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綿延藁城的德善之風,推廣德善文化。藁城區新文明實踐中心特地開展了「文明實踐慶七一,德善種在心坎上」志願服務活動,號召全區各文明志願隊用建立「德善檔案」的辦法,學習身邊好榜樣,感悟道德正能量,定期記錄身邊的好人好事並將典型上報給中心。同時,運用大喇叭廣播、上宣傳欄、在重要節慶活動中進行表彰,頒發榮譽證書等形式,對「德善典型」進行宣傳,促進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度融合,全力提升藁城「德善文化」品牌影響力。
今天講述的故事的主人公叫作鮑飛,來自藁城區交通局河北藁通路橋工程志願隊,他本人在校期間所學專業為通訊技術,憑著對路橋工作的滿腔熱忱便毫不猶豫選擇了機械隊,自那天開始他便一門心思地向從事機械的老職工請教,並多次上機親自操作,使得他從一名跨專業新手成為了一名既有道橋專業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操作的機械駕駛者,他的每一個足跡,每一滴汗水都忠實記載了他對人生、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驕人的工作業績使得他先後獲得公司骨幹、班組組長、崗位技術能手、等多項榮譽。一、 刻苦鑽研 努力提高業務素質
作為一名重型機械操控技術手,他深知自己肩負的重擔和責任。無論是在最初的新手,還是到後來的班組骨幹都能高標準的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樂於投入時間去鑽研、思考。善於總結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斷積累工作經驗。二、踏實能幹、敢於擔當,工作中任勞任怨
鮑飛便對於自己同事兼徒弟,他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使得機械隊的新生力量不斷壯大。憑著這種踏實能幹的這種精神,僅僅用了半年的時間便掌握了攤鋪機、壓路機、銑刨機 、平地機的操作技術,成了一名操作機械多面手,只要有施工需要他都是隨叫隨到、任勞任怨,從無二話。
三、善於發現問題,並儘自己所能解決問題
機械隊施工不同於其他,一旦機子開啟就要不間斷施工,若機械出現故障,要是再等專業修車的技術人員過來,錯過了瀝青料的初凝時間,這批料就要作廢,鮑飛他看到了弊端,便對維修機械這一方面上了心,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個月下來他又多了另一門手藝,用他的話說就是「不會修車的司機不是一個好司機」。
四、「百善孝為先」 心中常抱仁心
2018年5月份,他偶然的一次請假,引起單位領導的注意,通過側反面打聽才知道他父親由於腰椎管狹窄常年癱瘓在床,而他又是獨生子,照顧父親的重擔便落在他一個人身上,得知詳情後領導上門慰問,從鄰居的口中才知道他是一個大孝子,無論工作再忙再累,每天給父親的按摩從未間斷過,無論回來多晚,都會去父親那屋轉上一圈,跟父親分享自己工作中的快樂和心得。是呀,百善孝為先, 心中常抱著仁心 ,便是幹好其他一切事情的前提。而他本人的性格很靦腆,不善言談,有時跟同事說話還可能臉紅,同事們偶爾也會開玩笑的說:「怎麼像個大姑娘似的」,或許正是因為這種不張揚的性格,才使得他能塌下心來鑽研工作。
道,源於教育;道,重在傳承;道,貴在堅持。無限芬芳落盡,唯有綠樹盈然。因為它紮根在道德的土壤裡,默默地奉獻著自己,也漸漸地壯大了自己,真心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成為道德傳播者、踐行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