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準備舉辦創業典型表彰大會,計劃邀請部分創業代表在會上發言。但邀請過程中有一位創業者說自己取得的成績很小,而且工作也忙,不願意配合。你會如何勸說他?請現場模擬。
本題的核心問題是創業者不願意參加表彰會,分析清楚不願意參加的原因就是勸說的突破口。除了題幹直接給出的成績小這個原因,我們將自己置身於創業者這個身份,聯繫實際思考,不難發現成績小只是推托之詞,更多的還是覺得表彰大會不重要,於公司發展無益。由此,我們在勸說過程中就可以從這兩個角度展開,一個是肯定其創業成績及帶來的影響;二個是說明表彰會重要性,既是一次很好的形象宣傳,提高公司知名度,也可以尋求合作、吸引人才,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再結合創業者說工作忙的的客觀實際,可以進一步詢問其時間及說明我們的發言流程,可以進一步協商合適的時間。其次,緊扣目標是關鍵。在練習過程中,一些考生經常會出現邏輯混亂、內容重複,甚至中途放棄、笑場等情況,覺得自己的內容沒有說服力,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明確勸說目標並圍繞目標開展勸說。因此,我們在審題時找出題幹問題後,應立即明確勸說目標,並在梳理答題要點過程中思考:說什麼才能解決問題,這麼說能否達到效果,以此保證勸說的有效性和說服力強。以下題為例:
大學生小王來自西部貧困地區的山村,平時喜歡自己做一些發明創造,大三的時候還申請了環保領域的專利。小王今年畢業,他同時考上了北大研究生和東部沿海某省份的公務員。他的未來該如何選擇,小王的父母各執一詞。爸爸希望他去讀研究生;媽媽則希望他去做公務員。如果你是小王,你會怎麼選擇?請現場模擬勸說其中一位,說明自己選擇的理由【如何在現場模擬中快速反應】
此題的兩個選擇都是相當優秀的,父母的選擇也是出於對孩子的關心,所以分析利弊意義不大,這時候我們在選定勸說目標後,就思考說什麼能說服溝通對象。以選擇勸爸爸為例,我們需要考慮說什么爸爸能同意小王當公務員,那勸說內容就應該圍繞當公務員的好處來展開,一是地域優勢,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發展空間大;二是工作優勢,發揮價值、特長,反哺家鄉;三是未來規劃,畢業終究要工作,機會難得且能分擔家庭負擔等。此外,可以考在職研究生,而且工作中也可以學習,理論與實踐融合才能更大發揮價值。
最後,入情入境出亮點。當內容充實後,考生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表達更真實、自然,這就要求考生必須要抓住情境與身份,融情於景,突顯不同身份溝通的不同語氣。如文中例題中父母、好友等親朋好友的身份,語氣可以更隨意、親暱,顯得更加真實,領導、同事要委婉表達,若是執法工作者、政府工作人員等帶有明顯職位的人員,注意禮貌用語、習慣用語等。
掌握答題方法只成功了一半,面試水平的提高一定要多加練習,希望各位考生在練習過程中將方法融會貫通,達到自己理想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