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科學家發現固體「第四類形狀」

2020-12-25 網易財經

據參考消息2月19日報導【英國《每日郵報》網站2月17日報導】題:科學家400年來首次發現一種新形狀

早在幾千年前,古希臘數學家———最引人矚目的是柏拉圖———就對固體形狀進行了分類。自那以後發現的幾何「固體」形狀少之又少,最後一批是在400年前確認的。

不過目前,美國科學家認為,他們發現了第四類形狀,稱作戈德堡多面體。

科學家發現的第一類固體形狀稱作正多面體,包括立方體、正四面體、正八面體、正十二面體和正二十面體等。

所有這些形狀都十分規整,並且為自然出現。

在這些形狀之後又確定了其他兩類固體形狀,即阿基米德多面體(半正多面體)和克卜勒多面體。阿基米德多面體包括截角二十面體。400年前發現的克卜勒多面體包括極其複雜的立體形狀星形正多面體和菱形多面體。

澳大利亞《會話》雜誌說,如今,這種看起來有點兒像一隻複雜足球的新形狀在數學上得到了解釋,甚至有可能為發現無數類似的形狀類別鋪平道路。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斯坦·沙因在研究人眼視網膜時偶然發現一種名為網格蛋白的蛋白質具有這種吸引人的多面體結構。該蛋白質負責把能量運入和運出細胞,並創造出眾多的形狀。

沙因對這類形狀提出了一種數學解釋,在這一過程中,他偶然發現了20世紀的數學家麥可·戈德堡的研究成果。戈德堡確信,他發現了一類新形狀,即由五角形和六角形拼起來的複雜多面體。

雖然沙因博士認為,戈德堡的形狀不是嚴格的多面體,但他認為,它們的確是一類新形狀。

沙因和美國數學家詹姆斯·蓋伊德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發表一份研究報告,描述了這些新形狀。他們仍稱其為戈德堡多面體,向這位已故數學家表達敬意。

英國伯明罕大學數學家戴維·克雷文在評論這項研究成果時把這些多面體比作像氣球一樣充氣、然後各個面凸起來的多面體。

有爭議的是,原始的戈德堡多面體違反等邊複雜多面體分類的第三條規則,即在把一個形狀上的兩點連接起來的一條線上的任一點一定不在固體形狀之外。

不過,沙因和蓋伊德對這些形狀進行了處理,使它們不再是由多個六角形組成的膨脹形狀。他們發現了一種方法,使這些形狀的所有面都是平的,進而創造出真正的凸多面體。

他們認為,可以將他們處理這些形狀的方法用於其他類的複雜多面體,這樣就會發現擁有越來越多面的更多形狀,從理論上說,它們的數量應該是無限的。

雖然不研究數學的人可能難以想出這項研究的直接用途,但它令一些科學家興奮,因為這種新多面體的結構類似於病毒。

如果科學家能夠準確描述某種病毒的幾何形狀(比如普通感冒病毒),他們或許就能夠找到更好的方法與這些病毒作鬥爭。

(原標題:外媒:科學家發現固體「第四類形狀」)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新物質狀態:不屬於氣態、液態和固態
    現在,科學家又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物質狀態。據外媒報導,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他們發現一種介於固態和液態(如凝膠)之間的新物質狀態,稱之為「液態玻璃」。玻璃化轉變對科學家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當物質從液體轉化為固體時,它們的分子通常排列成晶體。而在在玻璃(和玻璃狀材料)中,分子往往處於凍結或自由無序的狀態。
  • 科學家發現月球最真實形狀:略微扁平 更像檸檬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月球最真實形狀:略微扁平 更像檸檬 據外媒報導,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家發現,月亮並非完美的球體,而更像兩邊凸起的檸檬。 如果要以月亮為本體打一個最科學的比方,那最恰當的喻體一定是檸檬。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太空人登月45年後,美國科學家終於發現了月球最真實的形狀:略微扁平,一端有隆起。
  • 外媒:科學家發現兩顆最適宜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
    一顆類地行星圍繞著一顆已形成行星狀星雲的恆星運轉,在形成早期,該行星與近期發現的克卜勒438b相似。(照片來源:大衛·A·阿圭勒)中國網1月8日訊 據英國《衛報》網站1月6日報導,在太陽系之外,科學家發現了一顆最適宜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其名為克卜勒438b。它的體積略大於地球,並環繞橙矮星的軌道運行。與地球從太陽吸收的熱量相比,克卜勒438b可從橙矮星上多吸收約40%的熱量。由於它的體積不大,所以極有可能是由巖石構成。
  • 阿根廷科學家研發形狀記憶材料 獲裡程碑式成果
    參考消息網7月20日報導外媒稱,在《終結者2:審判日》和《超人總動員》等電影中,形狀記憶材料以其能恢復原有形狀的可塑性讓觀眾驚嘆不已。在現實世界中,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控制使材料改變並恢復形狀的原子機制是許多科學家研究的領域。
  • 科學家發現 你不一定知道的現實 固體能像液體一樣流動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固體跟液體有很大的不同,它們不能像液體一樣流動。然而,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只要滿足所需要的條件,乾燥的沙粒可以像液體一樣流動。當容器中質量較重的顆粒放置在較輕的顆粒上時,較輕的顆粒可以像熔巖燈中的斑點一樣向上「燃燒」(移動)。
  • 科學家在深海底發現水的「第四態」
    在我們的常識當中,對於水的狀態,我們認為只有三種,一種就是常見的液態水,另一種就是固態水,比如冰的形成,就是液態水在0℃或0℃以下凝結成的固體,而氣態水則是水在加熱狀態下,達到臨界值100攝氏度以後變成了水蒸氣,也就是氣化狀態。
  • 雪花竟然有共39種一般形狀,並非單調六邊形
    長期以來,大家都認為至少在分子水平上,雪花只有一種形狀。但科學家們發現,雪花實際上能夠被分成39種一般形狀。
  • 科學家發現地球上最古老的固體物質
    科學家發現地球上最古老的固體物質 2020年01月15日 06:00:00 文章摘要:    其中,北大開放27課,以人文社科類課程為主,清華開放12門課程,以理工科為主。    再添實證!考古發現秦都鹹陽城裡的「帝國大道」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露,在陝西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窯店鎮鄧家村南,考古人員找到一條寬逾50米的南北向古道路,為秦帝都鹹陽城的路網構成再添實證。
  • 外媒:西班牙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致命弱點」
    參考消息網6月10日報導 外媒稱,美國雜誌9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新冠病毒的內部可能隱藏著它的致命弱點:其中一種蛋白酶對病毒的生存必不可少,而現在人們已經了解到關於這種酶的新細節,這或許有助於藥物的開發。
  • 科學家發現新液晶相 有望打開新材料宇宙之門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在兩位富有想像力的物理學家提出一種新的液晶相100多年後, 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得分校的科學家們成功製造出了這種液晶相,並被它的行為所 「震驚」。這一發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當時諾貝爾獎獲得者彼得·德拜(Peter Debye)和馬克斯·博恩(Max Born)開始思考一種新的液晶,這種液晶的特點是分子排列整齊,方向一致,而不是隨機地指向左邊或右邊。研究人員很快就發現了表現出這種行為的固體晶體,其分子排列方向一致,在受到電場的作用下能夠翻轉。
  • 外媒:科學家發現新宇宙之謎「巨嬰行星」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據外媒CNET報導稱,近日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名為2MASS 1155-7919 b的「巨嬰行星」。之所以稱其為「巨嬰行星」,是因為其質量是太陽系著名的氣態巨行星——木星的十倍。
  • 「漫威宇宙」蒼蠅家族添新:科學家發現新品類 「死侍」
    本文轉自【快科技】;據外媒報導稱,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又發現了一種新的蒼蠅,而它也被科學家們列入「漫威宇宙」蒼蠅的集合體中。據科學家介紹,新發現的蒼蠅學名是Humoralethalis sergius,但被研究人員直接稱其為 "死侍蒼蠅"。
  • 外媒:研究顯示握拳攻擊成就人手
    【法新社巴黎12月19日電】題:科學家們認為,人手的進化首先是為了拳頭  是什麼樣的力量經過數千年將我們的手塑造成了今天的樣子?是像許多專家推測的那樣為了抓取和使用原始工具?是為了採摘水果和漿果嗎?現在出現一種新的看法:是為了握拳,這樣我們就可以與其他人打鬥。  美國猶他大學教授戴維?
  •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會「打噴嚏」的奇怪深海海綿
    據外媒BGR報導,您可能不會認為與居住在深海海底的生物與其他陸生動物存在著很多共同之處。大多數動物忍受著強烈的壓力和缺乏陽光的環境。
  • 外媒:科學家發布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3D地圖
    據外媒CNET報導, 天體物理學家周一發布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3D地圖,跨越時間和空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詳細。 該地圖是利用新墨西哥州一架光學望遠鏡的數據繪製的,該數據是作為深場重子聲波振蕩光譜巡天(eBOSS)的一部分而記錄的。
  • 科學家發現粉紅色大眼章魚 欲將其命名"萌萌噠"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粉紅色大眼章魚 欲將其命名"萌萌噠"   美國蒙特利灣水族館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學家發現的這種章魚的外形十分之萌,通體粉紅,長著像小狗一樣的大眼睛,以至於科學家們都想將它們命名為「萌萌噠」。
  • 開啟新領域,打破永久磁體只能由固體製成的局限!
    開啟新領域,打破永久磁體只能由固體製成的局限!幾個世紀前的發明家和今天的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讓我們生活更美好的巧妙方法——從指南針上的磁針到磁性數據存儲設備,甚至是核磁共振(MRI)身體掃描機器。所有這些技術都依賴於由固體材料製成的磁鐵,但是如果能用液體做一個磁性裝置呢?伯克利實驗室的一組科學家,使用改良過的3D印表機就做到了這一點。
  • 第一位化學元素發現者,不正經的科學家亨尼格·布蘭德
    在我們的印象之中科學家們總是嚴謹而又嚴肅的,但是在實際的生活當中,那些科學家們往往可能是最不正經的那個。就讓我們來講述一下那些歷史上的科學家們做過哪些不正經的實驗吧。我們第一位要介紹的科學家叫亨尼格·布蘭德,這個名字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是說到磷元素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在元素周期表中序號15的磷便是由他發現的。其實比起科學家,更嚴格來說亨尼格·布蘭德是一名鍊金師。
  • 你見過雪花的形狀嗎?細說雪花形狀獨一無二的奧秘
    總結了39種雪花晶體形狀的圖,而這39種形狀又可以細分為121種,按照大的分類,雪花的形狀包括能柱狀晶體、平面晶體、柱狀平面混合晶體、雪晶聚合物、霜化雪晶、冰晶牙、不規則粒子和其他固態降水等等不同的門類,平面晶體就是我們日常最容易看到的雪花形狀了。古人說的雪花六出,想必也是指平面晶體,要科學的解釋雪花形成不同形狀的原因,可不是容易的事。
  • 為啥地球核心高達6000度,形態卻是一個固體的鐵球?
    咱們先來了解一下地球的結構,地球的內核是一個直徑大約有 1500 英裡( 2414 公裡)的固體鐵球,體積同月球一樣。包裹在這個球周圍的外核主要由液態鐵鎳混合物組成,這是一個粘性很大的地幔層,再往上是形成地表的固體地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