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倦怠|你的員工倦怠了,不幹活了,怎麼辦?

2021-02-13 HRD學堂

       在充滿市場競爭的現代社會中,工作倦怠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的普遍現象。由於員工自身努力工作卻不一定能在物質或者精神上得到相應的回報,對單位內部的溝通狀況不滿意,感覺組織不夠公正等多種原因,中國職場也開始「倦怠期」頻發。企業和員工如何雙管調整以改變這一現狀,世界經理人的用戶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做出了不同的討論。

       在充滿市場競爭的現代社會中,工作倦怠(JobBurnout)已經成為世界普遍現象。這種症狀在國外職場人身上經常發生。

  國際上通常認為工作倦怠包含如下行為特徵:個人感覺工作特別累,壓力特別大,對工作缺乏衝勁和動力,甚至出現害怕工作的情況;刻意與和工作相關的人和事保持一定的距離,對工作不是很熱心和投入,總是很被動地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對自己工作的意義表示懷疑,並且不再關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貢獻;懷疑自己不能有效地勝任工作,認為自己的工作對社會對組織對他人並沒有什麼貢獻。

  而一些調查結果表明,這一現象在中國也已經逐漸顯現,並且存在以下幾點「倦怠」特徵:

        1、70%的中國職場人士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

        2、女性的工作倦怠程度要明顯高於男性;

        3、本科生最容易滋生工作倦怠;

        4、工作不到4年的人工作倦怠的比例最高;

        5、民企工作倦怠情況最為輕微;

        6、天津人工作最倦怠;

        7、人力資源從業者工作倦怠程度最低;

        8、政府、公共事業為工作倦怠出現比例最高的行業;

        9、職位越高,工作越不倦怠。

  由於員工自身努力工作卻不一定能在物質或者精神上得到相應的回報,對單位內部的溝通狀況不滿意,感覺組織不夠公正,單位的規章、制度和各類要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以及對自己的直接上級的管理方法和風格不滿意等原因,是導致員工出現職場倦怠的幾大主要原因。那麼,員工如何才能走出職場倦怠期?企業和員工如何雙管調整以改變這一現狀呢?世界經理人的用戶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做出了不同的討論。

  員工工作倦怠,有企業的原因,也有個人的原因。從HR的角度審視這個問題,重中之重,就是一定要提前觀察分析,找到導致公司內出現職場倦怠的癥結所在。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節省企業成本,提高效率和回報率。

  員工產生工作倦怠,從組織層面分析,原因有如下幾點。

  1、工作分析不到位,有人沒事幹,有事沒人幹,遇到職責界定不清時就臨時抓人來做,用部分人的努力和貢獻掩蓋了另一部分庸才;

       2、績效考核流於形式,或指標設計不合理,量化程度不夠,不能客觀體現績效,幹好幹壞一個樣,幹與不幹一個樣兒;

       3、績效結果應用不科學,和薪酬結合比例不大,不能獎勤罰懶;和培訓及職業生涯規劃脫節,員工看不到前途;

       4、用人機制老化,能進不能出,唯資歷論,人才上不去,庸才汰不出;

       5、企業價值觀不清晰,宣貫不到位。

  針對以上症狀,可以嘗試以幾味「藥」來調理治療。

  1、重新審視崗位描述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組織心理學家大衛·加維奇博士認為重燃員工的工作熱誠與激情的方法,應該從重新審視崗位描述開始。如果員工產生工作倦怠的原因是由於企業管理混亂,工作職責不清,HR應從業務流程梳理開始,重新進行工作分析。如果企業沒有規範的業務流程的話,也不妨在工作分析之前建立規範的業務流程標準文本。

  2、優化用人機制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在企業中,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讓能者上,庸者下,營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氛圍,調動員工工作激情。一個簡單的類比就是,要想讓動物園的鹿群保持健康的精神和體魄,需要在鹿群裡放入一隻狼,HR人員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把狼放進去。

  3、崗位輪換

  通過改變員工工作的內容、工作量和工作方式,為員工帶來新鮮感,刺激他們身上已經麻木的神經,讓他們在變化和壓力中重新「活」過來。以索尼為例。索尼公司每隔兩年讓員工調換一次工作,特別是對於精力旺盛、幹勁十足的員工,不讓他們被動等待工作變動,而是主動給他們施展才華的機會。這樣的崗位輪換,激發了員工工作熱情,為人才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機遇。

  4、工作豐富化

  有些不能輪換的崗位,可以通過目標多樣化、工作豐富化來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工作豐富化與工作擴大化、崗位輪換不同,它不是水平地增加員工工作的內容,而是垂直地增加工作內容,通過對工作內容和責任層次的改變,讓員工更加完整、更加有責任心地去工作,使員工得到工作本身的激勵和成就感。

  增加員工責任,賦予員工一定的工作自主權和自由度,給員工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將有關員工工作績效的數據及時地反饋給員工,按照員工實現工作目標的程度決定報酬與獎勵,通過培訓體系為員工提供學習的機會,以滿足員工成長和發展的需要,提高員工的責任心和決策的自主權,來提高其工作的成就感等,以上都是使員工工作豐富化的有效方法。

  5、營造績效導向企業文化

  企業如果要建立一種績效導向的文化氛圍,就必須把人力資源管理相關制度,如崗位安排、工資報酬、職位提升、降級、降職及解僱等看成是企業真正的「控制手段」,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機制下的嚴格獎懲。獎要重獎,罰也要罰的心驚肉跳。同時,企業應該對員工的工作目標給予重視,對他們所做的工作給予反饋,並幫助其成長,當員工知道自己的工作表現優缺點在哪裡,績效管理也就成功了一半。

  在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內,員工的貢獻能夠得到及時的肯定、讚賞和獎勵,從而使員工產生極大的滿足感、榮譽感和責任心,激勵員工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

  從員工個體的角度來看,合理的計劃和方法,也能夠幫助自己從職場「倦鳥」變成正能量「天使」。

  1、從多角度更客觀地評價自己、欣賞自己,冷靜思考自己在工作中發揮的價值。不能讓你的忙碌變成以後總習慣,在繁複的短期回報不明顯的狀態下,麻木了對工作的熱情。忙碌只是一種習慣。如果真的狀態太差,不要輕言放棄,一個短休和張弛有度的調整,或許能夠幫助你重整旗鼓,再度投入工作。

  2、做好時間管理,使工作條理化,因為一張明確的日程表往往可以幫助你從一團亂麻中理出一條主線,在提高工作效率,增強成就感的同時,更不容易讓人迷失在一堆任務和工作當中失去了方向。

  3、注入資源,增強實力,用「充電法」激發對工作的興趣和熱情。對內增加個人的專業技術資源、可以通過補充知識來實現;對外增加來自社會和家庭的支持資源,比如建立同相關資源之間的人際關係脈絡,獲得工作上的信息;與自己的朋友、同事和家人經常保持聯絡,從他們的關心和鼓勵當中吸收能量。

  4、時常進行心理自測,摸清職業倦怠狀況,如果你對現在的工作完全沒了興趣,就要重新慎重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工作。

  其實,拯救職場倦怠的「藥劑」真的有很多,可是如何搭配服用才能行之有效,則是必須建立在企業的用心和員工的自信自覺之上的。問題的關鍵在於,面對職場倦怠千萬不可倦怠,問題發生時切忌累積拖延,不能隱瞞不報;多和員工溝通,不能自顧反省;不斷吸收新鮮,才能夠幫助自己實現「換血」,每天清晨飽滿地面對鏡子中微笑的自我,在工作時間內找到自己的興奮點,順利走出職場「倦怠期」。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職業倦怠」? 職場倦怠了怎麼辦?
    日前,國內一人力資源服務商發布萬人調查結果,調查顯示:近80%的職場人感到精神緊張和壓力;2/3的職場人感到壓抑和焦燥;超過70%的職場人對工作產生倦怠,表示「不喜歡現在的工作」。這,就是隨著就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和職場人自身健康的退化,悄然來襲的「職業倦怠」。
  • 如何喚醒老員工的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的話題能佔到職場心理諮詢的80%,大部老闆都意識到職業倦怠伴隨而來的是職業發展瓶頸期,卻鮮有人知道如何喚醒那些處於倦怠期的老員工。——喚醒倦怠!01識別出「不在狀態的人」。你團隊裡是否有這樣的人:工作意願度持續下降。
  • 「職業倦怠症」來襲怎麼辦?
    從職業懈怠的角度觀察可見,在廣大幹部特別是普通幹部中,不論工齡長短,都會或長或短地出現一些失落感比較突出、不平衡心理較明顯的問題,可以歸結為幹部職業倦怠問題上的「五十九歲」心理。主要表現是:工作沒有激情,打不起精神,提不起興趣;「不踏實」「坐不下來」;熬日子,盼退休。
  • 職業倦怠期了?矯情~
    用人上都是「非極致而不為」的理念,這讓整天羨慕別人家公司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面向30—40這個年齡段的員工開火,真是勇氣可嘉,要知道在很多企業這個年齡段的員工正是職業的黃金年齡,是很多傳統行業的中流砥柱。當然或許與行業性質有關,讓更多的網際網路企業用職場小鮮肉們挑起了工作的大梁。
  • 當「職業倦怠」來臨時
    「當我清楚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並且正視問題,突然間,所有事就如塵埃落定般,重新歸位,」小和認為,當你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後,問題已解決了一半。  倦怠感不可怕,最糟糕的是,不願意承認問題的發生。「你需要一段時間,用心去傾聽內心的聲音,」小和說。
  • 困頓與擺脫之路——職業倦怠症
    圖為2012年5月10日,一名員工將一隻寵物狗帶進淘寶網辦公區內,引發眾人歡愉的瞬間「所有這些婦女都是茫然的神色,融合了令人不安的厭倦和絕望。你無法在她們眼中看見多米諾的渴望和創業熱情——甚至有時她們看起來似乎忘記自己在鏡頭前。雖然沉默不語,她們肯定不想待在那裡,悲哀和筋疲力盡寫在她們的臉上。」
  • 直面服務行業的職業倦怠
    你有因自我懷疑而對工作產生過恐懼嗎?如果以上三條讓你猶豫了,那恭喜你,趕上了21世紀最流行的職場感冒-職業倦怠。但別擔心,據《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報告》顯示,70%的中國職場人輕微倦怠,13%的人重度職業倦怠,所以你是其中的一員也沒啥好奇怪的。在各行各業的調查中,服務型行業尤其是最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的行業,怎樣積極面對職業倦怠是我們的一大難題。
  • 孫瑞希:面對職業倦怠,你要如何破局?(附福利:職業倦怠測試量表)
    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師克麗絲汀·馬斯勒將職業倦怠症患者稱之為「企業睡人」。職業倦怠跟人的年齡沒有太大關係,在職業比較適合個人的前提下,如果一個員工工作三五年了,沒有新的挑戰,沒有升職空間,就很容產生現職業倦怠;而職業認可度低的人,一兩年甚至幾個月就可能會產生倦怠。
  • 職業倦怠怎麼辦?元認知幫你解決
    遇上元認知,遇上最好的自己一個幫你解題、解憂、成功、成才的公眾號文|徐 偉職業倦怠,也稱「工作倦怠」,國內也有翻譯為「工作衰竭」、「職業枯竭最早對職業倦怠的研究,始於20世紀70年代,1984年,紐約心理學家弗洛伊頓貝格指出倦怠是指當從業人員因工作時間過長、工作量過大、工作強度過度而導致的一種疲憊狀態。經過40年的發展,許多研究者對職業倦怠這一現象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其中,馬斯拉赫的工作倦怠定義最有影響力,他指出情緒耗竭、去個性化、個人成就感低落是職業倦怠的三種突出表現。職業倦怠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 「職業倦怠」有哪些症狀
    「職業倦怠」是一種普遍現象。今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國際疾病分類手冊》中將其描述為一種症候群,「由長期工作壓力造成,但沒有得到有效管理」。  WHO認為,「職業倦怠」有這些症狀:感到疲憊、與工作精神疏離、工作表現不佳。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上了「職業倦怠」?
  • 面對職業倦怠,你要如何破局?
    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師克麗絲汀·馬斯勒將職業倦怠症患者稱之為「企業睡人」。職業倦怠跟人的年齡沒有太大關係,在職業比較適合個人的前提下,如果一個員工工作三五年了,沒有新的挑戰,沒有升職空間,就很容產生現職業倦怠;而職業認可度低的人,一兩年甚至幾個月就可能會產生倦怠。
  • 現代工作中的職業倦怠
    工作倦怠的產生,一方面來自於已成慣性的工作日常,以及其所導致的一成不變的場景,人變得懈怠、遲鈍,慢慢落入舒適區的陷阱。另一方面是過勞與工作壓力,過度工作疲倦了員工的身心,職責與權限的不對等,玩命工作、努力求進步但卻看不到成功的彼岸,更進一步導致了職場上無力感持續、負面情緒噴湧,最終導致自我的身心崩潰。
  • 職業倦怠:你不想上班的罪魁禍首
    其實他們是陷入了「職業倦怠」,沒錯,這篇就是老闆讓我寫給他們看的!什麼是職業倦怠職業倦怠,就是一種疲勞狀態,由長期過度的職業壓力所導致,分別在情緒、精神、身體上表現出倦怠。當職業環境對人的要求,超過了人本身所具有的能力與承受力,或是職業環境無視個人的欲求與動機,這樣職業者的內心就會出現不協調的狀態。
  • 社工職業倦怠有哪些特徵?
    ,從事社會服務工作的員工因工作壓力而受到的消極影響,才真正引起人們的關注,而這種關注幾乎是爆炸性的。那些處於倦怠期的社工,會表現出來萎靡不振、長期疲倦的症狀,所以他們很容易患上感冒、頭疼、消化不良以及睡眠障礙等。之前有一位社工師,負責一個大型的活動,從活動策劃到活動物資申請都得到了很大的支持,但是由於領導的期望過大,導致他活動前期整夜睡不著覺、吃飯沒有食慾等。這就是職業倦怠的來源,如果不加以制止,最後可能會導致這名社工師患上職業倦怠。
  • 職業倦怠影響六成神經科醫生 該怎麼辦?
    職業倦怠的原因與後果醫生職業倦怠是一種功能失調症候群,包括情緒耗竭、玩世不恭、人格解體、失去同情,並且伴隨著對職業的不滿,認為工作沒有意義,難以獲得個人尊重,成就感下降等。職業倦怠是一種日益增長的問題,可以同時對醫生和患者造成不良影響,醫生會由於判斷能力的下降而做出錯誤決定,或者把患者當成物體來對待,導致其不良預後的發生。同時,發生職業倦怠的醫生自己也會表現出無法平衡工作與生活,於是放棄職業或選擇過早退休,甚至導致抑鬱症發病率升高、藥物濫用和自殺。醫生出現職業倦怠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包括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 陷入了職業倦怠,該怎麼辦?(下)
    這麼做,不光可以降低員工職業倦怠的機率,更重要的是,企業也會認識到,人的價值是非線性的。  湯君健老師就舉了個例子,他說會要求自己輔導的企業,在面試新員工的時候都要問一個問題:「你5年之後想做什麼?」這還不算完,後面還要追問一道「必殺題」:「那你在之前的工作中,為這個目標做過什麼努力?」如果這兩個問題答不上來,那這樣的員工不要也罷。如果跳槽只是為了離開上一家公司,沒有明確職業發展目標,這樣的員工即便入職之後,也是很難驅動的。
  • 關注幹部的「職業倦怠症」
    【關鍵詞】基層幹部  職業倦怠  工作作風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會漸漸產生一種疲憊、睏乏,甚至厭倦的心理,在工作中打不起精神,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職業倦怠症」。
  • 職業倦怠j就能不藥而愈嗎
    很多職場工作者對於職業倦怠症往往故意視而不見。事實上,不找出真正原因,往往會讓自己愈來愈不快樂,嚴重的話也許會陷入難以自拔的憂鬱症中,職業倦怠(burnout)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
  • 有了職業倦怠感怎麼辦?你需要學會這些方法自救!
    最近和一個朋友聊天,他說忽然就有一種不想工作的想法,而面對這個問題,卻不知道該怎麼辦。當他說出這個時,讓我想起了自己曾經也遇到過幾次這種情況。可我是如何度過的呢?今天就和大家來分享一下吧。倘若你有了以下這些特徵,那麼你就一定要注意了。
  • 你有職業倦怠嗎?
    【新華社微特稿】工作難免有壓力,可如果一直承受重壓,感到身心俱疲、能量被耗盡,那就是「職業倦怠」。美國心理學家謝麗·本頓說,職業倦怠容易引起心理健康問題,而且不像抑鬱症那樣易於診斷。北美最大的招聘網站運營商凱業必達2017年一項調查顯示,美國上班族中61%對現有工作有倦怠感,超過三分之一承認工作帶來高強度壓力和焦慮。如何判斷是否有職業倦怠?本頓告訴英國《每日郵報》記者,職業倦怠通常有5個跡象:1、失眠和精疲力竭。睡眠紊亂是職業倦怠的明確跡象之一,上班族應該工作時精力充沛,下班時成就滿滿。