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工智慧浪潮下的深度學習課程開設路徑分析

2021-02-14 計算機教育

人工智慧技術將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長遠而深刻的影響,也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和社會的廣泛關注。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國發[2017]35號),從國家戰略的高度確定了我國人工智慧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戰略目標。隨後,2018年4月,教育部發布了《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計劃》(教技[2018]3號文,下稱創新計劃),提出「完善人工智慧領域人才培養體系」的目標,到2020年,基本完成適應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高校科技創新體系和學科體系的優化布局,設置並推進人工智慧領域一級學科建設。這一計劃迅速得到了多個高校的相應,掀起了人工智慧教育的高潮。目前,清華大學、吉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38所知名高校先後建立了人工智慧學院和研究院,42所高校申請了人工智慧本科專業。

人工智慧技術自1956年提出以來,經過長期的發展後終於跨越三次低潮,迎來了今天的第三輪高潮。深度學習是點燃此輪人工智慧技術革命的突破性技術,也是當前人工智慧教育和人才培養的核心。經過近年的深入研究和產業應用,深度學習技術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包括理論基礎、計算框架、應用案例等內容。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尚未將深度學習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限制了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文獻[1-3]建議在人工智慧類課程中引入深度學習的相關內容,對課程的實施方案、授課內容等給出了初步建議,並討論了如何在教學中更好開展深度學習中卷積神經網絡的教學。文獻[4]中考慮了在新一代人工智慧學科中設置深度學習相關課程和實驗。文獻[5]利用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技術對清華大學電子信息學科的媒體與認知課程的教學和實驗內容進行升級和改造,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獻[6]介紹了南京郵電大學利用深度學習等人工智慧技術對遙感測繪領域的遙感原理與方法進行課程改革的經驗,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由於目前人工智慧尚未成為一級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專業教師在高校中不僅承擔著學習、應用和研究深度學習等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的責任,也應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傳播的責任。為了促進學科交叉和融合、儘快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的落地,傳播的對象除了計算機、控制、電子等專業學生外,也應該將生物、測繪、機械、金融等潛在應用學科專業的學生包括在內,探索「人工智慧+X」的人才培養模式。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決定了人才培養的整個課程體系。課程設置和開課時間在新生入學前就確定下來,形成了一套完備的課堂教學、實踐教學體系,體現出很好的前驅後續關係。每門課程都有對應的課程大綱,確定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實驗安排。上述內容確定後,需要在4年的本科教學環節中保持相對穩定。為了及時更新知識結構和教學內容,很多高校會每隔1-3年後進行下一輪修訂,結合技術發展與社會需求,經過廣泛調研和充分論證後合理增刪和設置課程。上述模式經過多年的教學和人才培養實踐檢驗,具有良好的育人效果。

人工智慧技術的興起已經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很多學生對深度學習技術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部分優秀學生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在科技競賽、創新創業比賽中屢獲佳績。在傳統機制下,目前的在校生無法通過課堂獲得深度學習的知識和技術,限制了學生的成長。同時,深度學習的相關內容迭代速度較快、應用領域不斷擴展,而相關技術發展無法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及時體現,在人工智慧人才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和滯後的人工智慧人才培養體系之間產生了一個巨大的鴻溝。

目前,全國多所頂尖高校已經建立了38所人工智慧學院和人工智慧研究院,42所高校在2018年申請了人工智慧專業。考慮到學生培養過程,這些學生按照正常學制在4-5年後方能完成本科階段的學習,培養周期相對較長,且覆蓋學生範圍有限。

深度學習是新一代人工智慧的核心技術,儘快在高校內開設相關課程,不僅可以加速人工智慧人才培養速度,同時也可以有效地促進新工科建設。由於各個高校之間在教學資源、教學組織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應該因地制宜,採用靈活有效的方式實施。

2.1獨立式開課

深度學習技術涉及內容較多,獨立開課是一個理想的課程開設方式。標準的做法是在培養方案中獨立開設一門內容完整、理論與實驗學時安排合理的深度學習課程。作為人工智慧或者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一門專業課,開課時間安排在大二下學期或者大三的黃金時間段較為合適[3]。在教學實踐中,最好安排獨立的課程設計或者實習實訓環節,利用案例或者實際問題進行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利用深度學習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完整流程,訓練學生解決實際的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採用此方式的優點在於行之有效且易於實施,缺點在於人才培養周期較長。

對於未設置人工智慧專業的高校,為了迎接技術的快速迭代,及時向學生介紹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的最新技術,可以通過開設本科生公選課或者研究生公選課的方式傳播深度學習知識。利用公選課開設獨立的深度學習課程,至少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益處。 

1)開設可行性較高,易於申請和設置。

部分高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會為公選課預留出部分學分,以拓展學生在知識結構方面的寬度。與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相比,可以根據需要在開課之前進行申請,開設相對比較容易。

2)縮短人才培養周期,迅速拓展深度學習技術傳播的範圍。 

由於公選課本身的特點,學生年級跨度大、來源廣、數量多、熱情高,這些特點對於傳播一門社會關注度高、未來前景好、應用範圍廣的新技術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選課學生覆蓋範圍至少包含大三和大四兩個年級(部分學校可以擴大到大二),學習之後可以很快進行應用,有效縮短了人才培養周期;公選課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和學院,有效拓展了深度學習知識傳播半徑和範圍;公選課容量一般較大,可以迅速擴大深度學習知識傳播人群的數量,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和認識深度學習技術;學生在選擇公選課的時候具有多種選擇。因此可以推斷,選擇深度學習作為公選課的學生對課程內容有較好的興趣和熱情,有利於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實施。 

3)迅速造就無限可能的X,促進 「人工智慧+X」的融合和深度學習技術的落地。

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在計算機行業和傳統行業之間形成了明顯的技術代差。智聯招聘數據顯示,目前51%的存量人工智慧人才來自於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等專業。這些人才雖然有較好的信息技術基礎,但是對實際應用場景缺乏深入了解,影響了深度學習技術的落地。

公選課可以使不同專業的學生了解並掌握深度學習技術,並從人工智慧的視角重新審視各個領域的實際問題,結合各自專業背景、開展有效的工程與技術之間的融合,在「人工智慧+X」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快速造就無限可能的X,促進深度學習技術在垂直領域的快速應用。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開設深度學習公選課也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果。筆者為所在學校第一次開設了在深度學習全校研究生公選課,選課學生來自計算機、電子、資環等6個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第一次開設了深度學習公選課,選課學生達到了數百人。

雖然開設深度學習公選課具有上述的優勢,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尚待解決。首先,公選課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參差不齊,這對教師深度學習的理解和教學藝術是一個挑戰;其次,公選課學時有限、實驗學時較少或者無實驗學時,無法形成有效的動手能力培養機制。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是鼓勵學生在課餘時間利用線上資源開展學習,利用線上學時彌補線下學時的不足。目前,各大在線教學平臺開放了深度學習的MOOC課程,同時部分高校的選修課已經實現了全部線上授課,這也為學生學習深度學習技術提供了新的途徑。最後,由於公選課學生專業較為分散,教師無法對學生在結課後進行有效指導,也無法與後續課程進行有效而緊密的銜接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為了解決此問題,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建立人工智慧或者深度學習的學習興趣小組,繼續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水平。

2.2嵌入式開課

嵌入式開課是指通過局部調整授課內容的方式,將深度學習內容引入到人工智慧導論、機器學習與模式識別、大數據分析、數字圖像處理、機器視覺等現有相關課程中。嵌入式開課不僅需要協調好深度學習內容與其他內容的銜接和學時比例分配,也要積極協調、爭取教務部門的支持。這種開課方式的優點在於形式靈活,可以讓學生及時快速地接觸到最新的技術進展,缺點是由於學時有限,只能選擇性地講解深度學習相關內容,無法形成較為固定的教學體系和內容,教學效果更多地依賴於教師的教學水平。

2.3追加式開課

為了給學生學習人工智慧技術提供更多的機會,部分高校採用了追加式開課的方法,即利用周末等節假日時間為學生增加深度學習的相關課程。這樣的開課方式可以很好地規避人才培養方案的限制,授課內容和學時也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在學生中受歡迎程度較高。由於涉及學生組織、教師授課、教學場地、實驗條件等方面的安排和協調,追加式開課不僅要求課程負責人具有較好的協調和組織能力,同時也需要得到學校相關部門在政策、資金、人員和場地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據目前了解的情況,中國科學院大學、河南理工大學等高校採用公選課的形式獨立開設了相關課程。在河南理工大學開設的研究生公選課中,選修學生不僅來自計算機、測繪、電氣等與信息技術結合較為緊密的學院,也有來自能源、資環、物電、機械等傳統技術相關學院,在更廣泛的領域中傳播了深度學習技術。河北科技大學在原有大數據課程的基礎上,將深度學習技術嵌入其中,受到學生的歡迎。另有部分高校已經計劃開展利用暑期時間進行深度學習課程的開設。

與計算機科學技術等專業的傳統課程相比,深度學習技術的內容較新且迭代速度很快,對現有高校的師資儲備、實驗平臺等方面帶來了新的挑戰。普通高校中掌握深度學習技術的教師數量有限,暫時無法支撐短期大規模開課的要求。解決深度學習師資方面的問題,可以從線下培訓和線上培訓兩個途逕入手。

1)結合新工科建設,開展線下師資培訓。

與新工科建設結合、與企業結合進行線下師資培訓是深度學習課程師資培訓的主要途徑。教育部設立了產學合作育人項目,為新工科建設搭建平臺。教育部產學合作育人項目的開設增強了高校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為高校教師積極主動學習深度學習等新技術提供了強勁的內部動力。

為了更好地促進行業企業與高校的融合,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共同指導下,中國軟體行業協會牽頭成立了信息技術新工科產學研聯盟,聯盟下設的各個工作委員會採取了「高校+企業」牽頭的組織模式,充分發揮企業在數據和行業應用方面的優勢,促進高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谷歌、百度、微軟、IBM等國內外業界巨頭不僅為產學協同育人項目提供了新工科建設、課程改革、師資培訓等項目供高校教師申請,而且在技術、人員、資金和技術方面對深度學習線下師資培訓活動進行大力支持,提供了良好的外部資源。

內部動力和外部資源共同為深度學習師資培訓搭建了長期穩定、運行有序的平臺。2018年,信息技術新工科產學研聯盟下屬的人工智慧協同育人工作委員會、人工智慧教育工作委員會、教育培訓工作委員、人工智慧與認知計算工作委員會等多個委員會分別在北京、合肥、廣州、哈爾濱、濟南、南京、成都等地組織了9次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方面的師資培訓,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效果,為高校深度學習課程的開設儲備了基礎師資。據了解,後續的師資培訓將繼續開展,形式更加多樣,模式更為成熟。

2)利用慕課資源,開展線上師資培訓。

深度學習技術內容豐富、應用廣泛,在線下師資培訓短短的幾天內完全掌握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合理利用線上資源作為補充,將線上教學與線下培訓進行有效融合。線上資源的介入不僅有助於提高師資培訓的效果,也能顯著減少高校在師資培訓方面的費用和支出。此外,由於線上師資培訓形式靈活,也可以提高參加培訓的高校教師數量和覆蓋範圍,使更多的高校教師關注深度學習技術,並應用在教學和科研實踐中。

深度學習技術主要利用了深度神經網絡技術。與傳統的神經網絡相比,以深度神經網絡為基礎的深度學習技術在學習理論、網絡結構、數據容量、算法設計、優化技巧等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一套完整龐大的計算體系。CNN、RNN等常用的深度學習神經網絡應用廣泛,而新的神經網絡也層出不窮。為了進行高效的網絡設計和實現,通用的計算平臺也必不可少,使用這些平臺降低了學習和使用深度學習技術的門檻,有效提高了深度學習網絡的搭建速度和計算效率。

目前常用的計算框架有TensorFlow、Caffe、MXNet、Pytorch、Keras和PaddlePaddle等。TensorFlow是谷歌推出的計算框架,也是當前的主流框架,很多深度學習模型和算法都在其上進行實現,生態豐富,使用廣泛,但是上手使用相對困難。Keras架構靈活,簡潔易用,案例豐富。PaddlePadddle是百度公司提供的深度學習開源框架,相關文檔均為中文撰寫,閱讀方便,封裝較好,代碼簡單,比較符合中國人的使用習慣,並且提供了一站式開發平臺AI Studio,其中的高校版專為高校師生教學提供教學服務。在實際的教學中,綜合考慮生源資質、所學專業、編程能力、外語水平等方面實際情況,建議使用TensorFlow、Keras或PaddlePaddle開展深度學習的教學。

深度學習是此輪人工智慧革命的核心技術,該課程的開設對於完善人工智慧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人工智慧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該課程目前在高校中開設較少。為此,筆者對深度學習課程開設給出了獨立式開課、嵌入式開課、追加式開課3種建議,並分析了各種開課方式的優缺點。良好的師資是深度學習開課必不可少的條件,我們結合新工科建設和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對如何培養深度學習課程的師資力量進行了討論,並對計算框架的選擇給出了中肯的建議。

基金項目:2015 年河南理工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外合作辦學條件下『人工智慧』課程體系改革」 (2015JGD16);2018年度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課題 「基於評估數據的河南省高校專業建設發展對策研究」(2018B339);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項目「基於評估數據的河南省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現狀分析與發展研究」([2018]-JKGHYB-0064);2018年河南理工大學新工科建設研究與實踐項目「面向人工智慧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面向人工智慧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體系與課程建設」(201801003024);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7SJGLX249);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天誠匯智創新促教基金「面向人工智慧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新工科建設」(2018B3007)。

作者簡介:蘆碧波,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數字圖像處理與多媒體技術,lubibojz@gmail.com;陳豔麗(通信作者),女,講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yanlichen@hpu.edu.cn。

相關焦點

  • 認知推理:人工智慧的下一個浪潮
    唐老師從人工智慧發展的歷史開始,深入分析人工智慧近十年的發展,闡述了人工智慧在感知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尤其提到算法是這個感知時代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內容,重點講解了 BERT、ALBERT、MoCo2 等取得快速進展的算法。最後說到下一波人工智慧浪潮的興起,就是實現具有推理、可解釋性、認知的人工智慧。
  • 【觀察】浪潮為深度學習「謀篇布局」 加速人工智慧中國落地
    確實如此,人工智慧主要是讓機器完成人為設定的任務,可分為運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三個層面;而數據挖掘、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新技術深刻影響著人工智慧發展,更成為了未來技術升級的新驅動力。所以,作為全球高性能計算主要參與者之一的浪潮,就憑藉自身的技術領先優勢,從計算角度理解深度學習技術,在SC16上發布了一系列針對深度學習領域的新產品和新方案,為深度學習的未來發展「謀篇布局」。
  • 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線上入門課程
    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最近幾年確實是整個世界的熱點,也是當前和未來高薪就業的一個主要行業,這幾年除了嵌入式和物聯網授課及項目外,人工智慧方面的項目也大量的出現在我的實際項目環節中,所以這幾年也摸索出了人工智慧的學習方法和一些經驗,也利用自己的業餘之間整理出來大量的案例和課件,並已經在近幾年的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 蔡自興:人工智慧產業化浪潮席捲全球
    而新一代人工智慧,則正在全球範圍內蓬勃興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10月14日,為期兩天、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辦的「『走進中信』系列活動之人工智慧與產業融合」專題論壇圓滿結束。此次專題論壇上,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蔡自興教授指出,以 「工業4.0」、「中國製造2025」和「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為代表,阿爾法狗西洋棋人機大戰事件和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算法為主要技術的新時代人工智慧產業化浪潮已席捲全球,必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 人工智慧時代,校長課程領導力升級
    研修班還通過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推廣與交流活動,為校長在人工智慧進校園背景下,如何提升課程教學領導力,提供新方向與新思路。  「把教書交給機器,把育人留給教師」  2017年5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要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
  • 基於新一代人工智慧的量化金融實踐教學研究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作為中國製造產業升級的戰略高地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Alpha go戰勝了世界圍棋大師,這代表了新一代人工智慧更加接近於人類智能。它如同當年的網際網路技術,正在向社會、產業的各個方面滲透,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從數位化、網絡化向智能化加速躍升,高校作為新一代人工智慧人才的培養基地,人工智慧應該成為計算機類專業實踐教學的重點,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正是要探索「AI+」背景下實踐教學的模式創新。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以深度學習為代表。
  • 分享| 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白皮書(2017)附下載
    針對於此,有必要研究編制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白皮書,明確人工智慧在新時期、新形勢下的技術框架、關鍵環節、應用前景,為推動人工智慧關鍵技術進步和產業化應用推廣提供措施建議,進一步推動我國智能相關的前沿新興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有力支撐我國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邁上新臺階。
  • 新基建背景下智能製造專業群人才培養路徑探索
    (四)智能製造類人才培養新路徑 1.適應產業需求,形成「全人格」的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智能製造產業人才標準,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構建「素質能力集」、重構項目化學習內容、變革課堂學習方式、開展立體化評價路徑,以「學習過程凸顯體驗、過程評價凸顯自省、師生關係凸顯信任、人格塑造凸顯自信」為策略,以建設合作陪伴式教學團隊為保障
  • 人工智慧浪潮下的少兒編程,能否成為下一個「新少兒英語」?
    學習編程不是為了寫代碼,而是代碼背後,多樣的發展空間和選擇。 作者:彭盼盼 來源:教育圈內事(fcwsj020) 人工智慧浪潮下,隨著政策加持、巨頭入局、資本湧入,作為STEAM教育的分支,少兒編程熱從國外蔓延至國內。
  • 人工智慧浪潮下的少兒編程,能否發展成為下一個「新少兒英語」?
    (速途教育8月8日綜述 報導/彭盼盼)人工智慧浪潮下,隨著政策加持、巨頭入局、資本湧入,作為STEAM教育的分支,少兒編程熱從國外蔓延至國內。  創客們紛紛擼起了袖子,部分從業者甚至將少兒編程與600億規模、年增速達15%-20%的少兒英語對標。站上風口的少兒編程,還存在哪些亟待解決的行業痛點?諸多痛點如何破局?
  • 終極進化,下一場革命:深度起底人工智慧,兩萬字重磅分析
    這篇文章實質上一是講明了深度學習在描述數據本質上廣泛的應用前景,二是給出了多層深度神經網絡的很好的訓練方法,讓大眾充分認識到深度學習大規模應用的時代開始來臨,開啟了深度學習在學術界和工業界的浪潮。而Geoffrey Hinton連同他的實驗室DNN research很快被谷歌收購。  深度學習在谷歌各項業務中迅速應用效果驚人。
  • ...慕課《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上線!助力科技輔導員開設相關課程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慕課面向有意在校內外開設人工智慧課程的科技輔導員,為各位貯備基礎知識、提供課程案例、啟發授課思路。 本課程已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進行實踐教學,適用於初高中學段。
  • 浪潮(全球)數字科技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周恆:探索「優勢共建、強強...
    中國電子報特策劃推出「建設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探索軟體人才培養新模式」專欄,邀請高等院校、地方工信部門、骨幹企業相關專家和負責同志圍繞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產教融合培養路徑、創新軟體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對建設指南進行深入解讀,分析我國軟體人才現狀和存在問題,並提出推動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的舉措建議。敬請關注。本期為浪潮(全球)數字科技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周恆的署名文章。
  • 人工智慧走進高校 浪潮AI大顯身手
    隨著人工智慧的普及,人們對於人臉識別,機器學習,無人駕駛等技術也不再陌生。早在2017年,國務院出臺《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指出,推動人工智慧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全流程應用;構建包含智能學習、交互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由此人工智慧進校園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 人工智慧浪潮下的少兒編程,能否發展成下一個「新少兒英語」?
    (速途教育8月8日綜述 報導/彭盼盼)人工智慧浪潮下,隨著政策加持、巨頭入局、資本湧入,作為STEAM教育的分支,少兒編程熱從國外蔓延至國內。  創客們紛紛擼起了袖子,部分從業者甚至將少兒編程與600億規模、年增速達15%-20%的少兒英語對標。站上風口的少兒編程,還存在哪些亟待解決的行業痛點?諸多痛點如何破局?
  • 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的「神奇魔杖」
    解密深度學習1.1. 人工智慧的發展一直隨同人工神經網絡研究的進展而起伏整個人工智慧發展歷史,幾乎一直隨同人工神經網絡研究的進展而起起伏伏。近期引發人工智慧新一輪熱潮的深度學習,其名稱中的「深度」某種意義上就是指人工神經網絡的層數,深度學習本質上是基於多層人工神經網絡的機器學習算法。
  • 青雲QingCloud與浪潮信息聯合發布新一代微型雲數據中心
    7月25日,由青雲QingCloud主辦的Cloud Insight Conference(CIC)2019雲計算峰會在北京舉行,會上青雲QingCloud與浪潮信息聯合發布了新一代微型雲數據中心——青立方Qing3 Rack易捷版,為企業提供雲+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一站式交付與運維管理,降低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門檻,全面適用於軟體定義數據中心、桌面雲、混合雲、IoT邊緣計算等場景
  • 青島中小學將全面開設人工智慧課!人工智慧教育聯盟大會在青舉行
    2020年9月起,青島小學段1-3年級全部開設人工智慧教育啟蒙課程,採取視頻授課模式,每月一課時;其他年級(初、高中畢業年級除外)採取常規授課模式,每月至少兩課時;到2022年,青島將基本建立起中小學人工智慧課程體系,基本實現課程全覆蓋。
  • 小學數學深度學習路徑探索
    小學數學深度學習路徑探索北京市東城區史家胡同小學左明旭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尤其是機器學習及核心素養研究的深入,深度學習作為培養學生面對未來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逐步被教育界認可。其中,有關深度學習培養策略的話題,成為研究者關注的焦點。具體到小學數學學科,如何藉助思維可視化,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引起了筆者的興趣。在深度學習理論的指引下,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探尋了利用思維可視化策略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可行性路徑。
  • 完整解析AI人工智慧:3大浪潮+3大技術+3大應用
    由於出現在網絡之前,因此又被稱為「古典人工智慧」。這時期出現的「符號主義」與「聯結主義」,分別是日後「專家系統」與「深度學習」的雛形。只不過,雖然當時的成果已能解開拼圖或簡單的遊戲,卻幾乎無法解決實用的問題。第二次AI浪潮第二次AI熱潮伴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出現在19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