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小康生活 他返鄉當職業農民給土地開「託管班」

2020-12-20 半島晨報

趕在天氣晴好的那幾天,李猛全組織合作社裡的人集中收割冬小麥。100畝地,4個人駕駛4臺農機,一下午就幹完了,而在10年前,同樣的100畝地,100個人需要收一天,「太陽地裡,一天下來,人都能曬煳了。」自從3年前,辭掉了城裡一份「看起來還不錯的」工作回鄉種地,李猛全對老家的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也真切感受到智慧農業給農村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昨天 三代農民,代代不一樣

當年,李猛全的爺爺奶奶從山東家「闖關東」到大連。那時,物資匱乏,爺爺和奶奶為了有口飯吃,下鄉到普蘭店大劉家村安家落戶。在那個年代,從城裡到農村,是為了在一畝三分地裡討生活。

小學三年級以後,李猛全就開始幫父母幹農活了。全家人整天圍著幾畝玉米地轉,春種秋收。在他印象裡,最累的活兒是拔玉米苗:春天,一個坑裡下兩三粒種子,長出參差不齊的玉米苗,要拔掉弱小的,留下健壯的苗。這種活兒累人,卻不出數,「感覺父母成天在地裡忙活,大汗珠子摔八瓣。」李猛全說,一年到頭卻賺不了幾個錢,這片玉米地僅夠一家人吃飽飯。後來,家裡養過貨車,扣過大棚,經濟條件有所改善,但除去交學費,也剩不下多少。父母沒事就給猛全灌輸思想:將來一定要到城裡去。

17歲,李猛全真的到了城裡,在大連讀了中專,畢業後留在大連。工作、買房、結婚、生子,生活按照預想的路線前行,但他卻迷惘了:每天上班下班,回家帶娃,周而復始,未來一眼望得到頭。彼時的農村,家裡添置了拖拉機,除草、播種等繁重農活都有了好幫手,不再需要彎腰躬背在地裡一忙一天。農民也不再單純指著土地的收入生活了,有些人出去打工賺錢,把地託管給別人來耕種。李猛全突然冒出個想法,可不可以回農村把機械化農業做成產業,開個土地的「拖管班」?他被自己的想法嚇壞了,同樣嚇壞了的還有父母,好不容易在城裡安家落戶,為什麼又要回農村?又要當農民?村裡人會怎麼想?一連串的疑問沒有改變李猛全的決心,他看好了農業農村的發展前景,決定重新規劃一下自己的人生曲線。就這樣,在30歲那年,他回到了生養自己的普蘭店大劉家,當起了「職業農民」。

今天 職業農民幹出了名堂,智慧化農業滲透進農家日常

在村裡的大力支持下,大劉家村的農業合作社「開張」了,取名為順勢合作社,意為順勢而為,李猛全任合作社的法人代表——人稱「社長」。

回農村之前,村裡只有少數農戶家裡有拖拉機,很多人還是靠人工來侍弄農作物,效率極低。合作社於是增加了數輛拖拉機,並配齊了拖掛的農機具,涵蓋整地、播種、除草、打藥、施肥、收割全產業鏈,耕地交給合作社託管,農戶可以當「甩手掌柜」了。以前秋收掰苞米是「大活兒」,一掰就是一天,現在合作社只要出拖拉機的司機,「突突突」開進玉米地,沒多一會兒就能完成。

合作社現在機械化服務的土地已有3000餘畝。土地集中連片進行規模化耕種,顛覆了農民獨家獨戶打理耕地的傳統認知,無人機撒藥作業也從最初的被「強勢圍觀」到現在已見怪不怪,智慧化農業點點滴滴滲透進農耕日常,農民解放出雙手,還可以走出家門再找份工作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在村書記和第一書記的大力支持下,李猛全組織合作社專注做有特色的農副產品,拿出試驗田種植無公害小麥。今年風調雨順,麥田裡的小麥和雜草都長勢喜人,但出於純綠色無汙染的考慮,不使用除草劑等農藥,所以,作物與雜草共生的場面在順勢合作社的田地裡很常見。收割完成的冬小麥,合作社會根據市場訂單現磨現賣,不囤貨,磨麵的方式也是純手工零添加的,加工出來的麵粉正是人們最喜歡的「笨」麵粉,口感秒回「小時候」。去年,合作社給麵粉註冊商標為「順勢小二」,其麵粉參加各種展會時,第一書記石軼鵬每每必到場,並且親自上陣推介「吆喝」,市場反響相當不錯。

李猛全說,玉米、大豆、小麥是農民世代種植的作物,現代農民就要讓這些農產品打上自己的烙印,提高附加值和市場辨識度。不僅如此,合作社還把玉米秸稈打碎成牛羊的飼料加工裝袋賣錢,進行再利用,儘可能把農作物的經濟價值發揮到極致。2018年,李猛全在大連市首屆返鄉下鄉「十傑百優」創業創新人物評選中,被評為優秀人物。

明天 想開辦「開心農場」吸引城裡人當「農民」

在回鄉當農民的過程中,李猛全從未間斷學習,向老一輩農業種植高手學、上網學習、走訪其他農業合作社「取經」、參加農村職業經理人學習和培訓……「越學習越覺得農村的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李猛全現在想法很多,等到時機成熟,農村環境更好一些,他想開辦「開心農場」,吸引城市裡的人到農場認籌土地。認籌方平時沒有時間,土地就交給合作社全權打理,周末的時候,則可以帶家人來享受當農民的樂趣。蔬菜水果成熟季,合作社還可以每周往市內送菜。「吃著『自家地裡』種植的果菜,那種感覺應該很好。」李猛全說,回鄉當農民之後,不僅自己的收入提高了,還帶動了村裡的農民的積極性。眼看著生活條件日益改善,父母也不再日夜勞作,而是沒事錄錄短視頻享享清福了,自己則有時間規劃一下更美好的明天。

小麥收割那天,大劉家村第一書記石軼鵬錄製了短視頻發到朋友圈,背景音樂是「風吹麥浪」,空鏡頭是一片片金色的麥浪,片子的主角是村頭村尾的鄉親,他們站在田間地頭告訴大家:大劉家的麥子熟了。濃重的鄉音裡有現代農民的自豪和底氣,還有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齊媛媛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