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衛生廳懲罰「開胸驗肺」的醫院是自取其辱

2020-12-23 搜狐評論

    有關部門真是太心急,如此大張旗鼓的處罰太低估輿論的力量了,想急於找回面子和樹立權威,結果只會自取其辱:輿論的關注點本已從開胸驗肺上轉移開了,這樣急吼吼地拿醫院開刀,只能暴露出自己身上更多的醜陋,重新被架上輿論烤架。

    這是一張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罰單,一張必然會招致輿論炮轟的罰單。河南省衛生廳竟以「無職業病診斷資格」為由,批評和處罰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正是這家醫院在塵肺患者張海超求告和維權無門的情況下,為其做了開胸驗肺手術,幫助他以這種悲憤、悲壯、自殘的方式證明了用人單位的無恥,證明了官方防治所的謊言,驗出了相關法規的缺漏,並引起了一場輿論對職業病鑑定的討論。沒有這家醫院的報告,也許如今重病纏身的張海超仍奔波在自證患病的維權路上。

    衛生部專家組的鑑定證明了該醫院的診斷結果,開胸驗肺事件已經有了定論,相關單位、部門和官員已受到了懲處,為什麼這時候河南省衛生廳會反過來倒打幫了張海超的醫院一耙,又是通報批評,又是立案調查,仿佛醫院做了多大的醜事。

    處罰似乎有著極其冠冕堂皇的理由,他們理直氣壯地拿出了《職業病防治法》,該法規定職業病診斷應由政府批准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不能超出資質認證或批准範圍從事職業病診斷——鄭大一附院沒有該部門批准的職業病鑑定資質,卻為張海超開胸驗肺並出具了「塵肺合併感染」的證明,所以應依法受到嚴懲。但是很顯然,這樣的處罰有報復性執法之嫌。

    好一個「資質認證」。對於張海超的病,北京協和醫院、北京首都醫科大學朝陽附屬醫院、北京煤炭總醫院、北京三院等,看完胸片就統一斷稱這肯定是塵肺,為什麼政府批准擁有鑑定資質的鄭州職業病防治所卻鑑定不出來,而逼得張海超開胸驗肺呢?另一方面,鄭大一附院雖未經政府批准,但卻準確無誤地鑑定出張的塵肺——這種極具反諷意味的對比,恰恰暴露出政府在資質審核上的問題,讓不具備鑑定資質的機構通過認證,卻視真正有資質的醫院為「無資格」,說明政府在道義上已失去「審核資質」的資格,怎麼還毫無恥感地談「職業病診斷資格」?

    實際上,鄭大一附院並非進行嚴格意義上的職業病診斷,而是應求告無門、維權無路的患者之要求做一種證明,並被其藉助以引起起輿論的關注。請問河南省衛生部門,開胸驗肺是一種正常的職業病診斷方式嗎?這不過是一種弱者悲壯的身體政治,一種卑賤自戕的身體反抗——以身體為資本是人類最原始最本能的反抗方式,弱者面對強者設計出的不良制度,面對衝不出的法律陷阱,沒有任何反抗的資源,悲憤中只有用自己的肺去反抗,去揭穿那謊言。我想,這家醫院的醫生所以願意幫張海超開胸驗肺,也並非為了簡單的醫學診斷(這種病許多醫生只要看胸片就能作出診斷),而是想幫他討一個公道。滿足患者的要求,堅守醫者的良知,這是沒有資質限定的,而是為醫者的基本職業道德。

    很顯然,《職業病防治法》中關於「職業病診斷資質限定」的立法意圖,是為了防範無資質醫院的誤診和借診斷牟利。但在開胸驗肺事件上,鄭大一附院與這兩點毫不相關:一沒有誤診,二絕沒有藉機牟利——所以,雖然醫院違反了規定,但從立法意圖上看,它是不該受到懲罰的。

    即使嚴格按法律規定,醫院確實違法了,但受罰的不該是它一家。開胸驗肺事件暴露出了很多問題,有法律的漏洞,有官方的失職,有監管的缺位,諸種違法問題的價值排序中,醫院的違規是最輕微、最不壞、最該忽視的,為什麼要突出處理呢?

    法律受不到應有尊重,「嚴格執法」在當下是一種很稀缺的品質,但像河南省衛生廳這樣的「嚴格執法」,只能招致公眾的強烈反感。張海超為了自證有病而四處奔波時,你們到哪裡去了?鄭州職業病防治所堅稱張海超無病時,你們到哪裡去了?對於自身在此事件上的監管責任,你們又是怎麼承擔的?如今反去嚴懲揭露問題的醫院,捫心自問,這是在捍衛法律的尊嚴還是在傷害法律?!

    開胸驗肺暴露了某些部門的問題,損害了某些人的政績形象,讓一起地方事件成為一起舉國關注的醜聞,相關部門難免惱火,給「惹事者」穿小鞋當在意料中。只是,有關部門真是太心急,如此大張旗鼓的處罰太低估輿論的力量了,想急於找回面子和樹立權威,結果只會自取其辱:輿論的關注點本已從開胸驗肺上轉移開了,這樣急吼吼地拿醫院開刀,只能暴露出自己身上更多的醜陋,重新被架上輿論烤架。

  

(責任編輯:pengfeichang)

[我來說兩句]

相關焦點

  • 為了證明自己有塵肺病,我選擇了「開胸驗肺」
    遲來的公道「開胸驗肺」的手術完成後,我的肺功能下降得更厲害了。由於經濟條件限制,我沒有用止痛泵,剛做完手術也沒有好好鍛鍊,導致肺上有一塊粘連了,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問題並沒有就此解決。■ 張海超在「開胸驗肺」後,接受媒體採訪2009 年 7 月 10 日,《東方今報》以《工人為證明患職業病堅持開胸驗肺》為標題,報導了我的維權經歷。
  • 張海超「後開胸驗肺」苦境:三天不吃藥會危及生命(圖)
    「開胸驗肺」張海超:妻已離 子將散?  與此同時,曾用「開胸驗肺」這種近乎壯烈的方式進行維權的張海超,也在經歷著「後開胸驗肺」的苦境。  他告訴記者,「塵肺」病人能引起關注是偶然的,更多的「塵肺」病人死了也就死了,沒有人知道。曾獲得的職業病賠償已經花去大半,剩下的錢也支撐不了幾年。  「肺移植」給張海超帶來了新的困境,每個月維持七八千元的抗排斥反應藥,讓他覺得生命格外「沉重」。
  • 張海超「開胸驗肺」之後:用錢來續命 5年負債60萬
    2009年6月,在工傷認定中四處碰壁的張海超決定開胸活檢,他也因此成為河南乃至中國最有名的塵肺病患者。用賠償金換肺,開公交車謀生,買抗排藥續命,為全家人操心37歲的張海超在為一隻肺打工。他駕駛一輛公交車,每天在河南新密沿著城鄉29站地往復循環來回8趟,行程248公裡,工作超過12個小時,能換來160元薪水,和一沓數目不定的一元紙幣。
  • 開胸驗肺農民工離婚 患氣胸無法治癒渴望多活
    「開胸驗肺」之後,他被譽為英雄,成為中國最有名的塵肺病人。   出名後,常有遠地而來的塵肺病人站在張家的院門外。對一些上告無門的塵肺病人而言,「張海超」是比律師還管用的「名片」。   「不知是慶幸,還是悲哀」,張海超接觸了近千名塵肺病人,而自己是這個群體中「境遇好的」。
  • 養好肺,得懂得先祛痰:中醫幾個化痰方法,你有了解嗎?
    張海超,被稱為是「肺奴」,是中國開胸驗肺的第一人。 2004年,來自於河南的張海超,是一名碎石工人,由於常年處於粉塵瀰漫的工作環境中,被多家醫院診斷出患有「塵肺」病,但由於這些醫院不是法定職業病診斷機構,所以診斷「無用」。 無奈之下,張海超用近乎悲壯的方式開胸驗肺,最終換來了120餘萬賠償金,成為中國開胸驗肺第一人。
  • 替代開胸,4.5cm切口下完成右肺中葉微創切除術
    術後第一天下床活動  胸腔鏡手術優勢:  1、                  手術創傷小:普通開胸手術的創傷很大  2、                  術後疼痛:普通開胸手術因胸壁創傷大,術中強行撐開肋間,術後疼痛明顯,胸痛可持續數月至數年,大部分患者術後活動受限。胸腔鏡手術因無需撐開肋間,術後患者疼痛明顯減輕。
  • 河北省兒童醫院成功為2斤重早產兒實施開胸手術
    長城網訊(記者 劉昆鵬 通訊員 範韶嬋)日前,河北省兒童醫院心外科收治了一例33周早產患兒,患兒出生時體重僅1.32公斤,呼吸困難24天。入院診斷為: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極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肺炎、先天性肺發育不良、早產兒腦病、顱內出血、新生兒腦病、電解質紊亂。
  • 傳統開胸手術讓人又愛又恨 新技術不開胸能"補心"
    「補心」 撐把小傘堵「心眼」「補心術」升級讓更多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免受傳統開胸手術之苦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張若凡近日,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4歲北海女孩苗苗(化名)在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了「補心術」。
  • 4釐米小創口取代「大開胸」 還能牛刀小試摘腫瘤
    據了解,目前,武漢市肺科醫院這一"刀工",在中部地區獨領風騷。在全國,也僅兩家醫院掌握。16歲的黃岡市浠水縣女孩小夏,今年2月,因肺部不適被當地醫院診斷為肺結核和結核性胸膜炎,通過抽胸腔積水、服用抗結核藥物後,病情時好時壞。
  • 用善意回贈這社會,換肺6年,張海超的塵肺病預防宣傳之路
    張海超,或許很多人對他的認識開始於那則令人震驚的「開胸驗肺第一人」的事件。先後從事破碎、雜工等有害工作的張海超,3年多後患上塵肺病,卻得到「肺結核」的診斷。他不顧醫生勸阻,以近乎悲壯的方式「開胸驗肺」,證明自己肺部灰塵瀰漫。
  • 4歲孩子準備第4次開胸手術前,父親絕情地拋棄了母子倆
    4歲的兒子澤佑此時正在病床上剛剛醒來,正好看見媽媽從門外走了過來,朝媽媽笑了笑又皺了皺眉,看到兒子一邊對自己笑又皺眉,二娟知道兒子此時傷口感染很痛苦,急忙上前握住澤佑的小手,摸著小腦袋說道:「爸爸去很遠的地方掙錢去了,以後就媽媽一個人陪你在醫院治療,你要堅強!」澤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但還是很懂事地點了點頭。
  • 醫生不接診,天下無肺塵
    醫生給肺塵病人看病,是有極大風險的。以前,以《職業病防治法》為依據,查處過沒有資質的醫生接診肺塵病人。現在,又以誤診肺塵病人為由將醫生逮捕法辦。看來,醫生輕易不敢接診肺塵病人。難怪,以前會出現肺塵病人「開胸驗肺」的慘劇。
  • 給2斤重的孩子做開胸手術嗎?
    日前,河北省兒童醫院心外科,收治了一例33周早產患兒,患兒出生時體重僅1.32公斤,呼吸困難24天。入院診斷為: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極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肺炎、先天性肺發育不良、早產兒腦病、顱內出血、新生兒腦病、電解質紊亂。
  • 醫院強制傷者家屬獻血續:衛生廳稱非硬性指標
    《新聞縱橫》昨天(10日)報導了「江西上饒平安醫院強制病人家屬獻血」一事,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昨天下午,記者再次聯繫了上饒市中心血站、上饒市衛生局和江西省衛生廳,他們就「患者家屬被獻血」一事做出了解釋。
  • 胸腔鏡手術不一定比大切口開胸手術好,有些人胸腔鏡切不乾淨
    有網友諮詢:父親體檢發現肺部4cm腫塊,考慮肺癌可能,是首選胸腔鏡手術還是開胸手術,是不是腔鏡下做微創手術一定比開胸手術要好? 胸腔鏡外科手術(VATS)是使用現代電視攝像技術和高科技手術器械裝備,在胸壁套管或微小切口下完成胸內複雜手術的微創胸外科技術。
  • 大醫院人滿為患 省衛生廳:社區醫院可接診流感患者
    杭州人看感冒,為什麼一定要去擠大醫院呢?日前,省衛生廳發文通知,為緩解大醫院門診壓力,基層醫療機構也可接診流感患者。  >>>現狀  大醫院,發熱患者減少但仍擁擠  昨天下午1點,杭州市一醫院下午門診還沒開始,兒科候診區已經坐滿了人。
  • 高難度開胸手術讓其重獲自由呼吸
    在湖南省胸科醫院接受開胸手術後,69歲的患者伍女士(化名)說道,臉上流露出的笑意,掩飾不住她內心的欣喜。「患者入院時病情嚴重,結核性膿胸並有呼吸衰竭、高血壓病、冠心病。胸腔內布滿了乾酪泥渣樣壞死物質,就像「豆腐渣」一樣。」近日,湖南省胸科醫院麻醉手術科主任周月蘭介紹。
  • 微創手術普及後,傳統開胸手術是否要退出歷史舞臺?
    早在2009年,美國胸腔鏡手術(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就由原來僅佔16%快速增到49%,而開胸肺葉切除術則由原來的81%下降到42%[1]。 如今,在一些醫院,VATS手術佔到了全部肺部手術的90%以上[2]。甚至佔到90%以上的比例。
  • 省衛生廳將向二級醫院推廣預約診療 延長門診時間
    點擊圖片進入「海南群眾路線網」查看更多新聞  南海網海口12月25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李曉梅)在12月25日召開的海南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落實工作推進會上,省衛生廳廳長韓英偉透露,全省醫療衛生系統突出整改「四風」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醫德醫風
  • 「CHC 2020」張海濤:心臟外科術後心肺復甦強調「團隊合作,職責...
    9月11日,中國心臟大會2020心臟重症專題在線上隆重舉行,阜外醫院張海濤教授就「心臟外科術後心肺復甦的流程化管理」做了精彩演講。張教授指出,心胸外科術後心肺復甦,不同於一般情況下的心肺復甦,心胸外科術後病房擁有更多經驗豐富的監護人員、更多密切監護的醫療設備,對心臟驟停的評估更為迅速,治療方法也有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