產品永遠是商業模式啟動的先決因素,產品思路往往直接決定一款產品是否可以經得起市場的考驗,是否有機會獲得進入探討商業模式階段的密碼。從線下到線上,並不是條單行道但品牌偏好性的達成,並不能夠決定銷售的達成,在產品力之後更為重要的就是渠道。近年來日漸火爆的「電商」無疑是當前整個市場最為看重的熱點之地,但從目前市場關於渠道選擇的表現來看,從線下到線上並不是一條單行道。
  • 虛擬實境盈利模式都有哪些_線下體驗館商業模式分析
    那麼,這些公司有選擇如何盈利的商業模式嗎? 目前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市場還處於發展初期,對於建立在眾多虛擬實境產品平臺上的模式完全說清還很不精確,不過已經投身虛擬實境市場的公司不可能不考慮未來營收的問題,向何種方向投入研發經費以及如何設計產品都是和未來的商業模式息息相關的。
  • 線上+線下,軟硬體+服務,The ONE的另類商業模式
    此外,The ONE旗下還有智能鋼琴、智能音樂教室、熊貓鋼琴陪練以及線下直營店等業務。The ONE的商業模式頗有「生態」概念:不同於其他公司做單一產品業務,The ONE既有線上課程,也有線下音樂教學,既賣智能硬體,又做陪練服務。顯而易見,The ONE音樂教育的產品是以解決用戶在學習鋼琴過程中出現的痛點而設置。
  • 線上線下全域互通,Babycare新零售模式重構商業格局
    隨著新商業時代的來臨,「新零售」正在逐步重構商業格局。它不僅讓線上和線下零售從原來相對獨立、相互衝突逐漸轉化為互為促進、彼此融合,而且讓消費者的購物入口變得更加個性、及時、多元、精準與智慧。
  • 騰訊開酒店 社交商業模式走向線下
    長期以來,作為騰訊最重要的社交產品之一,QQ以往的商業模式主要在線上開展,但這種策略正在發生變化。騰訊社交網絡事業群增值產品部助理總經理朱仁昌對時代財經表示,在線下尋找與QQ超級會員契合的消費場景,是未來QQ會員增值商業模式的一個重要戰略,年輕人聚集的酒店、KTV、網吧等都是未來關注的重點。
  • 首屆省實體店線上線下商業模式創新峰會召開
    2016-03-31 來源: 大眾日報 □趙明 報導本報濟南訊 3月24日,首屆山東省實體店線上線下商業模式創新峰會召開會議由山東樂村淘主辦,圍繞省內農村實體店發展方向為主題,積極探索「實體商業+網際網路」的商業創新模式。樂村淘2015年9月成立,截至目前,已在全省開通近30個縣級管理中心,同時開通5000多家線下體驗店,第1期樂6集銷售額破400萬元,其雙向O2O的創新商業模式已經引起業內外廣泛關注。
  • 綿羊牧場線上線下聯動模式打造新一輪財富商機
    自營式社交電商是2019年後很多商家都需要做的模式,就如商家開個線下店一樣,自營式社交電商可以與實體店融合,連結社群打通三度空間。用戶即可通過線下引導到線上,也可以通過社群到線下消費體驗,而且通過用戶親密關係鏈分享可以活動更多的用戶。為什麼說很多商家都會做自營式社交電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