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倦怠」是一種流行病,精疲力竭的你需要重新認識自己

2020-12-27 澎湃新聞

原創 譯言讚賞 譯言

13年前,37歲的西沃恩·默裡擁有一份薪水不菲的工作、一間精緻的房子和一個可愛的孩子,她似乎在過著很輕鬆的生活。事實上,她已經被壓垮了,幾乎無法思考和入睡,也無法吞咽食物。午餐時間,她會離開辦公室,走回家然後躺在廚房的地板上,「沒事沒事,」她低語,「振作起來。」

默裡熱愛自己在愛爾蘭麥當勞餐廳擔任公關主管的工作,但休完產假回到都柏林工作的第一天,默裡就被派往倫敦開會,「我那時在想,誰會去託兒所接我的孩子?」默裡很快意識到她不能滿足別人對她的期望,但是當你身在其中的時候,你只能繼續前進。「每個決定都讓我胸口一陣劇痛,胃裡七上八下,吃不下東西。」

默裡每天坐在辦公桌前,腦袋砰砰亂響,下巴因太過緊張而疼痛,為了減壓,她一晚上要喝兩瓶酒。「酒精可以讓我麻木,暫時感受不到疼痛,還可以放鬆我的肌肉,放鬆我的思想,」默裡會就這樣睡著,然後兩個小時才醒來,她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才意識到,「我需要擺脫這一切。」

上世紀70年代,倦怠首次被定義,我們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賦予了它新意義。去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其《國際疾病分類手冊》中將職業倦怠描述為一種「職業綜合症」,起因是長期存在的工作壓力沒有得到緩解,這種壓力會讓一個人永遠疲憊不堪,感覺被隔絕,以致無法工作。

越來越多的人把職業倦怠看成是一種流行病。英國健康與安全執行委員會報告稱,根據勞動力調查,在2018年至2019年期間,英國有60.2萬名工人遭受與工作相關的壓力、抑鬱或焦慮:教育、保健、行政和國防等服務行業的從業者特別容易受到影響。

世界正在慢慢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研究表明,精力枯竭不僅會影響你的精神健康,還會增加你患痴呆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上個月,《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當人們在「精力衰竭」的症狀上得分較高時,他們患心房纖顫的風險更高。

如果你的「戰或逃」反應不斷被慢性壓力激活,你血液中的應激激素水平就會保持在一個高水平。持續的高強度壓力會過度激活免疫系統,引發炎症——而慢性輕度炎症是許多疾病形成的共同因素,從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到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那些極度疲憊的人患心房纖顫的風險要比正常人高出20%。心房纖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

疲憊的概念並不新鮮,新的是我們開始認識到這是一個大問題,它影響了很多人,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他們有這種病。「管理工作壓力問題可以幫助人們預防精疲力竭,」牛津約翰拉德克利夫醫院的醫學顧問蘿拉·文森特博士說,「你需要調整你的工作結構、工作環境、人們對你的期望和情緒壓力,同樣關鍵也有公司同事的關係、領導模式、溝通方式和員工的價值觀。」文森特博士補充道:「這些問題並不局限於醫療保健,擁有一個有愛的團隊——這就是你可以從你的團隊中得到最好的東西。有毒的老闆會腐蝕我們的精神健康,就像酸腐蝕金屬一樣。」

西沃恩·默裡認為,對一些人來說,職業倦怠是由不合適的職業引起的,在默裡辭掉了她的高強度工作後,她開始了一門心理學課程,還在大學裡攻讀了心理治療學位,這讓她重新認識了自己:完美主義、超額完成,所有這些都是導致默裡精力枯竭的原因。

同樣地,默裡明白,如果她想在從職業倦怠中恢復並重新生活的話,她必須照顧好自己。她戒了酒戒了煙,甚至跑了馬拉松。她也意識到自己是個內向的人,「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自己身上,這就是我補充能量的方式。當我在公司工作的時候,我的辦公室是開放式的,周圍都是人,這讓我很累。」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闆,但是自我意識可以促使你做出一些小改變來幫助自己避免倦怠,也許你需要學會冷靜果斷,學會拒絕不合理的要求。還要了解哪些壓力是自己產生的:保證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營養和鍛鍊是最基本的。默裡說:「工作倦怠會在不知不覺地加劇,每天都是瑣碎的小事,一分一秒地堆積在一起,直到我再也無法忍受為止。」

47歲的瑞娜·彼尤克雷爾思是純淨圈內健康中心的聯合創始人

我住在比利時的郊外,每天早上去城裡上班的路上,我都會經過一片馬群。我經常把車停在路邊,然後走到田野裡,就為了和動物們呆上五分鐘。回到車上感覺糟透了,但我不能承認有什麼不對勁,我想我能應付。

我做了16年的市場顧問。過去的幾年並不令人滿意,我發現我不喜歡我的工作了,我發現這份工作很難,但我一直在想,「我會挺過去的,我經常哭泣、感冒、失眠、犯胃病。這影響了我和我的伴侶馬克的關係,對最微小的事情都會感到異常的不安或惱怒。」

一天晚上,一個朋友對我說:「我覺得你已經精疲力竭了。「我不想承認。我不想讓我的老闆失望,但是第二天下午上班的時候,我感到眼淚湧了出來,我想我不能再這樣了。我關上筆記本電腦,離開了辦公大樓,這真是一種解脫。

我去看了醫生,他讓我下班回家待一段時間,我的倦怠來自於我要在工作上不斷地超越以前的自己,這讓我不再覺得自己是真正的自己,但我很少反思:「這讓我快樂嗎?我做什麼更合適?」倦怠的一個好處是它會迫使你改變思考的方向,我們可以從中認識自己,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一切都會好轉,能讓你變得更快樂。

我的全科醫生建議我去看心理醫生,我和醫生一起反思了我的價值觀,發現我是個完美主義者,我們還一起分析了我是否適合我目前的工作,我終於學會了正常呼吸,我的身體也恢復了平靜,我從未意識到我是如此的侷促和緊張。

我意識到讓我快樂的是與人和動物的接觸,我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我不能馬上投入新的生活,我需要當前的工作維持生計,但七個月後,我辭掉了工作,做了一名自由職業者,這樣我就可以投入到學習和旅行中去了。馬克和我收養了許多動物,生活中有了新的目標幫助了我。我的新生活意味著我可以茁壯成長,並給予社會回報。

原文標題:Burnout has become an epidemic - how to spot the warning signs, by the people who've been there

原文地址:

https://www.telegraph.co.uk/health-fitness/mind/burnout-has-become-epidemic-spot-warning-signs-people-whove/

原文作者:Anna Maxted

譯者:你喜歡嗎

來源:譯言網(yeeyan.org)

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在譯言整合發布

—— 版權聲明——

本譯文僅用於學習和交流目的。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非商業轉載請註明譯者、出處,並保留文章在譯言的完整連結。商業合作請聯繫editor@yeeyan.com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職業倦怠成職場流行病 初入職者等四類人最易得
    「由於職業倦怠更主要的是企業或組織原因,因此當離職率比較高時,機構要反省自己,是否需要對員工的待遇、環境等做些改進。另一方面,有些離職確實會給自己製造一些新鮮感、找到新的機會,不過,對於有了倦怠感的員工來說,一定要清楚地認識到,並不是跳槽就能找到工作的樂趣的。」  劉鐵榜進一步指出,如果因為人際關係疏離而跳槽,這是一種迴避,反而會弱化對人際關係的適應。
  • 今天,我們累了,患上職業倦怠感」流行病」
    我們是獨自一人奔跑的勇者,我們是學校體育的實施者,是學生體質的促進者,同樣我們是別人眼中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我們一點作為就會推到風潮浪間,我們被質疑,我們被嘲笑,我們被諷刺,我們不被重視,不被理解和支持,慢慢的我們的心涼了,我們累了,漸漸地患上了職業倦怠感這一流行病。
  • 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HR看這裡!
    雖然許多招聘人員進入這個行業是為了幫助頂尖人才找到他們夢寐以求的職位,幫助公司建立他們夢寐以求的團隊,但許多人最終卻生活在招聘人員精疲力竭的噩夢中,這就是職業倦怠產生了。研究分析表明,人力資源部門的人員流動率排名第五。除此之外,據報導,在第一年裡有90%的招聘人員流失。
  • 你有職業倦怠嗎?
    【新華社微特稿】工作難免有壓力,可如果一直承受重壓,感到身心俱疲、能量被耗盡,那就是「職業倦怠」。美國心理學家謝麗·本頓說,職業倦怠容易引起心理健康問題,而且不像抑鬱症那樣易於診斷。北美最大的招聘網站運營商凱業必達2017年一項調查顯示,美國上班族中61%對現有工作有倦怠感,超過三分之一承認工作帶來高強度壓力和焦慮。如何判斷是否有職業倦怠?本頓告訴英國《每日郵報》記者,職業倦怠通常有5個跡象:1、失眠和精疲力竭。睡眠紊亂是職業倦怠的明確跡象之一,上班族應該工作時精力充沛,下班時成就滿滿。
  • 當大學教師遭遇職業倦怠
    教師如何緩解職業倦怠?身處快節奏的社會,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難免會疲憊甚至產生厭倦的心理,大學教師也不例外。大學教師有多累?又因何精疲力竭?大學教師職業倦怠現狀超半數高校教師每學期有精疲力竭的感覺根據我們的研究顯示,超六成高校教師對自身工作的認可度較高(該群體包括選擇「非常高」和「比較高」的教師)。
  • 職業倦怠是一種流行病。應對職業倦怠,我有妙招在此
    就算是應付,也要應付得令自己與領導滿意。而遠程培訓也如期而至,聽課,答疑,寫作業,上傳資源,這不,又要寫心得體會,哪一樣都要時間,哪一樣都像山似的擋在面前,需要發力去翻越。 「不怕慢,只怕站。」急也好,煩也好,愁也好,都無濟於事,只有抖起精神,捲起袖子行動起來,要做的事才能完成。俗話說,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既然上了斷頭臺,不如乾脆伸出頭去,來個痛快淋漓,倒顯出我慷慨激昂的英雄本色。
  • 快到年底,老師你累了嗎?(內附職業倦怠測評表)
    現在臨近年底,你是否也出現了這樣的症狀呢?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麼,你已經進入職業倦怠期了。職業倦怠症,你中槍了嗎?聽了這麼多老師的親身經歷,你是否也懷疑自己也有了職業倦怠呢?如果不確定自己是否有了職業倦怠?科學測評幫你衡量!職業倦怠自我測試(馬勒詩教育行業量表)認真閱讀下列問題,請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符合自己的分數。1代表從未如此,2代表很少如此,3代表說不清楚,4代表有時如此,5代表總是如此。
  • 你有這些狀況嗎?世衛組織將「職業倦怠」列入疾病分類
    職業倦怠早已被視為「現代社會中討論最廣泛的精神健康問題之一」( 圖據Nadia Snopek)正因如此,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將「職業倦怠」作為一種綜合症,列入5月28日最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1)第十一次修訂版中,提醒人們,如果你在工作中頻繁出現精疲力盡的狀態,你可能需要正視自己的問題。
  • 孫瑞希:面對職業倦怠,你要如何破局?(附福利:職業倦怠測試量表)
    出現職業倦怠的時候,首先要思考的是自己是否適合這份職業,其次是可以休假調整,另外還可以尋找職業規劃師的專業諮詢。辭職只是一種解脫,並不是解決職業倦怠的根本辦法。沒有找出職業倦怠的癥結,即使找到新的工作,仍然會舊病復發。
  • 面對職業倦怠,你要如何破局?
    出現職業倦怠的時候,首先要思考的是自己是否適合這份職業,其次是可以休假調整,另外還可以尋找職業規劃師的專業諮詢。辭職只是一種解脫,並不是解決職業倦怠的根本辦法。沒有找出職業倦怠的癥結,即使找到新的工作,仍然會舊病復發。
  • 石中英:教師職業倦怠的一種哲學解釋
    作者:石中英,系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教師職業倦怠問題不容忽視 職業倦怠是教師隊伍當中經常可以見到的一種心理和行為現象,它主要表現為一部分教師對自己的專業工作缺乏興趣、熱情和變革的意願,滿足於「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 職業倦怠|你的員工倦怠了,不幹活了,怎麼辦?
    1、重新審視崗位描述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組織心理學家大衛·加維奇博士認為重燃員工的工作熱誠與激情的方法,應該從重新審視崗位描述開始。如果員工產生工作倦怠的原因是由於企業管理混亂,工作職責不清,HR應從業務流程梳理開始,重新進行工作分析。如果企業沒有規範的業務流程的話,也不妨在工作分析之前建立規範的業務流程標準文本。
  • 如何走出職業倦怠?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正式將「職業倦怠」作為一種綜合症,列入《國際疾病分類》(ICD-11)第十一次修訂版中,並將將職業倦怠形容為「無法妥善管理的長期工作壓力」,而其3種症狀是: || 感覺精力耗盡或筋疲力盡; || 與工作有越來越大的心理距離,或是對工作感到抗拒或悲觀懷疑;
  • 職業倦怠期,我們如何度過?
    而現代人產生職業倦怠的時間也正在越來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個月就開始厭倦工作。在工作中,你需要對職場倦怠的狀態保持警惕。無論是由於長期單一領域的工作,還是由於達到上升瓶頸,或者是因為外部的、企業自身的客觀問題,都有可能導致你的倦怠心理。當進入職場倦怠期時,有些人可能並不自知,任其發展,直到慢慢產生對工作厭惡的嚴重負面情緒,同時也失去了生活的平衡。
  • 不要被騙了 成功人士也會精疲力竭
    對喬丹而言,當他期望著第四次冠軍時,職業籃球就已經變成了一種單調的工作。當一個人追求成功時,他需要投入熱情;而當他保持成功的時候,成功標誌著一種失去——挑戰、目的或靈感的失去。誰給成功織就了套子?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成功的負面作用並不比失敗小——它同樣會使人失去很多選擇。
  • 如何應對工作中的職業倦怠
    從中我清楚地明白了職業倦怠這個詞的含義,也清楚地認識到目前的自己就正處於職業倦怠期。我把自己學習後的所感所悟記錄下來,如果他人也有類似的情況,希望對別人有所幫助。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是複雜多樣的,它不僅僅是工作量大或者說是工作壓力大引起的,雖然它與兩者都有一定的關係。可能有人會覺得,年輕人正是奮鬥的時候,怎麼會有職業倦怠呢?
  • 什麼是「職業倦怠」? 職場倦怠了怎麼辦?
    這,就是隨著就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和職場人自身健康的退化,悄然來襲的「職業倦怠」。    關於職業倦怠問題,近年來一直備受關注。職業倦怠期具有階段性、周期性,最明顯的症狀之一是「拖」――工作拖拖拉拉就是不想完成,非要等到最後一刻。職場人士到了35歲左右通常是職業倦怠的高發期,特別是工作上有了一定成就的「白骨精」尤為明顯。
  • 當「職業倦怠」來臨時
    有人說,這是工作倦怠(Burnout)的年紀提前了,但對這群年輕人說,放慢腳步去體驗生命歷程,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他們希望的是,重新找回自我。  除了希望走出倦怠的工作情緒,也完成自己海外生活體驗的夢想,「算是給我自己的30歲生日禮物吧!」  倦怠,是再自然不過的心情  談起職業倦怠,許多受訪的上班族都眼睛一亮,似乎每個人都有故事要說似的。  對剛踏入職場的新鮮人,加班可能是一種「值得炫耀的資本」。
  • 職業倦怠:你不想上班的罪魁禍首
    其實他們是陷入了「職業倦怠」,沒錯,這篇就是老闆讓我寫給他們看的!什麼是職業倦怠職業倦怠,就是一種疲勞狀態,由長期過度的職業壓力所導致,分別在情緒、精神、身體上表現出倦怠。當職業環境對人的要求,超過了人本身所具有的能力與承受力,或是職業環境無視個人的欲求與動機,這樣職業者的內心就會出現不協調的狀態。
  • 職業倦怠怎麼辦?元認知幫你解決
    遇上元認知,遇上最好的自己一個幫你解題、解憂、成功、成才的公眾號文|徐 偉職業倦怠,也稱「工作倦怠」,國內也有翻譯為「工作衰竭」、「職業枯竭最早對職業倦怠的研究,始於20世紀70年代,1984年,紐約心理學家弗洛伊頓貝格指出倦怠是指當從業人員因工作時間過長、工作量過大、工作強度過度而導致的一種疲憊狀態。經過40年的發展,許多研究者對職業倦怠這一現象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其中,馬斯拉赫的工作倦怠定義最有影響力,他指出情緒耗竭、去個性化、個人成就感低落是職業倦怠的三種突出表現。職業倦怠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