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心理諮詢,你需要嗎?》收到了一些朋友的反饋,關於心理諮詢的「神秘面紗」還有很多想要去揭開的部分,今天嘗試解答幾個平日裡較為多見的疑問或者「迷思」,希望可以讓心理諮詢更接地氣,讓更多的人了解,讓我們能夠通過心理諮詢或者心理學看見並滿足生命內在本質的需求。
1
「我似乎看到你很著急,想要儘快得到問題的解決方案,這種被問題困擾著的感受真的很糟糕,但是我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了解和收集你的基本信息,我們之間也需要一個彼此建立信任的過程,我想你也不會輕易相信從一個陌生人的口中得到的一個所謂的答案,另外我相信你是最了解自己的人,這個答案也許已經在你的心裡,只是暫時沒有被看到,我願意和你一起嘗試去探索看看」
2
「謝謝你對我的信任,我看到你希望自己可以修復一些曾經的創傷或者遺憾,對於你來說也許能夠走進諮詢室本身已經是一件很有勇氣的事情,畢竟把傷痛袒露給另一個人看,這並不容易
不過心理諮詢過程中會發生什麼,最終會有什麼樣的效果,是否會有療愈的發生,這些都是你我無法預知的,實際上也正是這些不確定性,賦予了心理諮詢更多的意義,它是真實的人與人之間的相遇,雖然我無法承諾你諮詢的效果,但是我可以保證在你每一次預約我的時候,我都會陪伴在這裡,與你一起在這趟探索生命內在本質的旅途中,穩步、堅定地向前邁進」
3
有一句我們很熟悉的話「道理都知道,就是過不好這一生」
我想這是大多數人共同的困擾
在「知道」和「做到」之間究竟缺了些什麼呢?
「知道」通常是指在認知上、思想上明白這些道理,又或者一些理論、概念被我們學習、了解到了
但往往這些認知上的了解並不是真正的「知道」
只有真正的「知道」,我們才可能邁出行動的那一步——做到,從而帶來改變的可能
我想在認知上的「知道」與真正「知道」之間
還有一步就是——「體驗」
很多道理,如果沒有被我們自己親身經歷,變成我們自身的經驗,那麼它們依然是書本上,或者別人的道理
而心理諮詢,所做的也許就是讓這些認知,不僅僅只是認知,
更多是創造一個安全、穩定、信任的心理空間
在這個空間裡頭
我們可能獲得「矯正性的情感體驗」
當重複的傷痛或者問題獲得了與以往不同的體驗時
那些道理、認知、思想
才真正的內化到了你的心裡
這時候
真正的「知道」發生了
4
諮詢的目標不是尋找一個權威者或者依賴者
心理諮詢的目標是「助人自助」
心理諮詢師並不比來訪者更高明,很多人對心理諮詢充滿了好奇和疑惑,賦予心理諮詢過多的神秘感,但事實上,心理諮詢師與普通人一樣,具有所有正常人的情緒,也有自己的議題與困擾
心理諮詢是幫助來訪者探索和了解自己的「諮詢工具」,願意陪伴著暫時處於困境的來訪者一起去面對「未知的自己」,並幫助來訪者建立生活中的「支持系統」
所以,一個效果良好的諮詢經歷,並不會讓來訪者覺得沒有了諮詢師不行,或者過度依賴諮詢師
我記得我的一位老師曾經說過,評估一個好的諮詢,可能是當來訪者結束諮詢關係,獲得成長時,他會覺得這是來源於自身的力量,來源於他自己的變化,而不是全部由於諮詢師的功勞
5
心理諮詢剛開始的頭幾次,大多數都是在收集信息、評估和建立關係的過程。
這個過程往往來訪者說的更多,而諮詢師說話較少
不免讓人覺得沒有效果或者效率太低
如果你出現了失望、不滿、焦慮的情緒
請一定要和諮詢師表達這些真實的感受
也許這些情緒恰恰是能夠使得你和諮詢師一起深入工作的契機
同時,心理諮詢也有一個起伏反覆的階段,一開始可能你會體驗到諮詢師的理解、共情
我們形容為諮詢的「蜜月期」
但是,當諮詢的深度進行到一定程度時
你可能會出現對諮詢師或者諮詢關係的不滿與憤怒等很不一樣的情緒體驗
這時候也需要你嘗試主動表達出來而不是用實際行動
因為有時候諮詢關係的探討和澄清是比諮詢技術對你而言更重要的部分
我知道這對你而言,可能很難
只是有時,能夠被表達出來的憤怒或者委屈,就是一個被看到的體驗
6
當然可以
生活裡有很多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走出困境的方式
從宗教、哲學、禪修、閱讀、學習到旅行、電影、朋友、家人等等各式各樣的渠道
都能夠幫助我們認識自己、提升自己
但自我分析和接受心理諮詢的體驗非常不同
自我分析更多在理性層面,在認知的維度
它可能具有自身的局限性或者主觀性
你也可以幸運的獲得一些對你而言的「貴人」或是「療愈性的關係」,也許親密關係,也許師徒關係,在關係中收穫成長
但如果當以上的方式都不能幫助到你的時候
心理諮詢提供的是一份特殊的「人際關係」和「心理空間」
你可以在這個關係中進行一個「矯正性的情感體驗」
你可以在這個保密、信任的空間裡頭
嘗試進行一場安全、健康的冒險
所以
心理諮詢也是幫助自己的方式之一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照心心理(ID:zhaoxinpsy)
探索生命內在本質的通道
真實而自由 | 緩慢而堅定
預約心理諮詢
可點公眾號菜單:「預約諮詢」
合作或轉載請私信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