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中的一些「迷思」

2020-10-14 照心心理


上一篇《心理諮詢,你需要嗎?》收到了一些朋友的反饋,關於心理諮詢的「神秘面紗」還有很多想要去揭開的部分,今天嘗試解答幾個平日裡較為多見的疑問或者「迷思」,希望可以讓心理諮詢更接地氣,讓更多的人了解,讓我們能夠通過心理諮詢或者心理學看見並滿足生命內在本質的需求。

1

"我來做諮詢就是要一個答案或者方法的,諮詢師可以給我嗎?"

「我似乎看到你很著急,想要儘快得到問題的解決方案,這種被問題困擾著的感受真的很糟糕,但是我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了解和收集你的基本信息,我們之間也需要一個彼此建立信任的過程,我想你也不會輕易相信從一個陌生人的口中得到的一個所謂的答案,另外我相信你是最了解自己的人,這個答案也許已經在你的心裡,只是暫時沒有被看到,我願意和你一起嘗試去探索看看」

2

「我是來找諮詢師療愈的,我可以獲得療愈嗎?」

「謝謝你對我的信任,我看到你希望自己可以修復一些曾經的創傷或者遺憾,對於你來說也許能夠走進諮詢室本身已經是一件很有勇氣的事情,畢竟把傷痛袒露給另一個人看,這並不容易

不過心理諮詢過程中會發生什麼,最終會有什麼樣的效果,是否會有療愈的發生,這些都是你我無法預知的,實際上也正是這些不確定性,賦予了心理諮詢更多的意義,它是真實的人與人之間的相遇,雖然我無法承諾你諮詢的效果,但是我可以保證在你每一次預約我的時候,我都會陪伴在這裡,與你一起在這趟探索生命內在本質的旅途中,穩步、堅定地向前邁進」

3

"我其實在思想上都知道這些道理啊,但我就是做不到啊,這樣做心理諮詢還有用嗎?"

有一句我們很熟悉的話「道理都知道,就是過不好這一生」

我想這是大多數人共同的困擾

在「知道」和「做到」之間究竟缺了些什麼呢?

「知道」通常是指在認知上、思想上明白這些道理,又或者一些理論、概念被我們學習、了解到了

但往往這些認知上的了解並不是真正的「知道」

只有真正的「知道」,我們才可能邁出行動的那一步——做到,從而帶來改變的可能

我想在認知上的「知道」與真正「知道」之間

還有一步就是——「體驗」

很多道理,如果沒有被我們自己親身經歷,變成我們自身的經驗,那麼它們依然是書本上,或者別人的道理

而心理諮詢,所做的也許就是讓這些認知,不僅僅只是認知,

更多是創造一個安全、穩定、信任的心理空間

在這個空間裡頭

我們可能獲得「矯正性的情感體驗」

當重複的傷痛或者問題獲得了與以往不同的體驗時

那些道理、認知、思想

才真正的內化到了你的心裡

這時候

真正的「知道」發生了

4

心理諮詢會產生「依賴」嗎?

諮詢的目標不是尋找一個權威者或者依賴者

心理諮詢的目標是「助人自助」

心理諮詢師並不比來訪者更高明,很多人對心理諮詢充滿了好奇和疑惑,賦予心理諮詢過多的神秘感,但事實上,心理諮詢師與普通人一樣,具有所有正常人的情緒,也有自己的議題與困擾

心理諮詢是幫助來訪者探索和了解自己的「諮詢工具」,願意陪伴著暫時處於困境的來訪者一起去面對「未知的自己」,並幫助來訪者建立生活中的「支持系統」

所以,一個效果良好的諮詢經歷,並不會讓來訪者覺得沒有了諮詢師不行,或者過度依賴諮詢師

我記得我的一位老師曾經說過,評估一個好的諮詢,可能是當來訪者結束諮詢關係,獲得成長時,他會覺得這是來源於自身的力量,來源於他自己的變化,而不是全部由於諮詢師的功勞

5

「我覺得心理諮詢沒有效果怎麼辦?」

心理諮詢剛開始的頭幾次,大多數都是在收集信息、評估和建立關係的過程。

這個過程往往來訪者說的更多,而諮詢師說話較少

不免讓人覺得沒有效果或者效率太低

如果你出現了失望、不滿、焦慮的情緒

請一定要和諮詢師表達這些真實的感受

也許這些情緒恰恰是能夠使得你和諮詢師一起深入工作的契機


同時,心理諮詢也有一個起伏反覆的階段,一開始可能你會體驗到諮詢師的理解、共情

我們形容為諮詢的「蜜月期」

但是,當諮詢的深度進行到一定程度時

你可能會出現對諮詢師或者諮詢關係的不滿與憤怒等很不一樣的情緒體驗

這時候也需要你嘗試主動表達出來而不是用實際行動

因為有時候諮詢關係的探討和澄清是比諮詢技術對你而言更重要的部分

我知道這對你而言,可能很難

只是有時,能夠被表達出來的憤怒或者委屈,就是一個被看到的體驗


6

我可不可以自我分析或者自我幫助?

當然可以

生活裡有很多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走出困境的方式

從宗教、哲學、禪修、閱讀、學習到旅行、電影、朋友、家人等等各式各樣的渠道

都能夠幫助我們認識自己、提升自己

但自我分析和接受心理諮詢的體驗非常不同

自我分析更多在理性層面,在認知的維度

它可能具有自身的局限性或者主觀性

你也可以幸運的獲得一些對你而言的「貴人」或是「療愈性的關係」,也許親密關係,也許師徒關係,在關係中收穫成長

但如果當以上的方式都不能幫助到你的時候

心理諮詢提供的是一份特殊的「人際關係」和「心理空間」

你可以在這個關係中進行一個「矯正性的情感體驗」

你可以在這個保密、信任的空間裡頭

嘗試進行一場安全、健康的冒險

所以

心理諮詢也是幫助自己的方式之一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照心心理(ID:zhaoxinpsy)

探索生命內在本質的通道

真實而自由 | 緩慢而堅定

預約心理諮詢

可點公眾號菜單:「預約諮詢」


合作或轉載請私信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如何打破那些關於心理諮詢的迷思? | 知我心理服務號文章精選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聽到了很多對專業服務的訴求和困惑,於是有了「知我心理諮詢」預約平臺的搭建和「知我心理服務」號的誕生。我們想藉此給廣大接觸心理諮詢的用戶,比如來訪者,諮詢師,想要學習成長為諮詢師的用戶們一個資源分享和討論的平臺。
  • 給初次約心理諮詢的朋友們的一些建議
    即便是短程的心理諮詢也要20-30次。短程心理諮詢只能對一個具體的症狀緩解或消除。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心理諮詢是一個系統的心理重建的過程,短程心理諮詢相當於優先處理一些十萬火急的事。但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即便是局部性的解決一些症狀,也是需要時日。
  • 心理諮詢中倫理的重要性
    文章1615字,閱讀約需4.5分鐘先澄清一個概念,在心理工作中,如果在醫院執業的,稱為「心理治療師」,在社會機構執業的,稱為「心理諮詢師」,其實都是一回事。以下都稱為「諮詢師」。在心理諮詢中,有兩點屬於保密例外,即:來訪者有自殺想法和計劃,以及來訪者有危害社會的想法和計劃,都必須告知其親人。其餘的信息,都在保密範圍內。求助者的個人信息不得洩露。
  • 信件諮詢在心理輔導中的運用
    一、學生採用信件諮詢的原因  到心理諮詢室去諮詢,學生可以和輔導教師面對面交談,直接向輔導教師傾訴自己的困惑、苦惱,通過與輔導教師的交談與互動,獲得幫助,解決問題。因此,多數學生喜歡選擇直接到諮詢室面談的諮詢方式。但是,一些學生不願意到諮詢室面談,他們更願意選擇信件諮詢的方式,理由如下。
  • 教養的迷思及其他
    @海德沙龍: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他們的心理髮育、人格塑造、行為模式的養成能夠起多大作用?起何種作用?以何種方式起作用?這些發展心理學的中心問題長期紛爭不休,難有共識,《教養的迷思》作者Judith Harris在最近的訪談中介紹了她的觀點,以及她的學術經歷。
  • 父母必讀之《教養的迷思》
    好書推薦:《教養的迷思:父母的教養方式能否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是喬治·米勒獎(美國心理學會頒予的傑出心理學作家獎)獲獎者朱迪斯·哈裡斯的代表作,史蒂芬·平克、查理·芒格、梁文道等皆推薦過這位與眾不同的心理學作家。
  • 生活中哪些人需要性心理諮詢?
    在生活中需要性心理諮詢的人是很多的,也是形形色色的,大致可以分為這樣幾類其中較嚴重者非諮詢能解決問題,需附以其他治療方法。第二類為婚姻生活中性行為或性態度發生障礙的人。如性冷淡、性亢進、性恐懼、性罪惡感等。第三類為兒童(兒童食品)和青少年(少年食品)中發生性困惑的人。
  • 生活中哪些人需要性心理諮詢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得知自己心理有可能出現問題的時候回去諮詢心理諮詢師,可如果是關於「性」方面的問題還有很多人可能放不開,不願意去做諮詢和治療,生活中哪些人需要性心理諮詢你知道嗎?兒童,青少年,青年人等等各個年齡段的人其實都有!
  • 對家庭教育中-心理諮詢的憂慮
    (此時救助效果已經很難達到最好,或者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財力),還有一些家長帶孩子過來找我聊聊天,說孩子問題讓其非常焦慮,但一旦了解到情況需要有一個時間段的諮詢並花費費用的時候 ,他們就不打算真正地進行付費進行專業的心理治療了;
  • 個案概念化在心理諮詢中的作用
    在國外,個案概念化(case conceptualization)通常作為一個專題納入諮詢心理學專業研究生的課程體系,使諮詢員必須掌握的一項專業技能。在我國,無論學歷教育還是繼續教育,對個案概念化問題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將從什麼是個案概念化、個案概念化在心理諮詢中的作用、對個案概念化的步驟以及報告形式四個方面作一介紹。
  • 學校中的心靈驛站——心理諮詢室
    成長中的學生正處於情感發展的敏感期,受繁重的課業、升學的壓力、身心發育、人際關係、家庭環境、網絡環境等影響,很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而嚴重的心理問題不僅阻礙學生的身心健康及人際交往,也會對社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 這五個飲食迷思,你「中招」了嗎?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新媒體專電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近日發表文章稱,有關飲食的迷思越來越多。一些「接地氣」的說法,將一些流行的迷思包裝成了絕對的真理。文章認為,以下5個迷思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卻在網際網路上廣泛流傳:1.所有碳水化合物都令人發胖,因為它們會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假的。只有當我們攝入的碳水化合物超出了我們可以存儲的量,並且攝入的卡路裡超過消耗的卡路裡時,才會發生上述情況。
  • 個案概念化在心理諮詢中的意義
    於是出現私自改報志願的行為,但這樣違抗優勢他十分內疚,內心深處一直有強烈的心理衝突。其實,他不斷思索一些問題是想向父親證明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且都是自己想出的答案,表明自己是比別人聰明的。因為父親已經去世無法看到,所以來訪者的問題一直存在著。另一方面,只有通過這樣的證明,才能使來訪者的自我概念統一起來,建立自我認同感。正是因為它需要用學習成績證明自己,所以在學習效率降低時才會如此焦慮。
  • 天才教育的十大迷思
    美國天才教育的專家稱,數十年來,有關天才教育的迷思嚴重妨礙了國家為高學力兒童提供合格的教育。這些迷思影響了天才教育的各個層面,又反過來導致了人們對天才學生課堂需求的誤解以及對天才學生能為國家帶來何種貢獻的不當認識。固執的看法與隨之而來對天才教育迷思的態度回應,導致了學校對高學力學生既不關注也未提供有挑戰性課程的整體局面。因此,天才教育項目資金匱乏,學業成就差距持續擴大。
  • 淺談鬼谷子中的心理諮詢技術
    心理諮詢原本是臨床心理學的內容之一,後來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分離出來。心理諮詢過程中大部分以談話為主,從初診接待,前期資料收集整理,攝入性會談,最終諮詢關係結束,良好的話術不但能提高來訪者的諮詢效果,更能提高諮詢效率,使來訪者更快認識到問題並積極解決。
  • 淺談保密原則在心理諮詢中的重要性
    二是心理諮詢過程中與求助者接觸過程。三是心理諮詢師專業服務工作的有關信息包括個案記錄、測驗資料、信件、錄音、錄像和其他資料,均屬於專業信息,應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進行保存。四是在心理諮詢中因帶教學生等工作需要,進行錄音、錄像等,必須徵得求助者的同意。五是在教學、科研、學術交流等職業活動中,對求助者個人身份資料信息進行保密處理,需使用案例時應徵得求助者的同意。
  • 什麼是心理動力學心理諮詢?
    從分類來說,第一類是大家很明確的心理問題,比如有長期抑鬱、焦慮的情緒問題,或者情緒高低起伏的問題;第二類是日常生活中剛剛經歷了一些重大的事件,比如離婚、喪親等等;此外,還有的人是因為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工作、學習、人際關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或者因自己的親人有心理問題而來。這些問題大都屬於心理動力學心理諮詢的工作範疇。
  • 「心理諮詢在抑鬱症治療中的作用系列二」心理諮詢有副作用嗎?
    很多人是擔心精神類藥物對身體有副作用,轉而尋求心理諮詢,原來心理諮詢也不是包治百病的。在大家的理解裡,心理諮詢或治療不是打針、吃藥、做理療,只是雙方的心理溝通交流,最多只能說有用或者沒用,竟然還會有「副作用」?
  • 什麼是心理諮詢?
    ,來做心理諮詢的來訪者也越來越多,那到底什麼是心理諮詢呢?心理諮詢就是聊聊天嗎?首先說,心理諮詢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聊天。它是一種專業的助人活動,旨在幫助生活中遇到困擾等問題並希望解決問題的來訪者提供的心理服務。
  • 心理諮詢室建設、心理設備選購中存在的誤區「時代心理」
    黨的19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各地的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也是如火如荼,爭相建設,但是我們時代心理在心理諮詢室建設、心理諮詢中心建設、心理輔導室建設中,發現普遍存在著一些誤區,今天就先篩選幾個比較普遍存在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