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要求大中型銀行勿再自行撤併縣域機構網點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銀監會要求大中型銀行勿再自行撤併縣域機構網點


2008年06月05日 18: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北京六月五日電(記者 於晶波)中國銀監會合作金融機構監管部主任臧景範五日表示,大中型銀行既要遵循商業化經營原則,又要積極履行好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特別是在今年中國農業和糧食生產形勢十分嚴峻之時,強調銀行業的社會責任尤為重要。

  由於多方面原因,大中型銀行在過去撤併了一些在縣域的機構網點。臧景範今日表態稱,在機構網點上,大中型商業銀行現有縣域機構網點要保持穩定,原則上不再自行撤併。

  在資金投放上,中國銀行監管當局要求,縣域內的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除上繳存款準備金、留足備付金等資金外,應將所有資金用於當地,支持農業和糧食生產發展。其他各商業銀行在縣域內的新增存款,原則上亦要大部分用於當地。

  年初中國南方雪災對農業生產影響甚巨,加劇了糧食及主要農副產品的供需矛盾,加之近期中國北方部分地區又發生了近年來少見的持續春旱,使得今年中國農業和糧食生產形勢較往年更為嚴峻。

  銀監會特別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既要嚴格執行從緊貨幣政策,又要確保對農業和糧食生產的信貸投放,對農業貸款的總體規模控制實行特別安排。(完)

編輯:張明】

相關焦點

  • 定向降準開啟寬鬆想像空間 縣域農商行等首沾雨露
    在國務院考慮以定向降準方式來提升「三農」服務的同時,對於定向降準的機構也特別強調了「符合要求的」機構,意味著並不是所有的縣域農商行和合作銀行都會被納入到定向降準的範圍。  那麼怎樣的縣域農商行和合作銀行符合定向降準的要求呢?此前,潘功勝也曾表示,央行在執行差別準備金率動態調整的過程中,將銀行支持小企業和「三農」的情況作為重要依據。
  • 村鎮銀行照亮農村金融市場
    銀行網點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是當前我國農村金融現狀的真實寫照。2006年底,中國銀監會調整和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首批選擇在四川、內蒙古等6省(區)進行村鎮銀行等三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掀開了中國農村金融史上的新一頁。
  • 數字時代,銀行網點如何轉型?——讀《數字時代銀行網點轉型》
    然而,從1994年至2008年,美國的銀行網點反而增加了15%。儘管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國銀行網點停止了擴充勢頭,但一直到2018年,削減的網點也只有15%。美國的銀行在撤併網點時,考慮的主要是重疊,這證明客戶對銀行的實體網點仍然存在需求。 中國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曾在1998年至2010年開展了大規模的網點撤併。
  • 「空心村」搬遷撤併 對農金機構意味著什麼
    「空心村」搬遷撤併,對農村金融機構意味著什麼?首先,「空心村」搬遷撤併,有利於農村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增加信貸投放,更好地支持農民致富和農村經濟發展。「空心村」搬遷撤併,一方面,會讓原先碎片化農地變得更適合規模化經營。
  • 銀監會:將對不符合銀行股權管理新規的股東開展清理規範工作
    現場檢查局局長王朝弟回顧了對廣發銀行惠州分行違規擔保案、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法貸款案、郵儲銀行武威文昌路支行違規票據案、民生銀行航天橋支行虛假理財案等,王朝弟表示這一年的查處力度是銀監會成立以來最大的,在整個查處工作中,銀監會不僅對案發機構進行了嚴格處罰,而且對選擇交易對手不審慎的機構也進行了穿透檢查和處罰,大案要案的查處對銀行業的警示作用也是最強烈的,體現了銀監會堅持「監管姓監」。
  • 銀監會:在華外資法人銀行
    新華社北京3月17日電(記者 李延霞)中國銀監會17日發布通知,明確允許在華外資法人銀行依法投資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銀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2006年之前,在華外資銀行主要以分行形式經營,不具有投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主體資格。
  • ...中國銀監會外資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_2014年第33號國務院...
    吸收合併的,吸收合併方應當按照變更的條件和材料要求向銀監會提交合併籌備和合併開業的申請;被吸收方自行終止的,應當按照終止的條件和材料要求向銀監會提交申請;被吸收方變更為分支機構的,應當按照設立的條件和材料要求向銀監會提交申請。
  • 中國銀監會再批三家臺灣銀行進入大陸
    中新社北京10月13日電(記者 賈靖峰)記者13日從中國銀監會獲悉,繼9月份首批4家臺資銀行獲準在大陸設分行後,10月銀監會又批准三家臺灣銀行進入大陸。中國銀監會今日表示,希望近期兩岸銀行業的良好互動局面能繼續保持。業界人士認為,兩岸銀行互設分支,近期仍可以期待新進展。
  • 三巨頭組建郵政儲蓄銀行 成金融機構資金供應商
    這家有可能成為中國第五大銀行的新公司將定位為全國性的股份制準商業銀行。它將通過辦理集中批發性信貸業務,從而成為政策性銀行和中小金融機構的資金供應商。    市場化邊緣  長期以來郵政儲蓄始終徘徊在郵政和銀行之間。  一方面,郵政儲蓄以往隸屬於國家郵政局。
  • 銀行普惠金融:達則兼濟天下(聯訊證券李奇霖、常娜)
    在我國主要是四類正規金融機構在對接「三農」金融服務:  第一是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和農村合作銀行。這些機構「姓農姓土」,在鄉鎮擁有眾多的分支機構、信用代辦網點和農民客戶經理,熟悉農村經濟特點,了解轄內人文經濟等「軟信息」,是服務「三農」的主力軍。
  • 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歡迎臺銀行到大陸設機構
    三月十四日下午,銀監會及有關負責人、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在大會新聞中心就銀行業支持「三農」和小企業發展工作情況,接受中外記者集體採訪。中新社發 王東明 攝   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十四日向臺灣地區銀行發出邀請:希望能夠早日到祖國大陸設立機構,開展業務,共享一個國家在改革開放過程當中的繁榮。  隨著兩岸經貿交流的日益頻繁,臺灣地區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祖國大陸投資、建廠、經營,這些企業無疑需要更好的金融服務。
  • 銀監會對被企業挪用信貸資金的8家銀行進行處罰
    新華社北京6月18日電(記者劉詩平、白潔純)中國銀監會18日宣布,銀監會決定對被企業挪用信貸資金的8家銀行分支機構進行行政處罰,對涉及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挪用短期貸款進入房地產市場、證券市場和其他方面的交通銀行北京分行和北京銀行等2家機構將給予罰款和其他行政處罰,給予涉及中國海運(集團)公司挪用貸款資金申購新股的招商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
  • 光大銀行普惠金融部成立,10月末涉農貸款餘額超3000億
    12月12日,第一財經記者從光大銀行內部獲悉,近日,中國光大銀行下發《關於成立中國光大銀行普惠金融部的通知》,宣布普惠金融部正式成立。2015年,國務院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2017年5月,銀監會等十一部委聯合下發《關於印發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大型商業銀行2017年內要完成普惠金融事業部設立。
  • 銀行營業網點快速關停消失,銀行基層員工會大量下崗嗎?
    曾經大家已經習慣去銀行網點辦理業務,特別是那些老年人更是大已經習慣於去銀行網點辦理存款和購買理財,曾經有一個笑話說:銀行的網點比公廁還多。可見,銀行網點確實數量眾多。可2020年上半年全國共有1318家分支機構關停,讓很多人驚呼:銀行幾百萬員工怎麼辦?
  • 2020年142家在川銀行網點終止營業
    從四川來看,當年公布批覆中,涉及四川銀行網點的為139張,142家銀行網點選擇終止營業。而在部分傳統銀行網點「退場」的同時,智慧網點轉型也在全面提速,進入消費者的生活。從傳統銀行轉向智慧銀行,已成為銀行面臨的新賽道。銀行網點持續「收縮」2020年以來,銀行網點「收縮」仍在持續。
  • 在我國大陸,哪個銀行的網點最多?郵政儲蓄銀行排第幾位?
    第1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營業網點3.9萬多個,ATM4萬多臺。第2位:中國農業銀行,境內分支機構共計23,547個。第3位:中國工商銀行,擁有17,245個機構。第4位:中國建設銀行,設有分支機構14,121 家。第5位:中國銀行,境內外機構共有11,277家。
  • 吉林建立三家村鎮銀行 村民可隨時申請千元貸款
    幾乎與此同時,從銀監會也再次傳來一則好消息:允許股份制商業銀行在縣或縣級市設立分支機構。  根據銀監會下發的《關於允許股份制商業銀行在縣域設立分支機構有關事項的通知》,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商業可持續的原則下,可以在縣域設立分支機構。這打破了傳統的按行政區劃設置分支機構的模式,體現了監管政策原則引領和靈活創新的有機結合。
  • 中國式社區銀行面臨監管新約束
    此前部分銀行設立的「自助銀行+人」的諮詢型網點應規範界定為社區支行,自助銀行應界定為無人值守的銀行網點。政策緊箍咒:民生銀行的野心何去何從在銀監會發文之前,社區銀行並非一家獨有,但民生銀行可能是其中最有野心的一個——該行董事長董文標曾經表示,未來三年要在全國開出一萬家金融便利店。
  • 渠道是王道:大銀行的普惠金融新探索
    在大中型商業銀行中,農業銀行、郵儲銀行橫跨城鄉布局,依託「三農」事業部改革,成為我國較早探索普惠金融領域的大型銀行。外界關心的是,這些大型銀行普惠金融探索走到了哪裡?服務普惠金融的商業可持續性價值又體現在何處?帶著這些問題,上證報記者近日深入遼寧、陝西、河南三省九地縣域農村展開調研。渠道下沉服務渠道已成為城鄉金融服務差距巨大的重要原因。
  • 臺資銀行在內地網點將擴至50家
    北京商報訊(記者 閆瑾)第四次兩岸銀行業監管磋商會議日前舉行,內地方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與臺灣方面金融業監督管理機構將分別提出各自關注的重大金融監管議題並進行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