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鏡手術不一定比大切口開胸手術好,有些人胸腔鏡切不乾淨

2020-12-20 騰訊網

有網友諮詢:父親體檢發現肺部4cm腫塊,考慮肺癌可能,是首選胸腔鏡手術還是開胸手術,是不是腔鏡下做微創手術一定比開胸手術要好?

胸腔鏡外科手術(VATS)是使用現代電視攝像技術和高科技手術器械裝備,在胸壁套管或微小切口下完成胸內複雜手術的微創胸外科技術。胸腔鏡被譽為上個世紀胸外科界的重大突破之一。自上世紀90年代初國外開始報導早期肺癌的電視胸腔鏡手術。

目前早期肺癌優先考慮胸腔鏡手術,已是國內外胸腔鏡專家的共識和普遍做法,遠期生存率好於開胸手術。全胸腔鏡肺葉切除加系統淋巴結清掃術是NCCN指南推薦的早期肺癌首選手術方式。針對老年肺功能差的病人,病情允許時還可以考慮行全腔鏡解剖學肺段切除術。

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與傳統開胸手術相比,傷口小,不傷及肋骨,可以顯著緩解手術後疼痛的強度與持續時間;更利於病人咳嗽排痰,從而減少呼吸相關並發病,對肺功能影響小;住院時間短,使病人更快地恢復並回歸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對於需要術後輔助治療的病人,絕大多數都能從手術中恢復,從而不影響後續治療。腔鏡下手術的手術併發症和死亡率顯著低於開胸手術。

正因為有諸多優勢,很多人認為胸腔鏡下的微創手術一定比開胸好,只要是肺癌都要求行微創手術,這也是一種認識的誤區。首先,微創指的是體表的切口,肺癌根治手術,無論是開胸還是腔鏡下,肺該切多少還是切多少,淋巴結該清掃多少還是清掃多少,也就是說,肺內的創傷並不因為是做微創而減少。

其次,腔鏡手術是有條件的,並非所有的肺癌都可以使用腔鏡。有幾類病人並不適合做胸腔鏡。1.從疾病本身來說,局部晚期腫瘤,T3和T4期不適合做胸腔鏡。2.腫瘤生長位置 腔鏡手術特別適合周圍型肺癌,對於中央型肺癌,如果在支氣管鏡底下能夠看到有腫瘤,一般都不適合胸腔鏡。3.淋巴結範圍 淋巴結轉移範圍比較廣,也不適合做胸腔鏡。4.如果腫瘤或者淋巴結侵犯了血管,侵犯了支氣管,增加手術風險,也不適合做胸腔鏡。5.不能耐受單肺通氣而無法麻醉的肺癌病人。

腔鏡手術對醫生的技術、醫院的設備均有較高的要求。部分病人可能會在手術過程中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而改開胸手術,比如術中大出血或腫瘤粘連引起操作困難等。總之,病人適不適合做腔鏡手術,能不能用腔鏡,胸外科醫生在術前會完善所有的檢查,充分的評估,按照具體病情制定最合適的方案。

相關焦點

  • 胸腔鏡微創手術治療氣胸——胸外科專家沈曉詠教授科普系列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氣胸是指氣體進入胸膜腔,造成積氣狀態,稱為氣胸。多因肺部疾病或外力影響使肺組織和髒層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細微氣腫泡破裂,肺和支氣管內空氣逸入胸膜腔。可能很多人覺得好像只是點點氣體而已,不會有啥問題吧?
  • 微創手術普及後,傳統開胸手術是否要退出歷史舞臺?
    早在2009年,美國胸腔鏡手術(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就由原來僅佔16%快速增到49%,而開胸肺葉切除術則由原來的81%下降到42%[1]。 如今,在一些醫院,VATS手術佔到了全部肺部手術的90%以上[2]。甚至佔到90%以上的比例。
  • 小單孔,大文章——胸外科成功開展我院首例單孔胸腔鏡手術
    手術微創化、精準化是外科的發展趨勢,隨著器械設備的改進和手術技術的提升,胸外科手術從傳統的長達20-30cm切口的開胸手術,逐漸過渡到四孔、三孔和多數單位在開展的兩孔(單操作孔)胸腔鏡手術,再到如今要求更高的單孔胸腔鏡手術。單孔胸腔鏡技術近幾年在國內開始興起,但多數醫院僅應用在相對簡單的胸外科手術中。
  • 「熊貓血」癌症病人需手術 微創胸腔鏡化解難題
    原標題:「熊貓血」癌症病人需手術 微創胸腔鏡化解難題   人民網武漢4月16日電 患有肺部腫瘤需手術切除,沒想到術前發現是稀有的不規則抗體陽性Rh陰性血。日前,武漢市中心醫院為患者實施了出血量少的微創胸腔鏡手術,化解血源難題。
  • 菏澤市二院:實施胸腔鏡微創手術 助19歲大學生步入人生新起點
    魯網7月21日訊近日,菏澤市第二人民醫院胸外科微創手術團隊在馬思泉主任帶領下,為一名19歲的年輕大學生實施了「胸腔鏡縱膈腫瘤切除術」,手術順利完成,術中幾乎無出血,術後當天下床活動並恢復進食,不日即可出院。
  • 濱醫附院胸外科施行雙側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一例雙側中心型肺癌
    (原標題:濱醫附院胸外科施行雙側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一例雙側中心型肺癌)
  • 無需開胸劈骨微創手術除「心病」
    專家指出,目前整個外科領域都在向微創方向發展,胸腔鏡也是心臟外科手術的重要發展趨勢之一,有利於減少創傷和失血,減輕疼痛,加快康復,降低治療費用,同時病人在心理上也較容易接受。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心臟手術都能採用微創術式,臨床上,只有經過嚴格訓練的醫生在掌握好適應症、合理採用胸腔鏡術式的前提下,才能更大地降低患者的風險,取得相應的療效。
  • 連續1000 例機器人輔助胸腔鏡肺部手術回顧性分析
    機器人組患者住院總費用也明顯高於胸腔鏡手術組;見表 2。3   討論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自問世以來,作為一種全新的微創手術方式,相較於傳統的胸腔鏡手術,其具有三維成像內鏡系統,靈活度更高的機械手腕,在操作臺前便可完成手術等諸多優點,因此近年來得到飛速發展。
  • 浙江省人民醫院胸腔鏡換雙瓣手術不用開胸,患者術後1周就可出院
    心臟病會嚴重危害到人體的健康,而且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老年人應該要做好心臟病的預防措施,預防心臟病應該要注意控制好體重,在飲食方面儘量少吃高膽固醇的食物,適當的進行有氧鍛鍊,可以有效的預防心臟病的發生。
  • 替代開胸,4.5cm切口下完成右肺中葉微創切除術
    眾所周知,咯血患者治療不及時,可直接造成患者窒息或失血性休克,間接引發肺部感染或血塊堵塞支氣管引起肺不張。因此鄭立軍主任高度重視,立即安排患者完善各項檢查後,馬上組織科內人員進行術前討論,確定手術方案。  2月16日8:00,患者在全麻下行胸腔鏡右肺中葉切除術。
  • 達文西機器人與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的回顧性隊列研究
    機器人手術系統可以完成經典胸腔鏡下的所有縱隔腫瘤手術,在前、中、後縱隔腫瘤的治療上,機器人手術均顯示出良好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10]。對胸膜頂等狹小空間內,局部外侵(如侵犯心包、大血管等)的縱隔疾病,機器人手術更有優勢。國內外學者進行了一系列的對比研究,比較機器人手術系統與傳統胸腔鏡治療縱隔腫瘤的療效與安全性。
  • Tubeless 經劍突下胸腔鏡前縱隔腫瘤切除手術的病例對照
    由於經劍突下胸腔鏡手術過程無需單肺通氣提供手術視野,縱隔內積液可在胸膜腔負壓作用下進入胸膜腔被迅速吸收[4],隨著手術器械的更新、手術技術的進步及手術經驗積累,手術時間逐漸縮短[5],tubeless 技術適宜在經劍突下胸腔鏡前縱隔手術中開展。Tubeless 技術是指在自主呼吸麻醉下進行手術,且不留置導尿管及胸腔引流管[6]。
  • 換心臟瓣膜=開胸大手術?非也!開個「小窗」就能換,患者手術當天即...
    手術中。揚子晚報網6月17日訊(通訊員 孫卉 羊城 記者 萬凌雲) 難度大、危險係數高,是人們對心臟手術的刻板印象。的確,如心臟瓣膜置換之類的心臟手術確實是需要開胸的大手術,但隨著胸心外科技術的飛速發展,心臟手術也從大切口走進了微創時代。
  • 小切口解決大問題!邵東首例自主獨立完成胸腔鏡肋骨骨折內固定術
    大眾衛生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7日訊(通訊員 申秀梅)近日,邵陽邵東市簡家隴鎮居民寧小偉(化名)不幸遭遇車禍,致多發肋骨骨折、連枷胸、肺挫傷,由120送到邵東市人民醫院就診,胸外科團隊憑藉著豐富的胸腔鏡下操作經驗,對寧小偉實施「胸腔鏡下肋骨骨折內固定+肺修補術」,並順利完成手術。
  • 非氣管插管全麻下胸腔鏡肺部手術
    本報訊(通訊員 成俊 陳無田)近日,一名非氣管插管全麻下胸腔鏡肺段切除加淋巴結清掃手術患者、56歲的黃先生在湘潭市中心醫院順利出院,該手術在湘潭尚屬首例,填補了該市心胸外科和麻醉科領域的空白。
  • 長沙市第一醫院完成首例非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胸腔鏡手術,手術結束...
    近日,長沙市第一醫院心胸外科與麻醉科合作,完成首例非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胸腔鏡手術,手術做完,患者即時甦醒,步行回病房。24歲的王先生突發左側自發性氣胸,需要手術治療。為了減輕患者的術後反應,使患者更快康復,長沙市第一醫院心胸外科謝冰峰副主任醫師與麻醉科彭清雄主任、鄧建冬主治醫師共同對患者病情進行細緻評估,最終為患者實施了非氣管插管全麻以及經胸腔鏡微創手術。術中患者生命體徵穩定,手術進行得非常順利,不到一小時就完成了。
  • 3D胸腔鏡下做心臟"修補" 血液流動感覺像"波濤洶湧"
    近日,在江蘇省人民醫院手術室,就上演了一部3D手術「大片」,心胸外科的專家們戴著3D眼鏡,通過立體化、大術野的3D胸腔鏡系統,完成了全國首例完全3D胸腔鏡下先天性房間隔缺損修補手術。昨天,接受手術的小趙也順利康復出院。
  • 山大二院胸外科胸腔鏡手術首次現場直播
    近日,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胸外科圓滿完成胸腔鏡微創手術的在線直播,近2.4萬人次在線觀看並參與討論。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胸外科副主任彭傳亮帶領手術團隊,在麻醉一科、第一手術部和病理科的支持配合下,完成了經劍突下縱隔腫瘤切除,腔鏡下食管裂孔疝修補+Dor法胃底摺疊,胸腔鏡下肺葉、肺段和局部切除共5臺手術。直播過程順利,進程嫻熟流暢,歷時4小時,涵蓋了胸外科常見微創技術,並在線解答了觀看醫生提出的問題,獲得一致好評。
  • 心臟手術不開胸,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但是李嗲嗲年齡偏大,基礎疾病多,體質瘦弱,並且是再次手術,傳統的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多採用胸骨正中切口(長約20釐米),患者無法耐受。經心胸血管外科專家及相關團隊會診後,決定為李嗲嗲進行不開胸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即通過大腿處不到1cm的穿刺切口,用介入的方法將人工瓣膜快速準確地釋放在「心門」的合適位置,替代原來狹窄的瓣膜,解除「心門」的梗阻,恢復心臟的活力,挽救病人的生命。
  • 鹹陽市中心醫院胸腔鏡微創手術學習班彰顯技術自信
    7月4日上午,一臺胸腔鏡下左肺下葉切除術,一臺胸腔鏡下右肺上葉切除術,分別由由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付軍科教授團隊和鹹陽市中心醫院胸心外科李勃主任團隊主刀操作。通過LED大屏、電腦或者手機,上千名胸心外科相關專業醫務人員利用現場、網絡等方式觀看了這兩臺微創手術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