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廖」,都是全球600多萬廖氏宗親之一。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廖氏宗族」 再點擊「關注」,即可免費訂閱。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廖氏文化,傳播廖氏正能量。
廖姓:一個顯赫的大家族,有帝王之姓,在華夏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輝煌卓越的成績。說起咱們老廖家,那也是人口眾多,據統計,是全國的第58大姓,人口600多萬。從明朝至今600多年中,廖姓人口由23萬激增到600萬,增長了26倍之多,廖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廖姓人口以廣東、湖南、福建、江西、廣西、湖北、河南、河北、四川、重慶、臺灣、浙江、雲南、海南、安徽、江蘇等地區居多,另外廖姓也是董姓的來源。
當代廖姓的人口近490萬,排在全國第五十八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7%。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廖姓人口由23萬激增到490萬,增長了18倍之多,廖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廖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V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廣東、江西、湖南、四川四省,大約佔廖姓總人口的56%。其次在廣西、臺灣、福建、河南,這四省的廖姓又佔了25%。
廣東居住了廖姓總人口的16%,為廖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粵桂湘、四川、閩臺三個廖姓聚居中心。
![]()
![]()
![]()
![]()
![]()
![]()
![]()
![]()
惠東縣廖氏 縣城平山鎮草街廖姓是紫金縣敬梓開基祖月輝的後裔,大嶺鎮塘角沐坑村廖姓多是從博羅或新豐江水庫移民遷入的。安墩鎮石鼓坑廖姓是紫金縣龍窩鎮桂山政公房的後裔。增光鎮園潭管理區的澗頭村廖姓系興寧始祖德源傳下思恭房後裔。白花鎮上下苗眉埔村廖姓是福建永杭始祖花公傳下仲達的裔孫。稔山圩鎮以及該鎮船凹村、松坑鎮石溪村等地也有當地廖姓和部分廖姓移民居住。
五華縣廖氏 五華縣廖姓,主要居住大都鎮的泮田、棟梁坑、黃蜂寨、壙背、聖靠嶺、古樓壙、小徑、橋江鎮的唐純、綠水(九安寨、廖屋角)、橋江(泮田)、溜沙(竹園背),棉洋鎮蕉坑,梅林鎮的米埠、白泥坑、上礤、華光、琴口(聖官寨),長布鎮的北洋、棟嶺、棟新、源潭,雙華鎮的大嶺下、田心、禾沙徑、利壙徑、冰壙,郭田鎮的蕉洲,油田鎮的再興,中興鎮的龍洞,潭下鎮的新田,轉水鎮的廖屋角,安流鎮的三江,華城鎮的五口壙(塔崗)等管理區或自然村中。全縣廖姓有36800多人。五華縣廖氏大多是興寧始祖德源公的後裔。德源是梅州始祖仲遠之曾孫。德源生敬齋。敬齋生9子即「九思」。華城五口壙廖姓是思聰的後裔,潭下新田廖姓也是思聰的後裔。郭田鎮蕉洲廖姓則源自思明長子志誠。轉水鎮廖屋角廖姓是思敬後裔。棉洋鎮蕉坑村廖姓於清道光年間,從郭田鎮蕉州遷入。中興鎮龍洞廖姓系由大都遷居棟嶺下觀峰(10世)裔孫世科(12世)之後裔。安流鎮秋前湖亦有廖姓人居住。大都鎮廖姓主要集中在大都、勝利、聯和、豐田、雙徑5個管理區。開基祖系叔安的95代孫、江西虔化崇德世系的15代孫、廣東興寧德源之孫思明。
南雄市廖氏 南雄市位於廣東省北部的大庾嶺南麓,史稱居五嶺之首,江廣之衝,枕楚跨粵,為南北咽喉。自唐宋至清代,大批珠璣巷先民南遷珠江三角洲各地,如今有百多姓後裔遍布海內外。其中廖姓主要分布在珠璣、鄧坊、黃坑、湖口、水口、鳥逕、江頭、古市、全安、瀾河、帽子峰、梅嶺、油山、主田、百順、坪田、雄州等17個鎮20多個管理區。珠璣巷廖氏,廖姓人居珠璣巷至遲當在宋代或者更早一些時候。南宋鹹淳年間發生「胡妃之變」,度宗胡妃出逃至南雄沙水村,皇上下令追查,因而禍及珠璣巷。廖道南所撰《新會廖氏族譜序》中曾提到此事,說宋代有廖氏先祖德明白南雄官至正郎,相傳5世,遭胡妃之變,他的子孫有直祖兄弟17人乘筏逃散,分居東順、南新、番禺、從化、新寧、增城、四會、廣郡等地。南宋末年,元軍攻陷南雄前後,珠璣巷有以貢生羅貴為首的33姓97戶因避難離開南雄,沿湞水至韶州,又從韶州沿北江南下至廣州,再由廣州分散到珠江三角洲各地。這33姓中就有廖姓人,據說廖姓人的名字叫德舉。關於這一傳說也有說是南宋紹興年間發生的事。有的族譜中記載,廖永安的從子景明在明成化年間自金陵選任廣東惠州通判,有治績,離任以後在昌邑珠璣巷安家,後來搬到南雄縣城居住。他的孫子、曾孫、玄孫都在外地做官,後來也就遷離了南雄。現在南雄下城廖姓的始祖是廖永忠的兒子志廣。永忠徵兩廣時,東莞伯何貞把女兒許配給他,永忠出兵西徵,何氏寄居南雄,生子志廣。後永忠獲罪被明太祖朱元璋賜死,志廣公便和他的母親在南雄安家成為開基祖。其他如南浦井水壠及白泥坑、老井、鵝公頭、小口塘、裡源、鄧坊、春坑村、溪塘水西、寺背嶺村、密下水、上壠椏坑、牛石多、柴嶺,縣城小南門、下黃姿村、武臺岡、旱樓下、上湖洞、縣城小門關、橫坌村、瓦寮崗村、申站、黃步水,上坑、黃龍崗村、洋湖下羅田、上城龍勾卷、南雄城馬路口、下塘灣、下河塘、上黃嶺村等處,均有廖姓分布,其中多為光景派下政公房的後裔。
始興縣廖氏 分布在劉張家山鄉、都亭鄉、羅壩鎮、頓岡鎮、澄江鎮、司前鎮6個鄉鎮。始興縣廖姓人大多是福建杭永始祖實蕃的後裔。第11世孫盈聰(政公後裔)於明朝洪武年間與父一起從福建汀州上杭溪南遷廣東省程鄉(今梅縣)石鼓寨。再遷廣東翁源縣銀梅鋪臘溪。明朝宣德年間,又由臘溪遷江西龍南縣江東。12世彥璋遷居廣東省始興縣躍溪善亨堡水橫江(今澄江鎮善亨管理區廖屋)開基立業。
連州市廖氏 連州廖姓居住在6個鄉鎮31個村,有 11600餘人。主要是南北朝時期梁朝湘東王常侍廖衝的後代。梁武帝中大通年間,衝掛冠隱居於靜福山之後,子孫便落籍於所在地的今連州市保安鎮一帶。此外有明代從福建省遷來居住在上河村的廖姓,還有從廣東省惠州遷來居住在東陂寨江村以及從廣東興寧縣遷來居住在連州鎮半嶺廖屋的廖姓。連州正河村廖姓歷史悠久,梁朝的廖衝,宋代的廖玖、廖頤都出自這裡。
懷集縣廖氏 居住在懷集縣西北與廣西賀縣交界的藍鍾鎮,廖永安、廖永忠後裔。明成化年間,始祖登寶公自湖廣寶慶府(今湖南省邵陽市)遷廣東省懷集縣由下坊,再遷藍鍾居住創業。至今已傳25代。
廣東省懷集縣下帥鄉王汗村中心組上廖氏,當地廖氏始祖是應毫公,輩分是:應 法 尚 德 國 周 經 鎮 成 光 章 洪 之 常 年。現在發派到了第13代「之」字輩以後了。
肇慶市廖氏 肇慶市廖姓人口約15000人,主要分布在鼎湖區蓮花鎮大布村、蔗村以及高要市大灣鎮大田村、蓮塘鎮、白諸鎮、活道鎮。肇慶市廖氏分兩大支系。一是大布廖氏支系,始祖廖振雷,南雄珠璣巷人,宋末元兵陷贛州,避遷高要縣東桂峰崗。元初,其子廖賢、廖英,分遷樟樹村一圍大布村,成開基祖。一是荷木園廖氏支系,據說始祖是宋代廖德明,由鄂州(今屬湖北)遷來。
廣寧縣廖氏 廣寧縣清桂鎮、木格鎮廖氏的開基祖是廖河公。河公於清康熙初年從河源遷廣東廠—寧縣清桂鎮。河公的後代有的住在木格鎮。
從化市、清遠市廖氏 平善是從化廖氏的始祖。平善,字盆龍,八郎長子,堅公的9世孫。1世祖平善傳至8世祖聚源,由從化遷籍清遠,系清遠廖氏的始祖。
新豐縣廖氏 在新豐縣的黃碟鎮和沙田鎮,有兩支蘭芝公以下不同宗支廖氏後裔。一是廖嗣孫的後裔,一是廖仲一郎的後裔。廖嗣孫是新豐縣黃碟鎮廖氏開基祖,系福建杭永始祖實蕃公的11世孫惠明公之孫。原籍福建上杭縣,他的父母約於明朝中期遷來廣東翁源縣磜下村。到嗣孫時舉家遷到黃碟鎮。廖仲一郎的兒子仲全是新豐縣沙田鎮廖氏的開基祖。始祖廖仲一郎是光堯的後裔,原籍廣東省龍門縣。仲全於明成化年間遷來廣東省新豐縣沙田鎮。
佛岡縣廖氏 主要分布在佛岡縣東部水頭鎮的石潭、桂田、桂元、筒下四個管理區。開基祖以俊,是廣東龍門堅公11世孫,約於明朝宣德年間由從化遷至水頭鎮石階口居住,現已傳至20世。在湯塘鎮、龍山鎮的背底海、中閘村、長腰嶺、白沙塘、官路唇等村也多廖姓居住。龍門始祖堅公後裔,法明是湯塘始祖,有的現已發展到33世。全縣廖姓人口約1萬人。
英德市廖氏 居住在翁江流域中段的東鄉亞婆石村。這裡三面環山,南臨翁江,江邊矗立著兩塊巨石,各高約6米。一塊較小的顯得健壯威嚴,另一塊較大的酷似安逸慈祥的阿婆,亞婆石村即由此而得名。亞婆石村廖氏支系的開基祖是法行公。法行公是崇德公的後裔,於明代經閩人粵,到此定居,墾荒種植,繁衍生息。
翁源縣及連平夏田廖氏 翁源四面環山,群峰疊翠,翁江自東向西南貫流縣境,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翁源廖姓主要分布在南浦(包括連平陂頭夏田)巖莊、江尾、翁城、三華、華仙、壩仔、周陂、鐵龍等鄉鎮。大約在明洪武年間就有花公後裔的幾個宗支分別由江西、福建等省遷入翁源各地。筍洞廖氏,開基祖千七郎,洪武年間由閩汀遷入。南浦鎮廖氏,嗣孫公後裔,南浦鎮豐山廖氏,法震公後裔,2世祖蒸公由江西遷入。翁城鎮廖氏,主要分布在詹坑、泉坑、下泉坑及雪廟。開基祖為崇四郎。
雲浮市雲安縣富林鎮廖氏 江西寧都光影公後裔,是福建上杭實蕃公之孫徹公的子孫。開基祖為富公,啁萬曆年間遷入。
信宜廖氏 雙垌廖氏,雙垌位於信宜城西北大人山背面。廖族聚居於令坑、文坑、龍骨坑、裡村廖屋4個村寨。開基始祖是振盛公,傳至今已歷15代,約400年。明朝末年,振盛公從福建古田珠璣巷遷廣東高州,再遷信宜縣雙垌落業。中垌廖氏,開基始祖廖愛峰,是花公的14世孫,為政公之子懋孫公的後裔。愛峰於明萬曆年間由福建遷入廣東,至今已傳17代。
化州廖氏 田界垌廖氏,田界垌位於化州南15公裡,交通方便,村後依傍大山,村前田野開闊,群山環抱,風光秀麗。田界垌廖氏是江西寧都廖氏始祖崇德公的後裔,太祖是仲六。開基祖思麟公於明朝嘉靖年間由英德遷高州化邑,後卜居田界垌。合江荔枝洞廖氏,原籍福建莆田縣珠璣巷大井頭村,始祖勝旺於明嘉靖年間隨兄勝由、勝用來化州,至3世祖仲富、仲華從中垌中牯堡上西岸遷荔枝洞、根竹等處創業。七裡廖氏,開基太始祖是廖勝由公。勝由公字高遠,即仲一郎,明代貢生。定居州南七裡村,至今已有450多年。
廉江市廖氏 豐三上石水廖氏,開基始祖是裕奕,名玉琛,號萬壽。明代弘治年間由福建省延平府順昌縣合陽遷廣東省高州府石城縣即今廉江市,公居於今廉江豐三上石水(即今廉江市河唇鎮),其子孫散諸四處落業。
雷州市廖氏 雷州市位於雷州半島南部」海、遂兩縣明清時屬於雷州管轄。雷州海、遂廖氏屬武威郡。開基祖六三公,原籍福建省福州清福縣,曾任福建仙遊縣典史,後調任甌寧縣主簿。明朝中期隨兒子六三奉旨人雷。至今已傳23代以上。
高州的廖氏,據是從信宜中垌遷下來的,。中垌廖氏,開基始祖廖愛峰,是花公的14世孫,為政公之子懋孫公的後裔。愛峰於明萬曆年間由福建遷入廣東,至今已傳17代
【廖氏宗族】微信公眾平臺開通以來,一個腳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做著廖氏家族文化,盡最大力量宣傳廖氏文化,逐漸被廖氏宗親們認可、關注。
為了更好地「傳播廖氏文化,聯絡廖氏宗親;報導廖族活動,弘揚廖氏精神"。為此,我們特向廣大廖氏宗親徵稿,將廖氏家族的歷史典故、文字史料、活動照片、尋根信息、人物介紹,廖家企業推廣等「文字、圖片、視頻」,以聊天的形式,發送給小編,讓小編更好的宣傳廖氏文化,更好的為廖氏家族服務,來吧,宗親們,快快參與!!!
投稿方式 :
1、直接發到「廖氏宗族」的對話框裡點「+」號發送;
2、直接發送作品的網址連結;
3、添加微信:18907972648
4、也可以將作品直接發到小編的郵箱:156899273@qq.com
5、郵寄刊物: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梅江鎮城南一路6號 廖紅生(收) 電話:18907972648
(放到你圈子裡,朋友們會感激您)我姓廖,我驕傲!
揚我家族文化!振我廖氏雄風!
![]()
大量宗親還有沒養成點讚的習慣,希望大家閱讀後順手點亮「在看」,以示鼓勵!謝謝大家! 喜歡本文就點【閱讀原文】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