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 你不一定知道的現實 固體能像液體一樣流動

2020-12-22 潮流科技fans

嗨,大家好,歡迎來到潮流科技fans!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固體跟液體有很大的不同,它們不能像液體一樣流動。然而,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只要滿足所需要的條件,乾燥的沙粒可以像液體一樣流動。當容器中質量較重的顆粒放置在較輕的顆粒上時,較輕的顆粒可以像熔巖燈中的斑點一樣向上「燃燒」(移動)。

熔巖燈

熔巖燈

熔巖燈,也有人稱為水母燈,是在玻璃瓶內呈現熔巖流動一樣的效果。其實它是利用熱能原理製造出的光影移動變幻效果,外形十分酷炫。熔巖燈最早是由英國工程師克雷文·渥克所發明,在密封的玻璃瓶裝有透明的蠟及液體,然後在底部加熱,就能創造出繽紛色彩的效果。熔巖燈流行半世紀後依然魅力不減,到現在為止,全球至少賣出超過1000萬盞。

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已經知道溼的固體顆粒可以像液體一樣起作用。但很少有人知道,如何在沒有水的情況下創造出可以流動的固體顆粒狀材料。實際上,這次的研究就很好地展示了乾燥的沙粒是如何像液體一樣流動的。

了解這種流動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和解釋類似泥石流或火山爆發時的巖漿流等類似的現象,該研究還可以幫助製造出顆粒均勻的混合物,在藥物製造,化學品加工和食品加工等行業應用廣泛。例如,不同尺寸和密度的乾燥顆粒傾向於彼此移動,這導致它們被分離 或「分裂」。

較輕的藍色沙子在較重的白色沙子中冒泡

混合

克里斯多福·麥克拉倫是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機械工程師。他的研究團隊在密閉的玻璃容器放置了兩種圓形顆粒,一層厚重的顆粒覆蓋在一層較輕的顆粒上面。為了讓顆粒發生移動,研究人員震動了玻璃容器並向上送入氣體。

結果就跟在熔巖燈中看到的情況一樣,玻璃容器中的顆粒產生了相互流動。氣泡和指狀的較輕顆粒慢慢的上升到頂部,同時較重顆粒慢慢的沉向底部。

在熔巖燈中看到的圖案是由較輕的液體進入高密度的液體而形成的,這是被物理學家稱之為瑞利-泰勒不穩定性的結果。新的研究首次證明乾燥顆粒也可以模擬這種不穩定性,這一點似乎出乎意料,對於固體顆粒來說,它們應該完全混合在一起,但事實上卻沒有。研究人員意識到,液體和固體顆粒的不同表現意味著兩個完全不同的物理機制領域。

振動和氣體會改變顆粒的運動方式

研究團隊使用計算機模型來模擬固體顆粒物的混合過程。結果表明,氣流和振動控制著顆粒的運動方式。密閉腔室內的氣體在不同尺寸和密度的顆粒之間流動方式不同,這就產生了向上的阻力。這種阻力使較輕的顆粒聚集在一起,同時也阻止了團塊與較重顆粒混合,這有點像油和水混合在一起的狀態。

當研究團隊改變氣流速度或振動強度時,這些固體顆粒會形成更大的手指狀或更大的斑點狀。這表明氣體和振動對固體顆粒模擬流體不穩定性模式至關重要。

改變模式

當研究人員將一團較重顆粒放置在一層較輕的顆粒中時,出現了另一種不同的模式。固體顆粒的表現更像是可以混合的液體,例如在水中滴入一滴紅色染料。

較重的顆粒分裂成兩個斑點,它以一定的角度穿過較輕的顆粒層。這些斑點以分裂模式一次又一次地分裂。這種模式也是由於氣體向上流過固體顆粒而產生的。

研究人員表示,過去的研究表明,在振動的方式下不同尺寸的顆粒可以以類似流體的方式相互移動。這些動作是由於在振動的過程中小顆粒在較大顆粒之間滑落造成的,較重的顆粒最終會出現在頂部。在物理學中,這種現象被稱為巴西堅果效應,因為巴西堅果在經過搖晃以後總是出現在一堆雜亂堅果的最上層。

總結:固體顆粒可以像液體一樣流動。在振動和氣體的作用下,較輕的顆粒會上升,較重的顆粒會沉向底部。改變振動和氣體條件時,較輕的顆粒可以向下滑落,較重的顆粒會上升至頂部。增加氣體流量的情況下,實驗結果與正常流體的行為更為相似。

潮流科技fans本著認真、嚴謹的態度為大家提供科技類資訊文章。如果你喜歡,請多多留言關注。每篇文章都是潮流科技fans嘔心之作,也許不是最好,但絕對是認真的。請抄襲者自重!

相關焦點

  • 歷時近百年的實驗,讓你知道你所看到的固體其實可能是液體
    這個世界很多東西總是讓你充滿錯覺,就比如有些東西你以為它是固體,但其實它是液體。人類的感覺很多時候是不準確的,因此,需要用科學的實驗和數據進行驗證。就有科學家進行了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從1927年開始,並且現在還在繼續,歷時將近一百年,這個實驗就是著名的瀝青滴落實驗。
  • 地球學:幹沙會像液體一樣起泡和旋轉
    在適當的條件下,沙子會流動。研究發現,將較重的穀物放在容器中較輕的穀物之上時,密度較小的穀物會像熔巖燈的斑點一樣向上破裂。該研究是第一個顯示沙粒混合如何模擬流體流動的研究。但研究人員在4月22日在線發表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報告說,即使沙粒或泥土等粒狀顆粒的行為像流體一樣,控制粒粒運動方式的潛在力也有所不同。了解這些作用力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解釋泥石流或熱氣與巖石的混合物(稱為火山碎屑流)的行為。這項研究還可以指導從大氣或藥物生產中捕獲碳的新技術設計。
  • 全新形態液體無需外力自主流動,美科學家顛覆流體力學認知
    為了將水、油等液體從一個地方傳輸到另一個地方,人類依賴泵等機械給液體施加壓力,建立了現代流體力學的體系。然而,一隊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卻發明了一種全新的物質:這也是一種液體,但與傳統液體不同,它不需要泵等外力,而是依靠自身的動力,就可以沿著管線流動!這種主動流體將有可能改變現有的流體輸送格局,有助於人類建造全新形態的大型機械設備。
  • 牙膏是液體還是固體?
    說到擠牙膏,你是否想過,為什麼牙膏必須被擠壓才會出來,為什麼不能倒出來?還有,我們可能對這一極其平常的物品甚至缺乏更多的認識,比如,牙膏是液體還是固體?已有的物質形態知識可以讓我們很容易說出哪些東西是液體,哪些是氣體或固體,但對於牙膏似乎沒有合適的描述。
  • 除了固體,液體,氣體,還有5種物質形態
    物質的物理狀態有許多種,最基本的是固體、液體和氣體。但除此之外,您還聽說過其它哪些物理狀態?小編在這裡介紹一些大多數人可能不太熟悉的物理狀態。液體液體中的基本粒子,就像固體中的基本粒子一樣,相互之間存在引力。但是,液體的基本粒子之間的距離比固體大,有更多的空間,因此儘管液體的體積可以保持不變,但它可以變形和流動。
  • 液體磁體誕生!開啟新領域,打破永久磁體只能由固體製成的局限!
    幾個世紀前的發明家和今天的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讓我們生活更美好的巧妙方法——從指南針上的磁針到磁性數據存儲設備,甚至是核磁共振(MRI)身體掃描機器。所有這些技術都依賴於由固體材料製成的磁鐵,但是如果能用液體做一個磁性裝置呢?伯克利實驗室的一組科學家,使用改良過的3D印表機就做到了這一點。
  • 沙子究竟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MIT 教授提出新解釋模型
    如果一個人慢跑在沙灘上,那麼沙子則像固體支撐著他們的重量;把它放在沙漏中,沙子則又像液體一樣從縫隙流出;如果小孩子跌倒並踢到一堆沙,沙子粒又會互相碰撞交互,就像氣體一樣。像沙子這樣的顆粒狀物質無處不在。
  • 太陽是氣體、液體還是固體?科學家:都不是,是另一種狀態
    不知道你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太陽究竟是固體還是液體,抑或是氣體呢?說起來,這個問題好像有點奇怪,但是,這裡卻有著很深的門道。首先,如果讓你回答,你會給出怎樣的答案呢?有的人會說:應該是固體吧?氣體怎麼能聚集成一個球?不會散走嗎?也有人可能會說:怎麼可能散走。萬有引力在太陽質量的尺度下遠遠超過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能想像的級別,氣體也不會散失,所以太陽應該是氣體。不過,小編要遺憾地告訴這些人,這些說法都是不準確的。
  • 介於液體與固體之間的非牛頓流體
    將剛咀嚼好的(軟)口香糖捏成一錐形,平放在桌面上,椎尖向上,然後正對丟下一個完好的椰子,碰撞後你會發現,口香糖能完全嵌入到了椰子殼中,而且椰子殼還會裂開一條縫。這到底是什麼原理呢?下面將揭曉其中的奧妙。
  • 外媒:科學家發現固體「第四類形狀」
    據參考消息2月19日報導【英國《每日郵報》網站2月17日報導】題:科學家400年來首次發現一種新形狀早在幾千年前,古希臘數學家———最引人矚目的是柏拉圖———就對固體形狀進行了分類
  • 固體,液體和氣體嗎?
    在學校裡我們可能學到最多的是固體,液體和氣體,因為學校只給我們生活中最好理解的三種物質狀態,如果只是知道這些,你會錯過其他五個有趣的物質形態! 除此之外,目前發現的另外四種物質狀態離我們的生活都比較遙遠了!
  • 貓是液體還是固體?貓知道自己的名字嗎?這些論文真特喵的有意思!
    不擼不知道,原來沉迷擼貓的科研狗大有人在。很多研究者公費吸貓,探索出了不少貓生奧秘和人貓相處之道,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貓是固體還是液體?  貓究竟是固體還是液體?有人認為貓難以形變,顯然是固體!
  • 顛覆你認知的新發現 世界上第一種擁有永久磁性的液體磁鐵
    磁鐵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比如指南針、電動機、發電機和磁懸浮列車等等。在此之前,最接近帶有磁性的液體的是一種被稱為鐵磁流體的液體,它是鐵氧化物顆粒的溶液,當它們處於其它磁場的條件下就會具有強磁性,當外界磁場撤除時,鐵磁流體就不再具有磁性。有了鐵磁流體作為參考,許多科學家一直希望創造出像固體磁鐵一樣的,具有永久磁性的磁性液體。
  • 太陽到底是氣體、液體還是固體?都不是,答案居然是這個!
    太陽到底是氣體、液體還是固體?都不是,答案居然是這個!我不知道你是否考慮過一個問題:太陽是固體還是液體還是氣體?說到這個,這個問題看起來有點奇怪,但這裡有一個很深的門道,首先如果你讓你回答,你會給出什麼答案?有人會說:它應該是固體吧嗎?氣體如何聚集成球?不會消失嗎?有些人可能會說:它怎麼散走?萬有引力在太陽質量的尺度下遠遠超過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能想像的級別,氣體也不會丟失所以太陽應該是一種氣體。
  • 不同密度的固體放入不同密度的液體,看看會發生什麼?
    歡迎來到今天的科學小實驗欄目,讓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大家還記得之前做過的彩虹瓶科學小實驗嗎?當我們把更「輕」的水加入到更「重」的水裡後,更「輕」的水浮在更「重」的水面上。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直觀分辨出哪種液體密度更大,哪種更小。
  • 液體防彈衣真能防彈?
    這個原理與汽車的安全氣囊一樣,安全氣囊可以分散碰撞時產生的壓力,並減緩人體軀幹的運動。  儘管凱夫拉是一種纖維,凱夫拉防彈衣卻不會像普通衣服一樣擺動和起褶皺。通常,阻擋一顆子彈需要用到20-40層凱夫拉防彈纖維,因此,防彈衣都很堅硬,重量也不輕,一件沒有陶瓷保護層的防彈衣也重達4.5千克以上。有兩種液體可以使凱夫拉防彈衣使用較少的纖維層,讓它變得更輕更靈活。
  • 磁鐵也可以是流動的液體
    北京化工大學軟物質科學與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近日宣布,該校科研人員與來自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等機構的團隊合作,發現一種新型磁性液體,通過控制磁性納米粒子在水油界面的自組裝,最終成功引導鐵磁流體從順磁性轉變成鐵磁性。通俗來講,磁鐵不再一定是堅硬的固體,也可以是流動的液體。
  • 染色質既不是固體也不是液體,而是更像一種...
    2020年12月27日訊/生物谷BIOON/---基因組生物學中一個自DNA發現以來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的基本問題:在我們的細胞核內, DNA和蛋白的複雜包裹物(即染色質)是固體還是液體?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和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們發現染色質既不是固體也不是液體,而是更像一種凝膠。
  • 太陽是液體、氣體還是固體?科學家:它實際的形態你根本想不到
    在神話傳說當中,我們把太陽看成是神靈一樣的存在。即便是現代天文學的逐步發展,在我們心中,太陽也仍然是一個非常神聖的天體,因為他們為我們帶來了光和熱。因為太陽我們地球上的一切,才能穩妥的進行。否則如果失去了太陽,不僅大地會變得一片黑暗,我們連基本的氧氣供給都無法維持,畢竟植物需要光合作用,但是有些愛思考的人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太陽究竟是什麼狀態是固體嗎?難道這是液體的嗎?其實這兩種想法都是不全面的,即便你那邊都是氣態,也算不上嚴謹,因為太陽的大氣層的確是氣態,可是它的本質部分算是等於等離子體。
  • 液體水溶肥與固體水溶肥到底哪個好?這裡有你不知道的!
    目前市面上液體水溶肥和固體水溶肥種類很多,有農民朋友問到底哪個好?在人們的思想中固體的要比液體的來的實際,是這樣嗎?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固體水溶肥就是袋裝的顆粒或者粉劑能夠快速溶於水的一種肥料,液體水溶肥比較好理解,就是呈現液態的一種肥料,兩者相同點是都含有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微量元素、胺基酸、腐植酸等有效養分。液體水溶肥要比固體水溶肥要好些,價位也差不多,究竟好在哪裡呢?我們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